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807  
标签:教学论文
写作主义:我的中学语文教育信仰(网友来稿)
王思勇 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

      一、我写故我在:写作主义宣言

      1

      虽然早有古人对写作(或文章)的褒扬: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

      但是,使我深信写作的机缘,是马正平教授对写作意义的系统论说:

      ①发愤著书:人生的记号,生命的永恒;

      ②秩序:自我的实现,真正的存在;

      ③沟通乃人之本性;

      ④自我的表达:显示与推销;

      ⑤表达思想的最佳方式;

      ⑥信息社会:写作包围着你;

      ⑦学会生存:学习通过写作,研究通过写作;

      ⑧写作才思维。(1)

      我也是在马教授的著作里读到了结构主义文论家罗伯特·肖尔的话:

      我写故我在!

      我以为这是对写作的意义最诗化(最有激情)的概括,我将这句话作为宣言的题目,以表示我对写作的信靠。

      2

      使我对写作有持续的兴趣还因为:

      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说:“写作是一种治疗的形式;我有时候会惊叹,那些不写作,不作曲或不绘画的人,他们怎么能不发疯,不患忧郁症,以怎么能避免人类固有的恐慌心态。”

      这里,小说有防止疾病的作用。写作如同一剂良药。

      英国托马斯·穆尔说:事实是,我认为我最基本的沉思功夫是我的写作,是把语言写到纸上的日常工作。

      在这位神学家这里,写作成了修炼的方便法门。

      两位英国人,对写作的功能有了更多的发现。

       3

      写作,是一根神杖!

      写作的本质,就是一种创造。(2)

      写作的终极本质,不是模仿生活,反映生活,不是抒情言志,不是书面语言的表达,也不是信息的传播,而是写者对精神秩序的创建、缔造而已,即人对自由生命秩序的创生与建构。(3)

      原来,写作的魅力是来自创造的魅力;在深层上写作与创造是同义语。因此,写作就是创造,写作精神就是创造精神。

      20世纪的哲学总趋势是走向“创建论”,走向“写作学”,于是,它又形成了21世纪哲学的新序幕、新的起点。(4)

      当代智慧已由对世界的认识转向对未来世界的创造。创造是一种对不在场事物的创构过程。写作活动表面上看是一种外在的书写行为,但实际上,写作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生成行为。这种写作语言生成行为的本质具有“不在场”性。(5)

      原来,写作精神又是时代精神。

      

       4

      把写作精神贯注于中学语文教育使之成为其灵魂的主张,就是写作主义的中学语文教育理念。写作主义的中学语文教育有如下基本理念:

      (1)中学语文教育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创造是写作,而要达到这个目标的方便之路只能是写作是创造。因为目标和手段的合一,所以中学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写作教育;

      (2)阅读应该是为了写作,阅读是写作的附带动作;

      (3)写作可以贯穿语文教学各个环节;

      ……

      

      5

      一位伟人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就成了路。我说世上本有路,只是前面的人走过了没有给后面的人说这是一条路。写作主义就是这样的一条路。我们的许多前辈和时贤其实已走过或在心里早已认定了这条路,只是没有把她说出来,我现在只是把她说出来而已。

      不,应该是写出来——我写故我在。

      二、写作:语文的日常生活和梦

      中学写作教学不能降低要求,写作是达到语文教学终极目标的方便之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要达到这个目标只有通过写作,要检查目标达成也只能通过写作(包含片断写作)。写作才思维(皮亚杰),文章展示发现——除了写作,其它的语文考试题都不能承担如此重负。这里有“英雄所见略同”为证:


展开全文阅读
      李镇西;“我主张高考只考一篇作文,而且最好是考一篇书评或文艺鉴赏性的作文(由试题提供阅读文本)。”(6)

      胡格非:“所以语文高考只考能力不考知识,作一篇文,分析评论一段现代文,翻译或标点、注释一段文言文就能考出真实水平,簿簿的两页就够了,留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时间。”

      赵晓虎认为高考应增设论文考试。(7)

      孙绍振:“我们学习语文为了什么,最能体现语文素质的是口头交流和写作,当然最高层次的是写作。”“在我看来,考语文最理想的只要考两道题,翻译一段文言文,写一篇作文就可以。”(8)

      而现实的情况是,语文教育目标的“关键词”太多,什么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目标呈一群乌鸦状,黑压压一片,使人眼花缭乱,看不出来那一只是领头鸟。其实领头就是发现和创造,就是写作。因为写作的本质就是创造,(9)要创造自然得以发现为前提。

