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班主任论文
阅读:3389  
标签:班主任论文
第三只眼睛看职高生:职高班主任工作参考资料(网友来稿)
朱孝超

       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品德

       一个好的气质

      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 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

       一副好的口才

       一手漂亮的字

      高县怀远职中 万兴东 朱孝超

      tel:13989207941

      二○○四年八月

      前 言

      2004年7月19日至28日,我受学校委派,到省教育学院参加“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会”。会上,教授们对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现状作了深入的分析,并就今后的这方面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他们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步骤,是加大对职高生的德育力度;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应对职高生产生重要的影响;现阶段,相当一部分学校的老师,他们的劳动内容和劳动方式,同社会对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是致使这些老师所受待遇较差的主要原因;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到了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时候;工作艺术与教育机智,是中职学校班主任必修的技能。会中,我们参观了成都市双流县的中和镇职业中学校,那是一所在近三年来发展极为快速、极为成功的中职学校。我们听取了该校的经验介绍。我并记录了标示于“中和职中”门际的,对职高生综合素质的定义,即,“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品德,一个好的气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一副好的口才,一手漂亮的字。”现将我在会中接收到的有关信息,连同我从教职高以来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体会,罗列于后,以供交流。中有诸多不足,恳请大家指正。

      借此,我衷心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

      第一章 加大对职高生的德育力度

      第一节 认同职高生,还之以自信

      依主讲人之一,李小融教授的说法,职高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简直没有什么不可以宽容的。他说,职高生在教室里吐一口痰怎么了?吐了也就吐了,老师根本没必要就此为他感到难过。这又不是错得了不得的、可以比之杀人放火之类恶劣的事情。你提醒他,让他下次注意点不就得了。沉迷网吧又如何?丢开好奇心理不谈,那里面不正有拓展他交际圈子的意图吗?现代人要是不愿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子,那才真正可怕呢!对异性产生好感又咋的?十七八岁的人,不对异性产生好感的,那恐怕才有问题。有的老师24小时轮流监控,对学生中的“眉来眼去,暗送秋波”之举,格杀勿论。哎哟哟,我的老师,你拿了多少工资?你感觉累不累嘛!

      留心一下,在街上跟你打招呼的是谁?是曾经调皮过的职高生啊!跟你绕道走的又是谁?是不是当初成绩拔尖的学生啊?

      所以说,换个角度看,也许正是眼下那些不被你喜欢的人,将来,他们更能经受住挫折,更能懂得培植和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自然,有着不良行为习惯的职高生,我们不应帮着他忽视这些习惯的存在。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是,该如何引导这样的职高生克服不良行为,扬其所长,奠定好他明天要走的路?

      细看有着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家庭背景,再走访一下他们的生活环境,又安排跟他们的几次促膝谈心,你会发现,这些年青人丢掉的,主要是一分自尊:父母的离异,或不和,或在对待子女教育上的偏激,使他在同龄人中自觉不自觉地处于另类的角色——他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的如讽刺挖苦类不公平的待遇可能太多了,他已经没有自尊可言;世风的每况愈下,致使他在学校获得的很多正面教育成果碰壁,这使他开始怀疑周围的一切,他摇摆于学校、社会之间,模糊了是非标准,他为人的尊严由此一步步丧失。这样的学生,一方面,他以一种逆反的心态支配着自己的言行,另一方面,他又确确实实在内心深处掂量着自己言行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所以,对这样一些同学,我们要给他们多一分肯定,少一分打击。鼓励性的话,能让他恢复自信,帮助他找回那份久违了的尊严。

      吐痰肯定是不应该的,这点必须让他有所认识。然而在方式的选择上,老师们中,情况就可能产生差别了。记住,一个眼神可能比你的大声训斥更为有效。推而广之,对说了粗话脏话的人,你事后单独为他“剖析”所说话语的“内涵”,让他站在母亲的角度想想,进而为自己的粗话脏话而脸红,这肯定比你在他话音刚落时即予以“迎头痛击”好得多。在他扶正卫生角的扫帚时,你报之以微笑,接下来他可能做出太多太多的在你看来都是值得肯定的事情。

      他为什么愿意听你的话?愿意按照你的思路去办事?因为你看到了他的闪光点,你让他找回了自信,你让他感受到了为人的一份尊严,而这样的闪光点,这样的自信,这样的尊严,旁的人是非常乐意忽略的,至少是认为不足挂齿。也因为在大庭广众之下,你没有“剪”他的“眉毛”而令他下不来台,而这样的待遇,实在是若干年来他的生活圈子中几近消失了的东西。大部分行为习惯不良的职高生,他们在生活中难以找寻到自己应有的那份尊严。由于曾经的劣迹,他们说什么,做什么,别人可能都不再去相信,不再去认可。他还有何望?

      所以我们说,努力帮助有着不良行为习惯的职高生找回他们的自尊,是班主任们应当重视的第一件事情。

      网吧好啊,它让我们饱览天下风云。现在的年青人,先我们一步接触横向世界。你惊异于他对小布什举办同学会的了解,你问他“你怎么知道的?”,倒不如问他“你怎么会不知道?”年青人在教室里坐不住,他的心早飞到网吧里去了。除了浏览色情、凶杀等腐蚀灵魂的内容应当断然拒绝外(欣闻政府已对散布这类内容的网站进行封杀),他浏览的大部分内容还是相当可取的。我们习惯了思维中的按部就班,可年青人的思维却带有极大的跳跃性。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老太太们眷念着电视剧里的每一个细节,她们毫不掩饰对《渴望》的痴情。为了准时收看这部几十集电视剧,她们甘愿取消下午的散步、割舍别的什么安排。而姑娘小伙们,他们却是懒得追求这些。冗长的电视剧,让他们感到厌烦。他们手中的鼠标一点,古今中外稀奇古怪无所不包,然而每一个情节在眼中驻留的时间都不会太长。他们但讲面广,却不求深入。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今社会信息共享的趋势,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们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所需知识。关于只认手中教材,不认其他信息载体的想法和做法,是落后于时代的,也一定会为青年人所不能接受,终不可取。有的人因为网络有不利的一面,就武断地让它从职高生的视野中消失了,这是不是倒洗澡水,却把孩儿也倒掉了?


展开全文阅读
      第二节 高看职高生 放手实践

      就目前看,老师们对职高生的认识有不够之处。

      很多老师随大流,把手中的职高生当成中考中的失败者、失意者,认为职高生们知识储备差,行为习惯也不好,比起普高生来,实在是不如意得很。尤其是,为数不少的学校,派老师下乡招生,并以此作为评价老师业绩大小的重要标尺之一,这就更加强化了老师们对职高生们的以上认识。因为,以如此方式招进来的职高生,什么样素质的人都有。

      于是,一些人,包括一些领导,每谈到生源问题,总要在上级面前叫上半个小时的苦。

      这其实何必呢?你要是对手中的职高生没有信心,你的职校可以不办嘛。要办职校,首要的一点,你必须高看你的职高生。说他行,他就行!“面子是人家给的”,只要不是致命的弱点,比如前面提到的,他只是在并不太干净的地面上吐了一口痰,他就理应得到你的原谅。在生源方面,职校装穷没有出息。否定学生,就是否定自己。

      当年,国共内战时,国民党的兵士训练有素,装备可谓精良;共产党呢?战士来自五湖四海,“小米加步枪”,作战技能往往得在一次又一次的游击战中增长,哪里谈得上经过正规训练?到头来,谁胜利了?所以说,今日之职高生,虽有在书本知识上的、纪律观念上的不如普高生,但在其他方面,也实在自有他们高明之处,比如说,他们抗挫折的能力,主动交际的能力,就比很多普高生强!老师们只要敢于认识到这一点,在对他们的德育过程中,设法让他们各得其所,那几乎可以保证,职高生们今后不会成为真正的坏蛋,职高生的生活定会充满阳光;倒是那些普高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为远离对生活知识、社会知识的了解,他们将来面临的,才极有可能是“地狱”般的生活——哟,言重了!

