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554  
标签:教师随笔
胡适的晚年在哪里?
深圳商报

      关于胡适晚年,学界尚未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划分不很统一。美国学者杰罗姆·B·格里德把1937年9月胡适赴美作国民外交作为其晚年的开始,依据是胡适赴美,标志着他“有效卷入社会与思想改革斗争的结束”,在此之后的四分之一世纪中(直到1962年胡适逝世),由于“中国的历史是由他几乎毫不理解的种种力量来塑造的”,胡适缺少了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国内研究胡适的青年学者欧阳哲生似乎接受了格里德的划分法,他认为,对胡适而言,1937年以前是“时势造英雄”,1937年以后是“英雄造时势”,1937年以后视作胡适的“晚暮”;另有一些学者则将胡适1949年离开大陆作为其晚年的开始。

      胡适晚年起始什么时候?作为历史的人,社会的人,我们不能不从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不能不从他思想的发展阶段加以考察。据此,笔者认为,1948年可以视为胡适晚年的分水岭。所依证据有三。其一,1948年冬,北平已被人民解放军层层包围,国共内战的形势已非常明朗,国民党政权的全面崩溃已成定势。面对这即将发生的“天崩地拆”的激变,胡适完全可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积极争取,为建设新国家服务。然而,他视国民党政府为“青山”,甘愿充当国民党当局的“诤臣”和“诤友”,把自己的命运与即将垮台的国民党政权绑在一起,由此奠定了他以后十多年的人生轨迹。其二,从胡适思想的发展阶段看,1948年9月5日,他在北平《世界日报》发表了著名的《自由主义》一文。在这篇文章里,胡适对自由主义的理念重新加以界定,具体表现为将“容忍”这一原则引入自由的范畴,赋予了自由主义一层新的含义。1959年3月19日,胡适又在《自由中国》杂志发表了《容忍与自由》一文,进一步阐述了容忍与自由的关系,“容忍”成为胡适晚年自由主义思想一个鲜明的特征。其三,1948年底,胡适离开北大后,最终接受蒋介石的劝说,前往美国为蒋介石政权寻求所谓“精神”与“道义”的支持,从此黄鹤一去不复返,一直流落海外,直至在台岛溘然长逝。这一时期,既不同于前此的留学或大使生涯,也不同于在国内的学者生涯,无论在政治上,学术上,抑或在生活上,精神上,胡适都经历凄风苦雨的岁月,1948年成为他人生的黄昏的分水岭。因此,从研究的角度审视,把这一年作为胡适晚年的的开始较为恰当。

      ——摘自《角色与命运》一书总序

      “容忍比自由还重要”,胡适68岁生日时录伯尔先生语,赠秘书胡颂平。

      
标签:教师随笔 胡适的晚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胡适:自由战士启蒙思想家
下一篇:胡适的中古思想家史研究述评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