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193  2022-04-28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资料——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推断
 一、实词的相关考点

1、多义实词 :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多义实词,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下面文言实词“道”有多个义项,先体会一下这些义项之间的联系,然后为后面语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词义:a道理,规律;b主张;c取道,经过; d风尚;e思想,学说;f途径,方法;g道路;h说;i道义。

词义关联: “道”本义是“路,道路”。路的作用是 “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经过“引导”可形成一种“风尚”。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 “思想,学说”。

①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                    ②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师说》)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⑤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⑥道不同,不以为谋(《论语》)                

⑦何可胜道也哉                               ⑧伐无道,诛五道(《陈涉世家》)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

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①集三岁即知读书           ②失其所与,不知            ③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君何以知燕王              ⑤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2) ①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③比去,以手阖门          ④而世又不能与死节者比       ⑤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       

(3) ①大臣有为刘生谢者        ②乃令张良谢      ③阿母谢媒人     ④樊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4) ①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        ②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                  ④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2、古今异义词 :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同形)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现象,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古今异义的现象并解释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D行李之往来            E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F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G古之学者必有师       H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I先帝不以臣卑鄙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P240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成化中,历侍读、中允,侍

孝宗于东宫。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十三年,星变,自陈乞休。报许,赐敕驰驿,加太子太保,以侣钟代。


展开全文阅读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改庶吉士,授检讨                 (2)经刚介方正,好强谏                

(3)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               (4)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                

3、通假字 :是指古代汉语中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通用,需在语音中辨识,字形中把握,词义中理解。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A浩浩呼如冯虚御风               B因击沛公于坐              C失其所与,不知        

D河流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E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F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G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H 善哉!技盖至此乎?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结合文意,找出文中的四个通假字并解释。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                (2)              (3)              (4)               

4、偏义复词:是指有的合成词有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到赔衬作用。

※指出下列句子偏义复词现象并解释。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4)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5)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宪宗即位,转膳部员外、兼侍御史知杂,出为唐州刺史。节度使于 素闻其名,既谒见,群危言激切, 甚悦,奏留充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皆爱重之,召入为吏部郎中。元衡辅政,举群代己为中丞。群奏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吉甫以羊、吕险躁,持之数日不下,群等怒怨吉甫。

群性狠戾,颇复恩雠,临事不顾生死。是时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惧骇,闻其卒方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吉甫以羊、吕险躁      险躁:轻薄浮躁       B群等怒怨吉甫          怒怨:怨恨

C群性狠戾,颇复恩雠    恩雠:恩泽和仇恨    D临事不顾生死          生死:死的危险

二、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

【一】字形推断法

1、⑴贫民虽平价不能籴(dí)。                   ⑵乃以时价粜(tiào)其半,还直于官。            

⒉ 生而眇(miǎo)者不识日。                    ⒊ 家人瞷见者,悉骇愕                 

4、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5、刑天舞干戚                     

6、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7、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8、径造庐访成             9、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10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1、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                       

1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1、齐人追亡逐北。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六国论》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7、庭除甚芜,堂庑甚残              


展开余文
8、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9、文过饰非                  

10、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三】语法推断法 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自放驴,取樵炊爨(读cuàn)               2、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              

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4、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5、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              6、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7、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8、其罪当与童贯等。                   

9、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10、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11、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四】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1)利用语境推断法推断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不豫色(              )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

②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            )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

(《吕氏春秋慎行》)

③利用语境推断法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译文:                                                                

【五】联想推断法

(1)利用课本联想推断(2)利用成语联想推断

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3、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4、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                   

5、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6、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7、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8、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9、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六、

七、其他:

▲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字音推断法  ▲通假代入法   ▲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 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1、益跅(tuò)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                   

2、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四、课后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重赞少从军,有武勇。汉初,自散员都虞候三迁护圣都指挥使。乾佑中,李守贞据河中叛,隐帝以重赞为行营先锋都指挥使。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隙。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延正具白重赞,重赞封其书以闻。太祖大骇,令验视之,率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受制书,则详验印文笔迹。俄改泰宁军节度。乾德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节)

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

(1)与重赞有隙          隙                       (2)使者致而去    致                        

(3)延正具白重赞         白                    (4)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   擢                       

(5)俄改泰宁军节度       俄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

(2)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杨)震少好学……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也,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琢郡太守,震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而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治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展开余文
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 2)当之郡                       