      有的班主任害怕学生出事,思想上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自己也因此背上沉重的压力。听说某某班学生“出事”了:或者在体育中跌伤了腿,或者在课间打了人,也或者在校外误拿了人家的东西,被逮了个正着……他就内心不安起来。他几乎每天都在惶恐中等,等着他班上某件事情的突然发生。这样的班主任,干脆禁止了学生中的一切活动。以为当好了“保姆”,就足以向家长和人民交差。结果,吓跑了不少学生。

      这又是何苦呢?我的老师!你要管学生的“心”,而不单单是他的“身”。有句俗话说,“青年犯错误,上帝也原谅!”你要大胆放手,让你的职高生去实践。在实践中,他出了错,自然得到一次反面的教训,下次办类似的事情,他心中就有数得多了,这当然比总想捆住职高生手脚的做法要高明得多。当此时,你要给他一个面子,你反话也要正说。这样,学生中真正“出事”的情况根本不会多,同时,班主任害怕出事的心理压力也会大大减少。记住,在事关尊严的问题上,“给别人以面子,实际是把面子给了自己”。

      第三节 品德教育贵在实在、宽严有度、把握火候

      当然,复杂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对职高生的道德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普高生通常有着明确的高考目标,这样的目标有力地约束着他们的校内外学习行为。而职高生在这方面情形不同,他们往往不能有明确的高考目标,所以,他们于对生活的多面接触中,迷失方向,产生不良行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抓好对职高生的理想和前途教育,要把前进中的困难向他们讲清楚,不要隐瞒。让他们明白:在人生旅途上,“条条蛇都咬人”,不可心存侥幸!唯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生活才会不迷失或少迷失方向,前进路上才会有巨大的动力。

      这样的品德教育贵在实在,贵在宽严有度,贵在把握火候。

      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习惯了欺骗,那其实是内心虚伪的表征。为了得到卫生流动红旗,他们竟然破坏别的班级的地段卫生!这就是一个了不得的坏品行。班主任可以启发他们:自己地段卫生没做好,没有得到流动红旗,这只是做事上的一点疏忽,本身算不上什么,下次认真一些打扫即可,而故意破坏别人的地段,那可就升格为品行上的不好了,会被人长期地瞧不起,那实在是得不偿失!这样的意思,你及时给他们讲了,你的德育工作可谓“实在”,反之,你认为这是小事一桩,不足挂齿,那你的德育工作就做得不实在。你想,学生的生活中,能有多少“大事”让你充实进你的德育词典啊?

      什么又叫德育工作中的“宽严有度”呢?这是说,我们不应当吹毛求疵。对待学生中的缺点和错误,我们要能宽容一点。不要总是相信“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从现实生活中看,“严师”也有带出“恶徒”的。沈鹏弑母案,多数人记忆犹新。沈鹏在极度“畏母”之上的“弑母”,留给我们什么启示?是不是母亲一贯喋喋不休的“德育”,逼出儿子的铤而走险?

      让我们的思绪从家庭回到学校来。想象一下,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其不足部分, 是否有出自那些“太负责任”的班主任身上的?正是这些班主任,总要把学生的点滴过错批个淋漓尽致——可这样的“事无俱细”,常常引来学生们的反感。

      然而这又是不是说,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一点严不得,非要宽一些才对呢?也不是的!一味的“宽”,模糊了好坏的界限,那简直就是对犯错学生的放纵,其结果,这些学生昏头昏脑,又犯下更严重的错误。

      高明的班主任,对职高生的品行引导往往能做到点到为止,宽严有度,既让职高生们意识到曾经有过的和正在经历的是是非非,又能巧妙地维护好他们心底的那份自信,那份自尊,从而把德育工作做得最好。

      关于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火候把握问题,有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可以作为参照: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记述了在办一所孤儿院时发生的一件事。孤儿们多半是“卫国战争”中英雄们的后代,他们被带到丛林,接受教育。要知道,那是些很“野”的孩子,他们带着刀,还有枪。他们砍树,搭建自己的简易校舍。那当然是一所临时性的学校。谁都清楚,要当好这些孤儿的老师,会有多么艰难!因为,要是他们不服老师的管教来,后果没有人能够预料。有一天,马卡连柯刚好经过一间小屋,眼前的一幕几乎让他气炸了肺:一个瘦小的孤儿正在给一个大个子洗脚!大个子悠闲地躺在板凳上,鼻子里哼着点什么,小个子头也不敢抬,只吃力地将木盆里的水轻浇到他的脚上……


展开余文
      “如果遇到这个情况的是你,”省教院的教授在介绍这个故事时,向正在听得津津有味的我们发问,“你会怎么做?”

      “把大个子叫起来,”有学员说,“让他给小个子赔不是。”

      “对大个子说:‘我来给你洗!’”又有学员补充。

      ……

      而教授接下去的话让我们惊讶不已:“马卡连柯二话没说,冲上去一把揪起块头比他还粗的那个大个子,劈手给了他一拳!大个子猝不及防,应拳倒地,连鼻血都被马卡连柯打出来了。”

      “你们想想,什么事情可能随之发生?”教授又要听我们的分析。

      一阵声浪过去后,除了得出马卡连柯被大个子还击这样一个我们都极不情愿去想又不能不想到的情节外,省教院大厅里似乎没有了别的构想。

      这时,教授的话竟又给了我们另一个惊喜。他说:“大个子从地上慢慢爬起来,揩掉鼻血,对老师深深鞠了一躬。‘打得好!’他说,‘我小时候受到别人的欺负,没有人敢站出来为我出气。我受够了这种欺凌弱小的不公平待遇。长大以后,我就不止一次地想,这世界难道就没有了主持公道的人了吗?您今天的一拳,给了我响亮的答案。我感谢您!’”

      第四节 正视德育 重方法使用

      德育有三大任务,一是狭义层面上的,即道德品德教育;二是政治教育,如以党的十六大精神教育学生;三是意识形态类的教育,如马列主义人生观教育。教授们认为,中职学校不应泛德育化,即,德育应以第一任务,即以品德教育为主,后二者可以轻些。硬要把政治的、意识形态的东西“不折不扣”地教给学生,不仅不可能,而且简直没必要。

      主要地进行品德教育,这对学生而言,就是学会立身处世,更好地发展自己,奉献社会。教师有必要直面学生,告诉他们,所有的德育努力,都不能不面对社会现实。就是说,老师给你的,只是你的生活策略。该如何运用这样的策略,那还是你自己的事情。

      当一名将溺水者救出水面的受伤英雄,其壮举不能得到政府认可,其人又受到观众的讥笑时;当面对歹徒的威逼,失窃者不敢承认失窃事实而让见义勇为的英雄反处尴尬境地的一幕出现在乘客眼前时;当一名退伍军人义务清扫积雪而被误认为有精神病,硬被送往医院“救治”时,你认为我们对学生的德育应当放在哪一个位置合适?要知道,以上诸事就曾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发生过,说不定在今后的某个时刻也还会在我们的身边发生!所以说,老师给学生的,只是他的生活策略。该如何运用那样的策略,还是他自己的事情。

      有人说,中国的雷锋,是被美国请去了的。你看美国的街道上,是有宣传雷锋的标牌的。美国人能够接纳雷锋,长年累月,而中国,只记得每年三月四日,用机票将雷锋从国外接回来,五日,听雷锋讲讲故事,然后跟他上街走走,六日,迟至七日,是又要送雷锋出国的。这些说法,虽有偏激的成分,但多少也折射出我们现代德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因此,我们教给学生的,或者说引导学生建树起来的良好道德品质,正渴求着社会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其生存的土壤,即使现阶段社会做得不够,我们仍应寄希望于将来!——德育工作者,应该有这样的远见!

      在德育方法的使用上,教授们认为,主要的是放手,让职高生自己策划一些德育活动。在校内,班主任要能有勇气还自主权与学生。譬如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明里暗里的,你怎么也阻止不了,不妨授意他们举办几次演讲、几次篮球赛、几次文艺表演、几次舞会、几次知识竞答,活动中,还要有意地让他们进行男女组合。只要是公开的、集体的活动,就不必担心“眉来眼去,暗送秋波”的负面作用。我们要努力防止的,是他们将男女交往转入“地下”,背着你,秘密地进行,那就有些麻烦。青年人在活动中得到异性的认可,绝对是一件令他兴奋的事。即便他的不好行为遭到异性的不满了,那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情,因为他会悄悄地又是很自觉地改正那样的行为。活动使他张扬个性,释放身心,这难道于我们的德育不好吗?我们提倡的是“多对多”,尽量让男女学生的交往多元化,我们反对的是“一对一”,一定要避免我们的封闭做法高压做法促使他们把交往转入“地下”。

      在校外,学生要加强与社区人员、家长和同事的接触——班主任要善于鼓励学生这样做。成都双流县中和职中的学生,寒假里被派往春运的列车上工作,结果,在他们身上涌现出很多感人的事迹。还是这所职中,他们的学生竟然敢放下脸面,结队到街上为人擦鞋!为了办好一次演出,学生们施展游说本领,拉得商店一笔不小的赞助费……这些,可谓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宝贵的经验。

      给我们介绍以上经验的李小融教授,开讲时即谈到他前两天在“川大”培训上岗教师的体会。他说,上岗教师们接受的是军事化管理:听讲是“全天候”,诺大的礼堂,连过道也挤满了人;吃的是学生食堂;住的是学生宿舍;洗澡规定了时间,动作慢者甚至用不上热水。这些条件都很不如人意。但正是这样的条件,磨练了上岗教师们的意志,激发了他们迎战工作的斗志。

      李教授的这番体会,是否对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德育工作有些启发?

