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品赏析
阅读:2378  
标签:作品赏析
古诗词赏析与训练(网友来稿)
湖南永州八中 周志恩

一、唐诗赏析与训练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

在狱:被囚禁在御史台的监狱里。调露元年(679)秋,诗人官侍御史,因讽谏得罪武后,被加以贪赃罪入狱。/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中:“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南冠:指囚徒。/“那堪”二句:意谓我这个坐牢的“白头”人,哪能禁受这寒蝉对我哀鸣呢? /玄鬓影:指蝉影。“玄”谐“蝉”声。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型,此指蝉。/白头吟:乐府《相和歌》的曲名,曲调哀怨。“白头”,作者自指。“吟”:指蝉的哀鸣。/“露重”二句:写秋蝉因露水太重而难飞进。因秋风凄紧而鸣声低沉,用以比喻自己身陷牢狱,有冤难伸。/“无人”二句:亦取沈约《咏竹》诗的“无人赏高节,徒自抱真心”的句意。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意在因蝉寄概,自写遭遇及抱负。高宗仪凤三年(678),作者因上疏论朝政触怒武后,被诬以贪赃罪下御史台狱,于狱中作此诗。诗中说的是,耳闻寒蝉悲鸣陡起思乡深情,目睹缥缈蝉影,禁不住吟唱起那含冤的白头吟。露水浓重,寒蝉难以高飞,秋风呼啸尖利,吟唱之声易显低沉。没有人相信我的高洁为人,谁肯替我表白这真心呢?!诗的思路是:闻蝉声起客思→睹蝉影更悲鸣→遭遇“露重”“风多”→希望有人替自己表白高洁之心。前四句叙狱中对蝉,委婉曲折地表达凄恻之情,对执政者辜负自己对国家的一片忠爱之忱深为悲愁。后四句以蝉自喻,“露重”“风多”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我同一,物我浑融,寄托遥深。总之,全诗闻蝉起兴,借蝉自喻,因蝉寄概,物我浑融,音调凄清,情怀悲愤,哀伤感人。

训练:

1、请赏析这首诗的写作技巧。

2、试分析本诗的思想内容。

3、由______ 等景物描写可以推知写的是 _______季节。“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采用的是_______ 的表现手法,既写了蝉 的处境,也表现了作者__ 的处境。

4、作者的“高洁”象蝉一样无人理解,那么你认为作者的“予心”是什么?

5、诗谜:丹心谱(求凰格对偶联语,五言唐诗一句)

答案:

1、这首诗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一、二两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自己身陷囹圄的内心凄恻的感情。五、六两句,纯用比喻,表现了自己政治上不得意,言论上受压制。七、八两句,表明自己品性高洁,被诬陷入狱,但无人来替自己雪冤,这也是对贪赃的辩白。)

2、这是一首借物抒情诗,诗人借对蝉的吟咏,抒发了自己虽有高洁的品性,但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还被诬陷入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的思想感情。

3、露重;秋季;虚实结合(或比喻、象征);受到露水、风的摧残而无法高飞、无法高歌的处境;因为受到陷害而无法施展个人抱负(仕途不得志)、即使有口也难辩不白之冤(难以传达心声)的处境。

4、作者的“予心”是有满腹冤屈无处申诉,即使申诉也无人理解的愤慨,当然也包含着即使不被理解也绝不放弃自己追求的高洁情操。

5、来对白头吟

听蜀僧浚弹琴 唐•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绿绮,古代著名的琴。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绿绮。”/ 流水:相传春秋时钟子期能听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时而是高山,时而是流水,此处意为听了“流水”的曲子,尘心犹为一洗。/ 霜钟:钟声。《山海经》丰山:“有几种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赏析:

此诗写诗人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其琴声潇洒流转,出神入化,让人赞叹不已。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和尚弹琴琐常人,诗人描写也不同常人,所有的弹琴无非是“一挥手”;其声如何,诗人说是“如听万壑松”,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不凡在何处,除感官之外,还能涤荡人的俗念尘心,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不觉间已天黑云重,反衬琴声之美妙诱人,此写法极为别致。全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潇洒动人,又如琴声一般余音缭梁。

训练:

1、 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3、李白这首诗写听琴,运用了 这一典故。该诗表现音乐的高妙并不是直接写琴声,而是从侧面重点描写 。

4、 联系诗中所写的典故和最后一联所写的形象,简要说说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情感。

5、蜀僧浚弹琴,诗人从几方面来写自己“听”琴的感觉的?

