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40  2024-02-04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一材多用写作素材指导
 “苏轼”年年有,年年出“高手”。这是一位老师在讲选材时说到的一句经典名言。前一句说学生作文的选材单一,后一句巧妙一转,谈年年高考优秀作文中都有“苏轼”的现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一则材料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也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看下面的“示例”。

      金庸是一名成功的报人、社会评论家和著名的武侠小说家,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86岁时他又获英国剑桥大学颁授的哲学博士学位。

      因不坐享剑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的虚名,81岁的金庸决定让自己的身份从老师倒退到学生,并请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毅然决定到剑桥大学攻读货真价实的博士学位。校方有好心者劝告他不用再读了,因为在剑桥“荣誉博士”享有比校长更高的地位。不过金庸显然并不甘心,他曾说自己追求的是学问而非学位。在他的《唐代盛世时期东宫太子继承皇位制度》这一博士论文中,因正史没提及安史之乱中的荣王之死的死因一事而质疑正史造假。他指出,荣王是被他做太子的哥哥给杀掉的,因为太子想掌握军队控制权,从而解决了一桩关于荣王暴亡的千年悬案。

      “他本身的学识,比任何一个博士毕业生都高,他根本不需要用个学位来证明自己,难得他仍不断追求学问”,他的这种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确实值得每个人学习。

      这则素材反映的是金庸耄耋之年获剑桥博士学位的事件,赞扬的是“终生学习”的精神,可从以下四个角度解读:

      1.从终身学习的角度,适用论题:

      ①活到老学到老;②求学需要孜孜不倦;③学无止境;④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⑤终身学习是生存发展的一种需要(最佳角度)。

      2.从学会忘记、锐意进取的角度,适用论题:

      ①学会忘记是一种人生睿智;②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的天地;③忘记过去,才能更好地进取;④要学会忘记,需要自身的勇气,也需要自身的胸怀。

      3.从淡泊名利的角度,适用论题: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淡泊名利,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和追求;3淡泊名利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宽广的人生气度;④要保持一颗平常心;⑤要想幸福,就要学会淡泊人生、淡泊名利、淡漠荣辱、淡忘年龄。

      4.从敢于质疑的角度,适用论题:

      1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2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3质疑是求索的前提;4学源于思,思源于疑;⑤质疑是迈向真理的第一步。

      [妙用示范]

      例1:终身学习是人生的一种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老化加速,知识危机出现,社会变化急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需要我们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早年就赢得“雅典第一诗人”的桂冠,但他经常吟咏“活到老学到老”以自勉。金庸继承了梭伦的这种精神,他认为不能坐享“荣誉博士”的虚名,86岁的他终获哲学博士学位。他还说自己追求的是学问而非学位。他本身的学识,根本不需要用个学位来证明自己,难得他仍不断追求学问,他的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确实值得每个人学习。

      例2:淡泊名利才能锐意进取

      金庸是一名成功的报人、社会评论家和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剑桥大学“荣誉博士”。但是,他并没有沉浸在这些荣誉之中,没有眷恋已有的光环,而是忘记过去的荣耀,锐意进取,永不停止。可见,淡泊名利,淡漠虚荣,是人生最清醒的选择,是一种人生睿智。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人的精力能力是有限的,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能者”,只有忘却、淡泊、平静,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才能集中精力与能力去追求突破,安心做事,尽心做事,做成事,成大事。

      例3:“疑”是智慧之花

      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学贵质疑,多疑、善疑、探疑,是获得新知识的途径。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如果金庸没有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质疑正史安史之乱中的荣王之死,可能历史就多了一份悬案。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所以我们要提倡“疑”,提倡“问”,通过“疑问”探索未知世界。

      [名师点睛]三个速用片段各侧重于素材的某一点进行挖掘阐发:“例1”以金庸81岁高龄仍孜孜攻读论证“终身学习是人生的一种需要”的观点;“例2”抓住金庸自甘放弃“荣耀”这一点,赞扬他的淡泊名利、锐意进取的精神;“例3”则由金庸质疑正史造假挖掘出“‘疑’是智慧之花”的观点,并简要分析。一则素材,多角度挖掘,成功地运用了“一材多用”之法。

