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55 2022-09-04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学会从词义、色彩等角度辨析具体语境中词义的细微差异。
2.学会梳理、探究作家准确运用词语的表达艺术。
教学重点
词语的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教学过程
一 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用法
1.词语是造句成文的基础,要想句子表情达意精妙,词语的选择既要准确,还要生动。请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思考其表达效果。
示例: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荷塘月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通过对荷塘里的青雾、叶子和花的描写来写月色。“泻”字化静为动,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写出了月光的轻快;“浮”字突出了雾气由下到上的动感、轻盈;“洗”字写出了月光下叶子和花的纯净;“笼”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柔娇美,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这些字赋予眼前荷塘的景物以神韵,雾、叶、花的“动”体现了景与情的交融,其潜在的韵致也就流动起来了。
2.结合史铁生《我与地坛》的范例,仔细思考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加点字,注意文中词语的用法,尤其是与其他词语的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并写下你的理解。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史铁生《我与地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几句话按一般写法,应为“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剥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又散落了”。这样描写也能揭示地坛的破落颓败,也能暗示作者的心境。但作者在语境中关注的对象是“地坛”,而不是具体的“琉璃”“朱红”“高墙”,强调的是“地坛”与“我”的那种“缘分”与“宿命”关系,“地坛”历尽沧桑在那儿等了“我”四百多年,“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它是如何准备的呢?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把“剥蚀”“淡褪”“坍圮”“散落”这些谓语动词提到“琉璃”“朱红”“高墙”“玉砌雕栏”前面,就强化了地坛的这些准备动作。
二 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包括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如“成果”为褒义词,“后果”为贬义词,“结果”为中性词;“处心积虑”为贬义词,“殚精竭虑”为褒义词。我们在辨别词语时,应根据语言环境准确把握作者的褒贬态度和立场,然后再结合词语的感情色彩正确选用。
注意两种特殊用法:
①褒义词贬用。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是标致极了。
“标致”本是褒义词,在这里却是讽刺这些“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是表达贬斥感情的,这称作“褒词贬用”。
②贬义词褒用
如: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狡猾”一词本是贬义的,在这里却表达了儿童的顽皮可爱,是褒义的。
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含义一样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一组
①青海师大原创话剧《永怀之歌》首演,再现“两弹一星”功勋伟绩。
②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第二组
①春节假期,不少市民走出家门,游泳、打球,放松身心,享受假日悠闲时光。
②国民党当局对作家格外优待,几乎每个作家都有个特务保护着。一来二去,作家就被护送到监狱或集中营去享受毒刑和杀戮。(老舍《十年百花荣》)
【答案】 第一组:不一样。①句用的是本义,指伟大的功绩。②句是反语,揭露了段政府的暴行与中外反动派的屠戮是一脉相承的,又指出了这次暴行是空前的,表达了对反动派的讽刺以及对暴行的愤怒。
第二组:不一样。①句用的是本义,指享用,受用。②句是反语,揭露了国民党当局对进步作家的残酷暴行,表达了对特务暴行的强烈谴责。
三 把握词语的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是指词语适用于不同语体的风格色彩,口语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面语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如“吓唬”与“恐吓”,“奇怪”与“诧异”,“商量”与“商榷”,前者是口语,后者是书面语。如果不分场合、对象,随意使用,就不协调,不过庄词可以谐用,谐词可以庄用,这些用法都和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从语体色彩的角度选出表达更得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1)①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薄暮中。
②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彭荆风《驿路梨花》)
(2)①“什么?北京?”我益发困惑不解了。
②“什么?北京?”我越发困惑不解了。(峻青《秋色赋》)
(3)①在这深深怀念周总理、学习周总理的日子里,又使我们回忆起一次随同周总理从延安到重庆的短暂而又不平凡的经历。
②在这缅怀周总理、学习周总理的日子里,我们又回忆起三十一年前随同周总理从延安到重庆的一次不平凡的航行。(袁鹰《一次难忘的航行》)
(4)①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叶子上面有着许多小烟囱,叫气孔。
