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1904  
标签:备课资料
《石钟山记》中的三笑艺术
张仕维

      《石钟山记》一文具体叙述了苏轼实地考察石钟山命名来源的经过。课文中三次写到苏轼的笑。每次笑的情感不同,作用也不同。

      第一次,作者在实地考察前,送长子苏迈到德兴县上任,经过湖口的庙堂时,“寺僧使小童持斧,……余固笑而不信也”。这一笑,表面上是笑寺僧和小童的举动,实质上是笑李渤见解的浅陋。是对李渤之说的怀疑。作者不信无稽之谈,因为“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寺僧使小童“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并没有解决“此独以钟名,何哉”的疑问。这一笑,增强了作者考察石钟山得名缘由的信心。这笑,是自信者的笑。

      第二次,作者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将入港口”时发现

      “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寂坎镗塔之声,与向之噌咳

      者相应,如乐作焉。”这时作者又“因笑谓迈曰:‘古之人不余欺也!’”这第二次笑,表现

      出作者历尽艰险找到答案后的欣喜、自豪的感情。这笑,是胜利者的笑。

      第三次,作者在实地考察后发出来的:“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这一笑,是作者对李渤见解的完全否定。这样-,一方面照应了前文的“余固笑而不信”。说明自己怀疑李渤的见解大有事实依据的;另一方面说明要了解事物的真相,既不可轻信传说,也不可主观臆断,而要进行实地考察,从而间接地点明了这篇文章的中心。这笑,是思考者的笑。

      苏东坡的这“三笑”,一次比一次笑得深,如果没有自信的笑,就不会出现“夜探石钟山”,就不可能有胜利的笑;更不可能出现兴奋之余,又有所思考的笑。因此,苏东坡的“三笑”如三颗璀璨的明珠,使《石钟山记》灿烂夺目,光照文坛。

      
标签:备课资料 石钟山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药》中几个意象的分析
下一篇:浅析《核舟记》独到的语言特色 ——中学语文教改感想一得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