      一、技巧点拨


展开全文阅读
      每一则作文素材几乎都具有多面性特征,只要换一个角度,我们就能从同一则素材中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正因为如此,我们经常看到同一则素材出现在几篇不同的文章中,被用来证明不同的观点。而同学们也可能注意到,同一则素材被用于证明不同观点的时候,素材的梗概是大致相同的,不同的地方只是在一些细节上,而这些细节恰恰是我们新思路、新观点的生发点。

      (一)素材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要充分挖掘素材中那些与自己文章的观点有紧密联系的细节。这些细节有些是素材中已有明确表达的,可以直接引用;有些细节可能并不突出,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后使用;还有些细节在素材中可能没有明确地体现,这需要我们根据故事的逻辑加以合理地想象、补充。

      (二)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容易犯三个错误:

      1. 以偏概全,只注意到了细枝末节,没有抓住关键因素;

      2. 任意联系,细节和观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却硬要捆绑在一起;

      3.随意想象,对素材中不存在的细节进行莫须有的虚构,明显违背事实。

      (三)在素材细节与文章观点之间建立合理的逻辑联系。

      运用素材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素材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成了素材运用是否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在行文过程中要努力构建并体现这些关系。素材与观点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其次是类比和对比关系。

      下面就以“日本99岁诗人柴田丰”这则素材为例,谈一谈细节的重要性。

      二、素材呈现

      日本99岁高龄的女诗人柴田丰,在她98岁的时候出版了处女诗集《别灰心》。这本《别灰心》出版不到一年时间,便再版了20多次,发行量已经超越100万部,并进入日本2010年度畅销书前10名,风头直逼年度排名第5的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树。

      1992年的时候,柴田丰的丈夫去世,此后近20年的时间里,柴田丰一直独自一人居住。柴田丰年轻的时候喜欢阅读,五、六十岁左右的时候开始喜欢上日本舞。有段时间柴田丰扭了腰,不能动弹无法跳舞了,六十多岁的儿子看到老母亲心情郁闷,便劝她写点文字以打发时间,而她年轻时恰好喜欢诗歌,就开始写诗并给报社投稿。结果她的诗歌被报纸刊登出来之后,获得意料不到的巨大反响,许多读者给她写信,电台里也播音朗诵她的诗作,为她而感动的读者越来越多。最后,出版社找上门来,将她的诗集整理出版,于是就有了99岁老奶奶的处女作诗集《别灰心》。

      柴田丰在她的诗集里说:她每写一首小诗,都自己大声朗读、修改,再朗读、再修改,因此要花上差不多一星期的时间才能完成一首诗。柴田丰借笔下满纸情爱、梦想与希望,触动并激励了日本国民的心灵,以自己朗朗上口、催人奋进的“人生的救援歌”,给弥漫着忧郁情绪的日本人的心灵补充了能量。

      她的诗风并不华美,简短易读,近于白话,但是字里行间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吸引人的气质。这一点在下面出自《别灰心》的两首小诗中就有很好的体现:

      1.喂,说什么不幸/有什么好叹气的呢/阳光和微风/从不曾有过偏心/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做梦//我也有过/伤心的事情/但活着,真开心/你也别灰心

      2.就算是九十岁/也要恋爱啊/看似在做梦/我的心已飞上云端

      三、素材解析

      这则素材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从女诗人开始创作的年龄看,我们可以得出“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的观点;从她因为心情郁闷而写诗的动机看,可以得出“为生活找到一个支点”的观点;从她的诗歌催人奋进广受欢迎的原因看,我们可以得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一观点;从她的创作成绩的角度看,我们可以确定“草根的胜利”这一主题;从她年轻时爱阅读到年老后成为诗人的角度看,我们可以确定“梦想总会开花”这一主旨。

