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488
标签:
教学论文
饕餮的复活(网友来稿)
陈林森
“饕餮”作为古代遗留的书面词语,在现代白话文中长时间没有用武之地,几乎要被淘汰。没想到近几年来它却大有“东山再起”之势。一个面临“死亡”的旧词语复活了。奇迹的产生就是改革开放的外部形势和语言运动的内部规律相结合的结果。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饕餮”的解释是:“①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②比喻凶恶贪婪的人。③比喻贪吃的人。”“饕餮”最早见于《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贷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报,不分孤寡,不恤贫匮。天下之民以此三凶,谓之‘饕餮’。”后世“饕餮”有两个比喻义,分指贪财的人和贪吃的人,但主要还是指贪吃的人,即民间所说的“好吃鬼”、“饿痨鬼”。可以想像,在食物匮乏的古代,贪吃之人是不受欢迎的。自古以来,饕餮一直富含贬义。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食物再也不匮乏了,政府又大力鼓励消费,加上商家的各种广告促销活动,“饕餮”的含义逐渐中性化,甚至还稍有褒奖之义来评论那些爱好美食的人。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当饮食和艺术联系起来的时候,“饕餮”词义进一步由贬转褒。
“饕餮”既可以指贪吃之人,又可以指善吃的美食家,这种褒贬同辞现象不难理解。现代汉语中的“骄傲”就是一个“褒贬同辞”的词语。关于“饕餮”,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有很前卫的观念,他创作了《老饕赋》,以“老饕”自居,说“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追随苏轼,刘伯温、黄景仁、钱谦益、吴伟业等人,也都有诗文传世,肯定老饕。“老饕”遂成追逐饮食而又不失其雅的文士的代称。因此,今天在“翻案”的意义上使用“饕餮”一词,也是“其来有自”的。就是说,“饕餮”一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本身具备了向褒义转化的内在因素。但是,将“饕餮”一词推广到食物以外的领域,却是与今天对外开放的环境有关。
目前,“饕餮之夜”是一项世界性的大众文化娱乐活动,其内容就是连续播放几百部世界影视广告片,享受广告文化所特有的妙趣和创意之美。此活动于1981年在法国巴黎首次举办,此后扩大至法国其它城市,并自1984年起在世界各地巡回展映。“饕餮之夜”的法文名称为“贪吃广告者的通宵晚会”,在翻译时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饕餮”一词,取其喻意——贪吃的人。1996年,中国内地首次引进该项活动,即获得了很大成功。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市的大批年轻观众,包括为数众多的大中学生,都为广告所独具的文化魅力所折服。“饕餮”也由一个冷僻而神秘的词,成为广告发烧友的代名词,饕餮之夜也在每年一度的节日气氛中成为极具另类色彩的一大时尚。
受“饕餮之夜”的影响,近年又进一步产生了“饕餮大餐”“饕餮盛宴”这两个新成语(准成语),它们的基本意思是:集中展销、推出丰富多彩的商品、产品、作品、信息,可供消费者选购、享用或欣赏。这种商品不排除饮食,但已不再侧重指“吃”(消费)的一方,而是指商家可以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商品或服务。在语言实践中,其范围又进一步涵盖了文化、艺术、科技和信息产品等领域。从当前语言的应用情景来看,“饕餮大餐”成为成语的趋势十分强劲。笔者打开某著名搜索引擎,键入“饕餮大餐”一词,得到了16400个查询结果;而“饕餮盛宴”也有几千个。例如:
①12月24日晚,国际艺苑皇冠假日酒店准备了丰盛的自助菜肴和厨师现场制作饕餮大餐。(《北京晚报》2003/12/22)
②电影频道春节饕餮大餐(《武汉晨报》2004/1/20)
③今年的火星大冲,对于广大天文爱好者来说,简直就是节日的饕餮大餐!(《中国日报》2003/8/27)
④这些中国雅思教育界的环球雅思顶级教师12月14日齐聚上海,为你送来雅思考试技巧饕餮大餐。(上海热线2003/12/2)
⑤饕餮大餐倾情奉献——方正科技促销再展真我风采(新浪网2003/6/10)
⑥北京的房展会是一道“京味”十足的饕餮大餐,每年累计18万平方米以上的展出面积足以让业界刮目相看。(新浪房产2003/11/27)
⑦除去中国队将迎战日本队和意大利队以外,我们的对手之间也将捉对厮杀,奉献给大家的无疑会是一顿丰盛的“饕餮”大餐。(新浪体育2004/3/2)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饕餮大餐”所指的对象,,除了例①仍保留食物、美食的传统意义外,其余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却不指普通的日常商品,其比喻意义十分明显,常被用于新闻的标题和导语、结束语等,成了色彩鲜明的时尚词语。
和别的时尚词语不同的是,“饕餮大餐”不是完全新创的,也不是完全由国外、境外引进的,而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它既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与国际接轨,特别是有商家广告、新闻媒体及各类文化节的推波助澜,它的跻身于汉语成语王国是无庸置疑的。尽管“饕餮”二字比较古奥,但与“大餐”二字相联使用,也就变得容易理解和普及了。
载《中学语文教学》2004/8
作者邮箱: xzcls48@yahoo.com.cn
标签:
教学论文
饕餮的复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书是药 善读强身心(网友来稿)
下一篇:
《敬业和乐业》教案(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