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35 2022-09-04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家乡文化生活》第1课时《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第1课时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人、物、文化、习俗等。
2.学习做访谈、调查,学习撰写《家乡人物(风物)志》
3.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价值与情感:通过参与家乡人和物的调查,培养参与能力,锻炼社交能力,更多地关注和参与家乡文化生活,传承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
教学重点:
1、访问家乡人物,学习访谈的方法技巧。
2、了解家乡建筑、特产、历史、习俗等。
教学难点:记录家乡文化,学会分析、评价文化现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那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成为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都是我们的“根”。了解家乡文化,记录家乡人的故事。
二、学习背景
这里所说的家乡,主要是指我们居住的城乡社区。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总要依托。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这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活动内容: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家乡的人物、多样的精致和独特的习俗承载这我们丰富的记忆和情感,我们去寻访和探究,发掘其内在的价值。
四、活动要点:
开展访谈活动,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根据访谈记录,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家乡人物(风物)志》。
五、活动形式: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小组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形式。
六、开展访谈:
访谈是 “访”与“谈”的结合。“访”有调查、探寻之意。访谈是访谈员根据调查的需要向被访谈人提出有关问题,通过被访谈的人的回答来获取事实材料的过程。访谈过程需要巧妙周全的构建,访谈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材料准备、思想准备等。
1、访谈技法:"3要6不要"
三要:1. 主导场面,善于引导;2. 语速控制好;3. 谁来执笔说清楚。
六不要:1.不要过于主动;2.不要啰嗦;3.自己不要帮忙下结论;4.不要一开始过高抬高被访谈者的地位;5.介绍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不要用"可能"等字眼。6.多余的客套话不要说。
七、活动步骤:
做好规划,精心准备
1.立访谈主题。
家乡值得记录的人物,值得保护的建筑,值得传承的习俗。
2.明访谈目的。
了解家乡发展历程,记录家乡的人物和风物。
3.选访谈对象。
家乡杰出人物,家乡的长辈或见多识广的乡邻。
4.定访谈问题。
(1)家乡名人的事迹与贡献。
(2)家乡的有历史价值及代表性的建筑。
(3)家乡的古迹遗存。
(4)家乡的新标志性建筑。
(5)家乡的传统技艺。
(6)家乡的风味小吃。
(7)家乡的土特产。
5.分访谈小组(以不超10人为宜)。
6.制访谈表单。
自制访谈表格或选用老师提供的任务清单。
7.列访谈提纲。
访谈问题示例:
(1)您觉得咱们家乡最出色(最让你难忘)的人是谁?您可以具体谈谈他(她)的情况吗?
(2)您觉得在您记忆中咱们家乡最重大的事件是什么?您可以具体谈谈吗?
(3)您觉得咱们家乡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什么? 您可以具体谈谈它的历史和特点吗?
(4)您觉得咱们家乡最有特色的习俗是什么?您可以具体谈谈吗?
(5)您觉得咱们家乡近年修建的新建筑中哪一座可以作为标志性建筑?您可以谈谈您的看法吗?
(6)您觉得咱们家乡最有特色的传统技艺是什么?您可以具体介绍一下吗?
(7)您觉得咱们家乡最有代表性的风味小吃是什么?您可以具体介绍一下吗?
(8)您觉得最能代表咱们家乡的土特产是什么?您可以具体介绍一下它的特色吗?
8.制访谈记录表
访谈记录表
对象 性别 年龄
访谈成员 访谈时间
访谈提纲
访谈记录
组织实施,做好记录
按照既定主题和分工,访谈确定的对象,访谈选定的问题,做好访谈记录。
八、人物(风物)志拟写要素
撰写“志”注意事项:撰写“志”要突出家乡特色。
记述人物:要写清人物生平,主要事迹、突出贡献或影响。
记述风物:写清来源、特点、文化价值等。
表达方式:叙述或说明。
语言:准确、平实、简明。
九、家乡风物志范例:
山东龙泉宝塔
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古代建筑凝聚了先民的聪明智慧,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塔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种重要类型。龙泉塔位于山东省滕州市,为砖石结构的密檐式佛塔,塔高43.35米,呈八角九级,始建时代文献无考,据有关方面专家观察其风格,当属北宋时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建筑结构严谨,朴实庄重,造型浑厚,为我国北方密檐式佛塔之佳作。见证了康熙七年8.5级剧烈的大地震,1938年悲壮的滕县保卫战。从明清至今经历了数次维修维护。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3月,龙泉塔再次进行保护性维修,修缮后的龙泉塔成为悠久历史的重要标志。
塔的起源及发展阶段
