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41  2023-05-08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三备课资料
2023年5月温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政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有责任作出回答。在这里,我愿谈几点看法。

      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党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什么样的现代化最适合自己,本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发展中国家有权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与方向,破解了现代化等于西方现代化的唯一性幻觉。

      任何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物质世界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是实践在思想理论层面上的外化表征形式。它以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话语阐释伟大实践进程中取得的成就、遇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将其外化呈现在大众日常生活中,从而为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成果提供理论层面的话语保障。

      社会成员不会天然对某个政治思想具有认同感与信任感,共识合法性的建构必须在成员中进行话语的输出与沟通,只有“社会成员基于某种价值信仰而对政治统治正当性所表示的认可”,才能动员起最广泛的群众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必须通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汇聚全社会的奋斗共识,引导个体认知国家的奋斗目标。如果社会个体无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形成清晰而全面的认知,就很容易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产生怀疑甚至持否定态度。

      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在物质生产资料方面的支配权,控制着国际舆论传播的主导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实质性影响,但在话语权意识、话语体系建构上并未取得可与现代化建设成就等量齐观的成果和地位。”如果国际社会无法全面客观理性地了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抹黑、歪曲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片面甚至失实的论调就极易得到传播。国际舆论斗争变得越来越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并加以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遭遇着虚假舆论和话语陷阱的挑战,他们不相信“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不靠掠夺与战争的和平发展道路。因此,话语体系的建构就具有了迫切必要性。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不是自说自话,而是用中国实践建构中国话语,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摘编自艾四林、陈钿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三重维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都充满艰辛,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政党,必须直面一系列现代化之问。

      B.发展中国家从自身的国情出发而选择的适合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是否走得通,关键是要看本国人民的中心地位是否得到坚持。

      C.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外化表征,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体现了当今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D.当今中国依然面临国际舆论挑战,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舆论传播上有主导权,而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还未形成强影响力。


展开全文阅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化不仅关注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还涉及了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公平问题等内容。

      B.把让人成为自由的人作为最终目标的人类社会现代化不仅具有特殊性,也具有普遍性。

      C.最广泛的群众力量的动员必定需要建立在社会成员对政治统治正当性所表示的认可上。

      D.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了解和认识来自中国形象的“他塑” “自塑”两种途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孙子8226;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B毛泽东曾提出:“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

      C.习近平主席在二零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D.习近平说:“各国关系和利益只能以制度和规则加以协调,不能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

      4.2022年5月19日举行的中巴建交25周年招待会上,中国驻巴哈马大使戴庆利代表中国驻巴大使馆向巴外交部部长赠送了精美的洛阳牡丹瓷。瓷盘中鲜艳的中国名花牡丹和巴哈马名花黄钟花,交相辉映。请结合材料对这一事件加以分析。(4分)

      5.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意义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遇仙记

      申平

      苏东坡当时正在罗浮山冲虚观里睡觉,起夜时忽然发觉自己的嘴不见了。长嘴的地方光溜溜的,只剩下鼻子在上面呼呼出气儿。

      啊呀呀,我的嘴呢?人若无嘴,如何吃饭说话?岂非怪物也!

      东坡先是躺在那里仔细回忆,想厘清嘴是啥时丢的。昨日,他在博罗一个叫泊头的码头上岸,然后来到了罗浮山上。昨晚上,还和冲虚观道士邓守安等吃斋饭、饮过香茶,之后邓道士就安排他和儿子苏过住在观里。睡前,他又向儿子讲述了一些写诗之道,之后上床睡觉。睡前他还曾叩齿呢,怎么睡了一觉,嘴却不见了呢?

      哦,这嘴肯定是丢在床上了,双手急忙摸索,没有;那就掉地上了,点起灯来去照,也没有。接着他就从屋里找到了屋外。

      月色如银,笼罩着冲虚古观。东坡不想惊动苏过,更不想惊动邓守安,害怕他们看见自己的怪模样。便独自低着头,在道观里寻找起来。依然没有找到。不觉间就出了门,一直找到白莲湖边。

      山峦朦胧,湖水泛着光波,耳畔还传来怪鸟的叫声。东坡心里,就有诗情奔涌起来。他很想吟几句,却发不出声——对,自己没嘴了呀!

