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5230
标签:
教师随笔
浅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中心稿)
山东光远中学 王新伟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所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有意识地转变教学行为,就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以往教学行为的不足。
1、教学目标的狭窄化
2、教学设计的程式化
3、教学结果的短期化
我们怎么来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有关专家归纳的影响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儿个主要因素。
影响教师教育行为转变的儿个主要因素:
* 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观念有关,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
* 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的教育策略有关。
* 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评估有关。学校的管理方式、评估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有很强的导向性,对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
* 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外界的支持与指导有关。如领导的支持与帮助、同事、同学的帮助与支持、家长的帮助与支持等。
* 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其对学生心理行为的理解与评价有关。教师只有对学生心理行为的正确理解,并能得出正确的评估,才能有正确的教育行为,
*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其自身的性格特征有关。教师的教育行为,往往是其日常性格特别的反映,例如,对其亲属的伽1去往往反映到对待学生问题的处理上。
下面根据我自己对这几点的体会,来谈谈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注意点。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学行为不会孤立存在的,它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因此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做好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工作是做好教师教育行为转变工作的前提。只有新的教学观念,才会给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注入鲜活的动力,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行为就不可能转变。
1、加法的思维方式
我们先来分析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的对学生的极大关注。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解答问题的正确与否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这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目标是否落实的关注。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实要关注教学目标是否落实,但是,教师从教材出发制订的关于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围绕着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可能达到的水平,更没有考虑到数学教学是为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教师只是关注了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而没有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中深层次的思维状态。从本质上反映了教师对“人”的问题的忽视,由于教师长期的习惯已形成的思维定势,就会表现出在原有的课堂教学框架中加入了关注人的因素〈表面的关注〉,这相对原来只是关注教案的演绎和完成,无疑是前进了一步,却又表现出为关注“人”而关注“人”。这种教学行为的背后是一种简单的加法的思维方式。这种加法的思维方式导致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只能改其表而不能改其里,那么,影响教师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的原因是什么?
2、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在很多教师看来,开放的教学与基础的扎实是一对矛盾,一旦实施教学的开放,就会丢失基础的扎实。因此,在实践中往往表现出以下几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在教师的浅意识里,封闭教学的结果是基础的扎实,开放教学的结果是学生虽然思维活跃但是成绩会下降,因此,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是封闭的,但是为了确保考试的成绩,宁可采取封闭的教学,但是为了确保考试的成绩,宁可采取封闭的教学.
第二种状态,教师的主观意愿是想开放,但在教学的过程中,长期习惯的行为方式,使教师不知不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控制意识,欲把学生拉到教师行进的轨道中。
第三种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放开,因为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于是教学呈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教师往往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只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学生则被一马放到天边。
第四种状态,新的秩序开始建立,由于教师对开放的目的性缺乏思考和认识,在教学中往往为开放而开放,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开放教学后,发现学生的成绩开始下降,便对开放产生怀疑,于是又回到从前的封闭。
在上述这些状态中,教师表现出要么就收、要么就放的教学行为,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些教学行为的背后,是一种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严重困扰着教师,成为阻碍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行为的主要因素。
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
〈1〉课程。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计划、大纲、教科书〉,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主体。课程也即复杂的“会话”,显然,课程的内涵已经发展为新的趋势: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会话的本质: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从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因素的整合,基于这种理念,课堂教学就不再仅仅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单向传授,而是师生共同与教材的“会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会话”由“会话”即体验。如是教学,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就非变革不可了。
展开全文阅读
〈2〉教学,教学不再是教学生学,而是师生的交往。所谓交往,即共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会话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的统一,基于这一理念,课堂上的“师道尊严”就非要摒弃不可了。教师目中的学生,首先是与教师具有同样价值的人。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与学应是民主的,教学氛围应是愉快、和谐的。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所言所行,既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现,心灵的开放,个性的张扬,潜能的释放。这样认识教学,教师便不会“满堂灌气”、“一刀切”、“一锅煮”了:学生也不会昕你讲,学你做,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3)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立体的教学目标。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提问面明显扩大,更大层面的学生有了回答问题或表现自己的机会;课堂教学的知识标高适度下调,学生的学习负担得以减轻;教师对传统意义的中差生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
二、教学策略的把握
1.打破封闭,走向开放
(1) 教学设计要开放
(2) 教学过程要开放
2. 以学定教,探究质疑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在教学形式上,要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即要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在教学了流程的设计上,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关注的重点放在向学生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感知一概括一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在教学方法上,由单向或双向的信息交流向立体式信息交流转变,要把学生的个体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面的主体信息交流网络,既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风格,又要帮助学生改掉旧教育观下形成的学习习惯。
3.有意失配,因材施教
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比如有意失配策略,就是针对学生的短处,采取弥补性的措施,从而使他们克服自己的缺点,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景。
4.相机诱导,纳入喜好
将学生的喜好纳入课堂教学,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的最好体现。教师要着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学习行为投入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生的喜好纳入课堂教学,要做到:一尊重学生的喜好,二设计(调控)课堂教学。
三、教学行为的落实
1、带着微笑进课堂
2、能倾听不同的声音
3、尊重学习个性化发展情
标签:
教师随笔
浅谈教师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烈日暴雨下的祥子》简案
下一篇:
新思想,新和谐 ——我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和谐教育观(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