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55 2023-02-26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破折号用法详解(高考复习)
区分难点:“注释或补充说明” “语意递进” “话题转换”
【常规用法】
1.标示事项列举分承
示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环境声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环境电磁学;——环境空气动力学。
2.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
示例 1:“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示例 2:“亲爱的妈妈,你不知道我多爱您。——还有你,我的孩子!”
3.表示声音的延长。(表示某种声音的延续,表示人物语言的拖长。)
哗──哗──一束束浪花像问号,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4.用于副标题之前
示例:飞向太平洋
——我国新型号运载火箭发射目击记
5.用于引文、注文后,标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
示例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示例 2: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汉书》
示例 3:很多人写好信后把信笺折成方胜形,我看大可不必。(方胜,指古代妇女戴的方形首饰,用彩绸等制作,由两个斜方部分叠合而成。——编者注)
6.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
示例 1:坚强,纯洁,严于律已,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示例 2:画家开始娓娓道来——数年前的一个寒冬,…
7.标示插入语
示例: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8.标示引出对话
示例:——你长大后想成为科学家吗?——当然想了!
9.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示例 1: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示例 2: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在正门口——好象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10、表示转折、跳跃或话题转变
示例:“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话题转变)
示例:“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话题转变)
示例: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前面写“再去看看他”,后面写“有什么看头啊”,前后内容形成话题转换。)
11.表示意思的递进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有门路的带工…
【使用破折号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1)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语句插在一个句子当中,前后两处都要用破折号。例如:
一个人倘不把自己的文化积累——包括语言——尽可能地占为己有,并且从这个基础上跨开步去,那他实际上是不懂得利用条件,让自己处在优势的地位。
(2)破折号可以表示声音的延长;也可以表示话语突然中断,戛然而止。例如:
①我们对着大海喊:“大——海——,我们爱——你——”
②“你——”老师看着我,忍不住笑了,“这么简单的题目都没弄明白,还老想做那些高难度的,路要一步一步走嘛。”
(3)破折号与括号都有解释说明的意思,但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引出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补充说明而已。例如:
①原来这是钾正推开水中的氢离子——水分子是由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氢氧离子结合而成的,硬将自己代替氢离子而与氢氧离子结合,变成氢氧化钾。(把破折号去掉,“水分子……而成的”加括号)
如注释内容较重要,需与正文一起读出来,就用破折号;如注释内容不重要,不需与正文一起读出,就用括号。例:
每个汉字都凝结着先人对已知世界的渐悟(它积淀着几经迷失的文化传统及富有民族个性的道德伦理尺度)和对未来世界的哲思。
(4)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冒号。用破折号注释,中间没有停顿或停顿很短,删去注释部分,句子仍完整;冒号表总分时,分说部分不能去掉,且冒号停顿时间较长。
例: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例: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杂技和相声。
3、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逗号。破折号比逗号停顿时间长,强调作用强;破折号多强调以后成分,而逗号多强调以前成分。
例:我就是我——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实战演练】
1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十分独特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异彩纷呈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一—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水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展开全文阅读
2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于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B.他家还有别的亲人——我想是他的妹妹吧——在那儿扮演哑剧中的小鬼。
C.“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D.您让您父母不必要地为您深深忧虑,并且——只是顺便提一下——还以这样一种闻所未闻的方式玩忽职守。
3其中,神经元细胞多达一千亿个,大约相当于银河系中的恒星数量。这些神经元细胞有着很多非常特别的“触手”,这些“触手”被称为突触。通过突触,神经元细胞之间可以相互连接,通过脉冲电信号和化学分子的释放来传递各类信息,由此构成一个庞大的通信网络。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触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长江是一往无前的,李白在这样吟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 他期待在非洲电视节这一平台上,能把更多的“中国故事”传播给世界。
C. 一家企业为竞标工程,盖了14000多个章,被人们戏称为“公章旅行”。
D. 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4朋友说别急,听我慢慢说。有一天,我抱着女儿上公园,突然她说,妈妈……头……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倒不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 …………
4.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爸爸立刻叫我立正站好——每次他有什么严重的教训总是叫我们立正站好——然后他严肃地问我:“为什么遇到担肥的人捏鼻子转头?”