6、“为我一挥手”,诗人说这是弹琴,你以为像弹琴吗?

7、诗谜:为我一挥手

答案:

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A写出了曲终了时的景色。B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魁力。

3、俞伯牙和钟子期 / 听者的惑受

4、诗人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诗人以“碧山暮”、“秋云暗” 为结尾,一方面写出了听琴时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愁情。

5、如“万壑松”的声音能洗涤人之尘心俗念,使人心旷神怡;听琴声能不知天暗云重,写其琴声美妙。

6、如何弹琴,因人而异,因水平而异,“一挥手”之类的弹琴法是高水平的弹法,他不拘泥于一般的技巧,而达到所谓“无技巧的技艺”的境界。


展开全文阅读
7、捂

江汉 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释:

江汉:指长江和汉水。此诗为杜甫在历三年(768)秋漂泊于江陵时所作。江陵属于江汉流域地区,故取以为题。/思归客、腐儒:均作者自谓。腐儒:迂腐无用的儒生(读书人)。/乾坤:天地。/远:遥远,远浮。/永夜:长夜。/孤:孤独,孤悬。“片云”二句,言自己与片云同在远天,与孤月共度长夜,处境寂寞凄凉。/落日:比喻自己已近暮年。/苏:复苏。此有康复意。“秋风”一句,化用李白的“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以表现自己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思想。/存:收养。/老马:作者自比。“古来”二句,通过说对于老马应该取其善于识途的长处,而不必要它效奔驰之力,进上步表现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首联自叙身份,写自己漂泊流徙的窘境,思归未得、沦落天涯的辛酸。“腐儒”乃沉郁愤激语,含有“自鄙兼自卑”之意。颔联绘景,举目但见片云远飘天涯,孤月高悬夜空。诗人借片云孤月比喻自己寂寞凄凉的处境。颈联明志,自己虽至垂暮之年,身处逆境,依然雄心犹壮,面对飒飒秋风,非但无悲秋之感,反觉病身似欲康复。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何其昂扬!尾联提出希望,诗人自比为“老马”,以古人收养老马以用其善于识途之智而非用其长途驱驰之力,希望朝廷能给予自己竭智效国之机,诗人在抒发老当益壮的情怀之时,何尝没有怀才不遇的深沉怨愤呢?诗人虽怀才见弃、沦落天涯,依然孤忠仍在、壮心犹存,其老当益壮、顽强不息的精神,令人敬佩。诗中名句“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在如何对待人才问题上给人以深刻启示:人非完人,用人者应善于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作用,以促进事业的发展、进步。

训练:

1、说一说首联和颔联的意思。

2、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3、“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和曹操的“ ”两句诗诗意一致。

4、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5、诗人借“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6、诗谜: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正猜,五言唐诗一句)

答案:

1、首联的意思是:“我”久滞江汉一带,思归不得,是天地间一介迂腐的儒生。

颔联的意思是:“我”与眼前的一片浮云一同飘向远天,与一轮孤月一起度过长夜。

2、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见“落日”( 比喻“暮年”)而雄心犹壮。临“秋风”,反觉“病欲苏”,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将诗人的感情和身外景物融为一体,表明了诗人虽然远在天涯,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皎洁的报国思用之情。

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5、老当益壮,愿为国效力。

6、落日心犹壮

二、宋诗赏析与训练

山园小梅 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注释:

众芳:指百花。/ 摇落:零落。/ 暄妍:明媚艳丽,。暄:温暖,这里指梅花昂然盛开给寒冬带来暖意。/占尽风情向小园:小园里的美好风景都被它占完了。风情:风光。/ 疏影横斜水清浅:梅花疏朗的枝影,倒映在清浅的池水里。此写梅的姿态,用的是视觉。/ 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的清幽香气在黄昏的月色中飘浮散发出来。此写梅花的香味,用的是嗅觉。 / 霜禽:白色的禽鸟,寒鸟,此指白鹤。霜:喻白色。/ 偷眼:暗中偷看。/ 粉蝶:白色的蝴蝶。/ 合:应当。/ 断魂:销魂。此有快活]神往的意思。/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梅品幽逸,只跟诗人作伴,低声吟唱,用不着俗人唱歌、喝酒来凑趣。/ 微吟:轻声地吟诵诗句,指作诗。/ 相狎:相亲近,与梅相伴。狎:亲近,狎玩。/ 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演奏音乐时用以打拍子。/ 金樽:贵重的酒杯。此借指饮酒。/ 擅板金樽:比喻世俗喜爱的声色宴饮。

赏析: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贫,刻苦好学。一生不愿做官,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间足迹未到城市,终身不娶,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卒后赐谥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诗集》。

这是一首历来被人称道的咏梅诗。咏梅诗,有不同的情感倾向,或借梅叹国恨,如南宋诗人刘因的《观梅有感》:“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或以梅喻人格,如元代著名诗人、画家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或借梅诉乡情,如清代诗人汪中的《梅花》:“ 孤馆寒梅发,春风款款来; 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 或以梅喻身世,如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忆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或以梅寄闲情,如本诗。

本诗首联抒写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在靠山的花园里,百花由盛到衰,最后纷纷飘落,这时,园中的梅花却依次开放,由少到多,由疏到密,最后独占花园。这一幅连贯的画面,很像影视艺术上的“滚动镜头”。诗人笔下的梅花是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的,她那明丽动人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了。“独”、“尽”二字,既突出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又展示了梅花非同凡响的性情风韵。作者虽是咏梅,实则是他“弗趋荣利”、“趣向博远”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正如苏轼《书林逋诗后》中所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

颔联正面描绘梅花的形象与个性:“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是写梅的名句,北宋司马光说这两句“曲尽梅的体态”,作者用特写镜头绘“梅”:青山脚下,小园一角,有清泉一潭,水清见底,潭边有梅一簇,梅枝横斜水上,清瘦的身影倒影水中,梅下清水,水上疏梅,相影生辉。每当夜幕降临,月洒青辉,晚风袭来,梅香四溢,满园芬芳。诗人抓住梅花姿清、香幽的特点,活写黄昏月下之梅的气质,深情讴歌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超凡脱俗与闲静幽独,深得梅花之魂。“疏影”、“暗香”二词,既写出了梅花的独特形态,又写出了梅花独有的芬芳。这两句一直为后人所称颂。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已《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

颈联从侧面写鸟的偷看和粉蝶的神往:“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寒鸟栖息过无数树枝,却对横斜水上的梅枝“偷眼”。 “先偷眼”,写寒鸟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来赏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是花的使者,天天出没在花丛中,哪种花没见过,但如果她知道山园里的梅花,也会因此“断魂”。 “合断魂”,用设想之词,来写假托之物,说蝴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蝴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极点。这一联以拟人化手法,渲染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

尾联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在赏梅中低声吟诗,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真是别具风情,根本不须音乐、饮宴那些热闹的俗情来凑趣,诗人对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这就生动表现出诗人隐居田园、不慕荣利的情操趣味。“幸有”与“不须”相对立,把诗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盘托出,使咏物与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


展开余文
训练:

1、这首诗首联的“独”与“尽”字好在什么地方?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怎样描写小梅的优美风韵?

3、找出诗中从侧面烘托梅花的句子。

4、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

5、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疏影”,写出了梅花稀疏的特点,“横斜”描绘了它的姿态。

B“暗香”突出了梅的幽香,“浮动”写出了它的神韵。

C“黄昏”、“水清浅”是梅花开放的环境,突出了梅的个性。

D梅花的神清骨香,高洁端庄,幽然超逸,都显现在这两个诗句中。

6、诗句谜:占尽风情向小园(电影片名二)

答案:

1、“独”和“尽”,突出了梅花生活的独特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引人入胜的风韵。

