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472
标签:
教师随笔
新思想,新和谐 ——我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和谐教育观(教师中心稿)
山东光远中学 王新伟
改革是创新,是发展,是新的更好的和谐,其最终是为了社会进步;和谐有利创新,有利发展,有利新的更好的改革,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社会的进步;改革和和谐都是动态过程,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统一于社会进步之中。
改革产生了新思想
一 社会教育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马克思教育观认为教育是永恒的又是历史的,在阶级社会里它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什么样的历史条件,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与之相适应,教育的特殊性又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文化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或抑制,或适应,或推动,它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演变而演变,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革。
在原始社会中教育很原始,处于萌芽状态,是与原始的生产力低下相适应的;奴隶社会里教育显然被奴隶主阶级所控制,成了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经济剥削和奴役的工具,早期的宫廷学校和祭祀学校都是奴隶主阶级为他们服务的工具。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使教育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为他们的经济政治利益服务。如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中国明清的“八股文”,就是一个典型。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又建立了“仁爱”,“公正”,“平等”以及“全面”的教育价值观,有利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且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必然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教育,与之相适应,那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有创新,有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由此看来,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发展的。
从社会的发展的历史进程不难看出,社会的发展是漫长的,曲折的,是螺旋式的上升,曲折式的前进,教育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的快速提高,一些旧的教育体制,观念必然要废除,新的观念必然要创新,要发展,以求适应,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在这过程中,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行动的先导,难怪古代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 首先要关心改善自己的灵魂,这是最重要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革命尚且如此,教育也不例外,先进的思想,带来轰轰烈烈的变革,变革又带来新的思想。
二世界在发展,教育变革,变革带来新思想
1提倡终身教育,构建学习社会
自本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经济发展组织(OECD)就大力提倡终身教育的观念,以满足学习社会对人的要求,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中建议“将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今后若十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美国早在1976年就颁布了〈〈终身学习法〉〉;日本1990 年颁布了〈〈终身学习振兴法〉〉。
由此可见,我们清楚地看到,终身教育代表了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向,它对于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于未来社会的学习构建,都具有深刻的,本质的影响。
2重视基础知识,加强基础教育
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在〈〈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书中提出了五门基础课程:英语,数学,理科,社会科学和电子计算机。英国1988年颁布了〈〈英国教育改革法〉〉,明确规定了基础学科是国家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如,国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80 年代韩国两次都把课程与改革作为重点,强调基础学科,加强基础知识。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放在首要地位,从而保证了中小学教育质量能有今天的这样成就。
由此可见,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
3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体现时代精神
科学主义强调用科学的观点来衡量一切,往往把人的价值,人的存在,情感,自由等排除在科学之外,其结果必然造成人文精神,人的价值的衰退和生存意义的丧失,造成整个文明的深重危机。人为主义认为科学的过分乐观会带来自我误解,将有线的科学原则无限的扩张会导致人类各方面的危机。马斯洛在〈〈走向存在的心理学〉〉中指出“我们的儿童向牛羊一样被赶进了工厂,在那里无视他们独特的个性,而把他们按照同一个模式来加工和塑造”。
个人主义强调每个个体的独立价值,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价值,这也是片面的 ,因为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的价值是在社会中实现的,要与群体的价值相一致。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是兼具科学和人为双重品质的,应从两者的和谐性上来认识,不能片面强调任何一个的独立存在,而忽视另外一个,应当融合来对待。
4倡导教育民主化,注重个性解放。
教育的民主化主要包括教育权利的平等和受教育的平等,师生关系的平等,教育参与和管理的民主化,教育的内容中民主意识的渗透和民主能力的培养。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把学生放在一个主体上来对待,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学生来设计,考虑,和实施。
民主的倡导,使教育的个性化的追求成为可能,教育的个性化就是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反对强求化一,培养良好的个性,发掘其潜力。
展开全文阅读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育即解放”,解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今天和明天的首要任务,因为现代的特点是多样化,信息化,教育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必须具有教育的人道化和教育的个性化的思想,并在教育过程中付诸实施。
5加强道德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一个人的道德是一个人的思想灵魂,是一个人的做事原则,处世态度,好的不仅影响自己,而且惠及他人,流芳百世。老子《道德经》说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意思是说,惟有不自私,不为自己而生存者才能保持长久。1988年,几百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发表声明,“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汲取营养!”
