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403
标签:
教师随笔
伏尔泰的鞋
伏尔泰有一个随身佣人,但这个人很懒惰。
一天伏尔泰对他说:“懦塞夫,快把我的鞋子拿来。”
佣人很快把鞋子拿来了。伏尔泰一看惊呆了:鞋上布满了尘土。他问道:“你怎么忘了把它擦擦?”
“用不着,先生,”懦塞夫平静地回答道,“路上尽是灰尘,两个小时以后,您
的鞋子不是又和现在一样脏了吗?”
伏尔泰微笑着穿上鞋,不吱声地走出门去。佣人在他身后跑步追上来:“先生,慢走!钥匙呢?”
"钥匙?”
"对。食橱上的钥匙。我还要吃午饭呢。”
"我的朋友,吃什么午饭呀!两个小时后,你不也和现在一样吗?”伏尔泰道。
伏尔泰生平
伏尔泰,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倡导人,他在文学、史学、哲学、自然科学和政治等方面写了大量著作,近百卷之多。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人物如狄德罗、卢梭、孔狄亚克、布封等人,无不是他的后辈,对他推崇备至,公认他是他们的导师。
伏尔泰原名佛兰苏阿——玛科·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1694年11月21日,他出生在一个殷实的资产者家庭。伏尔泰中学毕业后,父亲曾送他进了法科学校,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法官。但是,伏尔泰希望做个诗人,为悍卫真理而“面临一切,对抗一切”。因此,他很少上学听课,却经常写一些讽刺即景诗。他擅长于以机智的讽刺来抨击社会丑恶。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攻击宫廷的淫乱生活而被捕入狱。出狱不久,由于他的讽刺摄政王的剧本《欧第伯》在巴黎上演,而使他在文学界大露头角。1726年,由于一个贵族的陷害,他被逐出了法国,流亡到英国。当时,英国已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他十分赞赏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729年,伏尔泰回到巴黎,写作了歌颂民主共和制的历史剧《布鲁杜斯》,鼓吹资产阶级革命。同时,他开始投资商业,并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1734年,在卢昂出版了他的《英国通讯集》,用书信方式介绍了英国的政治、宗教、科学和哲学,并对法国的宗教教派斗争进行了抨击。书一出版就被法院判为禁书,当众焚毁,伏尔泰被迫流亡在外,后来定居在他情妇夏德莱夫人家中。这是边境地方的一座幽静城堡,伏尔泰在这里住了14年(1734—1749年),这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文学、史学、哲学和科学著作。
就在这时候,普鲁士王太子腓特烈为沽名钓誉,写信给伏尔泰表示对他的崇拜,他们之间建立了通讯联系。1749年,夏德莱夫人逝世,伏尔泰应腓特烈(当时已为国王)邀请到普鲁士,但不久两人关系破裂。痛苦的经验使他对所有君主失去信心,决心不再和任何君主来往,用他积蓄的财富在法国和瑞士的边境地区买下了一块不大的地产定居了下来。在这里,他一面从事创作,写下了《老实人》、《天真汉》等不朽名著;一面和法国启蒙运动人员保持联系,支持他们的工作,同时还用他在社会上的崇高威望,为受教会迫害的人仗义伸冤,一直到1778年5月30日逝世。
伏尔泰死后,仍然受到教会的迫害,以致他的遗体不得不秘密地运到香槟省。安放在一个小礼拜堂内。直到1791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民把他的遗体运到首都,在他的柩车上写着:“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他的骨灰从此长眠在巴黎先贤祠中,永远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凭吊和瞻仰。
标签:
教师随笔
伏尔泰的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伏尔泰是个什么东西
下一篇:
靠聪明才智彻底征服了伏尔泰的女人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