      第二章 传统文化与中职学校德育的结合

      钟杨副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理应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西汉董仲舒提倡“罢绌百家,独尊儒学”。此后,儒家思想在国民思想教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班主任利用儒家思想教育职高生,以促其良好品行的养成,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班主任可从以下几方面对职高生施加影响:

      一、立 志

      一个人志向坚定,首先表现为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能确立自己前进的方向,即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为着这样的奋斗目标,树立起前进的信心。这些品质,将影响着他们一生的发展。

      一位在岗8年的校长曾以此话问于别人:“我当了8年的校长,带出了很多有名气的师生。单单出国留学的博士,我就送出了十多名。那么,我可以算得上教育家吗?”人家问他,那些出国的博士,都回来没有?他说,一个也没有回来。你看,这位是怎样影响他的博士们的呢?花了十二万分的精力,培养了才华横溢的博士——那却是不求回报祖国,但求服务异乡的在志向上存在严重缺陷的博士!这名校长,可以算得上教育家吗?非也!

      位居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丘,有着3000弟子,中有72贤人。他教育弟子们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以此表明立志的重要。孔子在与他的学生子路、冉有等人的有关志向的谈话中,又称其志向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些思想,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孟子是儒家的又一重要人物,他“尚志”,力主“舍生取义”。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受着这样思想的影响,为了追求光明和真理,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留下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这些思想,不知怎么回事,对日本人的影响也极大。我们很难忘记,日军侵华期间,那些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士兵,每遇走投无路,总要效忠天皇剖腹自尽。

      我们认为,对职高生,首要的任务,是要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爱国,学会立志。这一点,长期以来,我们是做得很不够的。你看看,小学生天天被告知要爱党爱国爱民,而他们实在对“党、国、民”的概念还缺乏深刻的认识;而对高中生、大学生,我们的有关爱党爱国爱民的提法和做法,却是少得多了!了解一下国外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比如在日本、美国,情况是与我们大不一样的!

      二、身 体 力 行

      孔子主张“言必信,行必果”,反对言过其行的做法,提出“慎言”的观点,或者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生怕说得到做不到。这是很值得我们记取的。职校老师对职高生的品性影响,应当是从点滴小事开始,重在做,不必对成果尤其是虚拟的“成果”未来的“成果”做大肆宣扬。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的受人尊敬之处,正在于“虽无惊天伟业,却有积善之心!”

      钟杨副教授讲了他的一个真实故事。早年当知青时,一次返城,费九牛二虎之力,等得一个火车座位。才为终于可以坐着而不是站着经过48小时到达目的地而舒一口气,谁想又上来一位老大爷。这位年岁高高,行动不便的老大爷,偏偏在他跟前站着就不动了。杨知青的内心开始不平静起来。有足足一分钟的工夫,他脑海里展开着“让座”、“不让座”两种想法的激烈的斗争。他到底还是站了起来:“大爷,您坐这儿吧。”那位老大爷十分感动:“嘿哟,小伙子,真谢谢你了!我走不远,只4个小时的车。到时候你还坐你的这座位,啊!”钟知青听了这话,不禁哑然失笑。他知道自己还会有44小时可以不站,内心庆幸自己让座的英明,于是又长舒了一口气。

      故事也就这样简单,但一分钟的思想斗争告诉我们,在当时积极响应毛主席号召的社会条件下,要在生活中践行脑海里积聚的品行修养,却原来也是那么的不易!要在当今,让职高教师们能身体力行,带动职高生“积善成德”,就更见艰难了。听听,有人对时下的社会道德风尚下了如此评语:“世风日下,气息奄奄”。

      所以,重温一下传统文化中有关“身体力行”的思想,实在是必要!

      三、改 过 迁 善

      孔子说:“小人之过也,必文。”这里讲了文过饰非的道理。又说:“人洁己以净,不保其往也。”说明一个人,只要改过了则好。所谓“闻过则喜”,这难道不是改过的最高境界?古人还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徒,无耻也。”那是在教人知耻。钟教授建议中职学校的班主任们,都准备一本《论语》的好。他说,江总书记因何提出“以德治国”论?这跟他听取章立文同志对《论语》的精辟讲解有关。多年以前,日本就已流行《论语》。看来,孔子在外讲学,为时确已太长了,是该回国了!是该到了用他的思想教育和改造社会腐败分子的时候了!是该到了用他的思想引导和帮助职高生改正自身不足的时候了!


展开余文
      四、克 己 内 省

      探究“道德”一词,“道”,是行动的准则,可以外化,是客观存在;“德”,是内心的情感和信念,属主观范畴。指导职高生积极展开思想领域的斗争,以“内省”调动自觉性,是老师们应重视的一个问题。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是告诫后人,要能有“内省”的勇气和行动。子路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言不信乎?传不习乎?”这话完全可以灌输给职高生,最好让他们把它贴在床头,以养成在交友和学习上的良好习惯。

      儒家思想告诉我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同与今天所说的“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说要学会换位思考,体谅别人的难处。

      如果我们负责任地看看今天这个世界,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在对待“德育”上,做得似乎都比我们好。大体是这样,西方以“刚”著称,中国以“柔”为美,而日本则“刚柔相济”。举个例子,日本的企业管理是十二分的严格,然而企业员工生病,上司往往能亲自带上鲜花到医院探望。上司告诉员工,安心养病,工作有人代劳,家里有人照顾。其结果,病员感动不已。出院后,工作倍加。这是在管理中巧妙地渗透的“敬业”德育。

      我们这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有着五千年传统文化熏陶的礼仪之邦,国人外出,身上就有很多东西不为外国人肯定。比如,随意丢弃纸屑反映出的环境意识啦,出言不逊透射出的思想境界不高啦,工作挑三拣四表现出的惟我独尊啦,甚至,采用偷窃的卑劣行经维持生计的啦,都在外国人面前上演过。反思我们的德育,这几年,开放的同时,我们丢掉了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中不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是把这样的精神财富作为垃圾丢掉,而精明的外国人却拣了去,视为宝贝,呵护有佳。雷锋精神在美国的长驻,不就是明证吗?外国人已经丢进垃圾桶里的东西呢,比如“性解放”、“自由化”、“拜金主义”,我们中的有些人却拣了来,视为宝贝,呵护有佳。不是吗?你们看看报纸,一名十六岁的女孩问医生,她是不是没有生育能力。女孩说,和她一样跟男孩同居后的几个女孩,都到医院做了人流,可她却没有反应。这样的事例虽不算多,可它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我们对职高生的品德教育,一定要渗透传统文化中“克己内省”的思想。“内省”的结果,一方面,我们要摈弃自身的不足,吸收他人的长处,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看准并发扬自己的长处,抵制别人的不足。

      顺便说说眼下的教改。我们历来重基础知识的提高,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对的,这些就不能丢。学习美国的教育,应该运用我们智慧的头脑。我们要学的是他们敢于让学生走进自然,投身实践的做法。美国人不是正在学习我们重视对学生“双基”训练的做法吗?他们为什么那么做?那也是他们“内省”的结果。因为美国人背上了“只会加法,不会减法”这样一个包袱。什么意思?在美国,商场里的电脑一旦不能工作,营业员往往无计可施。你买7.26元的东西,付他10元,他可能会算不出该找回你多少。有聪明一点的,就从一堆同样的10元币中,拣出他的7.26元来,剩下的,就是你的啦!这就是“只会加法,不会减法”的意思。

      五、以 身 作 则

      以身作则约等于榜样教育,这是一种“无言之教”。古人说:“师者,盘也,生者,水也。盘圆而水圆,盘方而水方。”说明以身作则的道理。有谁在做别人的榜样之前,向别人宣扬“我要做榜样了”的呢?恐怕没有。

      在这方面,有一个反面例子,很有些意思,很值得我们思考。一名女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用“爱”组五个词语。当组出四个词语以后,班上的一个女孩实在想不出更好的词语来,于是她在作业本上写下了“爱我”。第二天,女老师拿着这个本子,怒气冲冲地问班上的同学:“这是谁的本子?”座位上,那个女生怯生生地站了起来。“你看你,组了一个什么词语?‘爱你’?屁大爷爱你!”可怜的女孩象挨了当头一棒,其他同学望着老师,半天回不过神来!大家可以想象,那名女教师,如何做得学生中的德育工作!

      职高生的模仿能力很强,班主任们切记,不要违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更不要让女老师的故事在自己身上重演。

      六、意 志 锻 炼

      古人有语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思想影响了一代代立志上进的人。可是今天,我们的意志锻炼还是如此进行的吗?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次中日学生野营。前行中,日本学生克服重重困难,到达终点,而中国学生,累得不行,有的中途坐下休息,有的把行李交给随行的家长,还有的,干脆回家了去!一名同行的记者发出感叹:假如再来一次中日战争,中国照输!

