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1067  
标签:教师随笔
唐五代词与宋词通论(教师中心稿)
一、概念

      王国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要眇宜修”:是一种女性的美,是最精致的最细腻的最纤细幽微的,而且是带有修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

      为什么有这种美?

      一是形式上的原因:诗歌是美文,要有韵律美。《诗经》四言,是自然形成的韵律;五言诗的出现是受了外来音乐的影响。词的句子长短不齐,参差错落,词比诗更多变化,更精微,更纤巧,更曲折。诗中的长短不齐是自由的,词中的长短不齐是不自由的。词中的整齐句子与诗中的整齐句子的平仄是不同的,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性的美,诗中的停顿是二――三、四――三、二――二――三

      独艺 燕乐,隋唐以来兴起的中外合璧的新型民族音乐。“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本质上流行歌曲,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倚声填词,为什么?朱熹:“古乐府只是诗中间添却许多泛声。后来怕失了那泛声,逐一填个实字,遂成长短句,今曲子便是。”(《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以和声、虚声、泛声填实字,逐渐使齐言诗成长短句之词,其演变之内在依据就是词对音乐的适应。(康定情歌,月儿弯弯)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呦,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呦,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呦

      一是内容上的原因:大都是写男女的爱情相思离别,产生初漂泊江湖的下层文人、浪子写给秦楼楚馆的歌妓,表现她们的生活及内心世界,所以说这种特殊的起源,再加上此时总体上歌舞的女性化、尚软美,对词的风格及后来人们对词的总体观念影响极为深远,女性化,脂粉气,诗庄词媚等等

      诗之境阔: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可以记事,

      词之言长:诗是显意识的活动说出来可以感动人,但有时不能自由发挥联想;而此可以引起人的无限遐想。

      词牌与词题 初二者合为一,后分开,但在姜夔等少数能自度曲的词人笔下除外。

      别称:乐府,诗余,曲子词,长短句

      二、唐五代词

      “其体则肇自盛唐,初为民间歌谣……中唐之世,刘、白试作,寥寥短章,体格未备。及晚唐、五季,作手实繁……降而两宋,此体大盛,苏、辛为豪放之祖,周、秦开婉约之宗,轶先越后,蔚为绝学。”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阕。

      ── 忆秦娥

      遂关千古登临之口,空间的高远广阔,还有俯瞰历史千年盛衰的气势。“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数句,苏东坡曾极度赞赏,认为不减唐人高处),则缺少这层蕴涵。(我个人认为不完全象李白,它比较深沉厚重)

      张志和、白居易

      花间派(定义)

      温庭筠 致力填词第一人 温八插 塑料花,艳丽却缺少生命。 但也有例外: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萍洲。

      ───望江南

      韦庄 清远疏朗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画屏金鹧鸪/弦上黄莺语

      衡量一部艺术作品的好坏,一个重要标准,

      就是看言和意间关系

      (皇甫松 《梦江南》)

      南唐

      李 、冯延巳对话

      “小楼吹彻玉笙寒”(In the little tower the jade reeds blow until

      their cold voice freezes) 皆以女性口吻写相思 文辞俱妙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充分体现了李煜词的各种特色:白描,感花伤己,人生的悲剧意识, 象征,与寓言不同,象征符号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读者可以代换入自己的情感,又可以使作品的意义大于作者的意图。王国维以李煜比耶稣、佛陀,其实并不准确,作者意图并非,但作品意义,就在于象征


展开全文阅读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品位、格调、境界的改变

      三、北宋

      初 欧阳修、范仲淹、晏殊等高官,雍容华贵,虽然直接继承南唐冯延巳一路,但不卑俗纤巧。

      欧阳修 《踏莎行》(P259)“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妙在结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空间在想象中进一步延伸;2、由男性想象女性对自己的想象,“君问归期未有期,……”旨趣相同,诗歌相对于画的优势。妙,使全词言有尽而意无穷。宋人填词特重结尾,认为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言短情长,有余味,最好以景结尾,“断肠院落,一帘风絮”(周邦彦)“雨打梨花深闭门”、“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不仅是词,古今中外很多名著都是如此,以景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李渔所谓“临去秋波那一转”,大家可用心体会。女性化口吻,与欧阳修自己的精神世界有距离,但毕竟是大手笔,拟言,写得亦不错,不过,若与李清照等女性词人相比,则表现的情感深度与感染力又有很大差距。

      晏殊

      天才早熟,十四岁以神童招试 太平宰相 生活优裕,故作品典雅华贵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纱