      湖水如镜,忽见湖面上似有玉影浮动。正待仔细望去,却听见一声女人的惊叫传来。东坡也是一惊,这深更半夜的,湖里竟有女人洗澡?他急忙收回目光,大气也不敢喘,转身欲走,却已经晚了。他的耳边先是响起一阵环佩窸钢幼判岬揭还芍ダ贾悖懈鋈擞埃丫匙判∏殴础

      何方狂徒在此偷窥?

      东坡本欲分辩,怎奈无嘴,只好硬着头皮迎上前去,以证清白。

      你是谁?为何不语?女人喝道,声音威严。

      东坡只好一只手把那空白处捂住,另一只手拼命摆动,表示自己非常无辜。这时候他已经看清楚了,眼前是个美丽的村姑,脸如满月,眼如亮星。他觉得她很眼熟,却又一时不知在哪里见过。

      谁知村姑却已认出了他,开口笑道:咦,这不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吗?

      东坡一边用力点头,一边拿眼神询问:你是谁?你怎么认识我?

      村姑说道:我是何仙姑呀,见了本仙还不快拜?

      东坡想起了昨晚邓守安的话,罗浮山乃道教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开创者为晋代葛洪。葛稚川曾经在这里筑炉炼丹,采药救民。罗浮山最高峰飞云顶,据说是八仙的聚会之所;而眼前的白莲湖,便是何仙姑的沐浴之地。

      东坡急忙双手合十,弯腰作揖,不提防没嘴的地方却暴露出来。何仙姑一见,笑得花枝乱颤,手指着他说:你……你……你的嘴呢?

      东坡只好以动作和表情,诉说他的不幸,不想何仙姑明白之后,竟然说道:你呀,真是活该!

      东坡的眼神,就有点不乐意。却听何仙姑说道:苏东坡,大文豪,你别不高兴哈!你回想一下,你以前遭贬黄州,如今又遭贬岭南,不都是你那张嘴惹的祸吗?

      何仙姑说着,玉手朝白莲湖一指,水面上竟然出现了一些图像。东坡望去,发现那些图像,有他正在讥讽宰相王安石,说人家不懂写诗的;有他和司马光辩论,说人家是“司马牛”的;还有他给太子上课,严厉训斥那个未来皇帝的;还有他嘲笑章惇的……

      东坡见了,不由惊出一身冷汗,但是他的眼神却依然不服,意思是:这些也不一定全是我的错呀。

      何仙姑朝他撇了撇嘴,讥笑道:你看你,嘴都丢了还不服气。不服气,那你的嘴就永远找不回来了。

      东坡一听,急忙连连作揖。就听何仙姑继续说道:唉,要说你也真是挺可怜的。一大把年纪了,又被贬到这蛮荒之地来。你要是再没了嘴,却是如何是好呀。罢了,我不帮你谁帮你呢。

      东坡急忙再拜,感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不过嘛,何仙姑的话却又来了转折,东坡的心随之一紧。

      不过嘛,你以后一定要记住四句话,也算是我赠你的一首诗吧。你且听好了啊;

      东坡先生到罗浮,会仙桥上遇仙姑。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得朝廷贬你无。

      东坡默念一遍,连连点头。

      那好,你速回冲虚观吧。有人等你呢。何仙姑说完,倏然不见了。

      东坡心中怅然,只好转身往回走,蓦然看见冲虚观门前有个男人站在那里。这人好生奇怪,服饰似有不同,而且他的脸上,竟然长着两张嘴。他也不说话,只向东坡招了一下手,就转身向冲虚观另一侧走去。

      东坡想喊:先生你站住。可惜无嘴,只好在后面跟着。



展开余文      那怪人在前面走着,一直走到葛洪当年留下的洗药池前。东坡惊讶地看到,他从脸上把多余那张嘴取下,然后蹲下身去,竟在水里洗濯起来。

      东坡近前细看,越看越觉得他手里的嘴分明就是自己的嘴。他左洗右洗,还不停揉搓,搞得东坡长嘴的地方隐隐作痛。许久,他才站起身,又走。

      这次来到了葛洪炼丹炉旁,奇怪那里炉火正红。那人毫不犹豫,嗖的一下,就将嘴投入火里。东坡急得想喊,却依然发不出声,只好跺脚。

      那人却不理他,半晌,用铁钳将嘴夹了出来,红彤彤的冒着火光。那人看了看,吹了吹,点了点头,嗖的就往东坡的脸上甩过来。

      东坡大叫一声,从床上坐起来,摸摸脸,嘴巴尚在,呼呼地喘了口气。回想梦中奇遇,不由叫了一声:何仙姑,葛稚川,苏某有礼啦。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呼呼出气”描写了没嘴的窘境,“大气也不敢喘”刻画了紧张的情绪,“呼呼地喘了口气”表达了如释重负的心理。

