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23  2024-05-11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4届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卷汇编:作文专题
 四川省雅安等九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诊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写到了“明知你真是冤枉,错过了许多赏心乐事,却不能不收回耳朵,面对你的不芳之邻,在表情上维持起码的礼貌”的场景。现实生活中此类情况并不鲜见,你可能是受“冤枉”的人,也可能是那个“不芳之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社交有度暖人心,人间有情化春风

面对过度热情的“不芳之邻”,眼看他高谈阔论,评古论今,滔滔不绝,你却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想逃却无处可逃。正所谓,社交应有度,人间自有情。

春和景明,以微笑的力量化解对方营造的社交局。不要怕说“不”,礼貌地打断“不芳之邻”,或许是对双方都更友好的结果,要以如沐春风般的微笑化解这刻意为之的社交攀谈。且说何谓社交,意指社会交往,望文生义,交往即有来有往,这种一方山洪滑坡式地输出,一方平原受涝般的积收,怎能称之为有来有往,礼尚往来呢?一个微笑,一个示意,一个领会,以友好的结束开启真正有情有味、有说有听的走心交谈,何乐而不为?

过犹不及,以适度的热情开启双方轻松的交心场。

不要过度热情,无度的社交在己为浪费时间、劳费心力;在人为无聊冒犯、尴尬难逃。在人在己都可称之百害而无一利,何不采取有效方法敬而远之呢?深思其根源,过度、适度之间一线相隔,在于是否置身对方场域,在于是否想对方所想,在于是否太过自我满意,以致沉浸在自己打造的热闹之中,甚至忽略了对方的冷若冰霜。凡事有度,便事事冒热气、带露珠、沾泥土,鲜活而轻松;若是失度,热情也会转为烦人,主动也会招致厌烦。透过语言对话的社会,我们应看到社会的本质是以心相交,以心相印。

人间至味,既要礼貌适度,又要以情换真心。

不要恐惧被当作“不芳之邻”而囿于一隅,也不要被迫社交后以虚伪的礼貌代替真情的传递。语言为桥,以之为纽带可建立起人与人的信任,可联结社会互助互爱的和谐。反之,以之为鸿沟,便会关上人们心灵对话的窗口,便会加大社会生疏的边界。众客之间攀谈,若被拉作听筒,面对铺天盖地的无趣文字,怕很难不生厌烦。但是否可以让这位“不芳之邻”理解你的感受?也许你会收获他的理解。在沟通互信的前提下再寻找你们的共同话题,这不正是由独话走向众话、独乐走向众乐吗?真诚,给别人一个知道你真实感受的机会;礼貌,给别人一个由“收音机”走向“话筒”的机会;温情,便自会如春风,如夏雨般潜滋社会。

不可作孤芳自赏者,以单方畅谈忽视对方的无言,要有度社交,以适度的热情温暖对方;不可作沉默者,以抗拒的内心冷眼看对方,要真心以待,以坦诚的解释平等沟通。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交是人的产物。有度社交宜人心,亦宜温情社会。携手共进,让春风温暖这个社会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本次作文材料的价值指向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核心价值”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交往,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材料的立意指向为相互包容,互相尊重,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所强调的话题。

材料先叙述了语言文字运用Ⅱ中的一个生活交谈情景: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朋友或话题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赏心乐事,假装听对方说,在表面上维持起码的礼貌。对这一情景,考生可以有多重理解:一是为了表面的礼貌,委屈自己,这是交际中的无奈;二是即使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我们也需维持表面的礼貌,这是交际的需要。而材料中“可能是受‘冤枉’的人,也可能是那个‘不芳之邻’”一句,则聚焦到了生活中的个体,我们有可能是某次“尬聊”交谈中维持表面礼貌的受害者,也有可能是这次“尬聊”的主动者。