      过去,日本人矮,我们称他“倭”。日军入侵我们时,我们恨恨地叫他们“倭寇”。可自二战以来,日本经济恢复之快速,世人结舌!我们不去正视人家对青年一代的磨难教育,反思我们的意志锻炼,而只是一个劲地抱怨他的军国主义,这有何用?当今中国,大学生不会真正意义上读书的,为数不少。不愿接近,不愿接受磨难教育的,为数也不少。学时懒惰,考时靠指定内容强攻。论文可以下载,不必劳神。这都自然得很,奋斗十几年,考上一所大学多不容易!不赶紧放松一下,更待何时?

      所以说,回头看看我们的传统文化,再平扫一下我们周围国度里德育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我们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争论该不该抬举祖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

      行动起来,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去引导和教育我们的职高生,去影响我们的青年人!

      第三章 教师劳动反思

      卢雄博士认为,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工作遭遇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权威在下降。教师权威的下降,直接表现在他们受到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上。

      虽然说,教师有专门的节日——教师节,这似乎证明教师的劳动在社会上已经获得了至高的承认,但是,请别忘了,真正获得社会承认的一些职位,是根本用不着依靠什么节日来渲染其地位的。谁跟国家主席定出一个“主席节”?谁为交通警察定出一个“交警节”?谁为企业老板安排一个“老板节”?谁跟银行职员定出一个“银行职员节”?没有的事!用不着的事!

      一次在飞机上,卢博士听到一则消息,说是某商场让利销售商品,对象是学生、教师、下岗工人。卢博士深有感触,半天不能言语。这件事,表面看,是社会对教师生活的关心,但折射出的,是社会对教师地位的真正评价——教师,或许已经沦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部!

      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如此尴尬?

      反思我们的劳动,有着上千年优良传统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不正是被我们运用得一片娴熟吗?古时候,私塾里的先生,多么受人尊敬啊。因为先生们脑海中有着别人没有的知识,他们处于德高望重的地位,他们的权威是绝对的,他们对弟子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自然,他们的德育工作是很好完成的。但今天呢?我们敢说我们脑海里的知识也是别人没有的吗?我们的劳动还是那样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吗?不敢!

      事实是,我们获取的信息,学生可能已经从其他渠道获取了。电视、电话、电脑网络,无时不在传递着全新的信息。当我们把书中的知识一点一点写在黑板上时,学生早已表现出几分的不耐烦。而我们却没能去察觉或根本就不愿意去察觉学生中这样的不耐烦!“书本上开机器,黑板上种庄稼”的现状,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职校中顽固地存在着。

      当此时,偏偏我们有些老师又不愿承认这样的现实。他宁愿故步自封,也绝不放下作为一副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的架子,尽管这样的架子可能早已没有实在意义。这在乡镇一级的老师群体中比较普遍。一方面,微薄的经济待遇仅能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所需,另一方面,老师们为教育学生所能进行的投入,也不外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粉笔、书,加上一张数十年来说着大体相同内容的嘴。外界的信息,很难通过他们传递到学生耳朵里。当然,这也不能全怪罪他们。实在地说,他们对乡村教育的一片赤诚,比如他们为照看学生而不得不坚持“起早贪黑”地奔波、以及为教学而书写的长篇教案,已是令人佩服的了。问题是,现代教育是否允许这样的落后的教学方式的长期存在?

      现代社会,多渠道的信息摄入已成为现实。老师讲授的内容,自然不应成为学生知识的全部。这肯定是一种了不起的进步。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名老师在课堂上朗读一篇学生作文,引起下面一阵窃笑。老师问是怎么回事?有胆大的学生就告诉老师:“您朗读的作文,我们已经在网上看过多少遍了!”老师默然。这里,老师如不能顺势引导学生收集更多的网上文章,再鼓励他们认真去分析之,则很有可能失去一次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机会,也容易使自己在讲台上下不来台。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已经从传统层面的“教”转为现代层面的“导”。这种“导”,更多体现在对学生的的德育上面来。就死知识而言,过去的教师多半能守住“人无我有”的境地,但现时的教师,恐怕就不行了,倒是“人有我无”的现象比较多。正是如此,那种只顾知识传授的教师,其劳动极有可能被别人替代。教师的劳动被旁的人替代,这是很悲哀的事!这样的教师,收入偏低,也属正常。

      医生的手术刀,绝非屠户的刀,那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去拿的。那么,这名手术医生的劳动,就具有不可替代性,他因此获得的高收入,包括病人“诚心诚意”地塞给他的红包,也就无人可以指责的了,即便想指责,你也奈何不了他。

      我们应该得到的启示就是,重视“教书育人”中的“育人”工作!以往路人问你:“你是干什么的?”你总回答他:“我是教书的。”现在路人还那样问你,你就回答他:“我是育人的!”人家就佩服你了。确实也是,很多家庭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职高生的家长,有的不止一次地满怀期望地对老师说:“他在家里,我们简直没法管了。明明上半夜在床上睡着,下半夜你去看,耶?人呢?一准又上网去了。哎呀呀,太让人伤心了。老师啊,你可要帮我们教育教育他呀!”这时,你告诉家长,你是从事“育人”工作的,你有办法让他的儿子改正诸多不足,向着好的方向转化,将来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家长就会对你有些另眼相看了。一段时间后,他的儿子果然被你转化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了,他一家人就对你充满了感激,你就因此赢得很好的口碑,你的学生数就会越来越多,你的经济待遇就会得到提高,政治地位也会随之而起。这可以从以下分析里得到解释:因为你的“育人”工作,旁的人无法替代。

      职高生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确实于他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努力培养异质型的职高生,减少对同质型职高生的培养。什么是异质型的职高生呢?就是指,知识和技能仅为自身的一部,生活中更有自己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正确的世界观,更懂得尊敬他人,也因此更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的职高生。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他们的工作,极具创造性。异质型的职高生,可广泛用于农业、工业以及知识经济社会。什么又是同质型的职高生呢?就是指,以知识、技能为主,缺少应变能力,能进行简单、重复、稀缺程度低的劳动的职高生。同质型的职高生,他们的工作具有可替代性,通常,只能用于工业社会。

      教育上有一种现象,就是,从实际生活看,当初在班上名列一二的,自身的起色往往不大,对社会的贡献也并不怎的,而在班上名列八九的,自身起色往往大得让人惊讶,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也深得周围人认可。这被叫做教育上的“八九”现象。究其原因,列班上一二名者,多为同质型学生,列班上八九名者,多为异质型学生。

      职校要大力培养异质型职高生,这又跟我们当老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思我们的劳动,再高的要求,也是我们的必需。所以同志们,为了扭转我们权威正在下降的趋势,为了走出低稀缺程度劳动的误区,为了能以我们复杂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劳动重新取信于学生家庭,取信于我们的政府,以历史性地重新赢得社会对我们的尊重,从现在起,付出咱们更艰辛的努力吧!

      第四章 重视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心理健康

      长期以来,社会对职校教师的期望值过高,职高学生素质又相对较低,为了应对这一高一低的挑战,职校教师们往往使出浑身解数。然而,对大多数职校教师尤其班主任而言,这样的努力,仍免不了让自己处于那种高付出,低报酬的命运。现实提醒我们,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问题,要善待自己,要能利用好家庭这个避风港,要积极寻求机会,释放工作压力,这些,实在为职校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保健所必需。

      通常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机体处于正常的状态,即我们所说的“常态”。对健康的认识,人们倾向于那种把身体、心理和社会因素完美结合在一起的状态,而非仅指没有疾病。剖析心理健康的内涵,我们容易认识到它具有动态的特征。就是说,早晨你的心理状态是正常的,可因为随后你跟丈夫的一次激烈冲突,你没能控制住自己,你开始一反常态,更为糟糕的是,你将这样的“一反常态”带入了课堂,引发了一起严重的事件。这样的情形,是偶有发生的。

      家长们大都会说这样的话:“老师,您知道我的孩子的毛病。您尽管严格管教他。他不听话,您随便打他。”真的吗?亲爱的老师,你可要警觉点儿。家长的话,是一个陷阱!他的真正意思是,管教权就交给您啦,管得好,是您的本事,但您若伤了我扔过来的“烫山芋”,我是不会对您客气的。有太多太多的例子可以说明这样一个意思。在成都的某个小学,一名学生连简单的听写也没能过关,老师很生气,竟号召其他同学“每人打他一下”。结果,不懂事的孩子们执行了老师错误的指令。其中一个,第二天还阴阳怪气地对被打同学说:“我昨天没有打你呢,今天补上。”家长了解此事,怒不可遏,扬言要报复这名老师。你看,这是何苦嘛!看看报纸,学校里还出现过教师因惩治捣蛋学生而用钥匙误伤别的学生的事件,出现过因与学生在脏言脏语上论高低而爆发师徒间激烈冲突的事件。所有这些,无不警示我们:教育孩子,家长的责任,学校的责任,要界定清楚。要慎对家长的陷阱。老师不是保姆,没有义务统揽一切。份外的事,老师不要太负责任了。

      说到这里,有一种情况必须提出来讲一下,那就是,对家长送来的精神分裂类病人,学校绝对不能收!