      B.何仙姑对苏东坡说了很多话,而长着两张嘴的葛洪却一言不发,二者形成对比,表明他们对苏东坡的看法不同。

      C.小说善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通过侧面描写刻画了苏东坡的“忠直”,通过正面描写刻画了何仙姑的“爽直”。

      D.《遇仙记》《登泰山记》《石钟山记》都以“记”为题,但前者重在设置情节,刻画人物,后两者侧重写所见所感。

      7.关于小说情节设置的“合理性”“戏剧性”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将故事发生的地点选择在“八仙聚会之所”罗浮山,使得历史人物苏东坡与神话人物何仙姑的相遇具有合理性。

      B.小说将苏东坡丢嘴、找嘴作为叙述的重要情节,苏东坡面对何仙姑的误解,因为无嘴而难以辩解的情形富有戏剧性。

      C.何仙姑“笑得花枝乱颤”是因发现东坡“偷窥”自己洗澡气极而笑,也是对其遭遇幸灾乐祸,因果明确,具有合理性。

      D.苏东坡“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使得本来“荒诞”的故事情节回归现实,这种出人意料的结构安排富有戏剧性。

      8.小说结尾,苏东坡发现“嘴巴尚在”,你认为此后的苏东坡是会继续心直口快,还是会谨言慎行。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9.有评论者认为,这篇以遇仙为题材的小说在诸多方面皆有不同于凡俗的“仙气”,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乎?

      (节选自《韩非子8226;奸劫弑臣》《韩非子8226;六反》)

      材料二:

      苏代为公仲谓向寿曰①:“禽困覆车。公破韩②,辱公仲,公仲收国复事秦,自以为必可以封。今公与楚解口地,封小令尹以杜阳。秦、楚合,复攻韩,韩必亡。公仲躬率其私徒以斗于秦,愿公之熟计之也。”向寿曰:“吾合秦、楚,非以当韩也,子为我谒之公仲曰:‘秦、韩之交可合也。’”对曰:“愿有复于公。谚曰:‘贵其所以贵者贵。’今王之爱习公也,不如公孙郝;其知能公也,不如甘茂。今二人者,皆不得亲于事矣,而公独与王主断于国者,彼有以失之也。公孙郝③党于韩,而甘茂党于魏,故王不信也。今秦、楚争强,而公党于楚,是与公孙郝、甘茂同道也。公何以异之?人皆言楚之多变也,而公必亡之,是自为责也。公不如与王谋其变也,善韩以备之,若此则无祸矣。韩氏先以国从公孙郝,而后委国于甘茂,是韩,公之仇也。今公言善韩以备楚,是外举不辟仇也。”

      向寿曰:“吾甚欲韩合。”对曰:“甘茂许公仲以武遂,反宜阳之民,今公徒令收之,甚难。”

      向寿曰:“然则奈何?武遂终不可得已。”对曰:“公何不以秦为韩求颖川于楚,此乃韩之寄地也。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韩也公求而弗得是韩楚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争强而公过楚以收韩此利于秦” 向寿曰:“奈何?”对曰:“此善事也。甘茂欲以魏取齐,公孙郝欲以韩取齐,今公取宜阳以为功,收楚、韩以安之,而诛齐、魏之罪,是以公孙郝、甘茂之无事也。”

      (节选自《战国策8226;韩策一》,有改动)

      【注】①公仲为韩相,向寿为秦将,苏代为韩使者。②《史记8226;甘茂列传》“秦使向寿平宜阳”,“破韩”即指此。③公孙郝,与下文中“甘茂”,皆为秦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韩也/公求而弗得是/韩楚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争强/而公过楚以收韩/此利于秦/

      B.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韩也/公求而弗得/是韩楚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争强/而公过楚以收韩/此利于秦/

      C.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韩也/公求而弗得是/韩楚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争强/而公过楚以收韩/此利于秦/