②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叶子上面有着许多气孔。(《食物从何处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2)①中的“薄暮”和“益发”等带有文言色彩,是书面语,在现代散文中,结合上下文,改成“暮色”和“越发”更通俗和谐。(3)①中的“深深怀念”是口头语,②中的“缅怀”是书面语,后者更显得庄重。(4)①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用“小烟囱”作喻体来比喻叶子上的气孔,既比喻不当(“气孔”是什么,读者很明白,用不着拿“小烟囱”来比喻),又不合科学说明文的语体色彩,因此应该删去比喻。
展开全文阅读
2.下面是周华留给金馆长的一个便条,请思考其存在哪些问题,请找出并作修改。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商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点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周 华
5月18日
答案 这个便条有三处错误:一是语体不符,便条通常都是口语语体的,而这里的“贵处、商谈、光临、贵馆、何时、磋商”等都是书面词语(甚至有些文言色彩);二是语体杂糅,除了书面语词语,又出现“您约我”“我有点急事”等口语表述,显得不伦不类;三是一些词语的使用也不得体,如“光临”宜改为“前往”,语气也非常不妥,如“现决定改期”的口气与写便条人的身份不符,可以改为“不得不改期”。
随堂巩固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送回我父亲的时候,我拿出一些钱表示感谢,他笑着拒绝说:“些须小事,不足挂齿!”接着转身走了。
B.晁盖从怀中取出十两银子递过去,雷横一边忙着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C.他安慰我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你的苦心筹划总算没有白费,这个促销的点子就非常有创意。”
D.领导们当即表态说:“这个事情对企业发展是个好事,你们尽管放手去做,若有什么困难我们当鼎力相助。”
答案 A
解析 A项,“不足挂齿”是“不值得一提”的意思,是谦辞,用在此处恰当;B项,“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用在句中不得体;C项,“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用以谦指己见,故此处用得不当;D项,“鼎力相助”是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D项错误。
(2).分析下列各句中有无词语的语体色彩不当的情况。
1.“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2.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3.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4.“三岁四岁狗也嫌。”小点点一会儿爬到床上翻跟头,喊“我是孙悟空”;一会儿又在地上爬,喊“我当解放军,母亲给我买枪”。
5.洋柿子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软毛,花色黄,结浆果,球形或扁圆形,红或黄色,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
6.老村长一进门就说:“张全家的二亩地,秋里收了一千五!咱都得科学种田,都弄它一千五。”
7.“我这法行不行?”李老汉着急地说,“不对,你给雅正,大叔请你喝酒。”
答案:1.语体色彩不当,“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化的表达,不适合用于新闻发布会这种正式场合。
2.根据内容,应是家长和孩子对话,应用口语语体,而“身体欠佳”是书面语体。
3.“遂”属于文言词汇,用于此处语体色彩不当
4.“母亲”语体色彩不当,应该用“妈妈”。
5.“洋柿子”语体色彩不当,应该用“番茄”。
6.无词语的语体色彩不当的情况。
7.“雅正”语体色彩不当,应该用“指出”。
(3).下面是某投稿人向编辑部寄送的信件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做修改。
尊敬的编辑,您好。前些天向贵刊寄送一篇稿子,不知是否见用。如蒙不弃,望来函告诉,鄙人即不再他投。要是有需改动之处,劳烦编辑指正批评,鄙人将尽力配合编辑要求,将书稿改改。
答:
参考答案:①“前些天”改为“近日”(先前);②“稿子”改为“拙作”;③“告诉”改为“告知”;④“要是”改为“如果”(若);⑤“改改”改为“修改”。
(4).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尊敬的北京大学招生办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来自明光中学的学生,叫刘畅。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的自荐信。北京这座梦想之城,可谓高校林立,但是只有鄙校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和其他同学一样,我非常渴望通过这次自主招生来实现我一直以来的夙愿。本人学习成绩优异,特别喜爱写作,并发表了多篇作品。现惠赠文章一篇,期盼能得到您的垂怜。恳请您务必考虑并接受我的申请,给我一片天空,让我自由飞翔。
明光中学 刘畅
2022年3月20日
参考答案:①鄙校—贵校 ②夙愿—愿望 ③惠赠—随寄 ④垂怜—垂青 ⑤去掉“务必”
【解析】鄙校,是谦称自己的学校,这里称呼别人的学校,改为“贵校”;夙愿,指平素的愿望,一向怀着的愿望。此处前面有“一直以来的”,应改为“愿望”;惠赠,称人赠予(财物)的敬辞。此处是指自己给别人寄文章,应改为“随寄”;垂怜,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怜爱或同情。用在此处感情不当,应改为“垂青”;务必,属于命令式语气,太生硬,去掉.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词义的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家乡文化生活》第1课时《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下一篇:
2023年新高考卷高三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汇总(60篇原文+理解)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