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103  2022-05-08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二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指导:鉴赏人物形象
 一、题型知识梳理

      考点一  鉴赏人物形象2题型

      题型一  指定语段人物心理或形象概括分析

      1、设问方式:①题干中有具体指定的语句或语段  ②题干中有“心态”“心理”“性格”等词

      2、巧用技巧抓得准

      分清描写,抓关键词 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肖像/侧面描写),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 看看人物在这一语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深入文本,换位思考 要设身处地地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出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

      考虑特殊 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因为命题者的“题材”都涉及人物复杂内心活动的这一方 面。

      3、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4、对点练

      一、(2020全国2卷)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文后题目。

      书匠(节选)

      葛亮

      秋天的时候,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了板。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

      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

      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

      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

      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十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老董说,咱们看秋去。

      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

      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

      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


展开全文阅读
      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

      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

      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

      我问,橡碗是什么呢?

      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

      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

      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

      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

      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本来,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有删改)

      8、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

      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

      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题型二 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

      1、设问方式:①题干中有“形象”“性格”“品质”等词  ②题干中有“本文”“文中”等词  

      ③题干中有“概括”“分析”等词 

      2、巧用技巧抓得准

      理情节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从人物行为、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中.可以推断其价值取向性格特点、内心状态。

      看描写 找出小说中描写人物的句子对这些直接描述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的语段进行提取和整合,进而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特点。

      析关系 从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人物与环境等关系中分析形象特征。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结合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

      重身份 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其性格。

      找评语 借助作者或他人对相关人物的介绍或评价来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2、答题模板:

      XXX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总体概括)

      ①特点一+分析;②特点二十分析;③特点三+分析(具体分析)

      3、对点练

      继续阅读(2020全国2卷)小说《书匠(节选)》完成以下题目。

      9. 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

      ②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

      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考点二  分析形象作用3题型

      题型一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1、设问方式:①题干中有“作用”“好处”“意图”“艺术价值”“效果”等词  ②根据题干问法和文章内容区分是主要人物、次要人物还是物象作用

      2、三方面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作用

      情节上 考虑对情节的推进作用,如果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就要考虑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有的主要人物还起到线索作用

      主题上 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读者 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或作用。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读者带来的某种启示

      题型二   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一般具有以下5作用:

      “自身作用” 塑造了自身什么形象特点

      衬托主要人物 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要指明哪种衬托(正衬或反衬),怎么衬托

      情节上 是否起到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主题上 揭示或凸显主题

      环境上 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次要人物“我”的3作用

      衬托主要人物 “我”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陈述者,见证了人物活动的过程,对人物有关切,有思考,写“我”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主人公形象

      情节上 “我”是一个线索式人物,通过“我”串联起小说的所有情节,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主题上 “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引领读者去思考、探索,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

      题型三   分析物象的5作用

      “自身作用” 它作为小说形象地一个组织部分,有它自身独到的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

      人物塑造 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如“梅”“兰”“竹”


展开余文
      情节上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主题上 “物象“住往具有村托成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环境上 它对时代特色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3、对点练

      二、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肴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有删改)

      8、小说中王有福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①情节上:王有福误撞玻璃一事,引起了我一系列的想法,由此可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主题上:在王有福这个底层人物的身上寄予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他的胆小怕事、本分善良,无不令人感到同情。

      ③王有福误撞玻璃这件事是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在他身上可以折射出不良的心态,小说正是让人们从他的身上吸取教训,弘扬正能量。

      9、“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每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答对即可。)

      对点练

      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①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写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

      ②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

      ③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体现。

      考点三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1、【常见设问方式】

      (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

      (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2、【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

      (一)正面描写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更好地展现人物内心及性格特征

      例:

      初到鲁镇家做工——顺着眼——安分

      再到鲁镇家做工——眼角带着泪,眼光也没有那样精神了——经受丧子之痛,打击沉重

      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不理会镇上人冷冷的笑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别人嘲笑她的伤疤——瞪着眼——表示自己的愤怒

