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739  
标签:教师随笔
铸剑十年,千锤百炼成神器(网友来稿)
四川省剑阁中学 苟三才

      (创新作文讲座之二)

      《卖油翁》中的陈尧咨善射,“十中九八”,谁知卖油的老头儿瞧不起,“睨之”,还说:“无他,唯手熟尔”,并且用自己的看家本领——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此何故?熟能生巧而已。

      写作文也是如此,平时不愿意练,临阵才磨枪,如果没有王勃“马当神风送滕王阁”之类的奇遇,要想让自己的文章一鸣惊人,写出《滕王阁赋》一样的传世奇文,只怕是“难于上青天”。

      因此,我们主张:写作要勤于练笔。

      练笔的方法很多,最常用也是最容易实行的办法有以下这些,大家不妨试一试。

      一、坚持写日记(周记),把一天中亲身经历过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

      一天中的事情很多,如果一一记录下来,就成了一篇流水帐,因此,要记最重要的、最有意义、最难忘的内容。凡是你觉得有意义的,都可以记下来,比如,一件有意义的事,听说到的某件事,看了一场电影,读了一本好书,参加的一次活动、一次参观、一次郊游,都是日记的素材。

      日记的写法自由灵活,表达的方式多样,可以用叙述的方法写人、记事、摹景、状物、抒情,也可以写心得体会和感想,还可以对周围生活中发生的事和现象加以评价、议论,发表看法。总之,只要你认为可以写的,都可以写进你的日记。

      可能大家会不以为然:写日记也值得如此?大惊小怪的?其实不然,虽然我们是高中生,能郑重其事的写日记的不多,当然也就没能达到练习的目的。再说因为写日记这办法太老生常谈了,太没新意了。可是写日记能帮助你训练集中注意力,当你把所见所闻所得记录下来的那一刻,你的思想就可能专注在那一点。再说,将生活中美好的事件记下来,对成长有益无害。

      我们来读两篇心情日记吧,读完后,你一定对写日记产生兴趣的。

      清晨

      剑阁中学高2006级1班 吴晓玲

      12月14日 星期日 晴

      天还不是很亮,只是朦朦胧胧的有丝微光。

      我毅然告别了那温暖的被盖与床单:既然无眠,又何苦在那里苦苦周旋?既受罪,又浪费时间。

      梳洗完毕,我踏上了操场。

      也许是由于近视吧,我听见了人声却未看见人影。环顾四周,一切都是在一片灰白色中隐隐约约。但事实就是事实,山没有消失。它们依然似铁槛一样困住了剑阁这个对我来说已经很大的地方。

      山的那边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

      曾攀山而望,激情澎湃;也曾居于山脚,感慨万千。

      但似不曾有过居于山腰的感觉。

      此刻,我可放眼剑阁这座小小的城市,也可仰观群山的雄姿。

      曾在书上看过别人学习数学的感觉。他们说学习数学好比登山,山下望,高不可攀;山中看,气象万千;山上观,美不可言。

      今天我才真的体会到,其实,生活何尝不是登山?

      是啊,离山顶已不远,离山脚却还很近。上有白云蓝天,下有溪流游鱼。但继续吗?

      继续,当然继续。

      近日,由于好奇,我在学折千纸鹤。终于,学会了,看着自己折的第一只鹤,我似目睹了一只活生生的鹤,它对我说:“蓝天是我的家园,白云是我的梦想”。

      梦想,多么生动。我也有啊。——穿越荆棘,攀登高山,我要记住山那边的灿烂。

      天,已微明。

      我被一个声音唤住,转视,是室友王维。

      作者抓住清晨的特点,从视线由暗到明,由朦胧到清晰,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同时隐隐地将自己渴望进步,渴望长大的心情表达出来,行文无拘无束,正是利用日记这种不拘一格的自由形式,天马行空,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想来你读了之后,也会跃跃欲试吧。

      再来看看《踏春》这篇日记:

      踏春

      剑阁中学高2006级1班 李 帆

      冬季的严寒,禁锢的太久了。让我们对突然到来的晴朗的天气欣喜若狂。走出单调的、一成不变的教室,乍现的春光让我们的心儿也随之释放。

      感受着阳光暖暖的抚摸着脊背。三五成群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哼着歌儿,让春风肆无忌惮的拂过脸庞,又吻到了别的地方。我们纵情欢笑,摒弃了一切烦恼。就像这春天的早晨,初升的太阳。

      田野一片碧绿,在微风下卷起了一层层的麦浪。阳光打在油亮的叶子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映在忙着干活的农民的脸上,我们看到了幸福的希望。


展开全文阅读
      远处,传来了热闹的叫喊,寻声而至,洁白的玉兰树旁站满了人,大家正围着一个简陋的秋千高声喝彩。秋千上的人荡得老高,在享受飞翔的快乐。大家争相去体验。闹得本来宁静的庙宇喧闹不堪。

