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602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渴生者》教案(网友来稿)
山东垦利一中 王同亮
学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文本体味报告文学的特点(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2、让学生体验自然灾害中遇难者对生存的渴求,树立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
教学设想:
设计一些文本研习思考题,让学生在问题研讨中学习文本。
课时:1节
作者简介:
钱钢,浙江杭州市人,生于1953年,中国著名作家。他从1972年开始,在上海学习、从事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先后发表小说、散文、诗、报告文学、剧本多篇(部)。1969年参军,后升任军官,并从事新闻文化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任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理事。1988年受聘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1990年到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报》(该报后更名为《中国减灾报》)工作,1991年以主要策划人身分参与创办《中国减灾报》,并任该报首席记者、执行编委,主持该报编务。1995年后,以主要精力从事近代史研究和纪实文学创作。他的著作《唐山大地震》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为中国大型报告文学的典范。已出版的作品还有《海葬》、《蓝军司令》等。
钱钢在《唐山大地震》中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惨况作了真实、坦率的报告,但他没有停留在事实的罗列上,而是围绕大地震努力发掘各类人物的心态及人际关系的升沉变化。在他的笔下,唐山大地震不仅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灾难,更是大自然伤害人类的一场悲剧,他力图从历史、从人类命运的高度上来揭示、思考、评议唐山大地震。
《渴生者》节选自钱钢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
小资料:
20世纪大地震人员损失情况
中国唐山1976年7月28日7.8级死亡24万人
日本横滨1923年9月1日8.3级死亡20万人
中国甘肃1920年12月16日8.6级死亡10万人
秘鲁北部1970年5月31日7.7级死亡7万人
伊朗西北1990年6月21日7.3~7.7级死亡5万人
智利奇康1939年1月24日8.3级死亡2.8万人
伊朗东北部1978年9月16日7.7级死亡2.5万人
亚美尼亚西北1988年12月7日6.9级死亡2.5万人
危地马拉1976年2月4日7.5级死亡22778人
智利瓦尔帕莱索1906年8月16日8.6级死亡2万人
墨西哥中部1985年9月15日8.1级死亡9500多人
阿富汗东北部1998年2月4日6.1级死亡5000人
伊朗北部1997年5月10日7.1级死亡1500人
哥伦比亚西部1999年1月25日6级死亡1171人
*中国唐山大地震灾难深重
*文本思索与交流设计:
1、文本第二、三段写了另外一些人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写这些和写卢桂兰有什么关系?
:这些人和卢桂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卢桂兰是生命的强者。
2、文本的主体是卢桂兰的口述实录,根据口述内容,试分析概括卢桂兰在无食无水的绝境中度过了十三天,除了坚强的体魄,还有哪些原因?
:《渴生者》介绍了因唐山大地震而被埋在废墟中十三天,最终被救出的四十六岁的家庭妇女卢桂兰的故事。卢桂兰奇迹般在废墟中生存十三天的秘密:除了她劳动妇女坚强的体魄,还有她一个极普通的中国妇女的特殊心理结构。面对灾难,卢桂兰努力自救:胸口上压着一大摞瓷砖,一块一块地搬去;渴得受不了,靠喝尿来维持;饿极了,抓土往肚里咽;冻得难受,就拼命地活动身子……她不仅呼救,而且不停地自我安慰:“别怕,别害怕!”她想老爷子,想两个孩子,想自己的人生经历,想看看大伙儿,想“可以被救出来”,“对自己说,不着急,不着急,再咋样也等着,总能出去,不管多少日子”。卢桂兰坚持了一天又一天,但是她从没有绝望,从没有放弃。她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了能保存自己的生命,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不放弃最大的努力,直至获救。
3、卢桂兰的口述有些“语无伦次,如果将这些谈话改成作者的叙述,效果会怎样?
:如果将卢桂兰“语无伦次”的谈话改成作者的叙述,就会失去现场感和真实可信的效果。失去现场感,无法使读者产生“直击事件”的感觉。运用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4、报告文学除了真实性也要有的很强的文学性,作者的情感、认识、评判渗透于作品之中,是文学性的具体体现。钱钢在摘抄卢桂兰口述实录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物的浓郁的情感以及对灾难的理性思考,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阐释。
哲理:“人类在未曾经历灭顶灾难之前,很难想到生存对于生命的涵义,也很少意识到生存本身需要怎样的坚韧与顽强。常常,生命消失不仅仅在于外在的灾难,而更在于虚弱的人类本身。”(第1段)
*坚韧与顽强的生命力来源于坚韧与顽强的生存意识,人类的精神是战胜灾害必不可少的因素。
情感:“人类出于更顽强的渴生的本能,却仍在奇迹的为生存为生命生命而坚持着、奋斗着。奇迹,不仅仅是生命史的奇迹,而且是人类精神史上的奇迹。唐山大地震……他们无疑是人的骄傲。”(第4段)“可她毕竟活下来了……这本身就是人类生命史上的奇迹。”(第9段)“她的经历……对于我们今天科学地研究人类也绝对不会是无价值的。”(第10段)“除了她劳动妇女坚强的体魄,还有她一个极普通的中国妇女的特殊心理结构。”(倒数第3段)“这就是生命。这就是生命力。这就是一个普通中国劳动妇女的生命和生命力。”(最后一段)
*敬佩像卢桂兰这样的超越死亡,在灾难的废墟上留下人类精神对死神的胜利记录的渴生者,赞美像卢桂兰这样的为生存为生命而坚持着、奋斗着,创造了人类生命史奇迹,也创造了人类精神史奇迹的渴生者。
小结:文章饱含热爱之情,但又没有孤立地去宣泄感情,而是将情感附着在描写、叙述、议论的载体上,使抒情与描写、叙述、议论浑然一体,形成磅礴的气势。作者善于从中阐发深刻的哲理,将哲理的阐释同激情的抒发溶为一体,这些火热的激情与冷峻的哲理相融会的句子,使作品透发出一种哲理之美。
*拓展:
1、海伦和卢桂兰在厄运和困境中表现出强者的品质,对于这两个人,你有什么感动的话要说?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生命的强者?
2、搜集几条战胜挫折和困境,做生命强者的格言,自己也尝试着写一条,然后和同学们交流。
作者邮箱: wtl2004558@sina.com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渴生者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教育随笔:“愉快教育”背后的不愉快(网友来稿)
下一篇: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