      捐了门槛之后——眼光分外有神——有了生存的希望

      沦为乞丐——眼珠间或一轮——生命之火已经接近熄灭

      问有无灵魂——眼睛忽然发亮——生命的微光突闪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睛的变化看出生命之火日渐熄灭。

      鲁迅高超的文学手法之一“画眼法”,深刻地惟妙惟肖地活画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展开余文
      2.语言描写

      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鲁迅笔下人物的语言,都极有性格特征,孔乙己的迂腐斯文,杨二嫂的尖刻利己,阿Q的精神胜利,无不绘形绘色,跃然纸上。富有特征的内心独白,也是透视人物内心隐秘、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守财奴》中葛朗台的一句独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它直接揭示了人物对金钱赤裸裸的占有欲。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就表现了林黛玉的小心谨慎。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5.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等。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对“读书”问题的两次不同的回答可表现出小心谨慎:

      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答:“只念了《四书》。”

      而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她却问答:“不曾读。”

      又如:孔乙己会“回”的四种写法——迂腐呆气

      (二)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主要手法为渲染、烘托、衬托等。

      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2)借助物象陪衬烘托(3)借助环境陪衬烘托

      对点练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挖参人

      贾平凹

      有人出外挖药,均能挖到参,变卖高价,家境富裕,竟为方圆数十里首富。但为人吝啬,唯恐露富,平日新衣着内破衣罩外,吃好饭好菜,必掩门窗,饭后令家人揩嘴剔牙方准出去,见人就长吁短叹,一味哭穷。

      此一夏又挖得许多参,蒸晾干后,装一烂篓中往山下城中出售,临走却在院门框上安一镜。妇人不解,他说这是照贼镜,贼见镜则退,如狼怕鞭竹鬼怕火。妇人奚落他疑神疑鬼,多此一举,而他正色说:“咱无害人之意却要有防人之心,人是识不破的肉疙瘩,穷了笑你穷,富了恨你富,我这一走,肯定有人要生贼意,这院子里的井是偷不去的,那茅房是没人偷的,除此之外样样留神,那些未晾干的参越发藏好,可全记住?”妇人说:“记住了。”他说:“那你说一遍。”妇人说:“井是偷不去的,茅房没人偷,把未晾干的参藏好。”他说:“除了参,家里一个柴棒也要留神,记住了我就去了。”妇人把他推出门,而他走得一步一回头。

      妇人在家里果然大门不出。太阳亮光光的,照在门框上的镜子上,一圆片的白光射到门外很远的地方,直落入场外的水池中,水池再把圆片的白光反射到屋子里来。妇人守着圆片光在屋中坐着,直到太阳坠落,前后门关严睡去。睡去一夜无事,却担心门框上的镜子被贼偷了,没有照贼的东西,贼就会来。翌日开门第一宗事,就去瞧镜子。镜子还在。

      镜子里却有了图影。图影正是自家的房子,一小偷就出现在檐下的凉席上,要偷参,丈夫与小偷搏斗。小偷个头小,身法却灵活,总是从丈夫的胯下溜脱。丈夫气得嗷嗷叫,抄一根磨棍照小偷头上打,小偷一闪,棍打在捶布石上,小偷夺门跑了。妇人先是瞧着,吓得出了一身汗,待小偷要跑,叫道:“我去追。”拔脚跨步,一跤摔倒在门槛上,看时四周并不见小偷。觉得奇怪,抬头看镜子,镜子里什么也没有了,只有一个圆白片子。

