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136  2022-05-08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二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内容理解分析
 【一轮回顾】

      内容理解分析(方法指导):分层切片,细细比对。

      比对句中词语 ①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看是否偷换概念;②比对范围词,如“都”“所有”等,看是否扩大或缩小范围;③比对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未来”等,看是否混淆或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是否绝对等;④比对表肯否的词,如“没有”“无非”“不得不”等,看是否混淆是非,无中生有。

      比对句间关系 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键词)。句间关系一般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比对每一分句的意思在原文是否有依据,每一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颠倒等。

      比对依据和结论 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在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或结论在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综合训练】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语言服务与能源安全关系密切。实现及时充分了解国际能源动态、全面深刻认识国际能源地缘政治和能源外交动向、跟踪掌握国际能源市场变化、了解能源技术发展、熟练掌握国际能源治理机制和法律法规、了解和参与国际能源治理、推动能源公平正义和加强有效国际能源合作,都需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力量。拥有强大的能源领域专业化语言服务是确保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具体体现在是否有足够的能源生产、运输、贸易关键区域和国家的外语人才储备;外语人才是否了解能源安全相关专业知识,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否有强大的能源安全语言资源库和语言技术支撑;是否拥有足够的熟练掌握国际能源规则,娴熟运用外语表达国家能源立场的话语交流人员、有影响力的能源信息和能源政策发布机构及全方位的能源话语交流、磋商和传播机制等。这些成为直接影响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因素。

      国家能源安全语言服务人才必须是高素养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了解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局,通晓国际或区域和国家能源规则,能够快速及时有效收集、汇总、提炼各类能源安全的相关信息,熟练运用能源国际或区域组织机构语言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此外,应急语言服务也是能源安全语言服务的重要内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各类突发能源舆情事件等直接殃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乎国家形象,如何做好能源舆情应对信息发布和传播等能源应急语言服务是保障能源使用安全的关键环节。能源应急语言服务人才是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以跨校和校企联合等培养方式,打造“语言+能源治理+区域和国别跨文化交际”超学科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加强能源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建立“世界能源大学联盟”,以能源智库为支撑,成立高校师生和能源企业国际化人员为核心的“中国能源语言服务志愿者联盟”,加强能源应急语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能源安全相关核心术语库、能源危机和舆情事件案例库、能源机构与媒体、公众交流沟通语料库、国际能源法数据库、关键国家能源政策库等。整合能源语言服务资源,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语言服务常态体系。

      能源语言服务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利用现代化的语言智能和信息技术,及时动态跟踪搜集整合与国家能源安全相关的国际能源信息、资讯、动态,为相关能源企业和能源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发挥能源语言服务具有的无可替代的能源安全价值;二是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和能源命运共同体建设,为解决能源冲突和纠纷等提供重要支持,建立面向“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专业化多语人才储备库,协助应对和解决由于语言障碍造成的不安全问题,保障中国能源企业的海外利益,提升风险抗御能力;三是应对重大或紧急能源舆情事件和事故,提供应急语言服务、专业化的紧急语言援助,提供专业化语言服务、语言技术和语言救助;四是参与处理国际能源安全和能源治理,服务于我国能源治理话语权提升,为我国引领和重塑全球能源秩序,创新全球能源治理机制发挥积极作用。

      (摘编自赵秀凤《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推动能源语言服务体系建设》)

      材料二

      国家能源局2020年5月9日表示,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在稳定煤炭、电力、油气生产供应秩序的同时,积极应对国际油价波动,推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确保能源安全稳定。针对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逐步回升的新特点,国家能源局已出台20项具体举措,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目前能源行业基本实现全行业复工复产,主要能源品种供应充足。

      保持开发生产力度方面,国家能源局积极应对国际油价下跌对油气产业造成的外部冲击影响,研究制定多元化供应保障策略,抓好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和稳产增产,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强油气储备能力建设。同时,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合理调整新增平价、竞价光伏发电项目的组织实施,增强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能力。

      排查隐患完善预案方面,开展水电站大坝等重点设施安全监察,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加强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保障油气管道运行畅通。