      分水岭 成功以后俯视人生的……

      晏几道

      晏殊幼子,少年时代父已逝去,任情,不通世故。 黄庭坚谓“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论文自有体,不肯一做新进士语。”“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色”“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其实,所谓“痴”者,纯真而执着也,能纯真如赤子童心,故不懂得与世推移而始终坚持一己之见解与情操。

      伤心人也

      早年优裕而风流,晚年落魄潦倒。充满物是人非的感受,一写身世之忧愤,二写其与友人沈、陈二家歌妓“莲、鸿、萍、云”的深厚情谊、悲欢离合。生离死别,风流云散,浓厚的人生悲凉之雾 。感情深沉真挚,痛苦中追忆往事,岁月的洗涤,铭心刻骨,(古往今来好作品大抵如此,三毛)……不似乃父贫乏单薄,也不雍容华贵,而是凄怨哀伤。

      《临江仙》(261页)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也能写传统题材,“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苍茫秋景,意境阔大,也与别人不同。盖因范为边关名将,胸中有十万甲兵,“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故眼界毕竟不同。

      柳永

      初名三变,崇安(今属福建)人。[鹤冲天]“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仁宗“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奉旨填词柳三变”改名永,(柳屯田,官本位)潦倒而死。《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都市生活浪子,词中缺少山野乡村自然山水的隐逸情调,而是淋漓尽致渲染都市的繁华,表现出对都市生活的兴奋与迷恋。常与歌儿舞女交往‚ ,才子佳人的理想,一方面柳永独特的人生,使他对歌妓有真挚的感情和同情心,写歌妓美丽的容颜,高超的伎艺,纯洁而受伤的心灵,受践踏而又尊严的人格,哀怜她们非人的生活,又感伤自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哀,“美人红泪才子笔,一种伤心世不知。”;另一方面,还有更深刻的文化心理动因,千古文人青楼梦,举案齐眉/张敞画眉,古之妓与今亦异,(今之妓,98/4/14 三里屯,酒吧一条街,丽都酒店。)即以宋代而论,妓分三种:官妓,献艺不献身;市妓,又分数种;还有一种特殊的家妓。柳永交往的是第二种,但仍有不同层次之别,有低级的近于色情的纯粹的肉欲,也有升华了的纯洁的情感。(《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

      专业词人

      双重影响:1、大量创作慢词,拓宽容量,精通音律。当时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其现存词作中共有一百三十个词调,除《清平乐》、《西江月》等十余调外,大多数是采用新流行的曲调。尤以慢词为多,“慢”的本意是“调长拍缓,盖古曼声之意”,兼指体制和音乐上的特征。篇幅加长,《浪淘沙》原为二十八字或五十四字,而《浪淘沙慢》则多达一百三十六字,长调适于铺叙,层次丰富,变化多端,为后人在词中融抒情、叙事、说理、写景于一体,容纳更复杂的内涵,开拓了新路。2、市民趣味:与士大夫的高贵、秀洁、典雅、精致不同,市民式的无拘无束,追求现实享乐,表现露骨的情欲,“其为词无非舞馆魂迷,歌楼肠断,无一毫清气。”(钱裴仲《雨华庵词话》)写法从容铺叙,不刻意提炼暗示

      [望海潮]

      口语化:“到此因念”、“岸边两两三三”、“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意中有个人,芳龄二八。天然俏,自来奸黠。”

      今人读,尚嫌浅白,何况古人?

      柳永科场失意后,见晏殊,“彩线慵拈(nian)伴伊坐”(张舜民《画墁录》);

      但流播很广,“有井水处……”引起士大夫的强烈不满和普遍非议,理性反思,苏轼、秦观等夺了柳在文人歌筵上的部分市场,改变了文人的欣赏习惯,但“山高不碍白云飞”,市井民间却依旧,“流俗好之自若”、“好之者终不绝”、“不知书者尤好之” (心太软,留学生,韩国,西藏)这一类词,不喜,但也有另一类型的佳作:“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定风波》)“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潮平波浩淼。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留客住》)深沉浩瀚,雄浑刚劲,与后来苏轼有些词意境相近,所以有人认为苏轼在三十六岁之前,有一个模仿柳永的时期。

      人生价值 在官场、山林田园间,加入都市人间这一人生价值取向

      苏轼 宋代一文化巨子 开创豪放派,“一洗香罗绮泽之态”、“铜喉铁板”