(3)性公廉,不受私谒,                       (4),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5)不亦厚乎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也,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2)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窦轨,性刚果有威,大业中,为资阳郡东曹掾,去官归。高祖起兵,轨募众千余人迎谒长春宫。帝大悦,赐良马十匹,使略地渭南,下永丰仓,收兵五千,从平京师。稽胡贼五万掠宜春,诏轨讨之。次黄钦山,遇贼乘高丛射,众为却。轨斩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曰:“闻鼓不进者斩。”既鼓,士争赴贼,贼不胜,大破之,斩首千级。

明年,迁蜀。轨既贵,益严酷,然能自勤苦,每出师临敌,身未尝解甲,其下有不用命即诛,至小过亦鞭棰流血,人见者皆股栗,由是蜀盗悉平。

后入朝,赐坐御榻,容不肃,又坐对诏,帝怒曰:“公入蜀,车骑、骠骑从者二十人,公斩诛略尽,我陇种车骑,尚不足给公。”因系诏狱。俄释之,还镇益州。轨与行台尚书韦云起、郭行方素不协,及隐太子①诛,诏至,轨内诏怀中,云起问诏安在,轨不肯示,因执杀之。行方惧,奔京师,得免。

(选自《新唐书窦轨传》,有删节)

【注】隐太子:李建成,唐高祖李渊长子。

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

(1)使略地渭南     略                       (2)次黄钦山         次                     

(3)更拔其次代之     拔                     (4)身拥数百骑殿     殿                     

(5)又坐对诏         坐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下有不用命即诛,至小过亦鞭棰流血,人见者皆股栗。

(2)轨内诏怀中,云起问诏安在,轨不肯示,因执杀之。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不异耳提而命,独于填词制曲之事,非但略而未详,亦且置之不道。揣摩其故,殆有三焉:一则为此理甚难,非可言传,止堪意会。想入云霄之际,作者神魂飞越,如在梦中,不至终篇,不能返魂收魄。谈真则易,说梦为难,非不欲传,不能传也。若是,则诚异诚难,诚为不可道矣。吾谓此等至理,皆言最上一乘,非填词之学节节皆如是也,岂可为精者难言,而粗者亦置弗道乎?一则为填词之理变幻不常,言当如是,又有不当如是者。如填生旦之词,贵于庄雅,制净丑之曲,务带诙谐,此理之常也。乃忽遇风流放佚之生旦,反觉庄雅为非,作迂腐不情之净丑,转以诙谐为忌。诸如此类者,悉难胶柱。恐以一定之陈言,误泥古拘方之作者,是以宁为阙疑,不生蛇足。若是,则此种变幻之理,不独词曲为然,帖括诗文皆若是也。岂有执死法为文,而能见赏于人,相传于后者乎?一则为从来名士以诗赋见重者十之九,以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盖千百人一见者也。凡有能此者,悉皆剖腹藏珠,务求自秘,谓此法无人授我,我岂独肯传人。使家家制曲,户户填词,则无论《白雪》盈车,《阳春》遍世,淘金选玉者未必不使后来居上,而觉糠秕在前。且使周郎渐出,顾曲者多,攻出瑕疵,令前人无可藏拙。是自为后羿而教出无数逢蒙,环执干戈而害我也,不如仍仿前人,缄口不提之为是。吾揣摩不传之故,虽三者并列,窃恐此意居多。

以我论之:文章者天下之公器非我之所能私是非者千古之定评岂人之所能倒不若出我所有,公之于人,收天下后世之名贤,悉为同调。胜我者,我师之,仍不失为起予之高足;类我者,我友之,亦不愧为攻玉之他山。持此为心,遂不觉以生平底里,和盘托出,并前人已传之书,亦为取长弃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从违,而不为诵读所误。知我,罪我,怜我,杀我,悉听世人,不复能顾其后矣。但恐我所言者,自以为是而未必果是;人所趋者,我以为非而未必尽非。但矢一字之公,可谢千秋之罚。噫,元人可作,当必贳予。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迂腐不情之净丑       不情:不合情理。B.悉皆剖腹藏珠,务求自秘       秘:秘密。

C.胜我者,我师之             师:拜……师。D.元人可作,当必贯予       贳:宽免,原谅。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独于填词制曲之事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B.而不为诵读所误                 当其欣于所遇

C.以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D.类我者,我友之                 作《师说》以贻之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填词作曲方面的规则写的简单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词曲传世的人极为少见,所以不愿授技于人。