      四、语段示例

      (一)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

      总有人哀叹,我想努力,可是现在已经太晚了,就像错过了季节的那朵花,只能接受枯萎枝头的命运。如果你真的这样想,那你就错了。日本有位老太太从92岁开始写诗,98岁出版了个人诗集《别灰心》,如今已经卖出了超过100万册,远远超过了一些专业的诗人。92岁,可以说已经是人生的风烛残年,可是她没有停止努力,让自己的桑榆岁月,发散出了异样的光彩。她的事迹响亮地告诉大家: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

      (二)为生活找到一个支点

      空虚是人一生中的最大的敌人,它会让照耀心灵的阳光变得黯淡,使思想的花朵枯萎凋零。陷入空虚的人们,像是在流沙中挣扎,稍有闪失就会万劫不复。只有得到一个牢固的支点,才能绝地逢生。日本有位92岁的老太太柴田丰,因为扭伤了腰,不能去跳自己最喜爱的日本舞,生活陷入空虚。好在儿子帮她找到了一个支点,让她重拾笔墨写起了小诗,结果获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首部诗集销量突破百万册,远远超过了专业的诗人。这个支点让柴田丰的生命获得了升华。

      (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有时候,决定一件事情成败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态度。用心做事,再难我们也能成功;不用心,再简单也不一定能做成。我们都知道,写诗的人很多,成为诗人的却很少,而受欢迎的诗人则更少。日本却有一位老太太,92岁高龄开始写诗,98岁出版诗集,销售量一举突破100万册,远超专业诗人。是什么成就了她的辉煌?她在自己的诗集里说,她的每一首小短诗,都要花上差不多一星期的时间才能完成,每一首诗都要大声朗读、修改、再朗读、再修改。也就是说,她是在用心写诗,而不是堆砌辞藻或者是卖弄技巧,这就是她成功的秘诀。

      五、佳作示例

      只要有梦想

      某考生

      “就算是九十岁/也要恋爱啊/看似在做梦/我的心已飞上云端。”这首小诗出自一位日本老太太在98岁生日时出版的一部诗集。她叫柴田丰,年轻的时候喜爱阅读,92岁的时候才开始写诗,98岁时出版处女诗集,销量突破100万册,超过了许多专业诗人的成绩,成为日本文坛的一件盛事。这位老太太以追梦的勇气感动了日本,也感动了全世界的人们。

      在这首小诗里,我们看到一颗梦想的种子,在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之后,终于开出了一朵最美丽的花,也只有一个世纪的岁月才能让这朵梦想之花开得这么灿烂芬芳。

      也许我们从不缺少梦想,缺少的只是坚持梦想的勇气。在风雨袭来的时候,我们是为梦想撑起一把伞,还是放弃梦想躲到安全的角落,或者,与梦想一起沉沦?

      海子梦想有一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过着“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生活。可是,当尘世的喧嚣扰动了他的内心,当孤独与寂寞蒙蔽了他的双眼,他把自己的生命和梦想一起断送在冰冷的铁轨上。与那位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风雨的日本老太太相比,海子的短暂一生中所遭遇的坎坷险阻难道会更多更沉重吗?我们只能说,是灵魂的脆弱动摇了海子的梦想,而放弃了梦想的人,就像有些脆弱的竹子一样,只有开花的心情,终将失去生活的能力。


展开余文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人的梦想:2010年10月,《中国达人秀》总决赛的舞台上,“无臂钢琴师”刘伟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以一曲混搭风格的表演捧得桂冠,再次展现了自己的出色才艺和坚毅精神,他也又一次在达人秀舞台说出了他的标志性语句:“至少我还有一双完美的腿!”

      与刘伟的遭遇相比,你也许会觉得命运女神对那位日本老太太还算慈悲,至少给了她健全的四肢。但是你有没有想到,刘伟虽然没有了双臂,却早早地看到了自己梦想的实现。而那位日本老太太年轻时种下的文学梦想的种子,直到92岁的时候才发芽,可以想象其中有多少错过,又有多少等待,这该是怎样的一种煎熬!