      题材广:政治情怀、报国壮志、民生疾苦、乡间生活、吊古伤今、亲情友谊等等无不入词,以诗入词。既有豪杰之士的放声高歌,也有小儿女的旖旎情怀:“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至于[江城子](262页)更属感人至深的悼亡之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但是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题材的扩展,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人们对词的观念,从本质上提高词的品位,使词在本质上从游戏笔墨向诗的抒情性、表现性回归,要写出创作主体丰富多采、千变万化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把词提高到抒发主体胸怀,与诗平等的地位。所以苏轼的词可以说是苏轼全人格的体现,豪迈不羁,超然独立,《铁围山丛谈》卷三:“东坡公昔与客游金山,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加江流澒涌,俄月色如昼,遂共登金山顶之妙高台,命陶(袁陶)歌其[水调歌头]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歌罢,坡为起舞,而顾问曰:‘此便是神仙矣。’” 超脱尘俗,向往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精神自由。坡仙(我们生活在现代文明的人,离这一切是多么遥远。表面上,我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大的改观,但是我们的精神呢?实际上,生命力在萎缩,自己中学时雪中漫步,看夕阳,星空,现在,心是明镜台,厚厚尘埃,在这一点上是不是应该向古人学习呢?)总之,是真性情的抒发,是真正的主体精神的表现。(这也是苏词难学的原因所在)这才是苏轼开拓题材、以诗入词的深刻意义所在。气势大:“天风海雨” [念奴娇·赤壁怀古] “漂流江汉,万里烟浪云帆”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迭。”“雪浪摇空千顷白”惊涛骇浪,大气磅礴。《吹剑录》:“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学士词,须关西大汉, 铁琵琶,铜绰板(即用来打拍子的拍板)……”另外,和我们在第一点里所谈的内容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豪放?其实,豪放并不仅仅是指洪钟大吕、金戈铁马,不仅仅是一种美学风格,更重要的是,豪放还指一种胸怀,一种人格, 一种精神,一种面对人生的种种摧折傲岸不屈、自由洒落的精神:


展开余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烟雨也无晴。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 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秦观

      女郎词 婉约之宗。与苏轼是两种不同情感类型人,一个是入而能出,一个是往而不返。苏轼亦深于情者,但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以一种超脱旷达的精神超越它;秦观却是执着于情,不能自已 曲折含蓄,与柳永的直露不同,流行歌曲(等你等得我心痛/一剪梅 状若春笋,身轻如燕)……(闭门推出窗前月 / 投石冲开水底天)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

      (武则天的笑话)

      贺铸

      贺鬼头 [青玉案]不是单纯事物,复合的景色,既是比喻,又是写景,春末夏初江南一带的景物,不是一般的重叠,而是有目的的加厚,步步进展,步步丰满。也有豪放之作,《六州歌头》

      周邦彦

      北宋婉约派集大成者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入太学读书,二十八岁献《汴都赋》歌颂新法,升为太学正。神宗去世,旧党执政,漂泊各地,徽宗即位,提举大晟乐府(中央音乐机关)。精通音乐,收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能自度曲,创制了不少新调。音律讲究,能与乐曲完美配合,所以当时各阶层都爱唱周邦彦的词。内容多写人生失意,每多倦客之叹,也有艳词以及咏物怀古之作。对他的评价有一个渐渐升高的过程。宋代人关注争论的热点是柳永的词、苏轼的词、秦观的词,而周邦彦在他那个时代是非常寂寞的,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ƒ 。到了南宋,他才引起一些注意,评价渐高,但也不过是个二流词人,直到清代,常州词派才把他推上了一个崇高的地位,把他当作宋词的顶峰。但到了清末,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对他的评价又降了下来,认为他“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但又说他是“词中老杜”。实际上,周邦彦的词确有过人之处。[兰陵王·柳荫直](266页),此词牌声韵格律极复杂,非常难写,但周写得很好。客中送客,“烟里丝丝弄碧”,春风熏拂,杨柳依依,烟柳不解人世别情离绪,自展风姿,更增倦客词人惆怅寂寥之情。以下层层展开,到第三节,以两个短句起头,在急促的节奏中涌出一腔哀怨,随后节奏放慢,描绘离舟去后斜阳日暮,自己犹徘徊不忍去的情景,再展开往日温馨友情的回忆,最后用“泪暗滴”的现实结束。时空的转换,视角的变化,层层曲折展开,如进入古典园林,回环往复,造成一种缠绵悱恻的抒情效果,到结局又是“妙在才欲说破,便自咽住,其味正自无穷。”(《白雨斋词话》)关于“煞得住”的问题。流行很广,直到南宋初,都下还盛行,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毛 《樵隐笔录》)对事物的观察细腻,对意象的选择很讲究,语言非常富有表现力。“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雨后初晴的清晨荷叶在水面迎风挺立的动态的秀拔的风姿,非常传神。 善于融化古人诗句。