2、颔联以“横斜”描绘梅枝稀疏的倩影,以“浮动”状写梅花缕缕袭来的幽香,再以朦胧的月色、清澈的溪水衬托,表现了梅花高洁、优雅的气质风韵。

3、众芳摇落 / 水 / 月 / 霜禽 / 粉蝶

4、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格。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以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荣利的高尚的情操趣味。

5、C(用朦胧的月色、清清的池水烘托梅花的个性。

6、冬梅、花枝俏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山西村:作者故乡山阴的一个村庄,即今浙江绍兴市鉴湖附近的三山西边的村庄,离陆游居处不远。/腊酒:腊月(阴历十二月)酿制的酒。/浑:味道薄。/足鸡豚:鸡猪一类的菜肴很充足,即菜肴丰盛。豚:原义是小猪,此指猪肉。/春社:古时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叫春社日,在这一天祭祀社稷神(即土地神),祈求丰年。“社日”,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即春社、秋社。秋社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进行。秋社酬谢土地神的恩赐。/古风:古来纯朴的风气。/“箫鼓追随”二句:谓诗人从乡民迎接社日的箫鼓声中,已感觉到了节日的气氛,又从中领略到山村中的那种古朴的民风。/闲乘月:趁月明之夜出外闲游。乘月:趁着月光(出游)。/无时:无论什么时候,即随时。/“从今若许”二句:如果允许、可能的话,那只要有空闲,我将随时在月明之夜,拄着手杖来敲你家的门。

赏析:

这是一首节令诗,也是一首纪游抒情诗,写春社将至,诗人游赏山村,见到山村应接不暇的秀美风光与村民们迎接春社到来的情景,赞美淳朴可爱的田园生活。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诗人任隆兴通判,因支持张浚北伐,被投降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弹劾,免官回到故乡山阴,卜居于鉴湖附近的三山。与家乡淳朴的农民接触后,更感到官场的虚伪奸诈,于第二年春社前夕,写下了这首游赏山村的诗。

首联写村民的淳朴热情,殷勤好客。客人来访,酒味虽薄,但杀猪宰鸡,尽其所有款待客人。由此可见诗人与村民之间关系的融洽。“莫笑”二字表达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农民忠厚性情的由衷赞赏,“足”字见出农家待客情意之深厚。“足鸡豚”的杀猪宰鸡场面渲染出丰收之年山村一片宁静、欢悦的喜庆气氛,令人陶醉和神往。颔联写诗人漫步山间水畔,领略山村秀丽风光,流露出无限欣喜之情。江南水乡,重重山岭,弯弯溪流,山环水绕,峰回路转。诗人漫步青翠浓荫的丛林间,徘徊汩汩流淌的绿溪边,草木茂盛,山径蜿蜒,前路依稀难辨,让人疑心无路可循。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柳荫深处,山花烂漫,花木扶疏之间,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惊喜交加的兴奋之情,自可想见。“疑”字写出了诗人留连郊野、陶醉山水的沉迷自失的神态,“又”字渲染出诗人在沉醉之中突然发现眼前这个绿柳成荫、山花娇艳的秀美村庄时的喜悦心情。颈联写民风民俗。春社将至,村民们正吹箫击鼓,热热闹闹,准备祭祀土地神,心头洋溢着对丰收的期待。这里的农家穿戴简朴,依然保留着古代的习俗,实在淳朴得可亲可爱。诗人对古老淳朴的乡土风俗的赞美,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也是他对尔虞我诈、污浊丑陋之官场的厌恶憎恨之情的曲折流露。尾联触景生情,表达月下叩门、与农民交游的愿望。在一整天的尽兴游赏中,诗人完全沉醉在古朴的乡村生活里,不知不觉暮色四起,黄昏来临,待诗人惊觉之时,明月已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辉中,静谧的村庄如同笼上了朦胧的面纱,显得神秘而肃穆。于是诗人自然产生出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从今以后,能时常拄杖乘月,轻扣柴扉,与农人把酒临风,亲切絮语。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联系诗人被诬罢官的政治遭遇来品读诗作,自可读出诗人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对照污浊虚伪、尔虞我诈的官场,诗人于家乡淳朴的生活中感到无限欣慰。诗人仕途受挫,遭受政治迫害,自然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惆怅之感。一旦回到家乡,受到淳朴村民的热情款待,便感到无限温暖,诗人顿觉人生之路“柳暗花明”,于是精神焕发,对生活更为乐观豁达了。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是历代传诵的名句,富有深刻的哲理。人们在做学问、搞科研时,常有这种体会:遇到一个难题,山回路转,扑朔迷离,感到举手无措,似乎无路可寻,但只要锲而不舍地继续坚持下去,终会有一天眼前突然一亮,发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诗人置身山村幽径,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诗人对生活的乐观、对前途的自信,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规律。人们从某种特定的人生境遇中,感悟到与诗句所写的契合之处,因而对这两句诗的理解,超出了自然景色的描写范围,获得了更亲切的艺术享受。