      继续前进。虽然已是初春,冬的气息却还没完全退去。枯树烂枝散落在地上,踩上去“叭叭”作响。是灭亡的叹息还是开心的呻吟?但阳光让一切都变的美好。即使是散落在地上的稻草,都变的金光闪耀。鸟儿也在枝头歌颂着春天的美好。

      听,那是麻雀吧!躲在丛林深处叽叽喳喳,如同我们一路上的吵闹。

      石板铺成的山路,蜿蜒曲折无尽的向山顶延伸。久违的汗水已从毛孔中析出,解下冬季的装束。绑在腰间,拄着顺手拾来的木棒,一副刚下战场的伤兵模样。是呀!太累了。

      阳光晒得人口干舌燥,但就在此时,灵敏的耳朵嗅到了泉水的声音。“哗,哗……”走近,只见一根手指粗的塑胶管隐在草丛中。在接头处轻轻一拔,清凉的泉水喷涌而出,打在发烧的手心上。一股幽凉的气息走遍全身一直传到心底。伸出舌头尝尝,清爽甘冽。“咕咕”灌进口中,浇灭冒烟的喉咙,也使全身困渴全消。我想最鲜美的琼浆也不过如此吧!

      饮罢继续上路,更是清爽百倍,精神无限。一路冲刺直登山顶。山顶的景象却是另一番天地,干枯的野草铺满了山顶。一望无际,清爽的风儿使劲的吹打着身体……如此空旷的野地,让人忍不住想呐喊。用尽力气喊吧,哪怕喊破嗓子,让心中的委屈、烦恼全都烟消云散。奔跑在枯草丛中,昆虫在脚下跳跃,发丝在脑后飞扬,汗水在风中蒸发。这似乎是一块与世隔绝的土地,在万物复苏的春季,独自寂寞。狂风卷过荒地,一切吵闹都变得渺小而失去意义。

      天空高远而浩渺,不见边际。谷底玉带环绕,蜿蜒远去,环绕着一方土地。对面山顶那一小片树林突兀而起,像一块祭拜神明的天台,孤傲的俯瞰着大地。

      时间不早了,依依不舍地下山,带着意犹未尽的情绪,回头望一眼荒漠的山项,真想冲出一切的羁绊,一直飞向天际。我已经被大山抽空了思想,萦绕在心中的只有早就想放飞的希望。

      山下风光依旧。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桃树的花蕾已经从枝头绽出,鲜艳欲滴,不知名的野花也从山石草缝中睁开迷蒙的眼,探出脑袋。夏天,这儿一定会上演百花绽放的精彩。

      蓬勃的生机已经冲破严冬的阻碍,破土而来。

      踏春去吧,让我们踏着希望远去。

      这就是日记呀,同学,你准备动笔了吗?如果你实在太忙,那就写成周记吧,只要坚持下去,直到你的文章与你一样神采飞扬。

      再看下面的作文。

      飘扬在风中

      6月9日 星期三 晴

      风中,飘扬着一条绿纱巾,那是我的心之所属,是我内心深处希望的象征。

      我告诉父亲,我估了650分。父亲咧开干裂的大嘴笑了,“乖闺女,报北大吧。北大,那可是个好地方啊,爸干了一辈子活,做梦都想到北京看看。”

      “是啊,报北大吧,以后出来好找工作。”当教师的二叔也说,他说话时眉头一漾一漾的,如欢乐的精灵。

      “我看报个低一点儿的学校好,那样保险,我们穷人家,冒不起这个风险啊!”母亲叹道。

      我没有吭声,心潮却在起伏,我没有告诉他们,我已选好了学校。

      6月11日 星期五 多云

      我站在风中,绿纱巾依旧在迎风飘扬。

      父亲和二叔说得对,北大是个好学校,上了北大,就等于端了铁饭碗。

      母亲说得也对,我们家穷,对作为复读生的我来说,再也冒不起什么风险了。

      我把绿纱巾抓在手中,对着地图上的黄土高原发呆。绿纱巾,是绿色的象征,是生命的象征。而黄土高原,它又是什么呢?随着水土流失,母亲河的河床在一天天抬高,曾经孕育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黄河在一天天萎缩、枯竭。

      该采纳谁的建议呢?