      由于有了动态的特征,硬要追求一个人的心理绝对正常,我们就认为没有了太多的意义。在对待孩子上,只要他的言行不影响到正常生活就行,别让孩子们太规矩、太听话、太讲卫生。你想,都让他们无数次地洗脸洗手,就像“非典”流行期间那样,有没有必要嘛!在对待老师上,只要他的言行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也没有必要苛求他每一时刻都正正经经做人,偶有一点不规矩以释放工作压力的做法,我们应多给他一分理解和宽容。一般说来,某种心理状态,社会上95%的人都有,就应视为正常。

      一个人能适应社会生活,表明他具有良好人格,反之,则有人格障碍的嫌疑。人格障碍往往开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影响可至成年乃至终身。一般人说的“这几年,我改了德性。要是照前几年我的脾气,我非叫真不可。”那是他年老了,力不从心的缘故。有着人格障碍的人,他的认知、情感、意志三者往往难以协调,抽象与形象难以协调。他难以处理人际关系,与亲人,与同事,与邻居相处,不是不够,就是过了头。

      刚刚过去的马加爵事件,反映出大学生人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马加爵平日里过度的自卑,致使他心中滋生出过度自尊的欲望。当他受到玩牌人的“侮辱”时,潜藏于心底的那份“自尊”陡然浮出水面,产生杀人的动机。这种病态的人格,是不能免除法律责任的。

      职校班主任应了解一下病态人格的几种表现,以内省。

      1、反社会型。有一个妇女,有过先后两次毒杀邻居小女孩的行动,结果因所投毒药误被母鸡和女孩的弟弟吃去,小女孩才逃过两劫。事情败露后,问及这个女人的杀人动机,她的回答是:“谁叫她(小女孩)长得那么乖呢?”有反社会型病态人格的人,多半对自己的罪行没有负罪感。

      职校老师要注意,18岁以前的学生,如果有了经常性的逃学、外出过夜、脱口说谎、破坏公物或虐待小动物的经历,则他可能已经有了品行上的障碍。

      2、偏执型人格障碍。表现为过度敏感,对极小的侮辱也不能宽恕,过分自尊,嫉妒心特强,猜疑心重,总是怀疑周围的人。一位有着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母亲问孩子:“你爸哪儿去了?”孩子不理她。结果,这位母亲三天没有与孩子说话。

      3、冲动型人格。表现为一事当前,不分场合,不讲分寸,不计后果地爆发自己的情绪。事后,又后悔。

      4、强迫型人格。固执己见,焦虑心重,对身边的人和事百般挑剔,追求十全十美。比如,衣服要穿得绝对干净,鞋帽要放得绝对整齐,厨具要绝对归位,上下班要绝对准时。这种人活得累!

      职校班主任要明白,保持健康的心理,适度调控自己的情绪很重要,适度缓解自己的工作压力也很重要。为此,我们可以运用以下这些做法:

      1、注意工作强度。接受学校工作安排时,对确有难度的,可以对领导说“不”,而不宜过分勉强自己。工作中,职责要明确,责任要分清。

      2、要认可教育不是万能的。承认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自己只是教师,不是保姆。对从事的工作要坦然。教育学生,如果家长不配合,你有什么办法?你要学会把应该由家长去做的事交给家长去做!以此平衡自己的心理。

      3、多与同事交谈。在交谈中解开内心情结,消除烦恼思绪。

      4、不带负性情绪上班。因为家庭纠纷,因为同事矛盾,因为邻里隔阂,影响了心情,带上了负性情绪,你上班时极有可能将这样的情绪发作到无辜的学生身上,这对你的下一步工作极为不利。更有甚者,你的过激的言行让一名本来背上了沉重思想包袱的学生走了极端,他丢下你和班上同学,丢下家里人,撒手而去,你就遭遇麻烦了!

      5、自行调试。主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替人家想想。把心中的不满,心中的喜悦,倾诉给对方。“你的心事我愿意听”。这于夫妻而言,更显得重要。

      祝愿所有的老师都能以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接受工作,接受生活的挑战。

      第五章 职校班主任的教育机智

      中职学校班主任的角色,正在于他是班级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施加国家要求的影响,在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班主任的阵地主要在班级。

      大家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帮助职高生端正心态,促其健全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职高生与普高生比较起来,他们的认知、情感、意志统一度有较大不同。能够启发职高生端正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乐于奋进,这是职校教师最大的成功。完全可以这样认为,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相对来说,职高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其重要性远远大于他对教材知识的学习。

      岳飞的母亲,在岳飞背上刺下的“精忠报国”,激励着岳飞迎战一个又一个困难,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报效自己的国家;几年前,四川出了个了不起的高考“女状元”,她的父亲——一名懂得如何激励女儿苦读的三轮车夫,使她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这些,都可以作为在促进子女良好人格形成中取得极大成功的例子。而沈鹏的母亲,则是一个反例。

      职校班主任的教育机智,其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对职高学生的管理,这样的管理,大体有五种模式:

      一为松散式,亦即放羊式。班集体没有目标、没有核心、没有活动内容,班主任仅起着对学生的看管作用。这种班主任,能力低,至少是责任心不强。这是应当否定的一种模式。

      二为命令式,亦即独裁式。无班集核心,学生干部无作用,师生矛盾尖锐,班主任工作虽辛苦,然而效果不佳。这种模式不值得提倡。

      三为简单联系式。班主任只与几个班干部联系,忽略大部分同学。这种模式的缺陷也较多。

      四为多向联系式。班主任能跟大部分学生联系,但在对集体的管理中少有学生干部发挥作用。这种管理模式的水平也不高。

      五为民主平等式。班主任是集体中的一员,班上的重大决策是由干部组织大家民主协商而成的,班集体有向心力,班上有正确的舆论,班主任的办事效率高。这是最为理想的一种班集管理模式。

      要能较为娴熟地运用第五种管理模式,就需要我们的班主任们能有宽广的胸襟,敢于放权与学生,并适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们从校园走出去,融入大千世界中。师生与外界的交往越广,自信心越足,班集管理效果越好。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形成并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为成就将来的事业奠定基础。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往往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人际圈左右着他。 当你跟比尔•盖茨比较时,你会感觉自己很渺小,而当你回首看到一个乞丐时,你又会觉得自己还是应该有着几分傲气才是!班主任若能组织多项行之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我,肯定自己长处,释放不良情绪,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为什么每年的夏令营活动那么受学生的欢迎?究其原因,夏令营活动满足了学生们交往的需要、实践的需要,这样的需要,是用钱也无法买到的。夏令营活动给学生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观,提供各式各样的锻炼机会,让学生在其中形成全新的自我意识。夏令营的魅力,当然为课堂教学不能及。

      我们提倡多交往,反对处世孤僻。据调查,多数自杀者,也都是生活中的极度孤僻者。交往带来愉悦的心情,也会带来一丝丝怨恨——譬如当感觉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但有时候,恨也是一笔财富。恨可以促使一个人暗暗努力,去超越自己的极限,击败对手。当老师的,做家长的,要学会与学生、与孩子的交往,主动走进他们的心灵。原来30年一形成的“代沟”,现在只需5年就能够形成了,这不能不引起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职高老师们的高度注意。

      在班集管理中,制订一定的准则亦即“班规”以约束学生们的行为,这是很必要的。“班规”要经大部分学生成员认可,要能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那才能促使同学们统一前进中的步调,一心一意去迎战困难,获取成功。就算有少部分逆反的行为在学生身上出现,这样的逆反行为也一定会在代表着群体意志的“班规”约束下,渐渐消失。

      职高班集体都有哪些特征呢?

