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  2025-07-12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为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在信息时代,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并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和语言运用。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提高媒介素养,学会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表达交流,理性辨识和筛选利用媒介信息。通过认识多媒介、辨识媒介信息、善用多媒介三个任务,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多媒介:了解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四种媒介的传播特点及语言特征。 

      2.辨识媒介信息:了解虚假信息的特征,总结辨识媒介信息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提升媒介素养。 

      3.善用多媒介:以 “五四文艺汇演” 宣传为情境,小组合作,为班级的节目设计跨媒介宣传方案。 

      三、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信息传递方式有限。

      如今,我们身处资讯时代,信息传递更加多元化,各类媒介载体的信息无处不在。它们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传递着我们的情感。正如古人感叹 “科学促发展,信息传真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单元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认识多媒介,运用多媒介,感受真情感。 

      四、教学过程 

      任务一:认识多媒介 

      1.媒介的概念

      广义的媒介是指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 

      在当代社会,一般而言,媒介指机械印刷书籍、报刊、杂志、无线电、电视和国际互联网等传播工具。 

      2.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材料展示:展示各类预防 “新冠病毒” 的科普材料,分别为纸质文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六版)》节选)、广播(某村喇叭通知)、电视直播(央视《新闻 1+1》专访钟南山)、网络(某网站上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指标图、人民网新型冠状病毒科普视频萌娃版网址)五种不同媒介的科普资料。 

      小组讨论:各小组分析不同材料所属媒介的传播特点,结合课件中媒介传播特点归纳表,总结每种媒介的传播优点和缺点。 

      媒介  传播优点  传播缺点 

      纸质文字  发行面广,覆盖面宽,信息传播迅速,时政性强,发行对象明确,选择性强。  在内容上众口难调;周期较长,灵活性较差;在发行上寿命短暂,利用率较低。 

      广播  制作简单,成本低,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时效性强。  对于需要表现外在形象的产品,广播媒介难以适应;信息转瞬即逝,不易存查。 

      电视直播  集字、声、像、色于一体,富有极强的感染力;专家访谈,可以澄清事实,让人信服。  信息稍纵即逝,不易存查 

      网络  信息丰富,信息双向传播,试听兼顾,生动活泼。  信息繁杂,真伪不齐。 

      3.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

      任务布置:以校报的招聘启事为例,要求学生根据网络论坛或班级微信群、广播的传播特点进行改写,并说明改写理由。 

      学生展示与讨论:各小组展示改写后的招聘启事,分析改写依据,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网络论坛或班级微信群改写示例:高一、高二年级学有余力的同学,如果你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较高的文学水平,能够认真细致地做好文字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请你于 3 月 25 日之前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 XXXX。 

      改写理由:网络传播信息丰富,故应将语言改得鲜明、简洁,且具有个性化,以吸引人的眼球。 

      广播改写示例:同学们请注意,现在播放一则” 招聘启事 “。校报编辑部计划在高一、高二年级的同学中招聘两名编辑,受聘的两位同学将负责以下工作:稿件筛选、文字编辑和部分校内新闻的采写。如果你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较高的文字水平,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认真细致地做好文字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欢迎你来应聘。应聘截止日期是 3 月 25 日。你只需要在 3 月 25 日之前将简历发送至邮箱 XXXX 即可。 

      改写理由:广播传播方式灵活,声情并茂。故应将语音修改得口语化、形象化、大众化,做到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4.媒介语言特征归纳: 

      媒介  报刊  广播、电视  网络 

      语言特征  ①真实准确(语法规范、数字准确、用词客观恰当)②简明精炼(较多简称、缩略语)③生动形象(有画面感,选取典型细节,善用修辞)④注重时效性、时代感(善用流行语、时代热词)⑤亲民化(贴近日常用语、少用冷僻词、长句、书面语)  ①注重语速(播报领导人重要文件语速较慢,播报社论、公文语速适中,播报通讯,语速较快)②注重时效性、时代感(新闻用词更迭快)③通俗易懂(口语化、多用双音节词、避免听觉歧义、多用发音响亮的词、句式简短、固定结构多)④真实准确⑤生动形象  ①简洁直观②幽默搞笑③标新立异④粗俗轻佻⑤时效性强 


展开全文阅读
      任务二:善用多媒介 

      1.情境任务布置:学校近期拟举办 “五四文艺汇演”,以班级节目宣传为情境,小组合作,为班级的节目设计跨媒介宣传推广方案。 

      2.活动提示

      1.确定宣传主题、目标受众和媒介种类。每小组选择一种媒介,集中力量宣传,充分发挥这种媒介在宣传功能上的优势,例如校报、校广播台、校电视台具有权威性,而一些自媒体平台则传播迅速,吸引力强。 

