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70 2025-03-19
标签:
备课资料
高三备课资料
2025年3月温州高三语文二模答案(尹老师版)
1.C 提取数据不是对数据的预处理。
2.D “后期内容自动优化后,才能生成高质量图像”强加因果。
3.A
B“证明了生成式AI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错,应是“提高视频生成的效率和质量”。
C 不是“道理论证”,而是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的结合。
D 不是“由主到次”,而是按照人工智能制作视频过程的顺序。
4.人工智能生成新闻视频给观众带来哪些体验?(4分)
(1)能通过视觉生成能力,增强短视频新闻的现场感。
(2)能根据需求生成具有不同情感的语音,使观众增强“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3)能分析观众的新闻喜好类型,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新闻视频。
5.结合文本,说明利用人工智能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6分)
(1)获取大量、真实的新闻主播视频,深度学习他们的语音、表情、动作等特征。
(2)设计合理无漏洞的代码。
(3)设计更先进的语音合成模型,优化情感控制能力。
(4)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超分辨率技术预测缺失部分的像素值,恢复原始清晰的图像,增强画质。
6.C “可见他对自己手艺并不自信”强加因果,之所以请来真正的木匠是因为对方更专业。
7.C “展现乡村傍晚的祥和温馨”错,应是增添夏日黄昏一家人围着小木桌吃饭的诗意。
8.如何理解“晴天的父亲加上雨天的父亲才是完整的父亲,才是与众不同的父亲”这句话?
(1)“晴天的父亲”要解决粮食和生存问题,体现了父亲的家庭责任感。
(2)“雨天的父亲”可以建造他喜爱的木头世界,体现了他对理想兴趣的追求。
(3)既能踏实生活又富有生活情趣,这样的父亲是完美的,是与众不同的。
9.本文融合了过去、现在、未来等多种时态,请结合文章分析表达效果。(6分)
示例(一)事层次更为丰富:(1)“许多年后的我品味出...”“许多年后”将叙述由倒叙切换为顺叙。
(2)“但那时”又将顺叙切换为倒叙。
(3)“许多年后,我在逼仄的的环境里坚持...”又由倒叙切换回顺叙。“我们都将...”最终将叙述转向未来。
(4)本文不断转换叙述顺序,让不同时间阶段的我带领读者观看我的成长过程,叙述层次更为丰富。
示例(二)情感认知得以升华:(1)“许多年后的我品味出...诗意”表明我对父亲的追求已经有了深刻的情感认知。
(2)“但那时,我已经为父亲感到骄傲”——我仅是“骄傲”,并没有真正理解背后的意义。
(3)“许多年后...我们都将创造出各自的刨木花”——我已经深刻理解了父亲的追求,并以此为动力督促自己在艰难的环境里仍然坚持自己的追求。
(4)本文由作者过去对父亲的追求的不理解写起,到现在的深刻理解,并以此面对未来,使情感认知得以升华。
10.此志未偿|因自诡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无亦大不可欤?
11.A “故”意为旧时。
12.B “主人对此了然于胸”错,原文是“而主人初未之识也”。
13.(1)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
译:料想以后离开官位回家,必定在这里耕作,因此在靠近高处的地方建造屋舍对着下面的田地,这就是“稼轩”(的含义)。
(2)(余)因园隶内谒曰:“是尝有力于稼轩者。”
译:我通过园中的仆隶入内拜见说:“这是曾经对稼轩有过帮助的人啊。”
14.辛弃疾未“展大功名”而归隐,洪迈对此表示惋惜。文中有哪些事实让洪迈认为他原本可以大有作为?请简要概括。(6分)
(1)辛弃疾是中原俊杰,抱忠仗义,名闻南方。
(2)赤手率五十骑在万军中捉拿叛徒,并成功逃归南方,名震朝野。
(3)朝廷重用他,封他高爵显位。
(4)轻而易举平定赖氏叛乱。
15.C “问酒”与“换酒”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喝个痛快。
16.在诗中,诗人心境经过了多次变化,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1)首联,写诗人身在故里却心在京城,牵挂功名,思绪难宁。
展开全文阅读
(2)颈联,写故土山水安抚了诗人浮躁的心,心思有所澄静。
(3)颔联,写诗人狂放纵酒,跟朋友游戏,试图以此忘却烦恼。
(4)尾联,写湘江的幽居隐逸生活抚慰了诗人的心灵,心境最终归于平静。
17.(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2)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3)可以横绝峨嵋巅 鸡鸣桑树颠
18.B “乌纱帽”与“银发族”都是借代
19.严(俨) 慕(幕) 篷(蓬)
20.A街头巷尾(津津乐道) B一扫而空(如火如荼)
21.分析“挖完票房挖周边,挖完周边挖旅游”的逻辑性和文学性。(4分)
(1)逻辑性:与影片的关联程度由主到次,影响范围由小到大,符合人们的认知。
(2)文学性:句式工整,回环反复,有节奏感,有文学趣味。
22.对符号“+”的表达效果写一段点评,不少于100字。(5分)
要点:
(1)“+”有鲜明的时代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读者关注
(2)“+”表意简洁直观,便于读者理解
23.作文
如果我们一直接受实际的样子,那么它就会永远如此。(刘擎)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尹老师点评】
当下作文似乎很流行这种极简式的材料。字越少,事越多,当中往往有“坑”。
这则材料的“坑”是“一直”二字。
考生如果忽视了“一直”,就极容易把立意当成“拒绝接受实际,敢于同现实抗争”。套用哪吒的一句口头禅“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个立意不能说是偏题或脱题,但绝非扣题,因为你落入了命题者精心布置的“坑”里。
本题最佳立意——“接受实际,但拒绝一直”
“一直”才是审题的关键!!!
(答案提供者:尹瑞文)
侯晓旭
标签:
备课资料
高三备课资料
2025年3月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5届高考作文押题:“315还是365?”模拟作文全方位讲解
下一篇:
接受实际,拒绝一直(2025年温州高三二模教师下水范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