      D.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韩也/公求而弗得/是韩楚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争强/而公过楚以收韩/此利于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禽困覆车,以禽兽困急可撞翻猎者之车来比喻人陷入绝境会拼命,与“困兽犹斗”意思相近。

      B.国,可以指国都、古代王侯的封地等,“而公独与王主断于国者”中的“国”是指“国事”。

      C.异,指“有区别”,与《齐桓晋文之事》“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的“异”意思相同。

      D.古代地名的命名多与方位、水文等相关,由此可推断宜阳在宜水之北,颖川则因颖水而得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国大败韩国之后,将秦地解口赐予楚国,又将秦城杜阳封给楚国令尹,以此来与楚国交好,形势对韩国不利。

      B.苏代认为秦王虽然对向寿的宠幸和赏识不及对公孙郝和甘茂,但特别信任向寿,是因为他没有亲附其他诸侯国。

      C.苏代指出向寿在秦楚争强时联合楚国非明智之举,不如与秦王共同谋划,防备楚国,亲善韩国,否则将有祸患。

      D.向寿如果凭借攻取宜阳之功,拉拢楚、韩,使之安定,谴责齐、魏不与秦交好之罪,就能为公孙郝与甘茂分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4分)

      (2)公仲躬率其私徒以斗于秦,愿公之熟计之也。(4分)

      14.请从韩非子义利观的角度,分析秦国大将向寿弃楚亲韩的具体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明代诗歌,完成15-16题。

      文士二首

      陶安

      其一

      文士甘藜藿,林栖阅岁华。一衾春自足,千驷我何加?

      雨雪欺茅屋,乾坤任钓槎。今朝烟火晚,带露采松花。

      其二

      文士经纶学,时来志或酬。玉堂①清不夜,金鉴②照千秋。

      白发忧民瘼,丹心为国谋。所期功业盛,富贵一浮沤③。

      【注】①玉堂:官署名,此处指翰林院。②金鉴:指对人进行讽喻的文章与书籍。③浮沤:泡沫。

      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驷我何加”“富贵一浮沤”虽修辞手法不同,但都表现出读书人对富贵生活的蔑视。

      B.“雨雪欺茅屋”一句用拟人手法描写文士的居住环境,“欺”字有“欺负、欺侮”之意。

      C.“丹心为国谋”指文士一心为国谋划,其中的“丹心”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

      D.两首诗歌表明文人要努力坚守自身的志向,不能依赖外部条件,坚守志向才能实现抱负。

      16.两首诗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两种生活模式,每一种生活模式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有其艰辛和不易,请选择其中一首诗歌并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展开余文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密的《陈情表》开篇以“,”八个字总起,这八字高度概括了他自身幼年不幸的遭遇。

      (2)周邦彦的《苏幕遮》一词中,“,”两句描写鸟鸣欢快之声,为下文写荷花秀美做了感情上的铺垫。

      (3)在屈原的《离骚》中,“,”两句由草木凋零写到人的衰老,表达了诗人对有才德、有作为的人老去的担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浙睿talk)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进城二十多年了,性格比以前开朗了许多,可是每次回到农村老家,与父亲相对而坐,还是找不到什么话题。感觉有很多话要说,又感觉 ① 。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父亲城里的交通有多拥堵,那里的空气有多糟,我有多么想家;特别想告诉他我出差时看到了哪些美景,遇到了哪些怪事。我期望得到父亲笑意盈盈的回应,可是见到父亲那副②的样子,便把这些话又咽了回去。我觉得这些生活离他太遥远,告诉他,反而会打破他内心的平衡。

      我和父亲之间的爱是静默的,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对父亲的爱 ③,我越来越觉得有一些爱是需要及时表达的,虽然我说不出“爸爸,我爱你”,但我要让父亲知道,我渴望与他沟通,我愿意与他沟通,我们可以是无话不谈的哥们,可以是平等交流的父子。

      父亲啊,虽然我们一年只见两三面,虽然我们的电话沟通一周只有一次,但我对您的牵挂在漫长的时光中已经变成一本沉甸甸的账簿,压得我喘不过气,您感受到了吗?