B.作者认为填词作曲需要依据常理,但也不能拘于常理,就像天下没有死搬教条作出的文章,会被人赏识而流传后世的。

C.作者愿意将自己生平所学全部拿出来,与前代流传下来的书互相对照,也可以取长补短,辨别优点与不足。无论别人理解还是怪罪,他都不再顾及后果。

D.文章从填词作曲规则简略这一现象出发,接着从词曲本身的规律特征、填词作曲者的心理层层剖析内在缘由,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条理清晰,主旨明确。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文 章 者 天 下 之 公 器 非 我 之 所 能 私 是 非 者 千 古 之 定 评 岂 人 之 所 能 倒 不 若 出 我所 有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岂可为精者难言,而粗者亦置弗道乎?

(2)且使周郎渐出,顾曲者多,攻出瑕疵,令前人无可藏拙。

2022届高三文言文辅导之理解实词含义

二、实词的相关考点

1、多义实词 :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多义实词,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下面文言实词“道”有多个义项,先体会一下这些义项之间的联系,然后为后面语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词义:a道理,规律;b主张;c取道,经过; d风尚;e思想,学说;f途径,方法;g道路;h说;i道义。

词义关联: “道”本义是“路,道路”。路的作用是 “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经过“引导”可形成一种“风尚”。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 “思想,学说”。

①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                    ②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师说》)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⑤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⑥道不同,不以为谋(《论语》)                

⑦何可胜道也哉                               ⑧伐无道,诛五道(《陈涉世家》)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P239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

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①集三岁即知读书           ②失其所与,不知            ③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君何以知燕王              ⑤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2) ①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③比去,以手阖门          ④而世又不能与死节者比       ⑤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       

(5) ①大臣有为刘生谢者        ②乃令张良谢      ③阿母谢媒人     ④樊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6) ①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        ②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                  ④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2、古今异义词 :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同形)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现象,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古今异义的现象并解释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D行李之往来            E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F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G古之学者必有师       H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I先帝不以臣卑鄙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P240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成化中,历侍读、中允,侍

孝宗于东宫。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十三年,星变,自陈乞休。报许,赐敕驰驿,加太子太保,以侣钟代。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改庶吉士,授检讨                 (2)经刚介方正,好强谏                

(3)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               (4)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                

3、通假字 :是指古代汉语中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通用,需在语音中辨识,字形中把握,词义中理解。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A浩浩呼如冯虚御风               B因击沛公于坐              C失其所与,不知        

D河流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E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F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G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H 善哉!技盖至此乎?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结合文意,找出文中的四个通假字并解释。P241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2)                (2)              (3)              (4)               

4、偏义复词:是指有的合成词有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到赔衬作用。

※指出下列句子偏义复词现象并解释。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4)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5)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P243

宪宗即位,转膳部员外、兼侍御史知杂,出为唐州刺史。节度使于 素闻其名,既谒见,群危言激切, 甚悦,奏留充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皆爱重之,召入为吏部郎中。元衡辅政,举群代己为中丞。群奏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吉甫以羊、吕险躁,持之数日不下,群等怒怨吉甫。

群性狠戾,颇复恩雠,临事不顾生死。是时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惧骇,闻其卒方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吉甫以羊、吕险躁      险躁:轻薄浮躁       B群等怒怨吉甫          怒怨:怨恨

C群性狠戾,颇复恩雠    恩雠:恩泽和仇恨    D临事不顾生死          生死:死的危险

二、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

【一】字形推断法

2、⑴贫民虽平价不能籴(dí)。                   ⑵乃以时价粜(tiào)其半,还直于官。            

⒉ 生而眇(miǎo)者不识日。        

⒊ 家人瞷见者,悉骇愕     左 目 右 間 ,意思为 从门缝中看,“窥视”

4、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5、刑天舞干戚     形旁为戈,意思为一种兵器(斧子)  

6、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形旁为舟,意思为 大船 

7、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形旁为 石 ,意思为 石阶

8、径造庐访成   形旁为走    意思为 到

9、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jìn 朝见君主或朝拜圣地:觐见。为形声字,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10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子)

11、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井绳)

1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

【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1、齐人追亡逐北。 《田单传》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六国论》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7、庭除甚芜,堂庑甚残 

8、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怙”对“恃”, 词义为 依仗、凭借 

9、文过饰非    (“过”与“非”同义)“文”对“饰” ,词义为 掩饰  

10、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既然“誉”(赞美)与“非”(非难)构成反义关系,那么由“沮”(沮丧)可推知“劝”与“沮”意思相反,应释为“奋勉”。 

