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13  2025-05-18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5届高考作文押题:给文明以岁月
一、作文题目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晶,它涵盖了文化、道德、科技、艺术等诸多方面。然而,在当今全球化加速、科技迅猛发展、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的时代,文明面临着诸多挑战:文化传承的断代危机、道德观念的滑坡、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争议、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等。

      请你结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与思考,以“给文明以岁月”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写作思路引导

      1. 从文化传承角度

      立意:强调文化传承对于给文明以岁月的重要性。

      内容示例:

      可以从一些古老文化遗产的保护入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这些文化遗产是文明的见证者,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记忆。然而,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一些地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导致部分古建筑被破坏、传统技艺失传等问题。例如,一些民间手工艺如皮影戏,由于缺乏传承人和市场需求,面临着即将消失的困境。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如政府加大投入进行保护和传承,通过教育让年轻一代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从而使这些古老的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得以延续。

      论证方法:可以采用举例论证,列举具体的文化遗产保护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也可以运用对比论证,对比重视文化传承和忽视文化传承的不同结果。

      2. 从道德建设角度

      立意:阐述良好的道德观念是文明延续的基石。

      内容示例:

      当今社会存在着一些道德滑坡现象,如网络暴力、诚信缺失等。以网络暴力为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一些人匿名发表攻击性言论,对他人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准则,也影响了社会文明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加强道德教育,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形成全方位的道德建设体系。家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学校要将道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社会要营造倡导道德行为的舆论氛围。只有当人们的道德素质普遍提高,文明才能在一个和谐、积极的环境中不断发展。

      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可以引用一些关于道德的名言警句,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同时,结合具体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论证。

      3. 从科技伦理角度

      立意:探讨科技发展应遵循伦理道德,以确保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示例:

      以基因编辑技术为例,这项技术虽然有治愈某些遗传疾病的潜力,但如果不加以严格的伦理规范,可能会导致“设计婴儿”等违背人性和人类伦理的情况发生。科学家在进行科技探索的同时,必须考虑其对人类文明的长远影响。国际社会应该共同制定科技伦理准则,各个国家也应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例如,欧盟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就制定了一系列的伦理指南,旨在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利益。科技只有在遵循伦理道德的前提下发展,才能成为文明进步的助力,而不是破坏文明的危险因素。

      论证方法:事实论证可以列举科技发展过程中因为忽视伦理而产生的不良后果的实例;同时,可以进行假设论证,假设不遵守科技伦理会对文明造成怎样的灾难性后果。

      4. 从不同文明交流融合角度

      立意:说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是给文明以岁月的重要途径。

      内容示例:

      历史上,丝绸之路就是不同文明交流融合的典范。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传入西方,而西方的香料、玻璃等也传入中国。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也丰富了彼此的文化内涵。在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文化年、教育交流项目等都是不同文明交流融合的体现。例如,中国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设立,传播了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同时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相互理解。不同文明之间应该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相互学习,在交流融合中共同发展,这样才能使各个文明在岁月的洗礼中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论证方法:历史论证可以回顾历史上不同文明交流融合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类比论证可以将古代文明交流与现代文明交流进行类比,说明其相似性和发展性。

      三、优秀范文示例

      护文明之火,燃岁月之光

      文明,宛如一盏古老而璀璨的明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岁月沉淀的瑰宝,涵盖了文化、道德、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根本标志。然而,在当今时代,这盏明灯正面临着诸多风雨的侵袭,我们必须守护文明之火,让其在岁月中持续闪耀。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文明的延续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每一种古老文化都是一部活着的史书,记录着人类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发展轨迹。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例,古老的汉字承载着数千年的思想与情感,从甲骨文到篆书、隶书、楷书等,每一种字体的演变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情趣。诗词歌赋则是中国文人墨客情感的抒发,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些经典之作犹如繁星点缀着中国文化的天空。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追逐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兴趣。一些古老的民间艺术,如剪纸、刺绣、木雕等,因为缺乏传承人和市场需求,正逐渐走向衰落。我们必须意识到,文化传承是文明延续的根基,如果我们任由这些文化遗产在岁月中消逝,那么我们的文明将失去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


展开全文阅读
      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明之火,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通过举办文化展览、民俗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学校也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将传统文化纳入教育体系,开设相关的课程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例如,现在一些学校开展了书法、戏曲等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做法。

      在道德建设方面,文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道德观念的支撑。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类行为的准则。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却面临着道德滑坡的危机。在网络世界中,网络暴力、虚假信息等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人在匿名的保护下,肆意发表攻击性言论,对他人进行辱骂、诽谤,给他人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在现实生活中,诚信缺失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商业欺诈、学术造假等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不良现象不仅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损害了文明的形象。

      我们应该加强道德教育,从家庭、学校到社会,构建全方位的道德建设体系。家庭是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向孩子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将道德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社会则要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通过宣传正面的道德典型,弘扬正能量,对不道德的行为进行谴责和抵制。只有当每个人都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文明才能在一个充满爱与和谐的环境中不断发展。

      科技的发展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争议。以人工智能为例,这项新兴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就业岗位被取代,从而引发社会就业结构的重大变化。此外,人工智能的算法决策是否公平、透明,是否会侵犯人类的隐私等问题也备受关注。基因编辑技术更是涉及到人类伦理的核心问题,如“设计婴儿”的可能性,这将严重违背人类的尊严和基本伦理原则。

      面对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我们必须建立严格的科技伦理规范。科学家在进行科研探索时,不能仅仅追求技术的突破,还要考虑其对人类文明的长远影响。国际社会应该共同制定科技伦理准则,各个国家也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只有这样,科技才能成为文明进步的助推器,而不是破坏文明的危险因素。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也是文明延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日益频繁。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阿拉伯文明在中世纪时期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它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并传播到欧洲,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也对欧洲的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文明。各国之间应该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文化年、艺术展览、教育交流等方式,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我们要尊重不同文明的差异,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文明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守护好这一财富,给文明以岁月。通过文化传承、道德建设、科技伦理规范和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等多方面的努力,让文明之灯在岁月的长河中永不熄灭,照亮人类的未来。 

侯晓旭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5届高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5高考作文押题:预制生活与真实自我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