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358
标签:
教学论文
关注高考指引倡论对联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给予关注
甘肃庄浪一中 苏亚太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四套之中,都创造性的设置了一个对联题的考查,这是今年的试题的一个新亮点。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四卷均出在了第24题,赋分四分,代替了句式仿写、句式变换、句式排序等传统题型,以撰写春联形式出现,内容紧贴时代脉搏。这是一道典型的以能力命意的试题,又是传统语文考题的一种回归。
全国卷之一试题:第24题、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第一题:春晖盈大地____。科学能致富____。第二题: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____。参考答案:24、(4分)第一题:春晖盈大地(正气满乾坤)。 科学能致富(勤劳可兴家)。第二题: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全国卷之二:24.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第一题:扫千年旧习,_______。祖国江山好,_______。第二题: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绿,___。参考答案:24.(4分)第一题 例①树一代新风 ②大地气象新。第二题 例: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全国卷之三:24.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第一题 ①爆竹声声脆___。②满园春色好___。第二题: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___。参考答案:24.(4分) 第一题 例:①祖国日日新 ②神州面貌新。第二题,例: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全国卷之四:24.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第一题:①处处春光好,___。②一代园丁乐, ___。第二题: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_。参考答案:第一题(1)家家气象新。(2)九州桃李荣。第二题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从公布的试卷分析来看,学生对对子的能力还相当脆弱,失分严重,经不起考查。或许是同学们对对联相关知识的陌生有关系,有必要熟稔对联的常识问题,或许平时教学活动对其关注不够也是一个方面。鉴此两点,先谈一下对联的知识,然后再提出一点浅薄的关注意见。
一、关于对联的定义: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依内容可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谐音对、回文对、集句对等。其特点: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其实,这种句式、句法,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远在殷周之前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口头语言中了。因为骈俪之缘起,出于人心之所想,人们自有语言以来,就注意到了说话中的对偶关系。正如刘勰《文心雕龙•丽辞》所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刘勰这段文辞中,清晰地阐释了人们在语言的运用中产生对偶句式、句法的必然性。这是从语辞学上对联形式存在的必然。
二、关于对联的起源一说为: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对联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964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元日>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有清一代,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另一说为:春联之设自明太祖朱元璋始。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引用《簪云楼杂说》云:"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时太祖都金陵(1368-1398年),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醃豕苗者,尚未倩耳。太祖为大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 / 一刀割断是非根,投笔径去。嗣太祖复出,不见悬挂,因问故。答云: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太祖大喜,赉银三十两,俾迁业焉。"由此可见,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案:由贴桃符避邪祈福到贴楹联于寝门、楹柱等,由题咏诗词佳句到题写楹联,其间经历了十分漫长的过程。楹联,就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骈文和诗词歌赋中的一大流派,如果有人从骈文和诗词歌赋中摘取自然成对的对偶佳句,题于壁、楹柱、桃符等物之上,就成了楹联;人们以口头语句相对,也是对联,只是没有题写于寝门、楹柱之上罢了。而过去人们在论述楹联之起源时,往往只注重由贴桃符到贴楹联于寝门、楹柱等现象,而把对联的出现定在后蜀孟昶之时,是失之偏颇的。
展开全文阅读
