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37  2024-05-18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4高考作文冲刺押题:传承中国精神
 2024高考作文押题:传承“中国精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1年诞生了“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1934年诞生了“长征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特区精神”:敢闯、敢冒险、敢试、敢为天下先;21世纪初诞生了“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无数种精神汇聚成了“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正是我们民族不断取得进步不断超越自我的强大动力。坚守信念,传承精神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传承“中国精神”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

      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以光明中学高三学生代表的身份,发表主题为“传承中国精神,共建复兴伟业”的国旗下讲话,阐述你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指导】

      (1)审题:

      材料列举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中国精神,阐释了它们的内涵,这样便于考生理解这些精神的具体内容,以便拓展思路。题目说明可中国精神的意义,指出了传承精神的重要性,并要求联系现实,以光明中学高三学生代表的身份,发表主题为“传承中国精神,共建复兴伟业”的国旗下讲话。考生要抓住传承、共建、复兴等关键词,能够从不同的精神中抽取出可以汇聚成时代精神、中国精神的内核,用联系、发展、辩证等观点来写作。能够综合几种精神进行提炼,挖掘共性,体现中国精神的内涵,并能结合时代、现实加以阐释的,应该是最佳立意。如抓住一两种精神阐述,列举事例并联系现实说明如何传承,对国家建设有何作用的,也符合题意。

      最后还要注意发言的场合是国旗下讲话,主题是“传承中国精神,共建复兴伟业”,写作身份是高三学生代表,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2)立意:

      ①践行中国精神,传承中华血脉;

      ②以中国精神为指引助力中国复兴;

      ③青年当为传承中国精神的主力军。

      【借鉴例文】

      赓续中国精神,青年砥砺前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国旗下讲话,我演讲的题目是“赓续中国精神,青年砥砺前行”。

      百年前,一艘小小的红船在南湖启航,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而今,它已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在过去一百年的时间里,作为中国精神重要部分的红船精神,承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意志,成为凝聚力量团结奋斗的源泉。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特区精神、抗疫精神等精神,越来越深入人心。无数精神共同汇聚成新时代的“中国精神”。身为时代后浪,我们更应赓续中国精神,携手并肩,向民族复兴的伟业奋勇奋进。

      赓续中国精神,就更好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南湖红船的启航,到南昌城头的枪响;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筚路蓝缕,永不懈怠是共产党人最好注脚。今天祖国富强繁盛,人民安居乐业,但复兴之路漫漫,仍需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万晓白放弃优裕生活,扎根乡村,全职生态修复;王小川带领团队发明搜狗输入法,研发出全球领先的机器翻译系统;李娟身残志坚,带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每名青年的使命,我们从中国精神中不断汲取力量,化为支撑前行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奋斗姿态。

      赓续中国精神,复兴路上更要求我们甘于奉献。从杨靖宇胃里的棉花草根,到董存瑞面对冒火的枪眼,舍身炸碉堡,再到杨根思点燃炸药包冲入敌群,我仿佛听到了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英勇呐喊;从八方驰援武汉的申请书里,我犹如读出《诗经国风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共命运之情怀。正因无数人默默奉献,才成就国家的正增长。秀水泱泱,红船荡荡;青年学子,小梦融大梦;铸就梦想,发热发光,青春汤汤。

      赓续中国精神,更要我们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我们要发扬创新时代的孺子牛、拓荒牛与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乐于承继,砥砺前行是当新代青年人的标签。我们勇于“登山”、敢于“探海”、勤于“飞天”,一项项最新科研成果中处处可见青年的身影。打破坚冰,跳出藩篱,用创新的勇气与智慧开辟更广阔的天地,追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自信与豪迈,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念奴娇赤壁怀古》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百年来,多少坎坷踩在脚下,多少风光尽收眼底。然而,因为前有目标召唤,后有对手追赶,巨轮只有前进,才能劈波斩浪,永葆活力。青年学子们,让我们一同赓续中国精神,携手共建民族复兴伟业!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素材链接】

      (一)中国精神的名言

      (1)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展开全文阅读
      (2)中国精神经受历史长河的洗练,历久而弥新、克难而闪耀。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5)雄关漫道真如铁,跨越雄关,正是因为我们有比铁还硬的精神。(人民网)

      (6)一个描伤口如花朵的国度,一个抬泪眼望远方的民族,不会被打败,中国就是这样的国家!(梁辰)

      (7)精神不倒,方可化危机为契机,抖擞民族精神,振奋民族志气,让国泰民康,长治久安!(谢阳举)