      与课程目标的含糊其词、不得要领相对应是高考眉毛胡子一把抓,真是有什么娘就有什么孩子。有什么上层指示就有什么考试。高考既要考作文又要考阅读还要考基础知识。好像是很全面,其实是与人为敌,把莘莘学子引向了无创造的考题(尤其是选择题)的操练,把老师引向了参考答案的解说者和资料编著者的传声筒和寄生虫的角色。

      语文高考看起来很权威,但与权威反差太大的是学生并不以为他的权威就对其感兴趣,也不因为要考试都愿意语文课上投入多少时间。相反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多数是智力较好的)学生根本不会投入语文课本的学习。因为对于他们,学不学考分都差不多。而相对另一部分语言悟性较差的学生,同样是努力了考分也不会增长。

      语文老师其实早就把这本质看的清清楚楚,但就是不敢说出来,尤其是不敢给学生讲真话,反而要自欺又欺人的向学生们大讲特讲:学习要勤奋,考试要多做题。也不能怪语文老师,他们要食人间烟火,所以他们需要学生的那怕无用的劳动,这种劳动最少可以安慰他们的心,否则,他们会更难过。试想,一门功课,多数人都不投入时间学习了,这老师怎么当?

      如果再把话说的明白一点即是说,现行的语文高考模式不可能让多数中学生去投入语文学习,尤其是课堂教学上的对课本的学习。一个在母语世界里生活十几年的中学生,如果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有一点语言悟性,完全可能不听老师讲课而照样考试得到不差的分数,而不喜欢课外阅读的语言悟性较差的学生,即使在课堂上用功,也不会有高分数。这样的结果就是听课不听课一个样。面对这种现象,语文老师你着急也没有用。

      中国语文教育曾经有过过街老鼠的遭遇,现在好像有了一些改革,但是这门课程从上到下还是没多少变化,老师教这门功课的感觉并没有变得良好。一门课程到了人见人骂的地步是因该好好反思了。

      我以为语文教育只有高扬创造精神走写作之路才有望扭转乾坤柳暗花明。现今的语文教学没有一种属于精神的东西的指引,功利主义的分数指引最多只能鼓励学生死记硬背强化考题练习。我不反对死记硬背,但反对只干这种事。低层次的学习,只能败坏师生的精神。

      语文教育急功近利而抹杀创造的诗意,要让其承担人文精神教育只能是一句时髦的空话;写进权威指示的所谓语文的人文性的定义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幌子。试想,一门课程的教育过程就是反人文的,而要这门课程又具有人文性这不是要太阳从西边出来要公鸡生蛋石头花马长角吗?

      高扬写作旗帜的语文教育观就是写作主义的中学语文教育观。高扬写作精神,语文就有了精神支柱,语文课堂教学就可以丰富多彩并充满创造。写作主义的考试只需考作文,这样中学生只要有自觉阅读和自觉写作的习惯就算是很好的语文学习。

      当然,写作主义的语文教学观允许在小学阶段的写作降低难度,但不能降低习惯方面的要求。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要是写字与写作方面的好习惯养成;就是要学生练书法,就是要学生写日记,但不是要求写什么中心明确、有意义的思想健康的事。有意义和思想健康是社会品德范畴的事,这不是写作教育的本质的东西,写作的本质是思维是练习如何生长文章之树。

      这样不是说写作就不讲道德,而是说不应该在写作教学中大谈道德。对于有意义,我们要明确写作本身就有意义的就是创造或宣泄,而不在于内容所谓的意义。请问一个小学生的写作内容你要他多大的意义。过分的强调内容的意义他们还有兴趣写吗?

      另外,“中心明确”的提法本身值得怀疑,并且这个提法有束缚学生文章生成之嫌。小学生是身体的生长发育期,这时的作文也应是让其自由的发育,就如早春的幼苗不应过多的修整,过多的修整可能导致发育迟缓或大伤元气。许多中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恐惧心理,就与这个时期园丁的过多“修整”有关。这样的一次“修整”就可能导致了终生的残疾。

      应该允许小学生记流水账,只要写得多写得流畅就可以。大名人如鲁迅吴宓等的日记其实也是流水账,或许日记的本质就是记流水账。对小学生作文不应有过高要求,让小学生能写出心中的话、能写够字数且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就行了。