      6月12日 星期六 微风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绿纱巾依然在风中飞扬,如同我的心情和梦想。

      我爱父亲,也爱母亲,但母亲河孕育的文明让我无法不去爱,祖国的山川让我无法不去爱。

      我告诉父亲,我报了所林业大学,但它不在北京。我告诉母亲,我报的学校是所好大学,全国名牌,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上。

      风中有一丝泥土的气息传来,我听到小院里飘着一缕轻轻的叹息声。

      6月13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是报考的最后一天,有的同学在改志愿,但我没有。

      我听了父亲的意见,也听了母亲的意见,但却不一定非要按他们的意见去做。我相信自己的实力。

      风中的绿纱巾,知道吗?做每一件事,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但也要相信自己。

      写日记写好了,可以单独成篇,亦可以将多则日记组成一组,成为结构新颖的文体,如上面这篇2004年安微考生的佳作《飘扬在风中》,就是日记中的典范之作——小日记可以成大事,大家万万不可小视之。

      二、坚持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无疑是积累写作素材,训练写作能力,促进我们深入思考的重要方法。

      首先,它可以丰富我们的信息库,丰富我们的知识,让我们不至于在关键时刻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不是把书读破,便可下笔有神了。这是一个收集书中的可以为我所用的各种信息的过程,是吸取别人的精华的一种方式。

      我们读书,总会对文章中的一些词句、段落感兴趣。可是,过一段时间要用时,却不知原文出于何处,甚至只能记个大概,弄得自己手忙脚乱,满世界乱翻。如果书籍已经归还或忘记出自何书,就只能恨自己当初没记下来——唉,好记心不如烂笔头啊。

      要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办法就是:在读书之时,准备一只笔,一个本子,随手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论是诗词歌赋,还是警句名言,还是你自己喜欢的内容,统统摘抄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仅仅只是摘抄下来,当然只能是资本的原始积累,如果进行一点粗加工,制成半成品,意义就会大不一样。这就是将所得材料,加上自己的见解,写出读书心得,甚至写成读后感,使自己的理解变得清晰起来,在逐步完善中,既加深了理解,又训练了思维能力,何乐而不为?如下面这篇读书笔记便是如此:


展开余文
      《读滕王阁序》

      (网友 孤竹逸民)

      关于《滕王阁序》,其文其人其事皆奇,之所以为千古传唱也。其自叹不能:等终军之弱冠。我辈读此该作何感叹呢?要想读懂子安的雄文,恐怕有点不易吧!今天只是就行式上,谈谈我的读后感。

      一、数字句:

      总的看来《滕王阁序》的数字句没有滥觞,只是恰到好处的使用了一些。比如:“十旬休暇、千里逢迎、时维九月、三尺微命”等等,都是十分朴素的,当然这和数字句本身的记实性有关。然而和《哀江南赋》比较还是可发现,后者虽稍短但在数词的使用上超过了《滕王阁序》。其中也有出彩的句子:“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就平阳之祸。”就其前面一句,以多对少,以众对寡,来突出作者的感情。这种手法在《尚书》中就有了:“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而这里作者以夸张的百万对一朝,其心中的愤慨可想而知了。我们在回到《滕王阁序》上。为什么王勃采取了实用数字句的写法呢?我想这应该问专家的了,呵呵。

      二、色彩句:

      总结《滕王阁序》的色彩句可用异彩纷呈来形容。紫、青、翠、白、丹、绿等。这是和此文以景起兴的特色分不开的。但能写到如此漂亮,是相当不易的。因为作此文的时间是,时维九月的深秋了。但在全文中我们看不到一惯的秋悲。反而是“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这是和王勃当时的年岁分不开的。以年未弱冠所以“逸兴遄飞”。《滕王阁序》的色彩句是《哀江南赋序》万万比不了的了。虽然两者无可比兴。但我还是觉的(得)色彩对文章的美(是)很重要的,那怕是悲壮的美。

      三、人物句

      《滕王阁序》共20处人名。而《哀江南赋序》与此不相上下。其实人名或可等同于用典。在用典上后者大大超出了前者。这是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两者的写作年龄相差很大,所以学识上难免见出多寡。一是写作背景的不同。王勃是远行省亲,随兴而作。而庾信则是羁旅西魏,不得不委曲言之。这也是其用典较艰深不易理解的原因。比如:“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以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泣将何及”等等。而《滕王阁序》的用典则要亲切自然得多。常常以古人明示于自己。如:“扬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等。我们可以做一个十分有趣的对比,在两文中都提到了,潘岳,陆机。《滕王阁序》:“请洒潘江,各倾陆海。”《哀江南赋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观此似乎用不着我多说什么了。虽然同样有着不可比性,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两人不同的写作风格。

      四、重字

      古文最忌合掌。但我却意外的发现,两文中都有相当数量的重字句。比如《滕王阁序》中有“穷”的句,竟有六句之多。《哀江南赋序》中的“无”,同样令人吃惊的有八处之多。同样这是和两人心境分不开的。前者中的“穷”“尽”反复使用衬托出少年豪迈,穷目远望的神态。而后者“无”“不”则勾画出一个流离之子的无奈与自卑。《滕王阁序》还有一些出现频率很高的字如:“云”“地”“路”“天”。通过对这几种事物的反复描写,给我们十分逼真的时空感。如: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天柱高而北辰远。等等。这是《哀江南赋序》所没有的。但它也有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方位感十分的突出。如“南”如“东”这是和作者思念东南故国分不开的。