【三】语法推断法 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2、自放驴,取樵炊爨(读cuàn)。  柴薪。

2、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   雨雪:下雪。  

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应和  “和”接代词宾语“之”,当为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和睦”;再联系上文“鸣”,可知“和”应为“应和”。

4、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娴熟 熟悉

5、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 (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因次解释为:坚硬的盔甲和锐利的兵器)

6、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7、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解析〗“生死”相当于“使死生”即“使死者复生”

“肉骨”相当于“使骨肉”即“使白骨生肉”二者都是“使死者复生”的意思

我今天拜见了申叔夫子,他的一番话真好比是‘生死而肉骨也’。(生、肉:用作动词。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形容恩惠极大。)

8、其罪当与童贯等。   等:一样,等同 

分析:句中主语为“其罪”, “与童贯”是状语,而“等”应该是句子的谓语。所以它是“一样”、“等同”之义,而非“等人”、“等等”。

10、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认为……少;认为……轻,

10、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用于动词谓语“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富有”)之后,作宾语,应该是名词。由此可推断,选项释为动词“辩驳”有误。(“辩”的正确解释是“辩才”) 

11、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明史花云传》)

答案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保护。可以用语法推断法、语境推断法。

【四】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1)利用语境推断法推断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

答案 豫色:高兴的脸色。

推断过程:下文说,“我前些日子听你说‘君子应不怨天,不怨人’”。孟子说:“此一时,彼一时也,时代不同了。”说明孟子此时对以前不怨天尤人的态度是有所保留的。由此可知,“豫色”应是“高兴的脸色”。 

②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

(《吕氏春秋慎行》)

答案 诛:讨伐。

推断过程:“诛”常作“杀死”义,但联系后文语境,庆封“走如鲁”,即“逃到鲁国”,可见他们并没有“杀死”庆封,而应是“讨伐”庆封。这是用语境推断法确定多义词的意思。 

③利用语境推断法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答案 译文:又有人说季布鲁莽,借酒使性难以接近。 

推断过程:此句关键词是“勇”。它常被译为“勇敢”,褒义词。但联系后文可知,“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对应了“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一人之毁而去臣”对应了“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毁”即“诋毁”,是“进谗言”。由此可推断“勇”绝非褒义,而应作贬义,译为“鲁莽、空有勇力”。

【五】联想推断法

(1)利用课本联想推断(2)利用成语联想推断

2、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         

联系            ,词义为                  

联想:“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边境)

“越国以鄙远” 《烛之武退秦师》(把……当作边境)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联系《鸿门宴》中 素善留侯张良    ,词义为 友好

3、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联系《伤仲永》中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词义为认为……奇异

4、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联系《逍遥游》中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词义为  往,到

5、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联系《岳阳楼记》中  属予作文以记之  , 词义为  嘱咐

6、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        喻:明白

7、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联想:日薄西山、义薄云天      薄:靠近

8、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联想:投笔从戎     投,扔掉,舍弃

9、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联想: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徒:只是

八、其他:

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字音推断法  通假代入法   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1、益跅(tuò)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放纵

2、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南面”,《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句中的“南面”是指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文句中的“南面”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A项“竟然”表转折,显然不合文意;B项“将兵”为动宾短语,方与后文李广对部下的关爱一致;C项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D项正确,且《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句子,“结发”指到了成年。

四、课后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P243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P243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P244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B.句意:都把技巧深藏心中,必定自己珍藏。根据原文上句“剖腹藏珠”,可知“秘”的语意与“藏”接近,同时“自秘”一词中“秘”应当为动词,而此处解释为名词,可见不当。正确的意思应为“隐藏/保守秘密”。

故选B。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言虚词含义及作用的能力。

A.介词,对于;介词,给。

B.“为……所”,构成被动结构;“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

C.介词,因为;连词,用在状语与动词之间,表示修饰。

D.均为第三人称代词。

故选D。

16.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A.“最主要的原因是因词曲传世的人极为少见,所以不愿授技于人”错误,根据原文“虽三者并列,窃恐此意居多”,“此意”指凡是擅长此道的人,都把技巧深藏心中,自己珍藏,不愿传授他人。其次一旦内行人越来越多,自己容易被别人挑出毛病,受到攻击,所以不愿详写填词作曲的规则。

