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教学论文
阅读:970  
标签:教学论文
要求贫困生假期勤工俭学 十万元助学竟无人领情
带着十万元现金,一心想找两位贫困生跟自己的儿子结对子并对他们长期资助,没想到却无人领情。这尴尬一幕发生在昨日团市委举行的贫困生捐赠仪式上。

  两大学生拒绝帮助

  遇此尴尬的是一位房产老板,姓朱。他告诉记者,前天在媒体上看到昨日上午有捐助仪式,而昨天正好是儿子朱杰16岁的生日,他和儿子商量后决定,生日不铺张浪费请同学朋友,去找两位贫困生与儿子结对子,并资助到他们大学毕业。

  工作人员听说朱先生的打算后,立即将考上北大和湖南大学的一男一女推荐出来。在会议室门口,朱先生向两位学生表明:愿意每年资助学费、每月300元生活费,不求回报。仅有一个要求,寒暑假要出去打工。朱解释说,打工是锻炼适应社会能力,虽然挣的钱不多,但要懂得自食其力,不能光靠父母和社会帮助。

  “每个假期都要打工,非要回重庆打工?万一我要做其它事情怎么办?”两人不约而同询问,并表示不相信,男生当场拒绝资助,理由是“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这句话让朱先生有些震惊。

  女生在征求母亲的意见后表示,希望得到现金资助,她今后会给朱先生打电话。对于假期打工,她很犹豫,最后还是拒绝了。

  资助40人一人有联系

  自己的好心遭到怀疑,朱先生感到很伤心。此前不透露身份的他向记者坦言,自己是江北某房产公司老板,资助贫困生不想被媒体关注。

  “我很心痛,但心痛后总又忍不住去做好事!”朱先生告诉记者,因在湖北也有业务,前年通过湖北教育部门一次赞助了40位贫困生,一人4000元,到现在只有一个学生,目前在武汉音乐学院就读的刘芳,还主动与他保持联系。

  他曾经跟那些贫困生打过电话,大都联系不上;也顺道去学校看望过一两个学生,但这些学生都躲躲闪闪。后来才知道,很多受助学生是害怕同学知道自己受资助,不希望与他联系。心理贫困更可怕

  “心理贫困比经济贫困更可怕!”朱先生说,接受别人的帮助并不可耻,关键是如何看待。现在的贫困生太自卑,自尊心也很脆弱。

  儿子朱杰在一旁闷闷不乐,他用“郁闷”一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当记者问朱先生,如果儿子质问他“今后还该不该做好事”时,该如何作答。他长叹一口气说,“我在最困难时受过别人帮助,我还要帮助别人!”(人民网 何英黄娟)

标签:教学论文 要求贫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点击现代汉语词典(6-7)(网友来稿)
下一篇:全国各省高考试卷标点题详解(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