训练:

1、诗题“游山西村”中有一“游”字,诗人在游之中看到了一些什么景象?

2、这首诗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作简要的赏析。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用来比喻什么?

4、诗谜:山重水复疑无路(古书一)

答案:

1、见到农家的丰收景象,如酒、鸡、猪等;见到山间水景,见到花见到柳;见到箫鼓追随的热闹场面;见到古风犹存,衣着简朴的村民。

2、A写出了山水曲折、树茂花艳的景色。B反映作者观赏景物的欣悦。C揭示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能够引发广泛丰富的联想。D对仗自然、工整。(答出三点即可)

3、表现诗人的喜悦之情和对前途所抱的希望。此句现在比喻人们的绝路逢生或形容战胜困难险阻后的喜悦。

4、道藏

三、宋词赏析与训练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宋•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

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

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秋月:一作“秋叶”。/ 何时了:何时才能完了,何时才到尽头。了:了结,完结,终了。 / 往事:过去的事情,此指李煜亡国之前帝王生活中值得回忆我留恋的事。/ 知多少:多多少少都记得,即记得很清楚的意思。 / 又东风:春天又来临了。 / 故国:指南唐。李煜公元961年即位,976年宋灭南唐。/ 不堪:不能忍受。 / 回首:回想追忆。/ 雕栏玉砌:这里指故国华丽的宫殿。雕栏:即雕有花彩的栏杆。玉砌:玉一样的石阶,即用白玉砌的台阶。/ 应犹:一作“依然”。/朱颜改:美女脸色已失去往日的红润,面容憔憔悴。此指江山易主,故国沦落敌手。朱颜:红颜,泛指美人。/ 问君:是假设词,自我设问。君:作者自称。/ 恰似:正像。/ 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愁恨绵长。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词,抒写词人的故国之思与亡国之痛。

词的上片因景兴感,对月抒怀。首句“春花秋月何时了”,给人一无依傍、劈空而来之感,实是词人悲苦情怀的强烈迸发。昨夜的小楼吹来了东风,洒满了朗月的清辉,正是引发了词人这种悲苦忧伤情怀的媒介。词人由“东风”“明月”直问“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以美景衬悲情。春花秋月,代表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春而有花,秋而有月,这是无限美好的景致。面对如此良辰美景,词人直问“何时了”,是因为词人由此良辰美景引发出了堪回首的悲伤之情。眼前美景自然会引发词人对“往事”的追忆,追忆自己当年身为南唐国主的一切活动,而现在“一旦归为臣虏”,由万民天子而成了敌国的俘虏,过着“日夕只以泪洗面”的生活。这种艰危遭遇怎不令人酸楚、悲伤与悔恨!

词的下片追思说愁。“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承上片独处小楼沐东风,望明月而追思故国往昔的繁华。“应犹在”,意谓故国南唐的宫殿亭台当是完整依旧吧。然而,物是人非,当年服侍自己的那些宫女们早已四处流落了。“只是”包含几多惋惜与悔恨、几多伤感与沉痛。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直接说愁,把感情尽量倾吐出来,以春水喻哀愁,春水之东流无尽无休,则自己的哀愁也永无休止。以具象之物(春水)述抽象之情(愁),以比拟、夸张手法抒写自己一泻千里、不可遏止的愁怀,令人叹服。

训练:

1、谈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全词所写的内容与所表达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词中“春花秋月”、“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改”的含义。

5、为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人称道?