      只有高扬创造的语文教育才是有精神的语文教育,只有抓住写作的语文教学才是清醒的语文教学。写作既是语文教学的手段又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写作是语文教育的日常和生活,也是语文教育的梦。

      三、读应该是为了写

      这里说读就是为了写,必须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语文教学的价值目标或终极目标是创造。而要达到这个目标路径只能是写而不是读;读不是与写平起平坐的,读只是写的附带动作。语文教学理应强调写而不是读。我们说人是会使用工具劳动的动物,而不说人是会吃饭的动物。吃饭只是劳动的附带动作而已。你要劳动自然要吃饭,甚至有人不劳动也要吃饭,就如有人不写作也要阅读一样。显然作为人需要强调的是劳动实践而不是吃饭喝水。前者是创造的辛苦的后者是本能享受的。

      读是为了写,换句话说,写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写就是一种创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评论式写作,一种是文体模仿式写作。评论式写作就是文学鉴赏或文学评论活动。文体模仿式写作就是读什么就学习写什么,就是文学创作。

      如果把语文课堂教学比作一把扇子,创造就是它的扇心,评论式写作与文体模仿式写作是两条扇骨。如果把语文课堂教学比作鸟,评价式写作与文体模仿式写作就是鸟的两只翅膀。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可以有所侧重,小学初中可能侧重文体模仿式写作,高中可以侧重评论式写作。

      真正的赏析只能在评论式写作中体会。如读《荷塘月色》,我们初读也能模糊地体会到月色荷塘的美,但是要真正欣赏到她的优美风格,就要审察她的柔美的联想、新奇的修辞及精练的用字。那实际上就是要对文章的联想、修辞和用字做一番探究。把探究的过程用书面语表达出来就是评论式文章。

      对文体的仿写有时不仅是对文章体裁特点的模仿,也可以是对某种精神的借鉴。如读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我们虽然没有鲁迅那样的遭遇,但我们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不平和苦闷,我们可以用仿写的眼光学习他不平则鸣的写作精神,学习他如何把难以言说的痛苦给以言说。


展开余文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贯穿这两种写作方式有如下意义:

      第一、避免把非知识的东西当作知识传授。如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归纳,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去自觉探究,而是由老师把教参的结论当作了知识传授给学生,常常造成鉴赏的过程只是羞羞答答走过场而已。而阅读课有了评论式写作的意识,就可以让学生就需要鉴赏的内容作探究与发现,最终写成文章。只有文章化的表达才能避免理解的支离破碎,只有避免理解的支离破碎,才能说是真正的鉴赏。正真的鉴赏需要有分析过程而不仅仅是写出结论。只下结论是武断的虚妄的,只接受结论是盲从的懒惰的。武断虚妄、盲从懒惰都达不到锻炼思维的目的,不能锻炼思维不能提升思维品质的语文阅读课是值得怀疑的语文课。

      第二、可以提升诸多操作的境界。评论式写作包括评论语言、评论文章思路、评论文章艺术手法等。我们为何要揣摩语言?我们为何要理清文章思路?我们为何要发现文章艺术手法?有人可能回答:揣摩语言就是为了学习语言,理清文章思路就是为了让自己的文章有思路,发现文章的艺手法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写作借鉴这些手法。我说其实目有只有一个,那就是用这些发现来构建自己的评论文章或借鉴这些文章方法来创作自己的文章(即仿写)。

      只有把阅读的诸多活动提高到写作层面上,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的体现创造性,因为写作才思维(皮亚杰),写作才有发现,写作才能让思考有序。这种写作是老师与学生都各自要完成的,这样才算提高了课堂教学诸多操作的境界——创造境界。

      因此,我偏见的认为,语文课堂不管你设计得多么精巧,学生表现多么热闹和兴奋,如果师生的思考没有文章化都是没有境界的。精巧也是匠人的肤浅,热闹也只是盲从的配合而已。

      第三、有应试的功能。其一,高考对诗歌鉴赏的主观性问答题,其实就是要求构建自己评论文章,只不过它的答案要求更简洁。我们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练习评论式写作还畏惧这样的考试题吗?