经济发展了,在物欲横流,人心浮动的大环境下,如何保持年轻一代的纯洁的心,是每个国家的责任。在“依法治国 ”的今天,江泽民总书记又提出“依德治国”,足以看出道德在国家的重要性。美国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精神,能为国家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合格的公民;英国1987《教育改革法案》也加强了基本道德教育;韩国1992年改革又提出培养“新的韩国人”的德育观念。我国在德育改革中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强调德育渗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新的世纪里,我们必须得有加强道德教育,提高思想的观念,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6重视教育国际化,培养跨世纪人才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为世界既是大的,又是小的。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互利;竞争;合作,统一”已经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政治多元化,一体化,“和平,公处,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已是大势所趋,世界越来越小,政治,经济尚且如此,教育也不例外。
我们要具有全球意识,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培养跨世纪人才,适应新的未来世纪!
7重视课程改革,提高整体素质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因为它是连接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纽带,连接思想和实践的重要环节,因为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发展,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对劳动者的素质在不断地提高。
美国1958在《国防教育法》明确加强了“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外语)的基础课程;1984年苏联公布了《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提出学校课程要强调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60年代初,英国也进行了基础教育改革,人文和自然科学并重;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不断进行课程的改革,不断完善,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8重视教学观念,改变学习方法
教学观念是一个老师的教学思想,思路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它对学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它是掌握知识的重要先决部分,影响一生。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改变“老师中心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做学生的指导者,监督者,协调者,合作者。美国当今流行的“合作掌握学习策略”,以及我国王敏勤教授的“和谐教学法”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三新思想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
中国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发展了,思想提高了,基础教育好转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与世界更接近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又给中国的教育添加了新的动力,90年代基础教育会议的召开,象催化剂一样,使中国的教育改革进入全新的角色,不但对学生提出新的学习思路,学习方法;而且更给老师提出了新的思维,新的观念。
一个人的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正确的灵魂来源由正确的思想。我们看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拼世界地图的故事,他把一个撕了好几片的地图完整地拼好了。问及怎样拼的,答案是,“我是看着反面的人物,拼好的,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就是正确的。”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的思想是正确的,那么他的教育观就是正确的。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老师是主体,是知识的传递者,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上课的人,是学生心目中的知识的权威,是学生心目中的知识的化身,这不但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观念,思想的发展,即使老师的某些不良习惯在学生身上也有体现,他们以为老师的一切都是对的,根本没有什么创新发展可言;同时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老师过多地关注了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体育,美育,心理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指使许多高分低能,身体欠佳,心理不健全的等综合素质差的现象,屡屡发生。象前几年北大,清华,宁愿要综合素质高的底分者,也不愿要高分综合素质差的学生;象考上大学而不会叠被穿衣的比比皆是;象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持刀杀人心理不健康丧失理智的学生也不乏其人,这不应该引起我们的强烈反响吗?种种情况表明我们决不能只强调最终的结果,而且我们,家长,社会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要重视其过成的培养,其实有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和谐发展比片面发展更重要。面对种种不良情况,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要做学生的指导者,监督者,组织者,评价者,甚至是合作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确是对老师的标准,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者,“学高身正”并不能完全判定是一个合格的老师的标准,但“学高”,思想境界不高,不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一味地“填鸭”,以求暂时的温饱,能为其师吗?“身正”知识不足,不求进取,安于现状,墨守陈规,不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不培养学生的辨别是非,超越自我,合作竞争的能力,能为其师吗?所以说,要想让我们的学生拥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你心中必须得有这个思想,这个观念,你必须得有这个形象,这个动机。为此,我认为教育课程改革后的教师必须具备新的思想,以和谐社会。
四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
1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从宏观把握国家教育大政方针,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研究筛选其精华,转化到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如“以人为本”,“和谐教育”的思想,“合作学习”的思想,“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思想的观点。
2学习,研究,领会,掌握先进的教学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改变,“以纲为本,扣纲扣本”,的传统教育模式,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接受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创新实践的能力,竞争能力等。全国六大学派之一的王敏勤教授的“和谐教学法”就是一个学习的典范,它强调“先学后教-----精讲点拨”改变了老师的传统主导地位,充当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它强调“当堂训练,走出教材”,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体现了知识的使用价值所在的思想;它强调,师生,教材,教学设备,音乐等合理使用,充分体现了和谐教学的思想。