原塔的建筑形式源于古代印度,称作钙牌拢ㄨ笪腟TUPA),原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随着佛教在东方的传播,钙牌抡庵纸ㄖ形式也在东方广泛扩散,发展出了塔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塔在中国古代称之为“浮屠”“浮图”。中国化的佛塔平面形状以方形、八角形居多,层数一般为单数。通常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组成。中国古塔从建筑形态上来分,大体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金刚宝座塔等�
展开全文阅读
龙泉塔的建筑结构
龙泉塔呈平面八角形,九层,高43.35米,塔基周长37.6米,采用青砖砌筑,风格古朴,是一座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基之上配有须弥座,比较简朴,须弥座高80cm,自下向上分别为下枋、下枭、束腰、上枭、上枋。一到九层,层高逐层递减。塔的一、二层出平座,平座采用斗栱支撑,这是宋代沿用唐代的流行做法,它可以给人们提供近距离精巧的建筑视觉效果。一、二层塔檐采用筒板瓦做法,三至九层均为一层一檐的做法,不再施平座。塔檐采用叠涩砖做法,一到九层均使用斗栱悬挑出檐,斗栱为宋代风格,体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艺术创造力。在塔壁各层券门内外与塔内梯道券顶及叠涩砖上均施柏木过梁,这种砌筑方式可以增强塔体的结构强度。
龙泉塔塔身共设置十五个券门,七间塔室。塔室即是塔内的房间。塔室的形状一般是依据塔的平面形状取形。龙泉塔正门设在北面塔座之上,一至四层每层设置两个券门;五至七层每层设置一个券门;八层无券门,仅在北面内部塔壁上设置壁龛;九层在东西南北四面各设一个券门。龙泉塔采用了在塔身隔层45度建券门的结构方式,券门基本上只开在塔梯方向,形成隔层错角分布,使塔体的结构避免上下开裂,增强了塔身结构的稳定性,这种按塔层改变结构的方法,是宋时佛塔改变砖塔结构的创新。龙泉塔塔室大小不等,平面为正方形,上为穹窿顶,原有供奉的佛像,现无存。一至四层的塔室与塔内阶梯不能互通,五、六、九层的塔室与塔內台阶相连通。塔内一至九层的台阶为青砖垒砌,共118级。一至二层为穿心式;自二层向上沿塔壁顺时针方向螺旋折上,这种“壁内折上式”塔体结构也是宋代砖塔特有并广泛使用的形式。由于龙泉塔塔刹损毁的久远且无历史记录,无法看到原来的塔刹具体式样。1984年重修龙泉塔时,铸造了铁制覆钵和宝瓶塔刹,与山东汶上、兖州、金乡、邹城现存砖塔塔刹相似。
龙泉塔的始建年代
根据史料记载,龙泉塔在明宣德三年、清代道光年间、1984年都进行过重修。明代维修时在塔身一层七面各镶嵌碑刻八通,分别是明宣德三年的大佛顶尊胜神咒、重修龙泉禅寺塔记、大明六字真言、助缘题名(两通)、庄塑释迦佛像记、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鼎塑昆庐佛像之记。清代重修的碑刻不知遗失何处。这只是目前我们所知的维修,实际维修次数应该还要多,在历次维修时限于当时的认知及技术条件,难免走样,留下的文字记载及保留的历史信息有限,以至于不能够完整地表现出来。参照志书,结合龙泉塔的建筑结构、建造方法、布局、样式都具备宋元时期的风格,取原古砖经北京史博馆作陶器粉化验,结论具有唐代特征,定为北宋为宜。
苏州地方名人志
苏州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文荟萃。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自唐至清的近1300年间.科举仕进的,苏州辖区共出文状元45名,占全国的7.6%,其中,唐代有7名,宋代有4名,明代为8名,清代为26名(占清代114科状元的22.8%),明代苏州府有进士437名,清代则有600名。至于封疆大吏、征战良将、地方官员、社会名流,有贡献于社稷的苏州人,或外地人有功苏地而为后人推崇的,清道光年间沧浪亭所立名贤祠,初建即列名贤像赞570名,后又续增名贤600余名。名贤祠几经兴废,民国30年(1941)重修后,尚存名贤像赞594名。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位。
商末,泰伯、仲雍南奔吴地,教民农耕,三以天下让,号为至德,堪称吴地文化的开化之祖。
春秋时期孙武,齐景公时齐国贵族,因齐国内乱而奔吴。著就《兵法》十三篇,帮助吴王阖闾南服越国,西破强楚,争霸中原,号称“兵圣”。
陆机(261—303),字士衡,文学家。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与弟陆云并称“二陆”。20岁时写的《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完整的文学论著。他的《平复帖》被誉为法帖之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宝历元年五月任苏州刺史,翌年九月因病离任。任苏州刺史时,勤政除弊,主持修筑苏州虎丘山塘河堤,使人“免于病涉,亦可以障流潦”,后人纪念他,与西湖之堤同称之为“白堤”。他离任苏州时,百姓啼哭相送,刘禹锡赠诗云:“姑苏十万户,皆作婴儿啼。”白居易文章精切,最长于诗,多至数千篇,在苏州时也有歌颂姑苏山水和友人酬唱的诗歌。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景佑元年(1034)知苏州时,大水成灾,他主持疏浚白茆等五河,导太湖水入江、海,解除了水患,保障了农业生产。他在苏州还创设郡学,成为苏州有学之始。范仲淹工诗词散文,善书法。文章阐述其政治主张,词多写塞上风光,风格较为明健。其《岳阳楼记》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凝聚了范仲淹毕生心志,成为激励后代志士仁人思想情操的著名格言。等等。
附2 《历史建筑登记表》
建筑名称 建筑位置
建筑历史 (建造年代,历史变化)建筑现状
(是否完好,周边环境)
价值描述
(风格特色,历史价值)信息来源
照片 建议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家乡文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家乡文化生活》第2课时《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下一篇: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
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