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2382  
标签:备课资料
一样的秋望,不同的意境——两首《长安秋望》诗鉴(网友来稿)
湖北洪湖市贺龙高级中学 卢圣春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秋天是诗人们自古以来吟咏的对象,有的悲秋,有的美秋。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悲秋的应当是屈原,他的那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就是一次对秋风而长叹息;北宋与南宋之交的词人叶梦得,写了一首《鹧鸪天·美秋赋》:“一曲青山映小池,绿荷阴尽雨披离.何人解识秋堪美,莫为悲秋浪赋诗。 携浊酒,绕东篱.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前人“悲秋”,叶梦得却偏要“美秋”,表现了文学创作最足珍贵的个性与创造性。

      晚唐诗人杜牧和赵嘏作了同题诗《长安秋望》一个“美秋”,一个“悲秋”,其意境迥然不同。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嘏的这首《长安秋望》,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描绘了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抒发了诗人羁旅思归的情怀。首联总揽长安全,深秋拂晓时分,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云雾缓缓飘荡,宫观楼阁慢慢浮动。颔联仰观,西边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远处高楼忽而传来一声幽怨的长笛。颈联俯察,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半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尾联用典抒怀,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谓何来!

      赵嘏诗前三联写景,景语即是情语。诗中的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行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晓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我们已领略了赵嘏诗中悲情满腔的秋色秋光,再去探访老杜之后的那位小杜的美秋世界,看他是如何解识秋色秋光之美的。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杜牧的这首《长安秋望》,前两句是仰望:秋日登楼,霜树高耸挺拔,长天明净澄洁,如纤尘不染的明镜,后两句是远眺,诗人将具象的峻拔入云在“终南山”与抽象的“秋色”结合在一起,虚实相生,不仅终南山的高远如在目前,虚有的本来诉之于理念的秋色,也有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它们那清肃高拔的气势与精神一齐跃然纸上,而全诗意境中所表现的诗人的高远抱负与高扬意绪,得到了充分地揭示。这是一首高秋的赞歌。

      赵嘏和杜牧的《长安秋望》,咏的都是北国秋色,选景典型,意境深远,仰观秋景,以景衬情。赵诗选景取其凄清,杜诗选景取其高远;赵诗属于工笔画,杜诗近于写意画;赵诗峻峭清冷,杜诗明快雄浑;赵诗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杜诗体现了诗人峻拔向上的精神。它们是秋天里的两首悲欢之歌。

      作者邮箱: luchun123456789@msn.com
标签:备课资料 一样的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拓宽视野 培养能力——有感于一堂文言文教学的练习设计(网友来稿)
下一篇:巧比妙喻话愁绪(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