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作文素材
阅读:2984  
标签:作文素材
孟子设喻取譬的艺术(网友来稿)
董自展

      孟子以能言善辩著称于当时,游说诸侯,教诲后学,诱导听众,议论风发,纵横捭阖。而用譬喻陈说事理。论列是非,是孟子论辩技巧的一大特点。有人统计,《孟子》全书共261章,其中,有93章使用了比喻。数量达到159处之多。汉赵歧《孟子题词》说:“孟子长于比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可谓说到了点子上。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中的《齐桓晋文之事》一文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文章开头,孟子迎合齐宣王希冀称霸的心理,成功地转换话题,提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的中心论点。继而又机敏地从齐宣王怜惜牛的事实连类引发,肯定他有恻隐之心出发,施恩百姓并不难做到,批评宣王恩及禽兽而功不至百姓,有鼓励,也有指责。至此迫使宣王道出真心话,承认自己不肯行王道是企图以武力称霸诸侯。接着孟子用“缘木求鱼”比喻齐宣王以霸道求统一天下的徒劳无功,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凡是高妙的游说,论辩者首先要把握对方的心理,化解对方的敌意,求同存异,掌握主动,蓄谋存势,然后再抓住时机,一举攻破对方。考查烛之武、文种、触龙还有邹忌的游说,虽然各有其风格和特点,但也无不入此规则。孟子比起这些人来,则更显其圣人之胸襟、高屋建瓴之气势和进退自如之能事。尤其是在论说的主动权把握上和千回百转、迂回前进、游刃有余的说理过程上,更是为人称道。他一步一步牵着齐宣王的鼻子走到自己的“仁政”之路上来,其中弃“齐宣晋文之事”,谈“保民而王”之术,避实就虚,弃异求同的话题选择;用“以羊易牛”的小事,发掘对方长处给予对方信心,缩短双方距离的心理战术;要说道理,先举事例,打比方,“引而不发,跃如也“,并逐层推进的启发方式;明知故问,有纵有擒,因势利导,引之入彀,由齐宣王高高在上的问询,到自己承认”吾昏,不能进于是矣“的”围剿“等方法令人叫绝。短短的篇章,波翻浪卷,风云开合,卷舒自如。

      比喻这种修辞格,是文学语言重要表达形式之一。使用的好,将使文章既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又能够揭露事物的本质。用“力足以举千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来突出宣王的“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同样是力能做到而不做,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形象地对比出前者是绝对做不到,而后者不过是举手之劳。“天下可运于掌”这个比喻,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王天下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缘木求鱼”的比喻,和孟子其他许多比喻一样,已变成今天习用的成语,它形象地说明了齐宣王要以区区之齐去战胜八倍于自己的个诸侯国是多么愚蠢,这个生动的比喻,彻底打碎了齐宣王的幻想,犹如当头一棒喝,使文势如悬崖坠石,有千钧之力。

      作者邮箱: maguzhai@sina.com
标签:作文素材 孟子设喻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释放压抑,洗涤灵魂——《无间道》一文互动点评展示(网友来稿)
下一篇:铸剑十年,千锤百炼成神器(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