B.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C.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D.“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马克思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B.“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C.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虽然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
D.据估计到2004年,每三个美国人就有一个非白人——包括亚洲人、西班牙裔人和黑人——凭着毅力、教育在推动着马丁路德金伟大梦想的实现。
6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示例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
示例: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A.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B.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7.古人总结的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即“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证。甲骨文与后世的文字关系十分密切,实为后世方块汉字的鼻祖。
7、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啊,原来如此! ——现在你把功课温熟了吗?”老师问他。
B. 小朋友,你知道这雾凇──树上的冰花是怎样形成的吗?( )
C、我们殷切地希望——希望你们胜利归来。
D、筷子头一扎进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8.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通俗小说中的语言、结构、立意、修辞等均可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宝贵的借鉴。网络文学提升艺术水准,应该首先向传统“取经”,之后才谈得上融合媒介特性,创作出既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阅读习惯,又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网络性的佳作——这也是网络文学实现精品化和经典化的必由之路。
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B、有一回,赵王得了一块宝玉——和氏璧。
C、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爬出。
D、这位选评者把把‘含香之署’讲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怀刺’讲成‘怀抱着有刺的东西’——都是全无根据地乱说一通。
9.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0颗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实现全球区域覆盖,并且国内精度达到2.5米。这是3月20日,在北斗航天集团挂牌仪式暨“北斗沙龙”论坛上,有关部门对外发布的。与会专家认为,北斗卫星与数据挖掘、物联网等技求手段相融合,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
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啊,原来如此! ——现在你把功课温熟了吗?”老师问他。
B、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C、“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D、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破折号战演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作答时,注意前后句子的关系,了解破折号常见的用法。破折号常见的作用有:解释原因,对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表示声音延长,转移话题,表示转折、递进、总结等。句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是对前面内容“完美的升华”的进一步解释说明。
选项A“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是对前面“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的原因进行解释;
选项B“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对“回报”内容的进一步解释;
选项C属于转移话题;选项D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故选B。
2.B【解析】原文“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是对“一团团的绿叶”的补充说明;A项破折号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B项,“我想是他的妹妹吧”是对“他家还有别的亲人”进行的补充说明;C项破折号标示声音的延长;D项破折号标示插入语。
3.C(A项,引号标示直接引用。B项,引号标示需要强调的内容。C项,引号为标示有特殊含意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D项,引号标示展览名称。)
4.答案选C。A.表示插入。B.表示话题转换。C.表示注释内容。D.表示声音延长。
5.答案: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破折号的用法。A项的破折号起强调作用,语意转折。B项的省略号改为破折号,表话题突然转变。C项表解释。D项中的破折号解释“非白人”的内容较多,而且出现了标点符号,所以就需要用双破折号,这样层次分明。
6.A【解析】示例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话题转换。前面内容写想起专卖门钉肉饼小店,后面写“去吃门钉肉饼”,前后内容形成话题转换。A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话题转换,前面写“再去看看他”,后面写“有什么看头啊”,前后内容形成话题转换。B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本草纲目》”是对“这部药学经典”的解释说明。C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转折,“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与“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在语意上构成转折。D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通过增添修饰成分,用扩展的方式,对“一个人”进行补充说明。
7、选B 都是解释说明。A项表示话题的转换;B是补充说明 C项是对“希望” ;D表示声音的延长
8、选D 都是总结上文。A项表示话题的转换;B项是注释内容 C项是强调,补充说明;D总结上文
9、选B 都是解释说明 A项表示话题的转换;B项是注释内容 C项声音延长;D项是转折,“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与“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在语意上构成转折。
侯晓旭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破折号用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省略号、冒号用法详解(高考复习)
下一篇:
引号用法详解(高考复习)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