      只要有梦想,生命之树就永远青葱;只要有梦想,激情之火就永远不会熄灭。这一点刘伟做到了,日本老太太柴田丰也做到了,所以他们的生命才如此地与众不同。

      六、现场评析

      (一)亮点精评:

      1.关键素材贯串全文。作者先以“99岁诗人柴田丰”这则素材引出自己的观点“也许我们从不缺少梦想,缺少的只是坚持梦想的勇气”,然后把这则素材与海子卧轨自杀的故事形成对比,得出“放弃梦想就是失去生活”的结论;再用这则素材与“无臂钢琴师”刘伟的事迹类比,得出“实现梦想总要经历各种挫折”的结论。最后,再以柴田丰与刘伟并举,重申“梦想使生命与众不同”的主旨。

      2.充分挖掘素材中和文章主旨有关的细节。作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素材中的相关细节进行了渲染和突出。比如素材原文中并没有出现“追梦的勇气”“梦想的种子”“梦想之花”等关键词,但是作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抓住“她年轻时恰好喜欢诗歌”这一细节,与她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两相对照,顺理成章地得出了“我们从不缺少梦想,缺少的只是坚持梦想的勇气”的观点。

      (二)不足之处:

      1.个别素材稍显单薄。“无臂钢琴师”刘伟的人生经历十分曲折,但文中只提到了他在舞台上的辉煌,没能突出他为实现梦想而遭遇的种种苦难,稍显不足。可以想象一下他在生活中以及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努力,来突出文章的主旨。

      2.结尾仓促。“这一点刘伟做到了,日本老太太柴田丰也做到了,所以他们的生命才如此地与众不同”。他们做到了什么,怎么与众不同,应该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使结尾更有力度。

      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议论文材料的一材多用的基本要领。

      2、掌握常见的分析事例的方法。

      你是否经常在写作时陷入“无材可用”的窘境?其实,可能不是你没积累足够的素材,而是没学会多角度去挖掘所积累的素材。每则材料都可以有多个角度的解读,也就是说,每一则材料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运用于不同的观点中。同学们平时积累素材时,要学会多角度思考、分析素材,多深挖素材内涵,到运用时才能信手拈来。

      这个章节,我们主要以2021、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几位作为范例,指导同学们学习如何多角度运用素材。

      课前预习

      (一)选材方法指导

      1、取其一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素材常常有着丰富的内涵,包含多个话题,有多个运用角度,我们在具体运用时,要学会只取其一,不及其余。写作时要根据文章的需要,对人物素材进行剪裁、加工,选取主干,去粗存精,进行定向叙述,并且要深入挖掘。

      2、巧挖掘——多方挖掘,独寻新意。

      每一则素材总是立体的,具有多元的属性和丰富的意蕴。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一材多用,就是要多方挖掘同一个素材的丰富内涵,寻找独特的含意,将其有效地运用到主旨不同的作文中。例如:

      3、反着用——反面分析,无中生有。 

      有些材料,从正面看,确实没有与中心论点相吻合的含意,这时不妨从反面进行分析,就能析出立意所需要的内容。例如:

      从哲学的角度解释,自强不息,就是强大我们先天的自性,开发我们的公心道心,不要让我们的后天萌生邪念,滋长私心妄心。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千方百计地美化自己,掩饰头顶癞疮疤,正是自强不息缺失的表现。报载,某地新农村建设工作滞后,成绩平平,便用白石灰粉刷墙,遮盖民宅原来的面貌,以应付检查,结果被媒体揭露,备受舆论谴责。这样的人,对瞒上欺下,自欺欺人,哪里谈得上自强不息?

      (2017年辽宁考生《正视头顶癞疮疤》)

      弄虚作假显然不能直接说明自强不息,但是一个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是不会弄虚作假的,弄虚作假正是自强不息精神缺失的表现,从反面进行分析,就有了蝉声自强不息所需要的思想内涵。

      合作探究

      (二)用材方法指导

      看下面的素材和两则主体段落,总结出一材多用的关键方法。

      事例1、为国铸盾的工程专家丨钱七虎

      【颁奖词】

      什么才是安全?不是深藏地下构筑掩体,是有人默默把胸膛挡在前面;什么才是成就,不是移山跨海上天钻地,是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是了却家国天下事,白发终不悔。