      其二,近年来,高考作文在文体自选的大前提下允许文学创作。如果我们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贯穿了文体仿写,让一部分学生考试进行文学写作也不是不可能。

      其三,评论式写作除了可以应对高考文学鉴赏题,还可以有效地训练我们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恰好是写议论文最可贵的素质。几年来全国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本质文体(或最方便的体)应该是议论文,尤其是关系型话题,它的思辨性限制了对其他文体的选择。如果我们的分析能力训练有素,还怕思辨吗?我们不怕思辨还怕写议论文吗?议论文写作不怕了还怕写话题作文?——哪一个话题不可以写成议论文?

      第四、可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的放矢,充满意义。虽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请问,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怎样培养出来,难道就是做几道选择题就训练出了这些东西?这里我要说,只有文章写作才能培养以上的素质,也只有通过文章检测才能检验以上素质。因此,思维文章化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手段,思维文章化还是写作,这里目的与手段合一。所以说贯穿写作的语文教学是有意义的语文教学。

      没有写作就没有老庄、就没有孔孟、就没有屈原鲁迅、就没有马克思没有尼采没有爱因斯坦——甚至雷锋和赖宁,后者这两位平凡的英雄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从某种角度说,是日记成全了他们的不朽;有了日记,我们才觉得他们是真实的英雄与好人。

      我们既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贯穿评论式写作和文体仿写式写作,还要把写作当作我们作为文化人的一种存在方式。这样写作不仅应是语文教学的自觉也是我们生命的自觉。有了这种自觉,我们即使课外阅读,同样可以写写评论,或者在广义一点写写读书札记。那怕把所喜爱的书籍按话题提取要点精华再整理成文也是有意义的。一本好书只有你对她作过重整或提取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依据以上理由,我说读应该是为了写。但是没有写的读,当然也有存在的理由,那就是只是为了消遣为了休闲而读。但是,必须明了消遣休闲不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主流。

      读应该是为了写这个理念,既有对创造精神的崇尚,又有对学生应试的关怀;既可能前承传统语文教学(主要是对文章技法的归纳和不自觉的偶尔为之的仿写),又可以后启现代新兴的研究性学习(因为评论就是一种研究)。

      当然,评论式写作与仿写不一定每篇文章教学都同时运用,许多时候要有选择,要么评论要么仿写。并且对于学生,也不是每次评论和仿写都必成文,有时可以把评论用口头回答方式表达。仿写也可以只写片断,或者是对创造情景进行设想,或只是激起一种创造的冲动。创作的冲动是生命激情的表现。

      我们虽然“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荷尔德林)。写作乃达到诗意栖居地的方便之路。读应该是为了写,为了诗意的生存。我们写作的存在着创造的存在着进而诗意的存在着。我写故我在(罗伯特·肖尔)。

      四、问题化、文章化:写的可能

      高中语文走写作主义道路有两个关键词要把握:

      (一)问 题 化。

      问题化是就是读文的问题化:即,把所读文本(主要是非文学的)看作是一个话题作文,有时题目就话题,内容就是对话题的理解。理解一个问题就是对这个问题提出问题(伽达默尔)。在读文时,要把文本还原为问题。如读鲁迅的《拿来主义》。题目“拿来主义”是个名词,就是一个话题或一个问题。稍作分析,我们就会知道鲁迅围绕这个话题提出并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坚持拿来主义?

      2、怎样坚持拿来主义?

      3、拿来主义有何意义?

      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对话题作原因分析,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对话题作措施分析,第三个问题的回答是对话题作功能分析。原因分析、功能分析和措施分析是议文写作的三大常见的思维。这样的读文分析,可能就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一)容易理清文本的思路,能迅速地把握文本结构,这比那些只着眼于局部和表层语言分析,就更有探求真相的意义。

      (二)更有利于构建文本。站在写作主义的立场,阅读的目的应该是创造。阅读一个文本就是为了创造一个文本(如果有人反对,这里也不辩论),有了深入本质的阅读,就有可能把握住文章建构的奥秒。会分析(或拆分)一件物品,有利我们制造(或组装)一件物品。有对文章深层思维的分析,我们就可能把握写作思维,把握了写作思维,才会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章。

      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读文的问题化可以把阅读和写作真正沟通。阅读与写作沟通也就是吸收与释放的沟通。这样的阅读不仅提取了信息,而且成全了创造(写作)。这样阅读与写作的融合就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无能为力的命运。所谓无能为力,就是作文辅导没有真正有用的方法;多数无用的勉强而为之的辅导,只是浪费了师生的时间。