      五、传统道德

      《滕王阁序》的词章美是有目共睹的。而其义理之美似乎我们还重视不够。首先要指出的是作者的君父观。这是同过“奉”字表现出来的。先是思“奉宣室以何年”。而后是“奉晨昏于万里”。按:奉字此文只有此二处。行忠行孝,可谓二美具也。作者先明忠君之志,再言孝亲之意。可见大男儿以忠君爱国为公也,以孝亲报恩为私也。先公而后私,古人之道也。这也是为什么儒家的言论往往君臣在前父子在后的原因。说到儒家不得不提的是,王勃对儒学的热爱及对圣贤的崇拜。“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廷,叨陪鲤对”这两处一取孟子,一取自孔子。其意隐有以孟子为邻为友,以孔子为师为亲。作为临席为文,而能通融儒学,可以说没有深厚的感情是难以作到的。所以在这里我们是不是应对初唐四杰之——王勃有更高的评价呢!!

      请看下面这篇《天堂之辩》,你一定能发现,如果不是作者对《三国演义》中关云长、马谡的故事非常熟悉,对孔夫子、屈原、黄庭坚、谢玄、顾炎武等历史人物非常了解,他就不可能如数家珍般地调用各种资料,也就不可能让这么多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高谈阔论于考场之上。可见,他在读书时所花的工夫,决非跑马观花者所能为。

      天堂之辩

      2004年高考作文 河南考生

      某年某月某日,关云长正襟危坐,正在研读《春秋》,忽见孔子踱来,慌忙拜倒:“先生所编《春秋》,矍冠古今,铄灼千秋,真乃字字珠玑,句句精辟。只是后生有一事不明:我屡按《春秋》行事,不敢稍违,何故时时碰壁?”

      孔子轻轻一笑道:“尽信书不如无书。(按:此句实为孟子语。)《春秋》毕竟为我一家之言,岂能至善至美?云长文韬武略,旷世奇才,凡事须有主见,相信自己人,且莫一味听取他人意见。”

      “先生此言差矣!”马谡不知何时闯进屋来,“想我当年若听王平之言,何至失街亭,造成千古遗憾?人莫要尽信自己,须广听谏言,多听他人意见!”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黄庭坚仍是那般懒洋洋的样子,“想我好友苏东坡,若只听他人之言,而不信自己之才,则何以为石钟山的命名找出正确缘由?依吾之见,自信为先!”

      “鲁直之言,平不敢苟同!”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屋角传出,众人无不起敬,只见屈原缓缓来到众人前,“滔滔汩罗江水,悠悠已是千年。千年前,郢城里,吾主怀王狂妄,不听老夫之言。一朝身死国灭,郢城并入秦界。此可谓闭目塞听之祸也!人又岂能一味相信自己。”

      谢玄仍是那般矫健,疾步过来,向屈原拜道:“前辈之苦,晚生亦恨,而前辈之言,一人虽微,何以立足?一事虽小,何以纳言?激流之中,自身为最牢;百家争鸣,须听人一言。万般品质,自信犹可贵,千般洪流;顾己方为先。”

      “诸位听我一言!”此言一出,原本喧闹的天堂书屋霎时静寂,只见顾炎武起身正色,对众人言道:“自信诚可贵,纳言不为过。大凡圣贤之人,无一不知纳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千古帝王,一代明君,何以成就一代伟业?何以逐鹿中原?原因无非有二:其一,自信果断,刚毅不乱;其二,虚怀若谷,善听谏言。有自信而闭目塞听,则为狂妄自大;尽信他言而没有主见,势必处处受绊,稍有不慎,即为千古之憾。故,君子处世,当有自信,又不排斥良言,既相信自己,又要善听正确意见!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连连叹服,关云长心中释然,天堂书屋记下了群贤关于信己与信人的精辟之言,源源流长于今。

      总之,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写成佳作,绝非一蹴而就。平时多看多读,让自己在比较中,经验丰富起来;平时多想多记,使自己在思考中,目光敏锐起来;平时多写多练,让自己在创作中,才思逐渐敏捷起来。十年磨剑,霜刃不试可知利;三载练笔,佳作可使鬼神惊。到时候,你也不必单是艳羡别人满腹经纶、文章锦绣,你也可以用实力诏告天下:落笔惊风雨,文成泣鬼神。

      2004年暑假 于剑中

      作者邮箱: gousancai@163.com
标签:教师随笔 铸剑十年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孟子设喻取譬的艺术(网友来稿)
下一篇:《沁园春 长沙》教案(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