故选A。

17.文章者/天下之公器/非我之所能私/是非者/千古之定评/岂人之所能倒/不若出我所有

句意:文学作品是天下人共有之物,不是可以让某个人私藏的;是与非应该由历史来做定论,并非某个人可以颠倒的。因此,倒不如倾尽我的所有。

“文章者天下之公器”是判断句,“者”的位置在主谓之间,必须停顿;“天下之公器”是判断句的宾语,在其后断开。

“是非者千古之定评”与上面句式一致,应在“者”字后停顿。

“岂”是典型的的反问句式,应在其前断开。

“不若”即“不如”,放在后句句首表示选择后一种做法。

最终划分为:文章者/天下之公器/非我之所能私/是非者/千古之定评/岂人之所能倒/不若出我所有。

18.(1)难道能因为精妙之处难以言传,就连粗浅之处也避而不谈了吗?

(2)况且假如像周郎那样的内行人越来越多,研究指出许多缺点,使前人没有藏拙的地方。

得分点:

(1)“岂可”,反问语气词,难道能;“为”,因为;“置”,放。

(2)“使”,假如;“周郎顾曲”,像周郎那样看出曲调的错误;“瑕疵”,缺点。

参考译文:

曾经奇怪世上只要有一种文体,就有一种相应的规则记载在书上,与在老师那里学到的没什么区别。只有在填词作曲方面,不仅写得很简略,而且就像故意对它置之不理一样。揣测其中的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戏曲创作的规则难以把握,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灵感突现时,创作者神魂飞越,像是在梦中一般,不到最后便不能收回魂魄。谈论现实很容易,要描述梦境却很难。并非不想言传,而是难以言传。如此的创作规则的确很奇怪,确实难以道出!我认为如此深刻的道理,说的都是文学的最高境界。并不仅仅只是戏曲创作,其他方面都是一样。难道能因为精妙之处难以言传,就连粗浅之处也避而不谈了吗?二是填词的规律变化莫测,这里说是应该这样,那里又说不应该这样。比如填写生、旦的唱词,贵在庄重典雅,写净、丑的唱词,务必诙谐幽默。这是常理。但如果忽然碰到风流放荡的生与旦,反觉得庄重典雅的唱词不合适了。为迂腐、不通人情的净、丑写词,反而以诙谐幽默为忌。这类的情况,很难一概而论。恐怕用固定的陈词滥调,耽误了那些拘泥程式的作者,所以宁愿缺漏存疑,也不画蛇添足。如此一来,这种变幻不定的规律,不仅填词作曲是这样,科举八股、诗歌散文都是这样。哪里会有死搬教条作出的文章,会被人赏识而流传后世的呢?三是自古以来名人因为擅长诗歌、词赋而受器重的十有八九,而因词曲传世的却不足十分之一,千百人中也只能出一个。凡是擅长此道的人,都把技巧深藏心中,必定自己珍藏,认为既然没有人传授给我,我怎么能够传授他人。假使人人都能填词作曲,那么别说遍地都是好戏曲,评论者也未必不会让后来者居上,而觉得前人粗陋。况且假如内行人越来越多,挑出许多毛病,使前人没有藏拙的地方,这就像后羿教出许多逢蒙那样的徒弟,结果自己被他们围起来用武器攻击。不如仍旧效仿前人,闭口不提的好。我反复揣摩此种技艺不传的原因,虽然三点原因并列,但是我认为恐怕还是这点居多。

在我看来:文学作品是天下人共有之物,不是可以让某个人私藏的;是与非应该由历史来做定论,并非某个人可以颠倒的。因此,倒不如倾尽我的所有,公之于世,从而得以与天下后世贤士引为知音。才能高过我的,我以他为师,即使他曾师出于我;才能与我相当的,我以他为友,可以使他成为我借鉴学习的对象。抱着这样的用心,不由自主便会把自己生平所学全部拿出来,与前代流传下来的书互相对照,也可以取长补短,辨别优点与不足,使人知道该何去何从,而不会被阅读的书籍所误导。理解我,怪罪我,同情我,伤害我,都随世人,我已经不再顾及后果了。只怕我所说的,自己认为正确而事实并非如此;大家所追求,我认为不对的事实并非都不对。只要我陈述的每一个字都是出于公心,就可以向千秋万世的责怪道歉了。唉!元代的高手必然可以原谅我的。 

侯晓旭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届高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资料——实用类文本之非连续性文本专题
下一篇: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资料:立足文本,求实创新——小说新题型之新情境类题目探究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