引导语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很关键,它可以让写作者选择一方进行思考,也可以对整个情景进行思考。如果从受“冤枉”人一方思考,则可以写:大胆说不,追求心之所向;为了“大局”,委屈自己。如果从“不芳之邻”的一方思考,则可以写:克制自己,尊重他人,是一生的修养等等。如果从整个情景进行思考:相互理解,礼貌相待,共建美好氛围等等。考生写作时可以任选一个角度展开,也可对交谈双方应持有的态度进行辩证思考,让写作更有深度。

考生可以从材料中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联想和思考:

①关于冤枉和宽容:被冤枉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委屈和愤怒,但宽容是一种更成熟的态度。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在面对冤枉时保持冷静,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以及如何化解误会。

②关于礼貌与尊重:即使我们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或行为,也应该在表情上维持起码的礼貌。这涉及到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和基本礼仪,我们可以探讨礼貌和尊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③关于自我反思:我们也可能是那个“不芳之邻”,因此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给他人带来了困扰或伤害,这种人际交往中自我反思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和改进。

④关于沟通与解决问题:面对冤枉或与“不芳之邻”的冲突,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可以思考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以消除误解、解决矛盾。

考生在立意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在写作过程中,应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要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保持逻辑清晰,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条理性。

立意:

1.对勉强交谈说不。

2.莫做“不芳之邻”,体察对方心意。

3.常言静思己身,莫为“不芳之邻”。

4.出“冤枉”之境心宜宽,做“不芳之邻”心当明。

5.明礼仪,知分寸,懂拒绝。

四川省德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全文阅读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旅行者号”是人类用于外太空探索的太空探测器。探测发现,在太阳系的边缘存在一堵温度高达50000度的等离子体火墙。这表明,仿佛太阳系就是人类当下星际航行的“天花板”。类似的“天花板”现象,在历史发展、现实生活中,也常常会出现。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请以“天花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在材料中,“旅行者号”发现了一堵超高温等离子体火墙,这堵墙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无法突破,被视为当下星际旅行的“天花板”。由此,材料引出“天花板”这一话题,拓展了其讨论范围,要求考生对此展开思考和讨论。

“天花板”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存在,不可逾越的极限,即“客观天花板”——如光速是一切速度的“天花板”、死亡是一切生命无法避免的“天花板”等。这些“天花板”本身就是自然的规则,只能被认识和遵守;一种是限于当前条件,暂时无法打破的界限,即“主观天花板”——大到如材料中提到的“超高温火墙”、各种田径赛事项目的世界纪录,小到个人的很多苦恼事,一道做不出来的题、一项完成不了的挑战,等等。这些“天花板”是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和人类自身的进步,逐渐被打破的。

客观规律无法更改,人类又需要不断进步,因此我们只能从这些“主观天花板”出发,去试着打破它们。千百年来,人们正是不断地打破着一个又一个自己原本以为已是极限的“天花板”,在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自我中走到今天。每一次突破,背后都有着无数次的努力尝试、无数失败的探索经验,因此,每一次对突破“天花板”所进行的尝试,无论成败,无论大小,都值得每个人的尊重喝彩;但这种突破又有一个前提,就是对“客观天花板”——客观规律的绝对尊重和不懈探索。比如,能量守恒定律下,永动机永不可能出现;时间无法倒流,生命也不可能长生不死……任何“逆天而行”的做法都必将失败,这些尝试没有意义,也不应该被提倡;人类的任何突破,其实都是在客观规律的“天花板”之下,对自我的突破,而非对规律本身的突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对于“天花板”的看法:要在尊重“客观的天花板”的前提之下,不断突破自己“主观的天花板”;任何突破极限、超越自我的行为,都是伟大的,都应该得到尊重与赞美。

在写作时,考生可先概括材料,引出观点,如:“我们应敢于主动打破自身的天花板”;接下来分别展开,就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两种不同的“天花板”进行论述:必须尊重,并不断认识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努力突破自我,不要被自身的“天花板”所束缚;最后在文章结尾收束全文,呼告结尾。本文在写作时,不必一味谈那些如宇宙航行之类的大事,也可以从自身出发,以小的角度展开论述,以体现作文对作者自身和读者的感悟和启迪。

