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790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及反思(网友来稿)
蔡明凤 2003年11月25日

      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六单元(文言文单元)的最后一篇游记,本文描写北国早春气象,既能传山水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可以说是游记的典范。本文文字简练,描写生动,尤其是独特的比喻,更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前面三篇文言文的游记,能够独立阅读本文了;且也学习了一单元的现代文游记,能够按游记的特点来分析本文了。

      教学设想:

      因本文是本单元游记的最后一篇,至此可以总结本单元游记的题目的特点并与第一单元(游记)的题目相比较。本文描写了早春二月作者游览京郊满井的景色以及作者出游时喜悦的心情。本文教学可以采取让学生在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并解释课文、朗读课文;在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如(作者描写了哪些景色、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景物有哪些特点等),主要也是让学生自主来学习分析课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领略满井一带早春清新的景色,体会作者“若脱笼之鹄”的欢快心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趣。

      2、理清课文的写景层次,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

      3、加深对文言文虚词“而、之”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三、五分钟的名言交流。

      一、导入,并进行不同单元的题目的对比。

      二、作者袁宏道的介绍。(生介绍)

      三、先扫清文字障碍,再来朗读课文。然后听课文朗读录音,并进行比较,得出朗读的方法(融入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小组学习,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三、五分钟的名言交流。

      一、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二、让同学们来说说在翻译过程中,有哪些词句较难翻译,提出来与全班同学交流。(若学生提得较少或没有的话,就由老师提几个词句来问同学以检查是否都掌握了。)

      三、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全班同学朗读本段。然后请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本段描写了满井的景色,作者是如何描写的?采用了什么顺序?

      2、采用什么方法来写(水、山、麦)?这三种景物有何特点?

      (课外练笔:请同学们用同一种修辞手法来写写不同天气、不同日子中的校园。)

      3、中有些语句与第一段的一些语句相照应,请找出相对应的句子(表示天气、景色、心情)。

      4、作者描写完景色后有何感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也,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联系学校景色来引导同学要注意观察景物,并且要用心去体会。

      5、再次请全班同学朗读课文。再次指出朗读课文的方法。

      教学反思:

      关于文言文的教学个人认为既要秉承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要有所创新。在这一课文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读、议、析。在读中训练语感,培养语感后来议,在议中析,逐层深入。

      有关文中的“山、水”的描写,作者用了两个精妙的比喻,且这两个比喻也较难懂。我请同学联系他们在物理课上所学的“光的反射”知识来分析“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这个比喻句。有关山的比喻就联想美女。这样两个比喻在师生互动中解决了,显得自然而不觉得深了。

      在课堂教学上,进修学校的谢如意老师提到了三点:预设教案科学性、课堂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可持续性发展(作业发展性)

      课堂动态生成性。也就是说我在上课过程中能够伸缩自如地来引导学生,且与学生深入交谈,学生又能够有自己的不同见解并愿意拿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把作业布置给学生,这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这节课上,我也有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在“议”的这个环节当中,我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深入,结果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能够透彻,生成的问题不多,而且所提的问题相联来说较简单。还有在课前三分钟的名言分析,学生做了分析以后,我的点评不够深入,不够具体。“目标应是正确的目标,梦想、理想均可成为目标。但是梦想距离目标较远,有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有的甚至是一种幻想。”而我没有给学生点出这点来。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这些细节的,继续努力探索教学方法,使自己做得更好。

      (市进修学校谢如意、黄菊英师来听第二课时)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满井游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忆读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网友来稿)
下一篇:孙权劝学(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