6、词谜:问君能有几多愁(成语一,承启法)

答案:

1、A一年又过去,还要经受生不如死的煎熬; B念念不忘故国,更加痛苦不堪。

2、表示的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自己的处境、容颜全变了。


展开余文
3、内容:写作者面对美景怀念往昔帝王生活。感情:追怀故国,有亡国之痛;思念往昔,表达出阶下囚无尽的哀愁。(抒发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

4、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景物,但作为失国之君的李煜无心欣赏,讨厌它的无尽无休。往事:是指昔日尊贵的帝王生活。故国:“故国”是指已灭亡的南唐。雕栏玉砌:“雕栏玉砌”指代旧日的宫殿,用宫殿概括一切繁华美富的东西。朱颜改:语含双关,概括一切过往的人事,兼喻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5、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6、对答如流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

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注释:

金陵:古地名,宋时为江宁,即今江苏南京市。/送目:远目,远眺,极目望远。/故国:旧时都城,指金陵(今南京)。/晚秋:深秋时节。/天气初肃:天气开始变得凄清肃杀。初肃:秋天的肃杀之气刚刚出现。肃:肃杀,萧索。/澄江似练:江水澄清,好似一条白绸带。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白绸。/翠峰如簇:碧绿的山峰一座接一座连绵不断,远远望去,好像簇拥在一起。如簇:此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簇聚。一说,簇,小竹,指群峰像小竹尖一样排列,形容山的陡峭,如簇的峭拔林立。/征帆去棹:往来的船只。帆:船桅杆上的布篷。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帆、棹,代指船。/酒旗:酒肆青旗。/斜矗:斜插,斜竖着。矗:直立,竖起。/彩舟:犹言锦帆、兰舟,船的美称,指华丽的船。/云淡:天晴云溥。/星河鹭起:长江白鹭飞起,即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星河,银河,天河,此指长江。金陵西南长江中有白鹭洲,以白鹭多聚于此而得名。/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即再美的画也画不出。/念往昔:想当年,追念往事。/豪华竞逐:即竞逐豪华,(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相追求奢靡荒淫的生活。/门外楼头:隋文帝派大将韩擒虎率兵伐陈,从金陵朱雀门攻入。其时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正在结绮楼上寻欢作乐。此处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意,形容亡国惨剧。此用以表示六朝之终结。/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漫嗟荣辱:空叹兴亡,徒然感叹历朝的兴亡。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漫嗟:空叹,徒叹。漫:徒然。嗟:叹息。荣辱:荣耀耻辱,犹兴亡。/寒烟:寒烟凄迷。/衰草:秋草衰败。/凝绿:暗绿色。/商女:歌女。酒楼茶坊卖唱的歌女。/《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歌,其词哀怨靡丽而悲凉,后人都视其为亡国之音。后庭:是陈后主(陈叔宝)所作的《玉树后庭花》曲的简称。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讽今词,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后所作。据杨湜《古今词话》说,当时用“桂枝香”调作金陵怀古词者凡三十余家,独此词为绝唱,苏轼见后亦极为叹赏,发“此老乃野狐精也”之叹。

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怀。“登高送目”为总领之句。上片写金陵壮丽的秋景,视野开阔,景象雄壮,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和胸次之广。起首三句“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出登高览景的时间与地点。“故国”为地点,“晚秋”为时间,“初肃”点明季节特征。“初肃”既是说凄清萧杀的自然气氛,也是词人登临之时的情绪感受。接下来“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二句大笔勾勒,先鸟瞰夕阳斜照之下的澄澈江流,再遥望浮动于寒烟之中的葱茏山峦,极写“虎踞龙盘帝王州”的江山胜概。“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一句写江面远景,一句写江岸近景。残阳余辉里,江面上船只往来如梭,不断如缕。西风乍起处,江岸酒楼上斜插着的青旗,迎着凛冽的秋风猎猎飘拂。“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二句描绘江天相连处更为引人入胜的远景,虚实相生,浓淡相映,美不胜收。“彩舟云淡”写落日之江天,日落西山,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江水溶溶,波光粼粼,一行白鹭迎着绚丽的晚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画图难足”,是对以上诸景带有欣赏意味的总结,赞赏故国之美。

