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015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东莞市厚街镇湖景中学 范天华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准确运用语言和清晰的条理性说明。

      2、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文章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以优美的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和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作者是如何深入地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二、深入学习

      1、快速阅读课文后半部分,明确下面问题:

      (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讨论并归纳:

      A、纬度的差异。

      B、经度的差异。

      C、高下的差异。

      D、古今的差异。

      (2)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用了哪些词语来说明?

      明确: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前三者都是空间顺序;后一因素则是时间因素。由空间到时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

      词语:“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来”、“也可以利用来”。

      (3)在说明这四个因素中,文章举了哪些例子?

      纬度:南京桃花和南京刺槐开花的早晚。

      经度: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和济南苹果的花开早晚。

      高下:秋冬之交山地与山脚,还有山腰的温差。

      古今:英国南部物候记录。

      (4)文章是如何结尾的?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并提出希望。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也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等。

      三、知识拓展

      1、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

      2、小组派代表反馈信息。

      例:下雨前蚂蚁搬家,蚯蚓钻出地面,乌云密布等现象;枫叶变红、大多树木的落叶等预示秋天的来临……

      四、课外延伸

      1、小组讨论: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意:人间四月花已开尽,春去夏来。山寺中的桃花四月才盛开,春意盎然。经常责怪春去无处觅春影,不晓得春开转入到高山中。)注:大林寺,庐山寺名,庐山海拔1474米)

      (1)、影响物候的高下差异:植物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2)、春季爬山,山上的树木比平地的树木发芽晚。

      2、回顾课文,物候来临的决定性因素当中有说到古今的差异,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古今的差异呢?(可提示学生从环境方面去考虑)

      A、小组讨论

      B、信息反馈(各抒己见、重点在“关注”这个话题上,勿过于强调正确与否)

      C、教师介绍相关的世界环境现状,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五、小结

      说明文除了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注意说明事物的条理性,运用语言的准确、生动性。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向人们暗示着,认识大自然就是更好地认识我们人类本身。希望大家今后在学习生活中多多去留意、去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同时更需要同学们去关注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地球,去爱护、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六、作业布置

      1、收集的一些农事谚语,并简单解说一下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设计一到两条环保的标语。

      附板书:

      16、大自然的语言

      A、纬度的差异。

      B、经度的差异。 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说明

      C、高下的差异。 (条理性)

      D、古今的差异。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作者邮箱: 5551173@163.com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初探(网友来稿)
下一篇:课外阅读的有效调控(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