      加快重大工程建设方面,提升油气重大管道、储备调峰设施等规划建设水平,提升电力、油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展开全文阅读
      全国能源系统运行形势总体良好、安全平稳,今年以来,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事故起数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据介绍,目前,全国煤矿日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左右,超历史同期水平;全国统调电厂电煤保持在25天以上,电煤价格处于绿色合理区间;全国原油、天然气产量均同比大幅增加。全国主要能源品种供应充足。(摘编自丁怡婷《国家能源局:主要能源品种供应充足,多项举措保能源安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发挥语言力量对充分了解国际能源状况及技术发展、参与国际能源开采、推动能源公平正义及有效合作非常重要。

      B.能源市场、外语人才储备、语言资源库和语言技术支撑、发布机构、机制等,直接影响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和国家能源安全。

      C.只有实现跨校和校企联合培养,才能够整合能源语言服务资源,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语言服务常态体系。

      D.国家能源局在保持开发生产力度,排查隐患完善预案,加快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出台20项举措,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1、D【解析】A.偷梁换柱,原文第一段为“参与国际能源治理”,选项将“治理”偷换为“开采”;B.指代错解,原文第一段末尾句中的“这些”从上文看不含“能源市场”;C.关系错解,“跨校和校企联合”是文中的建议,文中并未强调此为必要条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落实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需要我们强技术、“走出去”、能应急、重参与,搞好能源语言服务工作。

      B.对我国而言,推动能源语言服务体系的建设,拥有能源领域强大的话语权的意义在于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C.我国能源安全语言服务芳面的人才不足,需要各高校必须增设相应专业,提高招生力度,培养急需的专门人才。

      D.疫情发生后,虽然我国能源行业基本复工复产,主要能源品种也供应充足,但在能源安全方面遇到了挑战。

      2、C【解析】“各高校必须增设相应专业,提高招生力度”于文无据。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国家能源局目前保障能源安全举措的一项是(3分)(   )

      A.切实保障能源设施安全B.发展更多新产业能源C.推进油气储备基地建设D培养能源语言服务人才

      3、D【解析】“培养能源语言服务人才”属于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长远举措,不属于我国国家能源局目前保障能源安全的举措。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能源语言服务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答:能源语言服务指在国际能源生产、运输、贸易领域,为推动能源公平正义和有效国际能源合作、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由拥有能源安全专业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所提供的;表达国家能源立场的语言服务。(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答:①首先提出论题,指出能源语言服务与能源安全关系密切(能源语言服务的重要性);

      ②然后分析问题,从人才培养、应急管理、资源整合角度阐述能源语言服务的关键;

      ③最后解决问题,指出能源语言服务的具体开展途径。(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展开余文
      材料三: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

      B.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中国人的世界观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的伦理自觉。

      C.“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家国天下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

      D.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1. C (A 项,主观臆断,“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错,材料二的第三自然段,原文为“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强调“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不是“不可践行”; B 项,强加因果,“中国人的世界观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错,材料一第三自然段中可以看出,二者前后不存在因果关系,是阐述的两个不同方面; D 项,不合文意,“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错,材料三第一自然段中为“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所以不是转变的问题,因为二者并不矛盾。)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共同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B.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C.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都是有局限的。

      D.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

      解析. D (“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错,材料二使用引用,侧重强调证明的是将“天下”和“公”联系在一起,尚未谈及“太平”。)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

      A“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B“治大国若烹小鲜”C.“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D.“大河无水小河干”

      解析. B (A 项,“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强调家国之间的关系,先齐家,后治国; B 项,“治大国若烹小鲜”是比喻的说法,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只是强调了“治国”这一方面,不能用来说明“家”“国”二者之间的关系; C 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强调的是家就是国,国就是家,也是二者的密切关系;D 项,“大河无水小河干”是比喻的说法,大河比喻成“国”,小河比喻成“家”,没有国就没有家,也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4.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天下情怀”展开论证的。(4分)

      答:①先指明“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分别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加以分析论证;

      ②后阐发“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通过古今对比,指出其现实意义,提出时代要求。

      5.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践行“家国天下”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① 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价值观念,积极投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践;②厚植家国情怀,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太平”,抓住机遇,努力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③将传统的家庭伦理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爱国爱家,勇于担当。 

侯晓旭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二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高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观点态度推断
下一篇:2022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指导:鉴赏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