词的下片怀古寄概。“念往昔,豪华竞逐”,因所见而起兴,意即在此“画图难足”的景色中,过去的人们不欣赏这自然之美,而竞逐豪华,竞逐人事的豪华。“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借南朝陈之逸豫亡国,概括历代兴亡教训,以一当十。“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意思是,古往今来,多少人登高临远,面对这美丽景色也只能空发议论,徒然感慨沧海桑田,兴衰荣辱。这是从历史长河角度,发出无限感喟。“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感叹六朝繁华已逝,如今但见烟笼寒水,芳草凝绿,一笔勾通历史与现实,由怀古折至伤今。“旧事”与“芳草”以自然之难变反衬人事之匆促。“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借用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表达伤今之旨,吊古情思袅袅无尽,大有举世尚醉我独醒之慨,感慨时人尚未从六朝覆亡中吸取教训。全词以壮丽的山河为背景,历述古今盛衰之感,立意高远,笔力峭劲,体气刚健,豪气逼人。词的上片雄健激昂,写景清新明快,蕴含生机,词的下片悲凉沉郁,抒情深沉婉转,爱国之情真挚感人。

训练:

1、王安石是我国 朝临川人。他是“ ”之一,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是《 》。 (皇帝)在位时,他推行了变法。

2、“念往昔……相续”几句,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3、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4、此词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笔力 ,最后用无知商女还唱亡国之音作结,起作用是 。

5、词谜:俱往矣(王安石词句一)

答案:

1、北宋 / 唐宋八大家 / 宋神宗 2、六朝兴亡的因果关系——以骄奢始,以悲

恨终。 3、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4、雄健;寓意深远,开拓了词的境界。5、六朝旧事如流水

武陵春•春晓(风住尘香花已尽)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调名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述武陵渔人游历桃花源之事。又名《武林春》。《词谱》以毛滂词为正体。双调,48字,平韵。/ 尘香:尘土里散发出落花的香气。/ 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非。/ 双溪:水名,在今浙江金华城南。有东港、南港两条河水,汇流而过。汇流处,人称双溪。/ 拟:准备,打算。/ 舴艋舟:舴艋形的小船。

赏析: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九月,金人与伪齐合兵南犯。词人由临安出发,避难金华,孑然一身,次年三月写下此词。全词以舒缓顿挫的节奏,回肠荡气的旋律,抒写词人深重难遣的忧愁。上片写暮春的景和愁情,写得凝炼直率。首句用笔极为细腻:其意不过是说风吹花落,却不从正面着笔,而落墨于“风住”、“花已尽”的结局。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而这又反照出风之狂暴,同时也写出了词人极目生愁的惜春之悲。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于梳头,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心绪之乱。三、四句写情,是漱玉词中并不多见的直抒胸臆之笔。之所以一改含蓄风格,当是因为汹涌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无法遏制,只好任其自由宣泄。“物是人非事事休”,说明她生活中原有的美好东西已尽皆丧失,无一留存,虽是放笔直书,却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这种无奈叹息的语调催人泪下。下片写词人的内心活动,写得委婉含蓄。用“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词,写出她的主观心理活动,把拟借舟消愁转到恐舟轻愁重再转到欲游又止的微妙心理变化,表现得清晰委婉。思绪一再转折,有反复咏叹之妙。“闻说”二句映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结句两拍,设喻新颖,把太重太深难以排遣的抽象之愁情,一变为有形有重量似可触摸的固体之物。使人从可用船载,但船又载不动的愁情上具体了解词人的精神状态。

训练:

1、“物是人非”,在词中作怎样的理解?

2、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3、词谜:哭诉(宋词一句)

答案:

1、春光依旧,山水依旧,而人已变老了,如词人尘香花已尽,如她丈夫已离她而去。

2、同意这种看法。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作者化抽象为具体,设想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词人因晚景凄凉而满怀怀愁绪,这愁有重量,竟担心船载不动,其实词人已要被愁所压垮。)

3、欲语泪先流

作者邮箱: hnyzbzzhouzhien@126.com
标签:作品赏析 古诗词赏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话题作文的创新篇•选材求新(之十六)(网友来稿)
下一篇:点击现代汉语词典(6-7)(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