      2.设计宣传方案,拟写宣传语,确定图片、音视频材料的使用策略等。要根据所选媒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例如在校电视台播放宣传短片,要设计短片画面内容,撰写画外音文稿;进行网络直播,要选择恰当的直播场地,撰写内容脚本;使用网络公众号发布文章,则要注意内容的可读性和标题的吸引力,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图片或视频。 

      3.根据受众情况和媒介特点,选择最佳发布时间。因为是校园活动,主要受众是老师和同学,所以如果使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可以选择课间、午间发布信息;如使用网络推广,则应选择晚上或周末发布信息。此外,还要注意把握宣传的频率,频率过高,容易使受众厌烦;频率过低,又达不到宣传效果。 

      4.多媒介的运用可以充分自主化、个性化,但同时我们要有媒介使用的自律性,不做 “标题党”,不夸大宣传,更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范例参考

      宣传主题:展现青春风采,共筑五四梦想 

      目标受众:全体师生 

      媒介种类:校微信公众号 

      宣传方案: 

      宣传口号:五四青春,闪耀舞台 

      公众号文章标题:五四文艺汇演来袭!节目提前剧透,不容错过! 

      公众号宣传文章内容要点: 

      班级参加五四文艺汇演的背景和意义。 

      班级节目的类型和亮点介绍。 

      节目排练的过程和细节。 

      演出的时间、地点和观看方式(如现场观看、网络直播链接)。 

      呼吁师生届时观看支持。 

      任务三:辨识媒介信息 

      1.虚假信息案例讨论:同桌交流讨论身边的虚假信息被揭穿的例子,如疫情期间的虚假信息(新冠病毒被可卡因杀死、微波炉可以为口罩消毒等),分析虚假信息的危害。 

      2.虚假信息特征总结:引导学生结合课件内容,总结虚假信息的特征,如传播渠道不权威、信源含糊、语气偏激、数字失实逻辑乱、旧帖重播多漏洞等。 

      3.辨识媒介信息的原则和方法

      小组讨论:各小组根据虚假信息特征,探讨辨识媒介信息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招:传播渠道须留心,不是官微要动脑。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不会只通过微信群传播,没有经过认证的账号一定要警惕。骗取流量的 “大新闻”,多多搜索就能分清。 

      第二招:信源含糊切莫信,有图未必有真相。网络谣言的来源主体中,“朋友说”“专家说” 时常出现,然而 “朋友” 是谁、“专家” 是否说过,无从考证;即便甩出聊天截图、视频,也要当心内容会被拼接、篡改;错别字、病句常出现的,可信度低。 

      第三招:语气偏激别乱转,感叹扎堆不负责。为诱导转发,谣言行文多夸大其词,情绪多于事实,制造恐慌感、神秘感;呈现形式上,老年群体容易受骗,文字样式多大量标红加粗,大量感叹号,字号过度偏大。 

      第四招:数字失实逻辑乱,留神权威能分辨。网络谣言偏好使用如 “100 倍”“100%” 等极端化的数字;内容细节经不起推敲,常常图文无关、语法不通、叙事不清、逻辑混乱、罔顾事实。 

      第五招:旧帖重播多漏洞,私货夹带有用心。谣言往往有多个相差较大的版本,存在明显漏洞;含 “带货”、推销、公关倾向的信息,阅读时要辨识其隐含的商业目的。 

      新闻真实性的四大要素:消息来源的可靠性(不道听途说)、新闻事件的完整性(不藏头露尾)、相关证据的确凿性(不人云亦云)、报道的倾向性(不漫无目的)。 

      五、课堂小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自媒体盛行的媒介时代。一部电脑,一部手机或pad,一个注册账号,只要有网络覆盖,人人都可以实现信息的交互与分享。所以,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我们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也是信息传播者或创作者。

      当你是信息接受者时,擦亮双眼,冷静理智,辨识媒介信息;当你是信息传播者或者创作者时,守住底线,弘扬社会正能量。保持眼冷心热,涵养媒介气质。

      六、课后作业 

      1、依托 “媒介语言运用支架”,为 “抵制网络糟粕文化,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 主题系列活动撰写不同媒介的宣传文稿。 

      2、对“媒介素养”这一话题有感触的同学,撰写一篇300字短评,发表自己对此话题的看法。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信息时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红楼梦》基本知识梳理
下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学生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