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作文素材
阅读:104 2024-04-27
标签:
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24高考作文增分素材之《老子四章》《庖丁解牛》《礼记》
(一)《老子四章》
《老子四章》有言曰:“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其译为“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
1.五石之瓠:惠子得到魏王赏赐的大瓠之种,种出五石的大瓠,却不知道拿它怎么用,庄子转变思路,发掘出其独特的价值: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3.不龟手之药——宋人有不龟手之药,却世代以漂洗丝絮为业,客用百金购得不龟手之药,却因此帮助吴打赢了越国,从而裂地封疆。
“无用之用”当真无用?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追求有用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追求看得见的物质提升,但当我们把时间都用在了追求“有用”上,是否已经背离了我们的初衷,使我们自己只着眼目前,疲于奔命。因此,只有“有用之用”,人生会有缺憾,而无用之用,立足长远,寄托心灵,方为大用。(适用话题:无用之用)
(二)《庖丁解牛》
同样的刀子,同样是用来切割牛肉,有的厨师只用了一个月便刀刃缺损,只好再换新的;技术好的厨师可以一年换一次;有一个高明的厨师,一把刀子用了十九年,刀刃依旧锋利。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庄子在《庖丁解牛》中,就以厨师的刀子使用时间长短,来形象地说明了掌握事物基本原理,探究其中规律的重要性和避开矛盾,顺应自然的道理,婉转而又风趣。(适用话题:劳动的艺术、享受劳动、实践、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四)《礼记》中的哲理思辨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á,受阻碍);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礼记中庸》
解读: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辞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2.“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礼记中庸》
解读:求取君子之道的办法,好比走远路那样,必须从近处开始;好比登高山那样,必须从低处开始。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一个人独自苦学再深,也难免偏颇狭隘,如果没有学友之间互相交流,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孤陋寡闻。
4.“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
解读:意思是君子儒者应博览群书,知识的积累是无止境的;有了学问还要切实付诸行动,不能懈怠。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传达了知行合一的观点,教育引导我们应当在不断学习的同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追求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5.“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礼记中庸》
解读:君子的道,平淡但不令人厌恶,简约但文采熠熠,温和但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知道教化是来自哪里,知道微弱会变得显著,这样的人就可以进入到圣德的行列中。
郑崇波
标签:
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24高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作文题汇编
下一篇:
课内作文素材《老子》四章、《五石之瓠》《不龟手之药》《庖丁解牛》《礼记》运用示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