      李清照

      前后期不同:前期,青春的憧憬,少女情怀,以及优裕富足的闺中少妇生活;后期,深厚的故国之思。

      四、南宋词

      军旅出身的词人增多,豪放派居于主流。南宋在政治上是主和派、投降派得势,但在时代思想上却是因国耻国难而激发起的力主恢复的抗金思想。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生于大陆,早营农业,遂历受游牧民族之害,历史上满是血痕,却竟支撑以至今日,其实是伟大的。”农业民族相比于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在武力上稍逊一筹,但是先进的文明却也催生出一些具有伟大精神、傲岸不屈的人物,如留胡节不辱的苏武,如怒发冲冠、横枪立马的岳飞,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如以三千人马独守扬州孤城力抗十万清军、宁死不屈的史可法,这些人并不都是武将,有的只是文弱书生,但他们却都是当之无愧的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读《汉书·苏武传》,《桃花扇·沉江》,杨靖宇纪念馆,朱自清故居,都深受感动,热泪盈眶。在南宋初年,也出现了这样一批立誓抗金复国、重整河山的人物,这种时代精神又必然要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能永存的艺术作品,是用时代的本质铸成的,艺术从来不是独自一人进行创作。他在创作中反映了他的同时代人的精神,整整一代人的痛苦、热情和梦想。”(《母与子》)在南宋初年,出现了一位伟大词人,他的作品恰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的本质,反映了整整一代人的痛苦、热情和梦想,这位词人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

      1140年,大破朱仙镇之年,出生于济南府,时已是金国治下,父、祖曾在金国为官,但是心怀故国,“大父(祖父)臣赞……每退食,辄引臣辈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不共戴天之愤。”曾两次抵达燕山,察视北方山河。22岁,加入耿京的队伍,追捕义端,率骑兵五十骑,突入擒张安国,“壮声英概,懦夫为之兴起”: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飞骑渡江初。

      燕兵夜捉银胡禄,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24~42岁,可耻的宋高宗,孝宗的国策也变。江淮地方官,九年十一调。“二年鱼鸟江上,笑我往来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72页),写于此时,壮志难酬;

      43~52岁,有心振作,受流言攻击。江西上饶隐居。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53~63岁,闽中起用,积草屯粮,打造铠甲,组建新军。“残酷贪饕,奸赃狼藉。” 仅两年便被革职,又隐居八年;

      64~68岁,光宗下台,韩 胄。做镇江知府,正当前敌,积极备战。[永遇乐] 刚满一年,下诏伐金。又贬回江西。重新起用,“单车就道,风采凛然” 养病,兵败,准备起用,指望,可惜已死。