立意:

1.客观规律“天花板”,无法逾越要敬畏。

2.主观困难“天花板”,不畏艰险可“破壁” 

3.每一次“破壁”都值得赞美,再小的突破都无比伟大。

四川省凉山州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22.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

王安石《春风诗》

阅读这首小诗,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体悟或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 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王安石的《春风诗》,表现“春风有时好,有时恶”的特点,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体悟和思考。从诗歌字面含义上来看,花开是因为春风吹拂,花落也是因为春风吹落,正所谓的“成也春风,败也春风”。诗人想借此表达万事万物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就如“春风”这种充满生机的好事物也会有不好的一面,启示考生要能辩证看待事物。

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简单引述材料,概括诗歌含义,提出观点:辩证看待事物 利弊。接着结合现实生活例子,分析事物具有两面性的普遍属性,要辩证看待事物。比如手机、互联网等信息时代的新生事物就是一把双刃剑,能让我们更便捷地了解世界,但也容易让人沉溺虚拟世界无法自拔;移动支付确实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但也造成大家对金钱概念的淡漠,容易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中;网课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更容易获得知识,但也消弭知识的权威,使人们越来越缺失对知识的敬畏,对教师的尊重等等。然后提出要辩证对待事物,一分为二看问题的理性分析思维。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立意:

1.借“春风”,防“春风”。

2.辩证看待事物。

3.不畏“春风”遮望眼。

四川省宜宾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实生活不免会让人感觉不如意甚至糟糕透顶,一些人很自然地怀念过去,一些人不自觉地期待未来。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审题:

本题的材料提出了一个关于人们面对现实生活时常常产生的两种情感倾向:怀念过去与期待未来。题目要求考生就这一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审题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主题明确:题目聚焦于人们对过去和未来的情感倾向,以及这些倾向如何影响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情感态度:材料并未明确表明对这两种情感倾向的肯定或否定,而是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考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思考深度:题目要求考生不仅要有自己的认识,还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可能涉及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参考立意:

1.珍惜当下,平衡怀旧与憧憬

认识到过去和未来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现实生活才是我们真正能够把握的。强调珍惜当下的重要性,同时避免过度沉迷于过去或未来。提出平衡怀旧与憧憬的方法,如通过回忆过去的美好来激励现在,同时保持对未来的合理期待。

2.怀旧与憧憬:人生的双翼

将怀旧和憧憬视为人生旅程中的两个重要动力。分析怀旧如何帮助人们保持对传统的尊重和价值观的坚守,以及憧憬如何推动人们不断向前,追求更好的未来。强调在人生不同阶段,怀旧与憧憬的权重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是必要的。

3.从过去汲取智慧,为未来铺路

主张从过去的经历中学习教训,获取智慧,以指导现在的决策和行动。强调未来导向的重要性,认为明确的目标和愿景能够激励人们努力前行。提出将过去与未来相结合,用历史的视角来规划未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4.超越怀旧与期待,活出真实的自我

批评过度怀旧或期待导致人们忽视现实生活的现象。主张关注现实生活,通过实际行动来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强调活出真实自我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真正面对和接受现实,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和成长。

【解答】活在当下,不畏过去,不惧未来

  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常常陷入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之中,仿佛过去和未来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而眼前的现实却成了我们忽视的对象。然而,生活的真谛并非在于无休止地怀念过去或期待未来,而在于珍惜和把握当下。

  怀念过去,是一种人类情感的体现。过去的日子,无论是欢乐还是痛苦,都是我们生命旅程的一部分,它们塑造了我们,使我们成为今天的自己。然而,过度怀念过去却会让我们陷入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让我们失去了前行的勇气和动力。我们不能否认过去的存在,但我们也不能让过去束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我们应该以过去为鉴,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然后勇敢地面对现在,展望未来。


