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3443
标签:
备课资料
由对《荷塘月色》的问题整合谈高中语文的问题设计(网友来稿)
蔡焕杰
上一次讲授新版教材的《荷塘月色》一文,感觉上得十分琐碎,关于荷塘、六朝、江南,许多问题的答案是相近的。学生感到兴味索然,自己也觉的板滞。这次,我大胆地作了整合,在学生充分阅读之后,提出了这样一个大问题:作者欣赏荷塘世界、想起六朝采莲情景、惦念江南风物有共同点吗?在经过较长时间思索和教师的点拨后,学生认识到:正因为在外面的世界中没有自由,他才躲到荷塘世界中寻求自由,但他不能总呆在荷塘中,这只是一种逃避;正因为现实世界中缺少真情,他才想起六朝采莲那充满情爱的光景,但人是要生活在现在的,这也是一种逃避;正因为在华北的清华园中不得宁静,他才惦起江南,寻找家园,但他要在北京生活啊,这也是逃避。由此学生豁然开朗:原来荷塘、六朝、江南都是作者的精神避难所,他们都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江南在空间上拉开距离,六朝在时间上拉开距离;而夜深人静又幽僻、白天也少人走的荷塘,既在时间也在空间上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虽然思考是紧张的,但学生的脸上满是打通全文的兴奋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情况在身心发展迅猛的高中学生身上是十分突出的,提出少而精的问题对他们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前些年的语文课盛行"讲"风,以至于吴伯萧先生说"现在的语文教学把课文都讲肿了"。现在的语文课又盛行"问"风,但那种简单的甚至是弱智的一问一答既会把一篇美文肢解得碎尸万段,这种对话式教学只是满堂灌的一种新包装,是换汤不换药。真正的对话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个性生命用自己的智慧去相互碰撞,而不是两个苍白个体形式上的简单传接。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和认识能力,可以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他们也不屑于回答琐碎的问题,而对真正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充满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出少而精的问题,在质而不是量上作文章。
标签:
备课资料
由对《荷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浙江高考语文试题科技说明文中的一个病句(网友来稿)
下一篇:
《蜡烛》简案(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