三、关于对联的形式: 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谐音对、回文对、无情对、集句对,拆合字对等,正对、反对,在格律诗教学中已为同学们熟识,从略,姑简谈其流水对、回文对、借对、谐音对、拆合字对和无情对。流水对,在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律绝中屡见。“流水对,就是两句的意思联贯而下,好像不是对偶。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白日,黄河,是两句并列写景,意思不是联贯的。欲穷更上两句,意思联贯而下,好像不是对偶,实际上对得很工整,是流水对,是很好的对偶,因为对偶的好外是符合于美学上的所谓均齐,但过于求均齐又怕呆板,又怕迁就对偶这种形式而损害内容,流水对即有均齐之美,又自然而不呆板,意思联贯而下并不损害内容,所以是很好的对偶。”(周掁甫《诗词例话》P304)回文对,回环往复可读者也,顺读,倒读都成文,颇有意趣,如,人 过 大 佛 寺/寺 佛 大 过 人。客 上 天 然 居/居 然 天 上 客 。僧 游 云 隐 寺/寺 隐 云 游 僧。再如,清心也可以,五个字置于茶壶之盖上一圈围之,从哪个字起头,都可成文,且文意新奇有致。借对,就是说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的或者丙义来与另一词相对。例如: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这里寻常是平常的意思,但是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借来对数目。(王力《古代汉语》P1529)这种借对在对联中广泛使用。谐音对,其实也就是借对中的借音对,有时候不是借意义而是借声音。明末有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不屈而死。又崇祯时兵部尚书洪承畴,降清苟且,朝野不齿。有人撰联曰:史鉴流传真可法;洪恩未报反成仇。成仇,谐承畴,语带双关。联嵌史可法与洪承畴之名。此联后被扩展成为: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拆合字对,即借汉字独有的字型上的特点进行组合和分析(拆解)来够成妙趣横生的佳对,如,1983年,冯友兰和金岳霖两位著名哲学家都是88岁,也称“米寿”。因为“米”字拆开是“八十八”,故称“米寿”。为此,冯老特地写一寿联祝贺金老88岁生日 。上联: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下联:论高白马,道超青牛 。上联意思是:不能仅仅止于“米寿”(88岁),而期望你能活到“茶寿”——108岁。因为“茶”字上面的“艹”意为“二十”,下面的“米”也可拆为“八十八”,两者相加即为108岁。 下联意思是:金氏在论辩方面,比战国时哲学家公孙龙子的“白马非马”论要高;在论道方面,已超过道家的始祖、骑青牛的老子。这是对金老在逻辑和论道两方面的高度评价与赞扬。无情对,是对联中最具特色的“联种”,纯形式的东西,与内容无关,近似文字游戏。这类对联,上下两句,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但细读起来,则又字字相对,十分工整、巧妙,这种对联,就叫做“无情对”。欣赏这类对联,最能使人领略汉字的无穷妙趣。如“孙行者”对“祖冲之”。清末重臣“张之洞”对北京名胜“陶然亭”,《红楼梦》人名“马道婆”对唐朝牛李党争的主角“牛僧儒”。传说私塾中有位姓李的先生,在一次布置课堂作业时,以“庭前花正放”为题让学生对下联,结果一位学生的答联是“足下李先生”,弄得这位先生哭笑不得。还有一则关于“无情对”的故事。说民国初年的一个黄梅季节,汪精卫在一次宴会上,为助酒兴,出了个联句给众人对:“五月黄梅天”。大家正思索间,传来侍者上酒的吆喝声:“三星白兰地”,这时席中才思敏捷者率先拍手称妙:“这不正对得天衣无缝吗?三对五,星对月,白兰地对黄梅天。”再如,“西班牙”对“东坡肉”。“半桶水”对“六盘山”。“爱妾换马”对“老子骑牛”等。
四、关于对联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性的看法
(一)、导入新课,直截了当,引出话题,激发兴趣。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明代唐伯虎与张灵,饮酒整日,俱醉,遂对此联。酒喝得一干二净,人也真个倒也倒也。贾岛、刘伶,俱为善饮者。此联讲杜甫《客至》甚为恰当,或可作为引出语,李白《饮中八仙歌》之佐,甚宜。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剌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引入讲授课文《促织》不亦宜乎。纪晓岚熟读诗书,记忆力很强,其师曾以杜甫《兵车行》中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出联考他,他巧妙地运用李商隐《马嵬》中句"他生未卜此生休"作对,天衣无缝,工整贴切,令其师不得不佩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励志明义,学会治学,学会做人,几乎所有的对联都有人文性的一面。如,鲁迅悬于书屋的对联。据许寿裳的回忆,鲁迅曾经亲集屈原《离骚》中的诗句,请人书写了悬挂在他北京寓所得书屋里: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这时屈原所写的《离骚》中的两句。上句中的崦嵫,是神话中的日落处的山名。意为不要让太阳很快地消失在崦嵫山上;下句中的鹈鴂,即杜鹃,杜鹃叫时,已是初夏,意为应珍惜大好春光。鲁迅以屈原上述的诗句为联,用以勉励自己及时努力。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再如,李叔同(1881-1942年),号息霜,浙江平湖人,曾留学日本,擅长油画、音乐、戏剧、书法,任教于两浙师范学堂,丰子恺、刘质平等均为他的学生。李叔同纪念馆辟建于虎跑梦泉山林公园内,赵朴初先生题李叔同纪念馆联: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此联辑录作者原七绝,略有改动,全诗为:“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郑板桥曾自我表白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所以他的联语常爱用方言俚语,使“小儿顺口好读”。他在家乡写过不少这样的对联,其中一副是:“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这种粗茶、菜根的生活,反映的是普遍百姓的日常生活,使人看来既感到贴切,又富含情趣。再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读书不忘救国",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连用叠字,如闻琅琅书声。