      (8)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9)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二)中国精神的典例

      ①梦想起航的地方

      “上海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所蕴含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带给人们无穷的前进动力,也激励着他们不断锐意进取。 

      正是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指引下,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创建出“两弹一星”的辉煌伟业;塞罕坝三代人用“白头”换绿洲,历时50多年创造了世界奇迹,无数改革者,不畏艰险披荆斩棘,擘画出市场化改革的壮丽画卷。为什么汶川地震千里驰援不眠不休的战士;隐姓埋名、鞠躬尽瘁的大国脊梁;夙夜为公只为造福一方的人民公仆,他们的故事总让我们泪流满面,因为他们身上闪耀出的中国精神,动人心魄。

      ②星火燎原的革命自信

      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开始燎原。正是这段坚苦卓绝的斗争,孕育出了井冈山精神。面对敌强我弱和不断出现的艰难曲折,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成为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的精神支柱。

      强大的自信,不仅拨开了笼罩在根据地军民心中的迷雾,而且指出了中国革命,从小块红色根据地的星星之火,发展到“取得全国政权的燎原之势”的历史必然,极大地坚定井冈山军民革命到底的理想信念,成为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③伟大转折在这里孕育

      黔北重镇遵义,84年前,共产党人在这里作出历史性抉择,中国革命实现摆脱“低谷”,步步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她所孕育出的遵义会议精神,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部队被迫撤离根据地,开启了漫漫长征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出发仅仅3个多月,队伍就从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陷入濒临全军覆没的险境。1935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

      红色文化养育了一代代人。如今,老区遵义,又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经过保护性开发,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等成了红色旅游景区。

      勇于担当,遵义正努力实现脱贫摘帽。敢于创新,遵义正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除了发展红色旅游外,遵义还以融入长江经济带为重点。不畏艰难,无惧挑战的背后,是遵义这片深植了红色基因的土地,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④中国革命大本营的坚守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巍巍宝塔山、绵绵延河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13个春秋,中共中央以延安为中心,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把延安塑造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武装斗争的统帅部,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人民解放的血与火的斗争中,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功绩,培育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奋进之魂—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一个成体系的观念和作风的集合,可以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对党的事业继往开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其奋进、清廉、简朴的风气,令人感佩。延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只见公仆,未见官”的清风正气闻名中外。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从严治党、严肃执纪。如今,全面从严治党仍在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⑤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1931年,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又蓄意制造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抗战的全面胜利。 

      如今,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已经成为了锐意进取、勇往直前的改革者的鲜明品格。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面对改革路上的“硬骨头”、“拦路虎”,我们同样需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坚定信念、革故鼎新,牢记自强才能必胜,我们就可以在未来前进的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⑥生死与共,守望时代信仰

      位于沂蒙山区腹地的临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称为“小延安”。

      战火硝烟的革命年代,八百里沂蒙,百万人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人民用乳汁和小米粥哺育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涌现出了、“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等大批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最危险的地方,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永远有军人的身影。我们不能忘记:汶川地震72小时内,数十万解放军指战员冲在救灾最前线,用橄榄绿撑起了灾区的天。凉山州森林火灾,30位扑火英雄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奉献。

      红色是中华民族永远不变的底色。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沂蒙红,则是这份底色中激荡人心、感人至深的一抹。蒙山高,沂水长,以沂蒙精神守望时代信仰,将为未来中国的发展、汇聚起更为蓬勃的前进力量。


展开余文
      ⑦航天精神的内涵

      61548; 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航天人热爱祖国体现在报效祖国的使命意识和为国争光的责任意识。以国为重的价值观、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是航天人报效祖国的生动体现。60多年前,新中国初升的太阳召唤着海外赤子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归国,其中许多专家成为航天事业的奠基者和带头人。

      61548; 敢于攀登、勇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中国坚持自主发展航天事业、向尖端技术领域进军的历程昭示了一个道理:我们唯有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才能牢牢掌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才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61548; 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在航天事业创建初期,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这“十六字方针”始终影响着中国航天人。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不但是航天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航天科技工作者贡献给全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

      61548; 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

      每一项航天工程都是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密切配合,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同舟共济、群策群力,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难题共同解决,有风险共同承担,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凝聚成一股气势磅礴的强大合力。

      61548; 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长期以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不计得失,不求名利,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无怨无悔,常年超负荷工作,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他们为航天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奉献了聪明才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书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郑崇波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4高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复习最后冲刺审题训练
下一篇:八(下)《最后一次讲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优质课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