      一、具有育人的目的性。在我国,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二、具有组织的指令性。这是说班集体的组建、班主任的任免是不以老师个人意愿为主要的,而是主要地受着学校行政安排的影响。因此老师的行为也一定受着行政的约束。学校在安排某班主任的时候,通常不会不考虑这名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老师受了家里的、单位的委屈,硬要将自己委屈转嫁到学生身上。有时候,他的耳光,不是扇在班上“李逵”的脸上,而是扇在了“林黛玉”的脸上,这往往引来家长和社会的一片指责,学校费上九牛二虎的力,方才消除不良影响。而对那名正值十七八岁的“林黛玉”来说,心灵受到的伤害,可能会延长至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对这样的老师,学校安排他出任职高班主任的可能性就不大。

      三、具有学生发展的相对性。跟年龄和社会进步有关,这个时期的学生中,容易流行“酷”、“帅呆了”、“QQ”、“传奇”、“伊妹儿”一类的词汇。

      四、具有活动的整体性与独立性。表现为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产生出强烈的创新欲望,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活动方式。

      五、具有伙伴关系中的平等性、纯洁性。职高生毕竟不是成年人,他们的伙伴意识中,尚无过多的“利己”、“排他”因素。

      六、具有教师的影响性。在集体里,职高生人格、学识、能力的形成,无不深受跟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们的影响,这种影响,也许来自老师们不经意间的鼓励或批评。

      根据以上特征,职校班主任们应该尝试以下教育机智的运用:

      重视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的问题

      一般说,在班集体中,按规则组建、活动具有指令性质的群体,为正式群体;以情感为纽带,活动具有非指令性的群体,为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又被称做“小团体”、“小群体”,它以成员间彼此的心理相融为特征,其“头儿”不一定是正式群体的“头儿”,群体内消息来源广,消息传播速度快,但不见得准确。其数目,通常以在一个班内有10个左右为正常。非正式群体可分为三种:一是积极的小团体,他们的活动能与班集的总目标一致;二是消极小团体,其活动正式群体的准则、舆论相反;三是中间小团体,他们不左不右,对什么都看得无所谓。

      班主任要在心目中充分认识到小团体在班集管理中的特殊作用,工作中正确对待,因势利导。先要摸清小团体的头目,了解小团体的性质。对积极小团体,因为他们能彼此相容,较好地完成信息交流,甚至能准备校外活动,促进班集交往,我们应该发挥其积极作用;对消极小团体,我们要花精力去改造它,实在不成,班主任要果断地拆散之;对中间小团体,,我们则应主动介入,促其向正式群体转化。

      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职高生的人际交往较少具有功利性质,他们中价值观相似者,即所谓“谈得来”者,往往类聚在一起。这与成年人间的交往有不同。成年人间的交往,多为功利挤占了纯真的空间,酒肉朋友从事着肮脏的钱权交易。

      职高生的人际交往较多具有重情感的因素,他们看重哥们意气,遇事“出气”、“扎起”,是他们的惯用招法。受电视影响,生活中模糊是非,“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想法和做法,时有出现。成年人多不是这样。

      职校班主任要善于引导自己的学生进行正确的有益的交往,帮助他们认识什么才是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友谊,认识到自己的哪些言行才能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许,在此基础上,学会与人真诚相处。以诚动人,方显成功者本色。当一名职高生成了在学习和生活中最受欢迎的人的时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已经成功营造了利于自己发展的良好人际关系环境。

      当好设计者角色

      首先,班主任要设计好班集发展目标。这样的目标,应该依据国家对青少年的教育要求,与社会经济、文化对中职学生的要求同步,与社会的发展合拍,体现与时俱进的思想。当前,要求学生“精一门,会两门,了解三门”这样的目标,比较适合大多数职校班集。

      成都双流中和职中提出,“要学生挣钱,你要能挣钱!”他们敢于接受社会信息,将师生送往各行各业调研、学习,以提升学校获取社会前沿信息的能力。根据一段时期社会上交往、应酬的需要,他们竟异想天开地办了一个“当代王熙凤班”,果然,毕业“王熙凤”们在各自岗位上得心应手,而“林黛玉”们则不成。他们大力提倡“百科全书式教师”,要求老师们面对素质各异的学生,转向要快,要能够实施“拳打脚踢式”教育。当此背景下,职高班主任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多,设计出的班集管理目标更具合理性。这一点,比普高要强。

      班主任的设计者角色,还体现在对职高生的德育引导上。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有3.67亿之多,职高生占据了其中很大一个部分。中共中央专为未成年人颁布的德育《纲要》,成为我们德育工作的指导性原则。职校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应当与“四有”目标一致,与市场经济规律一致,与法律法规一致,与传统美德一致,应当贴近生活,多用鲜活的语言,多列举身边事例,多采用参与式,努力避免“假、大、空”式宣讲,应当注重知与行的统一,看好经验教育的潜在威力,应当把教育与管理结合起来,教是为了将来不教,管是为了将来不管,让学生学会自管、自律。教师失败的德育,往往体现为自身只说不做,或甚至也不让学生去做。

      设计班集目标时,班主任要了解班集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目标过低,学生以为你把他看作了幼儿园的小朋友,目标过高,他不可及,积极性又容易被挫伤。

      班主任设计一些活动以促进男女中职生的正常交往,也是一件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前面提到过,对男女中职生之间的交往,我们提倡“多对多”,反对“一对一”。很多学生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在异性跟前,你让他唱歌,让他演讲,让他打球,让他练习书法,他会非常自觉,非常用功,他的成效会很大,异性在对他的一片赞许中,自然也获取了一分上进的动力!既如此,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对职高生之间的交往,有着如下建议:

      范围上,要广而不狭。多结交,多选择,谁的优点都能影响到你,你就不会觉得内心世界是那么的渺小了。

      层次上,要淡而不深。没有到深交的年龄,哪能为此花费精力,荒废学业?

      距离上,要疏而不远。男女交谈,以一到三米的物理距离为宜,过远,体现出过重的心理防范,让对方难堪,过近,忘却男女有别,不成体统。

      内容上,要奋而不颓。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男女同学的交往,为的是奋进,不是走向颓废。

      情感上,要喜而不痴。千万别陷入“恋人”的境地,痴迷不悟,葬送学业与前途。

      态度上,要真而不假。向异性朋友展示自己的真诚,永受尊敬,反之,自己的虚假一旦被人识破,后果难料。

      职校班主任可以思考一下产生于学生中的“禁果效应”,即,你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做,而你真的让他去做,他又有些不愿意。班主任尝试对男女职高生的交往实行“反其道而行”的做法,效果往往不错。

      善于同职高生沟通思想

      高明的教师,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是听者,而非说者。同职高生沟通思想,应当把握以下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教师始终应占据交谈的主动,适时地对学生施加引导,促其思想向着应有的方向转化,而不应总让自己的思维跟着学生的走,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任务。

      二、全体性原则。即不要总为某几个人的进步而交谈而冷落了旁的人。我们不止一次地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名平时不多言不多语的学生,突然间在你的教本里塞上一张纸条,内容大体是说,你没有以公平的态度对待班上的同学,你忽略了对像他那样的从不为你的工作添乱的学生的交谈!每每这时,我们才猛然发现,班上真有那么一些好同学,在那个地方等了我们好久了呢!

      三、差异性原则。。我们设想举办一个体育运动会,有象棋、马拉松长跑、100米短跑、举重几个项目,而李逵、林冲、林黛玉、王熙凤都来参赛,你作何安排呢?让李逵下棋合适吗?林黛玉举重又行不行?不合适的,不行的!李逵爆发力强,可以短跑,林冲耐性好,正可以参加马拉松,林黛玉体弱多病而又善感,让她下棋还不错,王熙凤是个辣妹子,让她举重不正好吗?所以说,与职高生交谈,也应因人而异,效果才会好。

      四、保密性原则。心理医生深得病员信任,是因为他不会张口就说某人的事情。职高生能给你谈点他的悄悄话,肯定是他经过激烈思想斗争的结果,你把这些话随意张扬出去,那等于你从来就没有欢迎过让他来跟你谈心。遇到有非说不可的事情,也应隐去姓名,对事不对人。

      下面几种具体的与职高生沟通思想的方法,大家可参考使用:

      一、尊重和接纳。接待职高生的来访,你要有微笑的表情,这能缩短他与你的心理距离。你的一杯热茶,会使他倍感亲切,从而对你敞开心扉。他陈述事实,提出理由的时候,你身体微微前倾,你的眼睛关切地注视着他,你不时地点点头,但你任何打断他的话都不要,他会觉得你是多么的可亲可敬。

      二、换位思考。你努力站在他的立场上体验他对某件事的感受,以寻求共情,这是很必要的一种做法,但班主任要能有超越,万不可他哭,你也跟着哭。

      三、真诚相待。真诚是不可以装出来的。你的眼神,有其自然的流露。班主任要能沟通学生思想,只宜听学生把话说完,帮他理清问题的实质,然后把相关的选择途径给他,但最好不要代他做最后的决定。

      第六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成都双流县中和职业中学,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该校1998年仅有学生500多人,今年的学生数却达到了3000多。据团委李书记介绍说,他们主要是靠了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坚持。教学中,老师给学生以信心,让学生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中和职中的做法主要有:

      举 办 周 末 晚 会

      由30多个班级轮流主办的周末晚会,每周都有不同的内容。晚会信息由校团委发布,晚会信息包含了演出时间、主题、场次以及场地使用费的收取等项内容。竞标方案由各班提出。校团委对收到的竞标方案进行权衡,择优录用。这有点像各个国家争夺奥运会的主办权。被录用的班级,学生干部对晚会主持人进行招聘,并负责对晚会内容进行审查。各班同学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得到晚会的主办机会后,往往挖空心思采编晚会内容。除了把视点聚焦在校园内、聚焦在师生身上外,有创意的班级,他们还把思维的触角放在了国际国内大事上。节目的形式可谓五花八门:歌曲演唱、相声演播、武术套路展示、小品表演……不少演员周末回家,随即又赶回学校。他们说:“我学校还有事呢!”原来,演员们是要利用周末进行相关节目的彩排工作的。以往,学生周日返校拖拖拉拉,自从有周末晚会举办以来,这种情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周末晚会是要售票的,票价一开始是0.5元。主办班级一看买票的师生较多, 就把票价提高到1元。当然,节目是越办越精彩,观看晚会者是越来越多。于是,后面的班级就把票价提到2元或者3元,最高的一次,门票卖到了5元一张!简直比得上社会上演出团体的门票!门票收入,主要地用于演出的相关准备,包括前面提到的,上缴学校的场地使用费。主办这样的商业性演唱会,学生们有的是办法。有一回,一个班级的晚会准备接受了街上“天天花怡”装饰店老板的赞助;又有一回,一个班级的场地布置考虑到了迎宾道的设置,为了维持秩序,又考虑了保安人员的编制,为了提升演出档次,还花费高价请到了社会上一个著名乐队为他们的演唱伴奏。

      多 元 化 评 价

      考虑到职高生多为“考试失败者”,中和职中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发挥德育优势,适度转变了对职高生的评价观。他们认为,班主任要把常规层面的东西,比如卫生、值日等项,交给学生自己去做,以走出被动应付的局面,留得一点时间来思考更重要的问题。“班主任的工作,只需研究学生,引导好他们”,他们这样认为。

      转变对职高生的评价观,相应地实施对他们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就是要努力让学生们恢复他们的自信心。比如,一个学生的人缘好,但是他的学习成绩总上不去,我们就可以让他出任班上的劳动委员一职,那他就如鱼得水了。同样,体育委员,文娱委员,也可以淡化对文化课的研究——只要他们确实对数学、英语等课感到头疼而又在体育、音乐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特长。事实上,放手让各项活动在学生中得以展开,以活动促学生自信心的增强,这在学校的管理中恰好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是并行不悖的。

      中和职中并不只是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在已开展的多项活动中发现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所以不断有普高学生转学到他们的学校来,就因为中和职中给了同学们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样的活动,除了前面提到的举办周末晚会外,还有很多。比如,中秋佳节、国庆节、教师节、母亲节、元旦节、青年节、劳动节,他们都固定地安排了活动内容,一般性的班与班之间的体育活动,像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赛、羽毛球赛,几乎天天都有。学校举办18岁学生的成人宣誓活动,举办消防知识、安全知识的讲座,举办作文竞赛、英语口语竞赛,评比以助人为乐、讲文明礼貌见长的“校园之星”、“班级之星”,开设供学生营业的校内洗衣房、小商店,组织着装整洁、动作规范的校外擦鞋队,带领学生走访府南河,推荐学生参加列车上的春运工作……在这样的过程中,广大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学生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因而对职校情有独衷。

      中和职中的领导们认为,老师最大的魅力,在于激发学生,唤醒之,鼓舞之!

      一位教授点评中和职中的做法时,举了郭沫若当年就读成都四中时数学成绩不好,老师没有因此硬要他补数学的例子。“为什么不给郭沫若补一补数学呢?那样做,很有可能让他升上一所重点大学的!”教授说,“但是,那样做,不也就埋没了我国的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吗?”

      一切为着提升综合素质

      正如我在本册封面提到的,中和职中以六句话,定位了职高生的综合素质,即,“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品德;一个好的气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一副好的口才;一手漂亮的字。”仔细想来,也真是,有着如此素质者,适应社会的能力还会差吗?我国是礼仪之邦,但眼下展示给世界人民的这方面形象却并不能如人意!因此,绝对有必要让职高生养成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品德。一个人的气质,多少影响着别人对你的亲和程度,不可不重视。在交际日益广泛的今天,青年人首先要能听懂、会说普通话,然后要能听懂、会说一些英语,这样做的积极意义的不言自明的。有的人肚才好,可就是发挥不出来,或者好不容易发挥出来了,其内容又过时了,气得他不行。所以,练习口才是完全应该的。在电脑普及的今天,手写字仍然是倍受亲睐的一项技能,咱谁也不能小看它。

      既然如此,我们是否也可以对自己的学生提出这样的综合素质要求,鼓励他们全力去打造这样的综合素质呢?

      职高班主任工作参考资料

      第三只眼睛看职高生

       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品德

       一个好的气质

      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 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

       一副好的口才

       一手漂亮的字

      高县怀远职中 万兴东

      tel:13989207941

      二○○四年八月

      前 言

      2004年7月19日至28日,我受学校委派,到省教育学院参加“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会”。会上,教授们对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现状作了深入的分析,并就今后的这方面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他们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步骤,是加大对职高生的德育力度;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应对职高生产生重要的影响;现阶段,相当一部分学校的老师,他们的劳动内容和劳动方式,同社会对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是致使这些老师所受待遇较差的主要原因;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到了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时候;工作艺术与教育机智,是中职学校班主任必修的技能。会中,我们参观了成都市双流县的中和镇职业中学校,那是一所在近三年来发展极为快速、极为成功的中职学校。我们听取了该校的经验介绍。我并记录了标示于“中和职中”门际的,对职高生综合素质的定义,即,“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品德,一个好的气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一副好的口才,一手漂亮的字。”现将我在会中接收到的有关信息,连同我从教职高以来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体会,罗列于后,以供交流。中有诸多不足,恳请大家指正。

      借此,我衷心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

      第一章 加大对职高生的德育力度

      第一节 认同职高生,还之以自信

      依主讲人之一,李小融教授的说法,职高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简直没有什么不可以宽容的。他说,职高生在教室里吐一口痰怎么了?吐了也就吐了,老师根本没必要就此为他感到难过。这又不是错得了不得的、可以比之杀人放火之类恶劣的事情。你提醒他,让他下次注意点不就得了。沉迷网吧又如何?丢开好奇心理不谈,那里面不正有拓展他交际圈子的意图吗?现代人要是不愿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子,那才真正可怕呢!对异性产生好感又咋的?十七八岁的人,不对异性产生好感的,那恐怕才有问题。有的老师24小时轮流监控,对学生中的“眉来眼去,暗送秋波”之举,格杀勿论。哎哟哟,我的老师,你拿了多少工资?你感觉累不累嘛!

      留心一下,在街上跟你打招呼的是谁?是曾经调皮过的职高生啊!跟你绕道走的又是谁?是不是当初成绩拔尖的学生啊?

      所以说,换个角度看,也许正是眼下那些不被你喜欢的人,将来,他们更能经受住挫折,更能懂得培植和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自然,有着不良行为习惯的职高生,我们不应帮着他忽视这些习惯的存在。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是,该如何引导这样的职高生克服不良行为,扬其所长,奠定好他明天要走的路?

      细看有着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家庭背景,再走访一下他们的生活环境,又安排跟他们的几次促膝谈心,你会发现,这些年青人丢掉的,主要是一分自尊:父母的离异,或不和,或在对待子女教育上的偏激,使他在同龄人中自觉不自觉地处于另类的角色——他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的如讽刺挖苦类不公平的待遇可能太多了,他已经没有自尊可言;世风的每况愈下,致使他在学校获得的很多正面教育成果碰壁,这使他开始怀疑周围的一切,他摇摆于学校、社会之间,模糊了是非标准,他为人的尊严由此一步步丧失。这样的学生,一方面,他以一种逆反的心态支配着自己的言行,另一方面,他又确确实实在内心深处掂量着自己言行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所以,对这样一些同学,我们要给他们多一分肯定,少一分打击。鼓励性的话,能让他恢复自信,帮助他找回那份久违了的尊严。

      吐痰肯定是不应该的,这点必须让他有所认识。然而在方式的选择上,老师们中,情况就可能产生差别了。记住,一个眼神可能比你的大声训斥更为有效。推而广之,对说了粗话脏话的人,你事后单独为他“剖析”所说话语的“内涵”,让他站在母亲的角度想想,进而为自己的粗话脏话而脸红,这肯定比你在他话音刚落时即予以“迎头痛击”好得多。在他扶正卫生角的扫帚时,你报之以微笑,接下来他可能做出太多太多的在你看来都是值得肯定的事情。

      他为什么愿意听你的话?愿意按照你的思路去办事?因为你看到了他的闪光点,你让他找回了自信,你让他感受到了为人的一份尊严,而这样的闪光点,这样的自信,这样的尊严,旁的人是非常乐意忽略的,至少是认为不足挂齿。也因为在大庭广众之下,你没有“剪”他的“眉毛”而令他下不来台,而这样的待遇,实在是若干年来他的生活圈子中几近消失了的东西。大部分行为习惯不良的职高生,他们在生活中难以找寻到自己应有的那份尊严。由于曾经的劣迹,他们说什么,做什么,别人可能都不再去相信,不再去认可。他还有何望?