      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没错;但我想告诉更多的朋友:要让爱不只在静默中流淌。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静默”和文中加点的“静默”,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母爱如泉,点点滴滴皆为爱,含蓄静默而不张扬。

      B.静默的山,流动的水,构成了一幅美妙的风景画。

      C.田野静默,远远的只有几位农人在畦间若隐若现。

      D.不少人驻足当年曼德拉关押的囚室前,静默致哀。

      20.有人认为本文段内容亦能体现费孝通笔下的“乡土社会”特点,请根据你对本语段以及《乡土中国》的理解,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①模仿《乡土中国》的目录替本文段取一个四个字的标题;

      ②如果把该标题收进目录中,你觉得在提供的三个选项中,放在哪里比较恰当,请结合《乡土中国》相关内容,说明原因。(5分)

      ①标题:

      ②放在处比较好,因为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楚国地方特色,屈原及其后学宋玉是楚辞最主要的创作者,与《诗经》迥然不同。

      它不是集体的歌唱,①;不是现实主义的,而是浪漫主义的;不重自然的写实,而是重主观的抒情;不是表现北国风光,而是表现南方景象。楚辞句式灵动,结构宏大,风格宏博丽雅。楚辞这种诗体的代表作是《离骚》,故后人②。在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相提并论。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文献,把屈原、宋玉所创作的骚体诗和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人所创作的拟骚体诗汇编成集,定名为《楚辞》,由于《楚辞》一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楚辞的历史绵延悠久,研究楚辞的论著汗牛充栋,从而③,即楚辞学。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屈原及其后学宋玉等人创作的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楚国地方特色,风格与《诗经》迥然不同。

      B.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诗歌体裁,屈原及其后学宋玉是其最主要的创作者,楚辞与《诗经》迥然不同。

      C.屈原及其后学宋玉等楚辞的主要创作者经过对楚国民歌的加工、提炼,有着浓郁楚国地方特色的楚辞发展起来了,与《诗经》迥然不同。

      D.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楚辞是在楚国民歌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屈原及其后学宋玉是最主要的创作者,与《诗经》迥然不同。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浙睿talk)

      当代著名学者周国平认为人应追求单纯、高贵、宁静这三种人生境界:“单纯”意为要保持生命的本色,“高贵”体现在有做人的尊严,“宁静”是指生活得安静从容。

      不同的人,追求这三种境界的先后次序也会有所不同。作为当代青年的你,对三者次序会如何抉择?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 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卷参考答案

      1.C(“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外化表征”错。原文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是实践在思想理论层面上的外化表征形式”,外化表征是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

      2.B(“把让人成为自由的人作为最终目标”错。原文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成为自由的人。)

      3.C(A 表明要同舟共济。B 表达了独立自主和借助外部力量之间的关系。C 体现了“人民性” 特点。D 表明国际制度和规则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4.①现代化发展应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②支持各国选择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 ③向他国展示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自塑”中国友好的国际形象。 ④选择国际社会熟悉的“牡丹花”“瓷器”等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易于传播中国声音。

      评分标准:共 4 分。一点 2 分,写出任意两点得 4 分,意思相近即可。

      5. ①使人们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和成果。 ②凝聚国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奋斗共识。 ③促使国人形成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认可与自信。 ④为中国在国际上展现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提供话语支撑。

      评分标准:共 4 分。一点 2 分,两点 3 分,三点 4 分,意思相近即可。

      6.B(他们对苏东坡看法是相同的)

      7.C(“气极而笑”错,理解错误;“幸灾乐祸”语意过重)

      8.示例一:会继续心直口快。

      ①苏东坡丢嘴时的着急、看到优美环境就想吟诗,都体现了他对“嘴”——说话能力的看重,说明他不会轻易改变“心直口快”的个性。 ②当面对何仙姑的批评时,他有点不乐意;当面对何仙姑幻化出的画面时,“他的眼神却依然不服”,并认为“不一定全是我的错”,说明苏东坡对何仙姑的劝告并不认同。 ③苏东坡看到葛洪炼嘴时隐隐作痛、急得跺脚,一怕嘴消失不见,二怕嘴改变了原有形态,暗示他不想改变心直口快的个性。

      示例二:会谨言慎行。

      ①在苏东坡看来,做无嘴怪物更可怕,说明只要能找回嘴,宁愿自己少言。 ②当何仙姑以诗告诫苏东坡要少开口时,苏东坡“连连点头”;当何仙姑警告苏东坡如果 “不服气,嘴就永远找不回来时”,苏东坡“连连作揖”,说明他选择妥协。 ③他梦醒后说“苏某有礼啦”,说明他愿意接受何仙姑和葛洪的劝告,会谨言慎行。

