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阅读:74 2024-05-28
标签:
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4届高考作文最后押题:记忆意味着什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些记忆无法磨灭,有些记忆烟消云散,还有些记忆被我们有意无意地改造着。那么,记忆对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
材料关键词:记忆、无法磨灭、烟消云散、改造记忆
【立意】
对我们而言,记忆意味着过去和未来的生活。无论如何,我等都应当尊重记忆,因为尊重记忆就是尊重自己的生活。
【名言素材】
青春真像一道道新鲜美味的佳肴,虽然也有差些的,那盘子总是好的。(木心)
年少时的好事坏事,过后谈起来都很罗曼蒂克。(木心)
做生活的导演,不成。次之,做演员。再次之,做观众。(木心)
从前的脚步好慢, 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 要走一天的时间。 从前的日子很慢很暖, 裹在淡淡的烟火里, 日日年年。(木心)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死前的一段过程。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木心)
【事例素材】
(1)王羲之由游乐而生感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死生亦大矣”的积极态度,生命或者铭刻心底,或者化为虚无。他否定了古人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用对书法、文学的执着对抗生命短暂。可见,生命的过程固然不能延长,死是无法回避的,但个体生命却可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通过燃烧生命的激情创造生命的价值。只有实现饱满的生才可以无憾地死。
(2)李存勖是一个人生极度分裂的人。前半生其坚持初心,背负着父亲“三支箭”的遗愿,东征西战,终于手刃仇人,建立后唐。但后半生却淡去了过往的记忆,忘记了居安思危,沉迷享乐,宠信伶人,失去忧患意识,最终身死国灭。
(3)面对大汉与匈奴关系日益紧张的形势,汉朝派苏武出使匈奴。从虞常谋反私会张胜,到虞常兵变失败,毫不知情的苏武硬是被牵扯进去。但他为不失气节、不玷辱使命选择自刎。被救活后,卫律的威逼利诱都不能改变他的信念。在大窑中嚼着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在北海边,他牧着等待生小羊的羝羊,没有粮食。他取野鼠所储存的果实充饥,但手中日夜拿着汉廷的符节,即使节上的牦牛毛全部脱落也没有放下。他对大汉的忠贞令人感动,他对故国的记忆从来不曾淡去,终于在被扣押十九年后,须发尽白的他回到大汉。
记忆之花满华枝
人的一生或许都离不开记忆二字,不记事时我们记忆生存,而后记忆生活、记忆世界。我们痛哀于失忆的残酷,也正彰明了记忆的宝贵。而究其根本,记忆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想,产生记忆正是我们与外界不断碰撞的过程;运用记忆,或许是对抗无力感的手段;改造记忆,应当是一份主体性的高歌。而最终,记忆能带领我们走向自我的和谐境界。
记忆是对过往的留影,在与这个陌生世界接触的过程中,我们的所见所感、所知所识,都将在我们的脑海中化作一段段记忆,是为记忆产生的由来。
而我们又为何一遍遍重拾乃至运用这些过往呢?首先,记忆是我们存在于世的证明。倘若一个人失去了他全部的记忆,那么他过去生命的存在又如何彰明?即使是他人的告知在他听来或许也不过是故事而非真实,这种连自己过去都无法主宰的无力该多么痛苦。因而运用记忆证实自己的存在,此为对抗无力感其一。
更进一步,正如存在主义认为,我们来到世界上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随机与无意义,因而不可能有一个自我与世界的必然和谐,这种来自世界的不确定与宏大的未知带给人更深邃的无力感,而或许运用记忆抵抗这种无力感就是人生为数不多的责任之一。对个人而言,记忆的运用正是发生于每一个不可知的瞬间迎面而来的时刻,运用自我产生的确定的记忆,去达成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坚韧,正是对抗所有不可知的无力感的手段。
而在运用之外,有意无意改造记忆又代表什么呢?我想,无论有意与否,这都是自我主体性的凯旋。人的自由意志以及对自我权力的掌握是为主体性,但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客体,周遭也尽是他者的凝视。承受着每一个人将他人视为他者的目光,自我的主体性自然承受着无边的压力。而在这种主体性的争夺中,自我记忆作为纯然的属于自身的事物,对其的改造正是一种绝对无可侵犯的自由。无论是美化痛苦、放大欢乐,又或是抛弃记忆乃至所谓为了忘却的记忆,这一切的结果有好有坏,但对记忆改造的权力正是在对抗无力感之后的高歌。
当然,记忆的运用、改造等等是有可能带来负面的效用,但倘若失去记忆,或是失去对自我记忆的掌握,都只会成为个人的悲哀。必然和谐不存在,但去寻找和谐的境界也是重大的义务和责任。与世界对话,运用记忆与世界相处,在内与记忆对谈,最终将人生的每一段对立都转化为人生的和谐境界,是为欢喜心。
与记忆协同,与世界相处,寻未知、抗无力、明自我,是以记忆成自我之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郑崇波
标签:
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4届高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4高考语文作文最后押题:理性思考,科学决策
下一篇:
高中语文教材课内作文素材大全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