      【人物事迹】

      钱七虎,我国防护工程学家。7岁那年,父亲临终前叮嘱他“要干一番事业”,他铭刻在心。他历经十年,学习防护工程。倾心竭力六十余年,他为祖国“铸盾”,参与了许多重大国防工程,创建了我国防护工程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工程防护。但他却说自己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是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为提升自己,他自学了动力有限单元法和计算机编程方法;因为缺少计算机,他利用别人吃饭睡觉的空隙进行运算;为培养人才,他还捐出奖金、津贴,资助了584位困难学生,累计捐出1800多万元。钱老说,“为国家和人民安全贡献心血,有价值”。

      钱七虎说,我这一生没有碌碌无为,没有虚度年华,我一生活得有价值。为国家,为了我们的人民安全,贡献出了自己的心血。

      【适用话题】:

      1.家国情怀,2、科学精神 3、责任担当4、远大志向5.小我大我……

      【素材运用示例1】:

      人生首在立志,明志得以奋发。(论点)志向是学海的灯塔,导航的北辰,更是给予我们动力的引擎。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立志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前提。(阐述句,排比,顶真、引用来阐述)君可见钱七虎先生立志要干一番事业,立志要“不谋利在一身,而谋利在国家”,立志要不负年华,不负国家。他奋斗了一甲子,坚持铸盾了六十年,了却家国天下事,白发终不悔,终于用数十年的时间为中国建起了一座打不烂的地下钢铁长城。(举例)正是心中坚定的志向让他能够甘受寂寞、苦心研究科研,终于为国铸盾成功(分析)。我辈青年当以此为楷模,立鸿鹄之志,循前人之足迹,奋发有为,立志立人立业。(总结论点,联系当年青年该怎么做)

      【素材运用示例2】:

      以钱七虎的例子论证观点“勇担责任,实现人生价值”。

      人活一世,须勇担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论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阐释句)钱七虎挑起国家安全的责任,潜心钻研,参与了许多重大国防工程,创建了我国防护工程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工程防护。他为国铸盾六十年,为国家和人民安全贡献了毕生心血。(叙例句)如果他没有勇敢挑起责任,那他可能会虚度一生,没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不会被国家和人民记住。(分析句)青年肩负建设国家使命,身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唯有不惧责任之重大,才能实现青年一代的价值。(小结句)

      总结一材多用的方法:

      1、“只抓一点,不计其余”,与论点无关的内容要大胆舍弃。

      2、把已知材料尽量往话题上“拉一拉、靠一靠甚至扭一扭” 。

      3、在事例论证和分析事例中要体现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关键词。

      课堂巩固

      (三)学以致用:

      将苏炳添的素材用于下面两道作文题的主体段写作中,每道题一个主体段。(提示:先审题归纳出中心论点。)

      事例2、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苏炳添

      在东京奥运会半决赛中,苏炳添以32岁的“高龄”跑出九秒八三的成绩获小组第一。这个成绩比他2018年九秒九一的亚洲纪录快了0.08秒,百米飞人世界排名高居第八位,他超越了年龄,超越体能的局限,被称为“中国飞人”,他是中国短跑的骄傲!


展开余文
      2012年,苏炳添与博尔特同场竞技,感受到差距的他给自己立下目标:跑进百米9秒区。为此,他反复训练摸索,大胆决定更换起跑脚,从原来的右脚起跑改为左脚“弹射,“重新学习跑步”;“受伤时我思考过是不是跑不动了,但我告诉自己,养好伤病还可以继续飞翔。”东京奥运会,他跑出9秒83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亚洲飞人。他超越了年龄和伤病,更超越了自己!

      思考:可以运用到什么主题的作文中?