(三)、名联佳对往往内容富赡,课堂上遴选好的对联,既可温故而知新,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方地山所作春联。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子袁寒云的老师(《名联趣谈》284)。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上联用《冯諼客孟尝君》的故事,下联用《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故事,都出自《战国策》。读这副对联等于重温了两篇名著。再如,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这是伊秉绶所作扬州平山堂集句联。上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和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句,下联集王禹偁《黄冈竹楼记》中句,天然浑成,不见斧凿之痕。(《古今联话》第128页)。再如,这幅长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是清何绍基题岳阳楼联(《名胜鉴赏词典》第109页)。杜少陵五言绝唱是指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范希文两字关情是指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忧","乐"两字。滕子京百废俱兴是指王勃《滕王阁序》"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吕纯阳即吕洞宾,曾三过岳阳楼。上联写岳阳楼人文,下联写洞庭湖水势。悠悠历史,浩浩江水,不胜感慨。关于“岳阳楼”还有一联: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先忧后乐范希文庶几知情。
展开余文
(四)、方块汉字由音形义三维构成,好多拆合字的对联,都是借音形义敷衍而创设,教学中结合此类对联体味汉字的独特魅力,别有一番意趣。体味创意,收获快乐,激发创造,动手动口。
1)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和尚立河上河上崩和尚奔。另一则,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2) 塔内点灯 层层孔明诸角(葛)亮(诸葛亮字孔明)/池中栽藕 节节太白理长根(庚)(李太白字长庚)
3) 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八目共赏,赏风赏月赏秋香(繁体赏字)
4) 十口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乾隆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纪晓岚
5) 人曾是僧 人弗能成佛--苏小妹/女卑为婢 女又可称奴--佛印
6)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
7)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朱元璋/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刘基
8) 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锺
9) 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长巾帐内女子好,少女更妙
10) 妙人儿倪家少女/ 武士心志在止戈
11) 冻雨洒窗、东二点(冻)西三点(洒)/ 分片切瓜、坚八刀(分)横七刀(切)
12) 鸟入风中,衔去虫而作凤/马来芦畔,吃尽草以为驴
13) 屑小欺大乃谓尖 (“尖”字);愚犬称王便是狂 (“狂”字)
14) 閒看门中月/ 思耕心上田
15) 一明分日月/ 五岳各丘山
16) 踏破磊桥三块石(磊) /分开出路两重山 (出)
(五)、体味文人的戏谑,诙谐、俏皮和机智。才情横溢,自有幽默天机,奇思妙想,盎然勃勃意趣。如,陆文量为浙藩时,与陈启东对饮,因见陈谢顶,于是说:“陈教授数茎头发,无法(发)可施。”陈启东随口而应说:“陆大人満脸髭须,何须(需)如此。”陆应声而笑,相与抚掌而退。又如,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五、古今佳对的遴选与鉴赏
名联佳对,浩如烟海,此,在众多的佳联妙对中,从思想艺术二面考虑,摭捨一二,且作粗糙的鉴赏。遴选汰洗且鉴赏之目的仅为开拓阅读的视野,仅为引起同学们阅读和思考的兴趣,为其在欣赏我国这份独特而珍贵的文学遗产上有所帮助。每有奇思妙想,每有一片天机,每有锦口绣心,每有诙谐大智。咏吟之间,每有珠玉之声,玩味再三,却生想见其风采之愿。愿同学们再三咏之,跃跃有创造之想,体味如此,可得其境矣。
1、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众无以相对。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2 、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刘对道:四诗风雅颂。王安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3、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苏东坡得句曰: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4 、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胸中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 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击破水底天。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5 、某日朱元璋与刘伯温下棋。朱出对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伯温对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朱刘之对各合身份,用词绝妙。
6、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7、 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接着和道: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次日翁送叶上路,经过池塘时,叶说:翁公昨夜讲穷窗寂寞,我看未必。你看: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翁正春不意被将了一军,寻视池塘,眉头一皱,当即应道: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说完,二人相视大笑。
8、 徐晞上任,守令率诸生相迎。诸生以徐出身贫寒,相见时颇为无礼。守令心中恼怒,乃出对考诸生: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诸生面面相觑,无人能对。徐答曰: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诸生惊报,再也不敢小觑徐晞也!