      (二)文 章 化

      第一、备课的文章化。备课的文章化就是老师在备课时,教案要写成文章;写作才思维。文章化的思考问题,才有可能产生创造的火花。老师在备课形式上,教案虽然可以有重点和难点,但我以为它的主体形式应该是一篇篇文章:是通过文章对一个个问题进行的思索、探讨和对话。

      这样的教案就会一扫长期以来的语文教案八股,就会一扫教案设计一问一答的简单草率和虚假。老师备一篇课文就是在构建自己的文章。这样的备课的历史就是书写创造的历史,即备课史就是创造史。这样的语文老师才叫没有白活一世,因为它留下了精神文化产品——文章。

      试想,人们是愿读闪烁着思想光芒的文章,还是愿读你那僵化的八股教案?即使你的教案也可能设计的花哨精巧,但那毕竟与技术太靠近,很难与思想接缘。尼采说:在所有写就著作里,我只喜爱作者用鲜血写成的。用鲜血写成的著作:你将体验到,鲜血即思想。我同意尼采的说法。

      第二、交流的文章化。老师备课就是写作,讲课就是发表。一篇课文最少应该有一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讲课时,老师理应把研究成果与学生交流。这种文章交流意义重大:既可以展示创造,也可以起示范榜样作用。这样有利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条理和深入,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境界,避免满堂问的肤浅。

      第三,练习的文章化。同样,学生在作业时也应提倡文章化。这听起来好像骇人听闻,其实一经审视并不可怕。不但不可怕而且还是很必要的。我说不可怕,其理由是我们在以往完成语文练习的过程中,实质上已经做到了文章化,只不过我们没有这个自觉,也没有考虑到给自己的思考命一个题目。如《荷塘月色》的课后练习:

      朗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然后联系景物描写,说说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

      要回答这个问题显然不是三言两语能解决的,你如果认真的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肯定就是一篇小论文。你正真的这样做了,你也就有了真正的个人化的解读。你也许会发现传统的和专家的看法常常经不起推敲。因此,你可能发现《荷塘月色》的情感并非是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而是浓浓的愁绪和淡淡的喜悦;你也许会发现《荷塘月色》的结构也并不是圆型的而是波浪型的。


展开余文
      在《荷塘月色》的其它练习中,通感、比喻、拟人、炼字等妙处都必须用心体会、揣摩、联想和比较。这中间的思维过程如果表述出来,实际上就是文章。也只有这样把思维表述出来,才算把握到了语文学习的脉搏。

      语文学习的意义多在过程而不在结论,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恰好颠倒阴阳,师生都是只盯着结论而不愿思考过程。因此,练习的文章化,就有望防止传统语文教学的粗糙和粗暴,有望挽救传统语文教学的事倍功半的悲惨命运。

      只要我们自觉到这一点就成功了大半,有时我们只需给自己的思考加个题目即可。如:

      (1)浓浓的愁绪,淡淡的喜悦——《荷塘月色》的情绪变化;

      (2)《荷塘月色》的修辞;

      (3)《荷塘月色》的“炼字”。

      语文教学,有人主张积累,有人热衷感悟。只有文章化的练习,感知和揣摩才不至于落空(或被老师的“热情”遮蔽)。非文章化的练习只有练习的量,而没有练习的质。

      另外,写评论文章或文体仿写也是典型的练习文章化(在上一篇文章中已有论述)。练习的文章化,除了是语文学科特点的需要,也是创造使命的需要。创造需要研究,研究需要构建自己的思索过程,构建思索过程就是写作的过程,写作的过程就是文章化的过程。文章化就是写作化就是创造化,文章化的练习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马正平:《写的智慧》第五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499页。

      (2)陈果安:《写作主体的构建(四)》(陈果安著《现代写作学引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662页)。

      (3)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总序第2页)。

      (4)马正平:《写的智慧》第一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54页。

      (5)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总序第3页。

      (6)李镇西:《语文考试改革势在必行》(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10月,226页)。

      (7)朱宝元:《大胆废除标准化考试》(孔庆东、摩罗、余杰主编《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413页)。

      (8)孙绍振:《人文精神的回归——答〈海峡都市报〉记者问》(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4月,72、73页)。

      (9)陈果安:《写作主体的构建(四)》(陈果安著《现代写作学引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622页)。

      作者邮箱: wsy@31941@vip.sin.com
标签:教学论文 写作主义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感悟、分析、反思——“写作主义”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网友来稿)
下一篇:《鹤群翔空》教案设计(网血来稿,吐血推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