      突破、改变、勇敢、百折不挠、超越自我、人生清零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历经万险,达到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2020年底,“脱贫攻坚”历时八年,披荆斩棘,圆满完成目标。路是走出来的,每条路都有一个终点。

      二十一世纪,中国人以“丝绸之路”为新起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连通世界。2021年,中国开启“乡村振兴”新计划。每个人都在路上,每条路都有一个起点。

      上述材料,给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前行中的终点与起点”为主题,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中心论点:延续终点之辉煌,再续起点新篇章

      素材运用片段:

      终点之辉煌,从不满足,以终点为起点,续写新起点之新篇章。人生每一段旅行,都会有一个终点,人生每一段奋斗,都会有所收获。但我们不应满足终点之辉煌,而是要以终点为起点,续写新篇章。八年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圆满的胜利,这是脱贫的终点,但是在人民幸福,国家强盛的路上,我们并不止步,又开启“乡村振兴”,这是新的起点。苏炳添在2018年的国际短跑比赛中就获得了9秒91的好成绩,世界排名第八,被称为“中国飞人”!他本已打算退役,这也算是他运动生涯一个辉煌的终点,但是他并不满足,不想停止脚步,于是他以这个辉煌的终点作为新起点,继续训练,终于在东京奥运会跑出9秒83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亚洲飞人。如果苏炳添满足于他9秒91的这个终点,便不会再次打破亚洲记录,续写新的篇章。所以,终点再辉煌,也要继续前行,继续续写新起点之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拿破仑有个习惯,当他在战场上遇到困难时,就找人来下棋,让指挥作战的神经放松一下。往往棋下不到一半,他就太叫一声“有了”——新的作战思路找到了,于是重新振作起来。

      材料二:达芬奇在创作《最后的晚餐》时,沿着正向思维苦思冥想,却总也找不到理想的犹大原型。直到有一天,修道院院长前来警告说,再不动手画就要扣酬金了。达.芬奇本来就对这个院长的贪婪和丑恶感到憎恶,此刻看到他,转念一想,为什么不用这个院长作为犹大的原型呢?于是立即动笔把他画了下来,从而使这幅名画中的每个人都有了准确鲜明的形象。

      以上两则材料具有同样的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中心论点:学习变通思维,成就精彩人生。

      学习变通思维,转变思维方式,成就耀眼人生。古人云,变则通,通则易。在人生道路上难免会出现瓶颈,这时学会灵活变通思维,便会柳暗花明。达芬奇创作遇到瓶颈时,灵活变通思维,以修道院院长作为创作原型,最终成就了他著名画家的身份。苏炳添在遭遇自己短跑速度无法再快一点的瓶颈时,再多的刻苦训练都无济于事,于是他灵活变通,更换起跑脚以增快起跑节奏,加快速度,才有了他东京奥运会成为亚洲飞人的耀眼时刻。正因为他没有刻板固守传统右脚起跑的习惯,懂得转变思维,更换起跑脚,才能突破瓶颈,冲出亚洲。所以,变则通,学会转变思维,才能柳暗花明。

      课后提升

      请将钱七虎的例子用于以下观点的主体段写作中,把你的习作写在方格草稿纸上。

      1、观点: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人应该有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优秀品质。国为重,名利为轻。“达则兼济天下”,当自己有能力去造福社会时,不应被名利束缚。不争名利的钱七虎,用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如今,钱七虎不仅仍以满腔热情履行着自己守护国家安全的职责,还致力于倾心育人、提携后学,用自己的奖金来资助困难学生,为国家培养矢志强军报国的科技创新人才。正是他的这份淡泊,这份甘为人梯的精神,感动了中国无数人。我们不必竭力缝制名利的外衣,大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帮助更多的人一起攀向高峰。

      2、观点:将精忠报国烙在心底

      将精忠报国烙在心底,实现强国梦。“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这是14亿中华儿女的心声。钱七虎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挚爱情怀与赤胆忠心,竭尽一生,成为国家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助力,他是精忠报国精神的实际践行者。让我们知道了“何为国家之盾,何为家国情怀。”钱七虎堪称“科技赤子”、“大国工匠”。因为他将烙在心底的精忠报国外化为为国家安全铸盾的不懈努力,中华民族才能在如今激烈的科技竞争力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华儿女唯有将爱国烙入心底,并竭尽所能为祖国的强大奋斗,才能让祖国日益强大。 

侯晓旭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4届高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九省联考单概念作文题“交错带”的启示
下一篇: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象征派小说简介(教师随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