      评分标准:共 6 分。一点 3 分,意思相近即可。其它合理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9.①在意境营造上,故事发生地点选择的罗浮山是仙人聚集之所,“月色如银”“山峦朦胧”等营造了一种神秘、清幽的意境,具有仙境的典型特征。

      ②在人物的选择与塑造上,小说选择“何仙姑”“葛洪”两位仙人来“点化”苏东坡,在塑造两位仙人形象时,侧重于表现他们的超凡仙力。

      ③在情节设定上,“丢嘴”“洗嘴”“炼嘴”“还嘴”等一系列情节皆不可能发生于尘俗,都带有超现实的“仙”意。

      评分标准:共 6 分,一点 3 分,意思相近即可。若学生从“语言生动轻盈”的角度阐述,也可酌情给分。其它合理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0.B

      11.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中的“异”,意为“感到奇怪”)

      12.D(“就能为公孙郝与甘茂分忧”表述有误,文中“无事”是“无所作为”的意思)

      13.(1)安全有利的就靠近(追求)它,危险有害的就舍弃(避开)它,这是人之常情。

      评分标准:共 4 分。就,靠近,追求;危害,危险有害;舍,舍弃,避开;“此人之常情也”,判断句式。各 1 分,意思相近即可。

      (2)公仲亲自率领自己的私家奴仆(部属)来和秦国争斗(拼命),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

      评分标准:共 4 分。躬,亲自;斗于秦,状语后置句,和秦斗;愿,希望;熟,仔细。各 1 分,意思相近即可。

      14. ①韩非子认为凡事都应以利益为标准。 ②向寿如果联合楚国攻打韩国,韩国必定拼死一搏,于秦不利; ③向寿如果在秦楚争霸之时亲附楚国,与其他两位重臣相比,在秦王面前将失去决断国事的优势,于己不利; ④弃楚亲韩,能让向寿在秦王面前显示出“外举不避仇”的气度,于己有利; ⑤秦楚两国争强,指责楚国,拉拢韩国,于秦有利; ⑥弃楚亲韩,可借谴责齐、魏之机,让公孙郝、甘茂失势,于己有利。

      评分标准:共 3 分。一点 1 分,写出任意三点得 3 分,意思相近即可。

      15. D(“时来志或酬”表明文人实现志向是需要时机的,光有时机也还不够,还需要其他条件,而且山林和庙堂本就是外部条件。)

      16. 示例一:第一首诗歌代表隐者的人生模式。(1 分)它的价值在于“一衾春自足”的平安, “乾坤任钓槎”的自由,以及“带露采松花”的诗情画意。(3 分)它的艰难和不易是要自甘贫贱,不慕富贵,须忍受甘食藜藿、“雨雪欺茅屋”的生涯。(2 分)

      示例二:第二首诗歌代表出仕者的人生模式。(1 分)它的价值在于“时来志或酬”的自我成就感,“金鉴照千秋”的生命不朽,“所期功业盛”中期待的盛世伟业。(3 分)它的艰难和不易是要付出“玉堂清不夜”“白发忧民瘼”这样彻夜工作、忧虑缠身的代价。(2 分)

      评分标准:共 6 分。意思相近即可。

      17.(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评分标准:共 6 分。一句 1 分。

      18.①无从说起②不苟言笑(沉默寡言)③与日俱增

      19.A(例句与 A 项的“静默”均表示含蓄沉默、不发声。B 表示静止。C 表示寂静、宁静。D 表示肃立哀悼。)

      20.①父子关系(辈分有别、父子有别、亲子关系、父子之情、亲情表达等类似均可)

      ②参考示例一:放在A处比较好。《家族》章节分析了中国乡土社会家庭的特点,论及了家庭的多重关系,并谈到父子间因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父子关系是家族结构里的主轴,放在《家族》后面承接自然。

      参考示例二:放在B处比较好。《男女有别》章节讲的是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问题,家庭成员内夫妇间的情感表达节制;而父子间的情感也是静默式的,讲完两性差异接着讲父子关系(父子关系、亲情表达)顺理成章。

      参考示例三:放在C处比较好。《血缘和地缘》章节里讲的“血缘”主要是指由生育所生发的亲子关系,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力量,鲜有情感表达;父子关系是“血缘”关系的重要部分,放在这个章节后合乎逻辑。