9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10、 程敏政人称神童,宰相李贤欲招为婿,指着席上果品出对曰:“因荷(何) 而得藕(偶),程对道:有杏(幸)不须梅(媒)。李贤大喜,乃以女配之。
11、 戴大宾五岁时,应童子试。诸生见其年少,笑问:“欲为何官?”戴答道:“阁老”。众人戏之曰:未老思阁老。戴大声答道:无才做秀才。众皆大笑。
12 、杨慎,安用修,号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年。相传他五、六岁时在桂湖附近一个堰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居然不起来回避。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罪!”县令刚念完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杨慎即对出:万里长江做澡盆。县令叹服,赞杨慎为神童。
13、 沈义甫八岁时,其师命对云: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沈对道: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师爱其聪明,赞之不绝。
14、 俞曲园携女游西湖灵隐寺,见冷泉亭有一联,俞樾可有可无轻声念道: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其女笑答: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惊问:“项字何谓?”其女道:“项羽若不将此山拔起,峰安得飞来?”
15、 秀才张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间道上遇一挑泥农夫,不肯让路,两人均不得过。农夫笑道:“我有一联,君若能对,愿下田让道。”秀才满口应承。农夫曰:一担重泥遇子路(即为:一旦仲尼遇子路)。张苦思冥想,无言可对,只得下田让路。三年后,张某看浚河工决堤引水,傍晚河工散工说笑而返,才恍然大悟,续上前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16 、李某延师课子,允诺逢七夕宴请先生。一连数载,李某均不践约。又一年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作对曰: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学生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李又失约。先生再传学生作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李某见了,又代其子对曰: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到了重阳,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传学生作对: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李某在旁听了大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记得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李某顿时语塞,赧然而退。
17 、郭沫若幼年的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钻狗洞偷桃,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步蟾宫攀桂, 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18、一九五三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贝时璋、吕淑湘等人。途中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得出上联一则: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韩、魏、赵三大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因此,华老上联一出,诸人大费踌躇。隔了一阵,只见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同时,“九章”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对得如此之妙,使满座为之倾倒!
