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  2025-07-27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1.理解本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孟子的仁心与仁政思想,理解并把握本文的主旨。

3.感受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和严密的逻辑思想。

1课时

品读经典,点亮人生。前面我们领悟了《论语》的谆谆教诲,懂得了《大学之道》的三纲、八目 。 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孟子的思想。齐读孟子语录, 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字,字字珠玑,读来荡气回肠、振聋发聩,这就是——民贵君轻不愧圣,性善气正真完人。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约前372—前289),姬姓孟氏,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后人尊称孟子为“亚圣”。

其代表著作为《孟子》。《孟子》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共7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先秦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的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更细致。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孟子》一书中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互相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割据混战的局面已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在尖锐激烈的社会变革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下,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孟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到过梁(即魏)、齐、宋、滕、鲁等国家,游说过齐威王、宋王偃、滕文公、梁惠王、齐宣王等国君。齐宣王、梁惠王尽管对他十分礼遇,但终因“迂阔而疏于事情”不为诸侯所用,“退而与万章之徒”著书论事。孟子一生主张“仁政”,主张实行“王道”,而当时社会流行的却是“霸道”,即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凡是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而孟子的仁政王道说,在当时却行不通。

1.解析标题大意

“忍”,狠(《鸿门宴》:君王为人不忍) 。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不忍人之心”, 怜悯别人的心,同情别人的心。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

2.播放朗读视频,学生跟视频学习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

孺子(rú)    怵惕(chù tì)  恻隐(cè)

内交(nà)    要誉(yāo)     羞恶(wù)

读对节奏,明确重音、语调(详见配套PPT)

2.疏通文意,品读内涵

61548; 研读第一部分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①不忍人:即怜爱别人。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释义: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情。

61548; 研读第二部分

原文: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运:运转,转动           ②所以:表原因        ③乍:突然、忽然。   

④孺子:多指幼儿、儿童。   ⑤怵惕:惊骇,恐惧。  ⑥恻隐:哀痛,怜悯。     

⑦内交:结交,“内”同 “纳”。

⑧要誉:博取名誉,要同“邀”。     ⑨乡党:同乡。

⑩非恶其声而然: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

特殊句式: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判断句和状语后置句

释义: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现在的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

61548; 研读第三部分

原文: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是:代词,这、此       ②之:补充音节,无实义    

③羞恶: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

④辞让:谦逊推让     ⑤端:萌芽,发端。

特殊句式:非人也、仁之端也   判断句

释义: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不可谓是真正的人;没有羞耻心,不可谓是真正的人;没有谦让心,不可谓是真正的人;没有是非心,不可谓是真正的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61548; 研读第四部分

原文: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展开全文阅读
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之:取独     ②四体:四肢    ③是:代词,这     ④贼:伤害   

⑤凡:凡是     ⑥若:就像      ⑦始:刚刚         ⑧然:同“燃”  

⑨达:流通,指泉水涌出。  ⑩苟:如果    9322;保:使……安定。

特殊句式: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宾语前置句   

释义: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61548; 知识拓展    “之”的用法:

①助词“的”。

例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②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

③泛指代词:即可指称人,又可指称物,在句子中大多做宾语或定语。

例句: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不忍人之心”有哪些内容?你对孟子的“四端”是如何认识的?

答:                                     

【明确】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简称为“四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或者说是“四端”。

“四端说”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对先秦儒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孟子的性善论、仁义论、仁政论等都与“四端说”有关,是围绕“四端说”展开的。可以说,“四端说”的提出,才真正标志着孟子思想的成熟。

2.《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是什么?孟子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核心概念即“不忍人之心”与“四端”,主要观点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首先,从性善论出发,提出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执政者也是人,如果推广善心,则天下大治。然后,进一步推演他的思想。既然恻隐之心(即“不忍人之心”)是天生的,那么“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些美好的天性也应该是与生俱来的,没有这些就不能称为人。这些天性和后天的道德品质之间又存在内在联系,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从而为儒家的道德准则提供了心理基础。最后,孟子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以“四体”喻“四端”,充分说明了“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的观点,并且期望人们去扩充、发扬,最终达成修、齐、治、平的理想。

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在写法方面有哪些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论证手法多样,论述充分有力。举例论证,如文中通过列举人们在面对“孺子将入于井”时的态度的事例,论证了恻隐之心出于本能,让人信服。比喻论证,如文中将人的“四端”比作“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论证了后天的学习培养对扩充人的善良本性的重要作用。对比论证,如对比“苟能充之”和“苟不充之”两种做法的不同结果,强调了“充之”的必要性。

(2)大量运用排比句、叠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文中大量运用排比句、叠句,使全篇气势磅礴。如“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非……”,这组排比句强调了人的“不忍人之心”完全出于本性,并非有功利目的;再如“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非人也;无……,非人也;无……,非人也”,这组排比句和叠句,突出强调了“不忍人之心”是人的本性。

1.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即“性本善”,但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因为在孟子看来即使人的本性是善的,但由于人们的社会活动存在私欲膨胀也会导致善的本性逐渐泯灭,所以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大充实自己的“善心”。因此,“仁政”主张具有实践意义。

2. 请梳理《<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核心概念、主要观点,并说说这些观点有何共同之处。

课文 核心概念 主要观点 观点的共同之处

《论语》十二章 仁、诗教、君子、礼、义、恕 仁、义、恕,克己复礼 主张修身养性,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大学之道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等 “大人之学”的终极目标是“三纲”,途径是“八目”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心、四心、四端等 人生来都有善良的本性

3.比较《论语》《孟子》的言说、形式、说理、风格,完成下面的表格。

比较 《论语》 《孟子》

语言 多为口语,通俗易懂,同时又吸收了书面语之长,形成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隽永有味的独特风格。 明白晓畅、平实浅近而又简练精警

形式 语录体,孔子语录或孔子和弟子谈话记录,没有时间先后顺序和共同的主题,离说理散文有一定的距离

对话论辩体散文集,虽留有语录体的痕迹,但篇幅加长、议论增多,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具备了说理散文的典型特征

说理 一般只陈述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论证;寓深邃之哲理于具体之形象中,使抽象的理论文字具有盎然的诗意 灵活巧妙的论说方式;善用比喻、寓言说理;情感激越、文辞犀利、气势磅礴、富于鼓动性

风格 雍容和顺、迂徐含蓄 气势浩然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思。

(1)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3)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4)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答案:(1)不忍人:即怜爱别人。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2)运:运转,转动   

(3)乍:突然、忽然。   孺子:多指幼儿、儿童。    (4)内交:结交,“内”同 “纳”。

2.下列关于《孟子》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由“不忍人之心”推导出“行不忍人之政”,以情感为基础,推出理性结论,影响深远。

B.虽然孟子周游列国受到礼遇,但他的政治主张却被讥为“迂远而阔于情”,其政治理想并没有能够实现,所以其晚年和孔子一样退而著述。

C.《孟子》原本并不在儒家经典之列,直到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五经”之一,其地位才最终确立。

D.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他把“仁义礼智”这些社会性质的道德观念说成是人的天性里所固有的,与生俱来的,甚至带有生理性的色彩。

【解析】选C。C项,“将《孟子》列为‘五经’之一”错,“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孟子》应当是“四书”之一。“四书”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孺子:儿童,幼儿,文中指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

B.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是一种怜悯受苦受难者的心情。

C.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D.《孟子》:和《论语》都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但后者简约、含蓄,前者则长于论辩,气势磅礴。

【解析】选A。文中指儿童,幼儿。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2)译文: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3)译文: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人皆有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易错字):字形总结,含过关检测
下一篇:202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结构技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