展开余文
  期待未来,是人类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它激发着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有动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然而,过度期待未来却会让我们忽视了眼前的现实,让我们陷入一种虚幻的梦境之中。我们不能否认未来的美好,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现实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应该以未来为目标,努力奋斗,但同时也要珍惜和把握现在,做好手头的事情。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意味着我们要珍惜每一刻,无论它是快乐还是痛苦,都要用心去感受,去体验。活在当下,意味着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现在的生活中,做好每一件事情,无论它多么微不足道。活在当下,意味着我们要放下过去的包袱,勇敢地面对现实,同时也要保持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但不让它成为逃避现实的借口。

  活在当下,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抛弃过去和未来。过去是我们的根基,未来是我们的方向。我们要以过去为基础,以未来为导向,活出一个充实、有意义的现在。我们要感恩过去,珍惜现在,期待未来,让三者相互交织,共同构成我们精彩纷呈的人生。

  生活是一场旅行,我们都是旅途中的行者。我们不能因为怀念过去的风景而停滞不前,也不能因为期待未来的美景而忽略了眼前的风光。我们应该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欣赏每一处的风景,去体验每一刻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最后,我想说,生活不是一场怀旧之旅,也不是一场幻想之旅,而是一场真实之旅。让我们放下过去的包袱,勇敢地面对现实,珍惜和把握现在,期待和追求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旅途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精彩之路。

【点评】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练,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类历史证明,世间很多事情都存在一个临界点,只要过了临界点,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这个临界点,也可以称为“奇点”。其实,物理和数学都在研究这个神奇的“奇点”,同样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乃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都存在着奇点,奇点无处不在……

请以“奇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材料提到世间事情存在一个临界点,即“奇点”,只要过了临界点,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而且奇点具有无处不在的普遍性。奇点的到来,往往也意味着奇迹的到来。材料意在表明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节点才能成功,才能创造奇迹。所以要求我们要具有长远的眼光洞察事物的发展变化,使自己通过行动上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临界点突破,获得成功。

由此考生可联想到耳熟能详的定律,如“荷花定律”和“竹子定律”,池塘的荷花每一天都以前一天的2倍数量在开放。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可见第29天是荷花的临界突破点。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里的荷花,一开始用力盛开,但是总感觉自己绽放的不够,所以渐渐感到厌倦,很早甚至在第29天的时候选择了放弃;竹子前4年仅能长几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仅用六周时间就长到了15米,可见第5年是其临界突破点。很多人的奋斗也像生长的竹子,一开始卯足了劲,但是由于前面的大部分阶段都在打根基,所以成效并不那么明显,在第1年、第3年,甚至第4年的时候选择了放弃。可以看出,事情的临界点,即“奇点”,正是我们最艰难也是最难坚持的时刻,而一旦迎难而上,持之以恒,必定能到达一个新境界或新阶段,因此突破临界点对于成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必要性和价值意义。

行文思路上,首先由材料提出中心论点,艰难时刻就是我们的“奇点”。然后展开分析,什么是“奇点””,生活中在你想要放弃却又咬紧牙关继续坚持的那一刻,就是你做一件事情的临界点;接着论述为什么要突破“奇点”,只要跨越“奇点”,就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再论述如何实现临界突破,成与败仅有一线之隔,是坚持还是放弃,许多改变就发生在这一瞬间的抉择。最痛苦、最黑暗的时刻往往也意味着成功和黎明也不远了,我们必须要坚持挺过去,突破临界点才会获得成功。

立意:

1.跨越“临界点”,进入全新阶段。

2.坚持是跨越“奇点”的必备因素。

3.突破“奇点”,实现质的飞跃。

4.坚持不放弃的时刻,就是做事的“奇点”。 

郑崇波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4届四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卷汇编:作文专题
下一篇:2024届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二3月语文模拟卷汇编:作文专题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