19、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此联以一至十的序数镶入上联,以东西南北中和金木水火土嵌入下联,把诸葛亮一生的主要功绩纳入一副楹联之中,实在高妙。
20、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该联相传为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所作。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
展开余文
21、相传旧时有一书生,衣食无着,一日饿极,伏于泉畔饮水充饥。一老秀才路过,见面问之曰;欠食饮泉,白水何能度日?书生答道:
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联语用析字双关法。“欠”与“食”组成“饮”字,“白”与“水”组成“泉”字,“才”与“门”组成“闭”字,“上”与“下”组成“卡”字。
22、同音异字间联,如我在讲<滕王阁序>时摘抄明人解缙的联语入题授课: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这副楹联中的“阁”与“鸽”、“洲”与“舟”同音异字相间使用,使楹联产生回环反复的妙趣,文采斐然,意趣佳妙。
23、有一副豆芽店门联,比上一副楹联更加奇特,其联云: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对此,有人解读为:上联一、三、五、六字读“chang,经常”,二、四、七字“zhang,生长”,下联则正好相反,上下联的意思就是所生豆芽经常长,越长越大的意思。曲折有致,而又耐人咀嚼。与此联相关者,还有一奇联,上下句为同一句话,但就是借中国没字独有的多音来形成不同的意义,很有赏玩的价值。此联为: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其中读书的的甘苦寓在其中,一声叹息在其中,一声悲慨也在其中。请同学们再三玩味,参透读书之道,不亦宜乎。
24、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相传清朝大余县有个戴衢亨,勤奋好学,才华颇高,可因县官不识才,到30余岁连个秀才也没捞到。他的朋友出于义愤为他买了个秀才,得以取得乡试资格。在80天里,他由乡试到京试再到殿试,连中三元,被点为状元,衣锦归乡,感慨之余,写下了这副楹联。联语中“考无名”与“试第一”各自间隔出现三次,形象地表述了自己仕宦途中的坎坷经历,同时警告了那些玩忽职守、埋没人才的官吏,堪称联坛佳话,联中上品。
25、相传古时有一个秀才,步行至渡口,准备搭渡过河,艄公见他是一书生,有意要考一考他的才学,便对秀才说:“我出一个上联,你若对得上,我免费送你过河,若对不上,那就你走你的路,我摆我的渡了。”秀才满口中应允。艄公遂指船尾的船孔说道:“孔子生于舟(周)末。”秀才沉思片刻,一时难以应对,适逢此时,电闪雷鸣,天穹漆黑,秀才灵机一动,指着天空即道,光舞(武)起自汉中。艄公闻言,称赞不已,遂免费送其过河。
26、大观楼与天下第一长联
大观楼坐落于昆明城西南郊,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湖滨公园。它位于滇池北滨,与苍翠连绵的太华山隔水相望,过去称近华浦。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云南巡抚王继文在这里大兴土木,挖池筑堤,植花种柳建楼阁。此楼因面临滇池,观远浦遥岑,风帆烟树,擅湖山之胜,遂命名“大观楼”。 当年大观楼建成之后,吸引了远近文人墨客登楼赏景,吟诗作赋,极一时之盛。两三百年来,大观楼留下许多佳作名篇。其中最享盛誉的是孙髯所作的长联。
孙髯,字髯翁,号颐庵,祖籍陕西三原,是康乾年间昆明的一个寒士。他天资聪颖,应童士时目睹考生被搜身后才放入考场,认为这是“以盗贼待士也,吾不能受辱”,掉头就走,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因此他一生没有功名,然而却博学多识,傲然不屈;他生性乐观,喜种梅花,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
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共180字,全文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批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倾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赋予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观楼因孙髯翁长联而声名远播,跻身“中国四大名楼”之列:腾王阁与滕王阁诗并序、黄鹤楼与黄鹤楼诗、岳阳楼与岳阳楼记、大观楼与大观楼长联。此联知识包容颇广,笔力极雄健,气势极为饱满。
六、关于对联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引起足够重视的关注意见
(一)对联是诗词曲的流中的一朵浪花,诗的世界里的一朵奇异的小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有足够的理由值得关注。
(二)春联之设,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联系在一起,约定俗成,过年写对子似乎是汉民族过年的一个标志,对子一贴就意味着年的开始。属于常见的应用文。从文体和大众的接受上说,值得引进课堂。
(三)课堂应当有对联的影子,关注对联,我们强调在课堂教学上的渗透性。是渗透,而不是刻意牵强,也不是机械的攀附。
(四)关注对联,我们有理由倡论:教学应当把对联生活化。用大语文的观点来看待,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鼓励同学们课堂内外有创作。鼓励创作,即兴作对。
附录:参考书籍和文献
(1)《名胜鉴赏词典》
(2)《文心雕龙》
(3)《古今联话》
(4)周掁甫《诗词例话》
(5)梁章钜《楹联丛话》
(6)顾宪成《名联谈趣》
(7)王力《古代汉语》
2004-8-31
我的邮箱是SUYATAI@163.COM
标签:
教学论文
关注高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条捷径——“科际”合作(网友来稿)
下一篇:
点击现代汉语词典(45-47)(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