      又一日开门看镜子,镜子里又有了图影,一人黑布蒙面在翻院墙,动作轻盈如猫。刚跌进院,一人却扑来,正是丈夫。蒙面人并不逃走。反倒一拳击倒丈夫,丈夫就满口鲜血倒在地上。蒙面人入室翻箱倒柜,将所有新衣新裤一绳捆了负在背上,再卸下屋柱上的一吊腊肉,又踢倒堂桌,用镢挖桌下的石砖地,挖出一个钱匣,把匣中大把大把的钱票塞在怀里。妇人看着镜子,心想丈夫是几时把钱埋在地下的。再看时,蒙面人已走出堂屋,丈夫还躺在地上起不来,眼看蒙面人又要跃墙出去了,丈夫却倏忽冲去,一拳便将蒙面人击倒,将衣物夺了,将腊肉夺了,将怀中的钱票掏了,再喝问蒙面人还敢不敢再来偷。蒙面人磕头求饶,丈夫却要留一件东西,拿了剪刀一铰,铰下蒙面人的一只耳朵。遂扯着蒙面人的腿拉出去,把门关了,那只耳朵还在地上跳动着。妇人瞧得心花怒放,没想到丈夫这般英武,待喊时,镜子里的一切图影却又倏忽消失。

      以后的多日,妇人总见镜子里有自家的房子,并未有小偷出现,而丈夫却始终坐在房前,威严如一头狮子。妇人不明白这是一面什么镜子,竟如此神奇。既然丈夫在门框上装了这宝物,家里是不会出现什么事故的,心就宽了起来,有好几天已不守坐家中,兀自出门砍柴,下河淘米。家里果真未有失盗。

      一日,妇人开门后又来看镜子,镜子里又有了图影。一人从院门里进来,见了丈夫拱拳恭问,笑脸嘻嘻,且从衣袋取一壶酒邀丈夫共饮。丈夫先狐疑,后笑容可掬,同来人坐院中吃酒。吃到酣处,忽听屋内有柜盖响动,回头看时,一人提了鼓囊囊包袱立于台阶,一边将包袱中的参抖抖,一边给丈夫做鬼脸,遂一个正身冲出门走了。丈夫大惊,再看时屋后檐处一个窟窿,明白这乃两贼诡计,一个从前门来以酒拖住自己,一个趁机从后屋檐入室行窃。急伸手抓那吃酒贼,贼反手将一碗酒泼在丈夫眼上,又一刀捅向丈夫的肚子,转身遁去。丈夫倒在那里,肠子白花花流出来,急拿碗装了肠子反扣伤处,用腰带系紧,追至门口,再一次栽倒地上。

      妇人骇得面如土色,再要看丈夫是死是活,镜子里却复一片空白。

      三日后,山下有人急急来向妇人报丧,说挖参人卖了参,原本好端端的,却怀揣着一沓钱死在城中旅馆的床上。(有删改)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挖参人”的形象特点,并分析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运用的主要方法。

      形象特点:为人吝啬,害怕露富,疑神疑鬼,心里恐惧,结局可悲。

      手法:虚实结合,作者将挖参人的现实表现与其妻极度恐惧带来的幻觉结合起来,从正面和侧面塑造了这一人物形象。

      三、综合练习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困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地,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键、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话: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摆了几件他们干活

      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

      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

      客观地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

      以示对我们的教训。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木工刘建华”为题,带有为人物立传的色彩,既交待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姓名,又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一种真实感。

      B. “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鼓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

      C. 本文善于运用平白如话字词、简洁短促的语句,精准地表达出难以描摹的情境,这种平白素淡、纯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作家的写作能力。

      D. 文章以敏感、细致的笔触叙述了都市平民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木工刘建华给“我”带来的厌倦、欣赏、疑虑等复杂的心理。

      解析:B 题中B项,“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错误,原文只说“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并没有交代老黄真的走了。故选B。

      8. 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①技术精湛、认真敬业。根据文中的“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可见其技术精湛、认真敬业;②热爱生活、讲求条理。根据文中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可见其热爱生活、讲求条理;

      ③执拗狭隘,狡黠尖刻。根据“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可见其执拗狭隘,狡黠尖刻。(每点2分)

      9. 作品是怎样叙述刘建华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②在叙事中夹杂着“我”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塑造人物的同时来表达我的看法;

      ③结尾的“纪念”印证了开头“我”“尖刻”的感觉,使人物隐伏的性格变得清晰具体。(每点2分) 

侯晓旭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二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高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内容理解分析
下一篇:2022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指导:如何概括情节与分析线索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