      评分标准:标题 2 分,选定位置并说明理由 3 分(分析上一章内容 2 分,放在此位置的合理性 1 分,理由言之成理即可,但一定要紧扣这两点),只选定位置,未说明理由不给分;说了理由,但选定位置忘了写,则扣 1 分。

      21.B.(A“楚辞是……楚国地方特色”主宾搭配不当。C 项“……创作者经过……加工、提炼” 没有谓语,下一分句主语变为“楚辞”,中途易辙。D“与《诗经》迥然不同”前缺主语)

      22.①而是个人的创作(内容上,能体现个人行为即可,1 分;形式上,需体现“不是……而是”的句式,1 分) ②常以“骚体诗”代指楚辞(“又将楚辞称为‘骚体诗’”亦可,其它意思相近的表述也给分) ③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问

      评分标准:共 6 分。一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安全有利的就去靠近(追求)它,危险有害的就要舍弃(避开)它,这是人之常情。况且父母对于子女,生了男孩就互相祝贺,生了女孩就把她杀了。子女都出自父母的怀抱,然而是男孩就受到祝贺,是女孩就杀了的原因,是考虑到今后的利益,从长远利益打算的。所以父母对于子女,尚且用计算利弊相对待,何况是对于没有父子间恩泽的人呢?

      材料二:苏代替公仲对向寿说:“野兽被围困也能撞翻猎人的车。您攻破了韩国,侮辱了公仲,公仲收拾了韩国的残局又重新来侍奉秦国,他自认为一定可以得到秦国的封赏。现在您将秦地解口给了楚国,又把秦地杜阳封赏给楚令尹。秦国、楚国联合起来,再次攻打韩国,韩国一定会灭亡了。公仲将亲自率领自己的部属(私家奴仆)和秦国拼死一战,希望您仔细考虑一下。”向寿说:“我把秦国、楚国联合起来,并不是想以此来对付韩国,您替我告诉公仲,说秦、韩两国是可以联合的。”苏代回答说:“请让我禀报您。谚语说:‘尊重别人所尊重的,就受人尊重。’现在秦王亲近宠幸您,比不上亲近公孙郝;秦王赏识您的智慧才能,比不上赏识甘茂。如今这两个人都不能执掌国事,而惟独您能同秦王决断国事,这是因为他们有所偏失。公孙郝亲附韩国,而甘茂亲附魏国,所以秦王不信任他们。当今秦、楚争霸,而您却亲附楚国,这与公孙郝、甘茂走的是同一条道路。您与他们有什么不同呢?人们都说楚国多变,而您却一定要相信它不会变,这是在秦王面前自找责备。您不如和秦王谋划如何应付楚国的多变,善待韩国,防范楚国,这样就没有祸患了。韩国先是把国家政事交给了公孙郝,而后又把国家政事委托给了甘茂,这样韩国才成了您的仇敌。现在您声言亲善韩国来防备楚国,这是外交结盟不避仇啊。”

      向寿说:“我很想同韩国联合。”(苏代)回答说:“甘茂答应公仲归还韩国的武遂,让宜阳的百姓返回韩国,如今您白白地(没有任何付出)就要与韩国交好,这很难啊。”

      向寿说:“那么怎么办呢?武遂终究不能由我来交还给韩国了。”(苏代)回答说:“您为什么不凭借秦国的力量替韩国向楚国求取颍川?这本是韩国暂时交由楚国代为管理的地方,您一旦求得,这就使您的命令能在楚国得以执行,并且用楚国的土地使韩国感激您的恩德。您如果不能求得,这样韩国、楚国的怨仇就不能化解,它们就会竞相投靠秦国。秦国、楚国争霸,您指责楚国,拉拢韩国,这会对秦国有利。”向寿说:“怎么办呢?”苏代回答说:“这是件好事。甘茂想依靠魏国攻取齐地,公孙郝也想依靠韩国夺取齐地,现在您把夺取宜阳作为战功,拉拢楚国、韩国使之安定,并且声讨齐国、魏国的罪过,因此公孙郝、甘茂就将无所作为了。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三备课资料 2023年5月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本色、高贵、从容》演讲稿
下一篇:2023年5月温州市高三“三模”作文评分标准详解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