展开余文
3老师要用好教材,走出教材,超出教材,开发课程资源。马克思唯物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为学习而学习,必须强调实践应用。“走的进,没有走出”,知识则是死的,呆板的,无益的;“走不出教材”,则只能变成“书呆子”。
4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表现性目标。
5要重视学生的差别,关心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它是一个影响人的一生的大系统工程,我们不但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的发展。要让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要让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关心”。
6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科的联系,了解各国文化的差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求同存异,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新思想带来新和谐
一和谐是一种自然现象,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一种规律
和谐在现代语言中不难理解,它的意思是:一脉相承,客观存在,彼此共存,谐和相处;规律,它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彼此之间不孤立的相互联系。事物的发展,事物之间,就是一个和谐发展,符合规律的过程。
“太阳东升西落”它是太阳公转,地球自转的和谐的表现;“月有阴晴圆缺”,不就是太阳,地球,月亮在宇宙之中的和谐的表现吗?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它本身就是和谐统一的表现。从人类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落后的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就会改革发展,或取代,或废弃,讲的是一种适应当前,和谐社会的符合规律的问题。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1987年,联合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讲的就是人类的发展与要与环境和谐统一的问题;我国《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提出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人口,自然,资源,环境相和谐发展,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二 和谐思想是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科学教育的理论者马克思认为教育是历史的,是社会的,是与社会政治经济,上层建筑相联系的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取决与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而社会本身又是不断发展的,故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与之相适应相和谐。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社会关系又决定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目的和方法,培养不同的人。
原始社会的教育很简单,但与当时的社会相适应;奴隶社会中,奴隶主掌握着 经济,教育则被统治者所占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成了奴隶主阶级施行政治统治,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的工具。这时,由于生产力提高了,无须全社会成员投入到生产中,有很大可能让一小部分人去从事智力活动,总结实践知识和经验,从此,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相分开。这就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所带来的结果,反过来这中结果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在当时是进步的,相适应的,和谐的,也是符合规律的。古代埃及和巴比伦的宫廷学校和僧侣学校就是如此。古希腊的斯巴达强调“军事体育训练”的教育,与当时城邦之间经常战争相似适应的,相和谐的;而雅典长期控制着希腊和地中海地区,它的教育目的为了长期的统治,强调实施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它的文化,科学,和艺术都相当发展,它实施德,智,体 美,音乐等全面发展,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这是和谐教育的典型,这种好些教育就是被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亚里斯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的体现。
随着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解放出来,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到城市,商品交换日益频繁,逐渐过度到资本主义社会。与此同时,欧洲从十四世纪-------十七世纪进行了 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它批判旧的封建主义的文化,发展新兴资本主义的文化建立“仁爱”“平等”“全面”的教育文化观念,也适应了社会,促进了发展。正因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运动改革,才出现了象但丁莎士比亚这样的伟大诗人,布鲁诺,哥白尼 这样的天文学家,“日心说”才坚持了真理,在教育领域十七世纪伟大的资产阶级教育家跨美纽斯也强调人的身心应是和谐的,也注重培养体力,智力,道德信仰诸方面都发展的新人,这正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所需要的。由此可见,当时的文化,教育,艺术,天文在改革发展中适应着社会,逐步和谐着发展。
我们社会主义教育也是如此,也是和谐着社会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那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和谐相处以人为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人。马克思指出,“全面发展的人”,就是指智力和体力全面发展的人,更好地服务与社会的人。邓小平所提出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代化。”其本身 就是一种和谐发展的观点。
纵观上述,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不论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跨美纽斯的和谐思想,还是马克思的全面发展,不论从世界的教育发展中,还是资本主义的教育改革中,还是完善建立社会主义特色的教育体系中,教育思想都在改革发展中发展着,产生着新的思想,那就是在改革中立足本国,放眼未来,面向世界,强调和谐社会,逐步发展,以致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不难看出改革和和谐是一致的,统一的,教育改革,教育和谐,两者统一与社会发展中。
注:参考书目
1 王敏勤教授编著《新课程理念的和谐教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2。
2 王敏勤教授编著《新课程教师怎样上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2。
3 魏薇 李剑萍 编著《新编现代教育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3。
4王坦 编著《现代教育改革引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9。
5 王天一 夏之莲 朱美玉 编著 《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教育出版社,1997,2。
标签:
教师随笔
新思想,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浅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新思想,新和谐 ——我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和谐教育观(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