      终其一生,不想做词人,虎背熊腰的英雄,豪杰,早年朋友:周瑜、谢安;陆游:萧何;姜夔:诸葛亮;朱熹:“股肱王室,经纶天下”,并不单纯以词人目稼轩。故乡,祖宗庐墓,亲朋故旧,渴望恢复,但一生抑郁不得志,一片汪洋浩瀚的激情实在无处发泄,发而为词,气势非凡,“稼轩词中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横绝六合,扫空万古”、“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悲笳万鼓” 苏,旷达 / 辛,悲愤 苏轼、辛弃疾的词都以境界开阔、豪放著称,但苏轼毕竟是典型的文人高士,而且当时的政治历史形势又并非象南宋时期那样危机四伏、山河破碎,他更多地要思考要面对的是个人生命本质的问题,所以苏轼的词更多的是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更多地表现出的是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却是大变动时代的英雄豪杰,所以他的词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感情的浓烈与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如“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激愤不能自已,以强烈的力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又与陆游不同:一位是儒学气质浓厚的诗人,天下大同的翘盼,替贫民百姓代言,深沉后重。首先是位诗人,是个有英雄气概的诗人;而辛弃疾则首先是个英雄,他的作品编织的是英雄传奇的梦幻,畅想个人的英雄史诗,《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既有力挽天河、中流砥柱的热血担当精神,又追求个人生命的辉煌,追求在风云际会的历史大舞台上自我完成,用一个现代的词来说就是实现自我。这后一种念头,在陆游那里不能说绝对没有,但是陆游能将它自觉地纳入儒家群体意识的规范,有也是一闪即逝,而辛弃疾却是在在不忘,极力突出。这大概是因为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他本质上是燕赵之地慷慨悲歌之士。所以清代人陈廷焯(zhuo)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说辛弃疾抱负不凡、才干过人,可惜时命不好,这样的人,很可能成为郭子仪、李光弼、岳飞、韩世忠这样的一代名将,但也很难说,说不定也可能会成为桓温这样的人物„ 。桓温,“不能流芳百世,便当遗臭万年。”就是说辛弃疾带有很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从儒家的标准来看,并非思想很纯正的人。有一定道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面歌颂了三个人物,孙权、刘裕、廉颇,但是提醒大家注意,这三个人物,都不是什么忠于君主、忠于国家的人物,(廉颇,攻打乐乘,魏,楚),对词中孙权的理解,实则羡慕他能做轰轰烈烈的事业。辛的思想里有异端倾向,草莽英雄,如手握重兵,固然不会举旗造反,但如身处岳飞朱仙镇大破金兵的境地,会不会被十二道金牌招回,那就很难说了。正因为辛弃疾的为人有着强烈的英雄的个性,所以他的词才异彩夺目,在词人的笔下,静态的山也被驱赶得有了动感:“叠嶂西驰,众山欲东” 词中常出现的意象是:大江,危楼,奔雷,骇浪,金戈铁马……这跟地域文化也有一定的关系,南宋词人一般足迹不过淮河,没有见过黄河、太行、燕山等北方山川雄伟气象,词中也少与此相称的风格境界,“东南妩媚,雌了男儿”,当时很多人都谈到这个问题,当然不可一概而论,但确有差别,而辛弃疾却是在北方壮丽山川里成长起来的人物,比别人更多了几分草莽英雄的气概,所以笔下的意象也格外雄奇壮丽;人物:大禹,姜子牙,孙权,刘裕,飞将军李广,……英雄的高歌。《破阵子》,前面气势何等豪壮,一路写想象中的练兵、杀敌的情景,歌颂自己的雄才大略,想象成功的过程,痛快淋漓,雄壮无比,如骏马飞驰,如河流奔涌,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但是在最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后,却是突然接了一句“可怜白发生”,一切从空跌落,原来前面那激动人心的一切都只是诗人的梦想,是徒然的梦幻,现实却是诗人一事无成,岁月无情,壮志成空,可怜英雄老矣,白发已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诗人的心灵也承受着格外的痛苦与悲愤。但是尽管全词最后归于悲愤与痛苦,我们读者读了却并不感到消沉与绝望,因为我们毕竟在词中看到了理想之花曾经灿烂地盛开,仍然会被它深深地打动,末路的英雄毕竟还是英雄,辛弃疾词中那种英雄的光彩是无法消除的。(这也是我性格归于沉静,审美趣味上又偏于唯美主义,但读辛词仍然会被深深地打动的原因。)


展开余文
      散文化:“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又如:“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贺新郎》)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狂放情怀。应如何看待?冒险的写法,不合常规,但辛弃疾能写得好,狂放胸怀,不受约束,以人格和才气做支撑,用韩愈的理论来说,就是气盛言宜,水大则轻重皆浮,其他人不行,关键就在于没有这个“气”,没有这种强悍的人格,这种与生俱来的英雄气概,兵法也讲究奇、正结合,但正是基础。

      无所不包:论语,孟子,左传,庄子,史记,汉书,世说新语,李杜诗。 空前解放,但才力过人,能驱遣古人,随意挥洒,而又气势纵横,天马行空。

      苏轼:极目千里的长江 / 辛弃疾:揭天盖地的钱塘潮。

      同样也能写柔情, 但前者为主导,豪放派发扬光大,成一时之风气。

      陈亮: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

      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

      ──水调歌头

      去亦屈辱,不去亦屈辱,复杂心情。愤慨与豪情……

      姜夔:

      南宋词坛另一高峰。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你看辛弃疾的词,就好比站在长江边的一个百尺危楼上,极目远眺,这时忽然降下一阵潇潇秋雨,江面上顿时惊涛骇浪,波翻浪涌,风声、雨声、隐隐传来的惊雷声、江水拍岸声,组成了天地间一曲最宏伟辉煌的交响乐章,你将为之惊心动魄,目眩神驰;那么你读姜夔的词,用他自己词中描述的意象来描绘,就是在明月初升、大地刚刚絮了一层洁白的雪的夜晚,在一个天地间一片朦胧清冷的银辉的冬夜,踏上铺满积雪的山冈,到深山里去看那棵古老的梅树,去看树上疏疏朗朗地绽放开的几朵梅花,吹笛的白衣人,这样的清冷,又是这样的明净、优雅、皎洁,这就是姜夔的词。而姜夔的为人也象山间的那几朵梅花一样,优雅,高洁,深深地喜爱的一位词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在汉阳为官,随去,十四岁左右,父死于任,姊嫁汉川,依姊成人。一生布衣,漂泊于两湖、江南一带山水间,与辛、范、陆、杨为友,小辛十六岁,晚一辈词人,比范、杨等更小三十岁左右,但是深得这些文坛前辈赏识。品格高洁,有人愿替他买官,不受,与当时一些奔走于权门人品卑下者形成鲜明对照。张羽《白石道人传》:“体貌清莹,望之若神仙中人”、“性孤僻,尝遇溪山清绝处,纵情深诣,人莫知其所入;或夜深星月满垂,朗吟独步,每寒涛朔吹凛凛迫人,夷犹自若也。”([庆宫春]词序:“绍熙辛亥除夕,予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铦朴翁自封 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松。山寒天迥,雪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铦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死后寂寞,“除却乐书谁殉葬,一琴一砚一兰亭。”多才多艺,擅书法,精音乐,洞箫,工尺谱,十七首曲(两首系据唐曲填词,一首范成大谱曲,姜夔填词,余皆自创。)自度曲,诗文亦佳,诗坛先锋,七绝犹佳,近于晚唐:

      细草穿沙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荷叶披披一浦凉,青芦奕奕夜吟商。

      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

      词前小序亦极佳,都有姜词风味,寂寞情怀,高洁,清旷,情思清远。

      词:野云孤飞,清空,典雅,冷隽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

      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

      ──庆宫春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樽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 暗香

      词境清寒冷寂,一个近乎透明的一尘不染的梦般的境界,一种凄凉感伤,一种梦想和向往,更有一种自甘寂寞自视清高的品性。姜夔喜欢写梅花,但多数都是月下梅花,或雪中梅花,一种清冷的氛围里孤独的美,象征姜夔高洁的人格和情操。

      不重视具体形象的逼真,不在外观细节上用力,而着于表现神韵,从而传达出自己人生的理想和高洁的情操。

      字面明净,凝练含蓄: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

      冷…,但并非真的无情。恰恰相反,姜夔是深于情者,二十多岁,与合肥一个弹琵琶的歌妓相恋,后分手。始终难以忘怀,一往情深,先后写过近二十首这方面的词作,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三十七岁,小红,烟波江上风雪之中一唱一和,失意的寒士与薄命的红颜正是在这人生咏叹调的男女声二重唱中产生了如此真挚动人的共鸣。“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它绝不是杜牧式的风流自赏,而是风雪之中,人生寂寞之时得遇知音知己的深沉的感叹。结局。所以姜夔词清空旷远的意境,并不是无情,也不是陶渊明式的超然,清远的意象底层流动的是词人生命中那份深沉的情感,以及词人长期漂泊于山水江湖间所产生的苍凉人生的孤独感。只不过由于词人的性情与审美追求,他在表现自己的心灵世界时,既不是豪放派“大江东去”、“金戈铁马”的纯粹的阳刚,也不是婉约派“落花微雨”、“晓风残月”的纯粹的阴柔,而是清空、悠远、空明。独树一帜,形成独特的审美风貌。

      才华过人,影响极为深远。

      吴文英 :

      不熟,约略说几句。声名几起几落,有自己特点。意识流,思绪飘忽,跳跃,意象密集,词又很丽,密丽,奇幻。《莺啼序》。教材所选《风入松》清空疏快。宋词最后一个有自己的特色,对后人也有相当影响的词人。

      (蒋捷:……)

      定义

      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内容侧重描写儿女风情,抒情曲折含蓄,具有一种婉约之美。

      豪放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创作视野广阔,直抒胸臆,风格豪迈,感情高亢,具有豪放之美。

      (毛泽东读范仲淹词二首(其一为《苏幕遮》),1957年8月家信,这首词“既苍凉又优美,使人不厌读。”又说:“读婉约派的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有所偏袒,仍是复杂的。所谓复杂,就是对立的统一,人的心情,经常有对立的成分,不是单一的,是可以分析的。” ☆其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标签:教师随笔 唐五代词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17岁考上中科院博士 神童为何肄业回家 (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