      所以我们说,努力帮助有着不良行为习惯的职高生找回他们的自尊,是班主任们应当重视的第一件事情。

      网吧好啊,它让我们饱览天下风云。现在的年青人,先我们一步接触横向世界。你惊异于他对小布什举办同学会的了解,你问他“你怎么知道的?”,倒不如问他“你怎么会不知道?”年青人在教室里坐不住,他的心早飞到网吧里去了。除了浏览色情、凶杀等腐蚀灵魂的内容应当断然拒绝外(欣闻政府已对散布这类内容的网站进行封杀),他浏览的大部分内容还是相当可取的。我们习惯了思维中的按部就班,可年青人的思维却带有极大的跳跃性。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老太太们眷念着电视剧里的每一个细节,她们毫不掩饰对《渴望》的痴情。为了准时收看这部几十集电视剧,她们甘愿取消下午的散步、割舍别的什么安排。而姑娘小伙们,他们却是懒得追求这些。冗长的电视剧,让他们感到厌烦。他们手中的鼠标一点,古今中外稀奇古怪无所不包,然而每一个情节在眼中驻留的时间都不会太长。他们但讲面广,却不求深入。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今社会信息共享的趋势,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们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所需知识。关于只认手中教材,不认其他信息载体的想法和做法,是落后于时代的,也一定会为青年人所不能接受,终不可取。有的人因为网络有不利的一面,就武断地让它从职高生的视野中消失了,这是不是倒洗澡水,却把孩儿也倒掉了?

      第二节 高看职高生 放手实践

      就目前看,老师们对职高生的认识有不够之处。

      很多老师随大流,把手中的职高生当成中考中的失败者、失意者,认为职高生们知识储备差,行为习惯也不好,比起普高生来,实在是不如意得很。尤其是,为数不少的学校,派老师下乡招生,并以此作为评价老师业绩大小的重要标尺之一,这就更加强化了老师们对职高生们的以上认识。因为,以如此方式招进来的职高生,什么样素质的人都有。

      于是,一些人,包括一些领导,每谈到生源问题,总要在上级面前叫上半个小时的苦。

      这其实何必呢?你要是对手中的职高生没有信心,你的职校可以不办嘛。要办职校,首要的一点,你必须高看你的职高生。说他行,他就行!“面子是人家给的”,只要不是致命的弱点,比如前面提到的,他只是在并不太干净的地面上吐了一口痰,他就理应得到你的原谅。在生源方面,职校装穷没有出息。否定学生,就是否定自己。

      当年,国共内战时,国民党的兵士训练有素,装备可谓精良;共产党呢?战士来自五湖四海,“小米加步枪”,作战技能往往得在一次又一次的游击战中增长,哪里谈得上经过正规训练?到头来,谁胜利了?所以说,今日之职高生,虽有在书本知识上的、纪律观念上的不如普高生,但在其他方面,也实在自有他们高明之处,比如说,他们抗挫折的能力,主动交际的能力,就比很多普高生强!老师们只要敢于认识到这一点,在对他们的德育过程中,设法让他们各得其所,那几乎可以保证,职高生们今后不会成为真正的坏蛋,职高生的生活定会充满阳光;倒是那些普高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为远离对生活知识、社会知识的了解,他们将来面临的,才极有可能是“地狱”般的生活——哟,言重了!

      有的班主任害怕学生出事,思想上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自己也因此背上沉重的压力。听说某某班学生“出事”了:或者在体育中跌伤了腿,或者在课间打了人,也或者在校外误拿了人家的东西,被逮了个正着……他就内心不安起来。他几乎每天都在惶恐中等,等着他班上某件事情的突然发生。这样的班主任,干脆禁止了学生中的一切活动。以为当好了“保姆”,就足以向家长和人民交差。结果,吓跑了不少学生。

      这又是何苦呢?我的老师!你要管学生的“心”,而不单单是他的“身”。有句俗话说,“青年犯错误,上帝也原谅!”你要大胆放手,让你的职高生去实践。在实践中,他出了错,自然得到一次反面的教训,下次办类似的事情,他心中就有数得多了,这当然比总想捆住职高生手脚的做法要高明得多。当此时,你要给他一个面子,你反话也要正说。这样,学生中真正“出事”的情况根本不会多,同时,班主任害怕出事的心理压力也会大大减少。记住,在事关尊严的问题上,“给别人以面子,实际是把面子给了自己”。

      第三节 品德教育贵在实在、宽严有度、把握火候

      当然,复杂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对职高生的道德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普高生通常有着明确的高考目标,这样的目标有力地约束着他们的校内外学习行为。而职高生在这方面情形不同,他们往往不能有明确的高考目标,所以,他们于对生活的多面接触中,迷失方向,产生不良行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抓好对职高生的理想和前途教育,要把前进中的困难向他们讲清楚,不要隐瞒。让他们明白:在人生旅途上,“条条蛇都咬人”,不可心存侥幸!唯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生活才会不迷失或少迷失方向,前进路上才会有巨大的动力。

      这样的品德教育贵在实在,贵在宽严有度,贵在把握火候。

      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习惯了欺骗,那其实是内心虚伪的表征。为了得到卫生流动红旗,他们竟然破坏别的班级的地段卫生!这就是一个了不得的坏品行。班主任可以启发他们:自己地段卫生没做好,没有得到流动红旗,这只是做事上的一点疏忽,本身算不上什么,下次认真一些打扫即可,而故意破坏别人的地段,那可就升格为品行上的不好了,会被人长期地瞧不起,那实在是得不偿失!这样的意思,你及时给他们讲了,你的德育工作可谓“实在”,反之,你认为这是小事一桩,不足挂齿,那你的德育工作就做得不实在。你想,学生的生活中,能有多少“大事”让你充实进你的德育词典啊?

      什么又叫德育工作中的“宽严有度”呢?这是说,我们不应当吹毛求疵。对待学生中的缺点和错误,我们要能宽容一点。不要总是相信“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从现实生活中看,“严师”也有带出“恶徒”的。沈鹏弑母案,多数人记忆犹新。沈鹏在极度“畏母”之上的“弑母”,留给我们什么启示?是不是母亲一贯喋喋不休的“德育”,逼出儿子的铤而走险?

      让我们的思绪从家庭回到学校来。想象一下,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其不足部分, 是否有出自那些“太负责任”的班主任身上的?正是这些班主任,总要把学生的点滴过错批个淋漓尽致——可这样的“事无俱细”,常常引来学生们的反感。

      然而这又是不是说,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一点严不得,非要宽一些才对呢?也不是的!一味的“宽”,模糊了好坏的界限,那简直就是对犯错学生的放纵,其结果,这些学生昏头昏脑,又犯下更严重的错误。

      高明的班主任,对职高生的品行引导往往能做到点到为止,宽严有度,既让职高生们意识到曾经有过的和正在经历的是是非非,又能巧妙地维护好他们心底的那份自信,那份自尊,从而把德育工作做得最好。

      关于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火候把握问题,有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可以作为参照: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记述了在办一所孤儿院时发生的一件事。孤儿们多半是“卫国战争”中英雄们的后代,他们被带到丛林,接受教育。要知道,那是些很“野”的孩子,他们带着刀,还有枪。他们砍树,搭建自己的简易校舍。那当然是一所临时性的学校。谁都清楚,要当好这些孤儿的老师,会有多么艰难!因为,要是他们不服老师的管教来,后果没有人能够预料。有一天,马卡连柯刚好经过一间小屋,眼前的一幕几乎让他气炸了肺:一个瘦小的孤儿正在给一个大个子洗脚!大个子悠闲地躺在板凳上,鼻子里哼着点什么,小个子头也不敢抬,只吃力地将木盆里的水轻浇到他的脚上……

      “如果遇到这个情况的是你,”省教院的教授在介绍这个故事时,向正在听得津津有味的我们发问,“你会怎么做?”

      “把大个子叫起来,”有学员说,“让他给小个子赔不是。”

      “对大个子说:‘我来给你洗!’”又有学员补充。

      ……

      而教授接下去的话让我们惊讶不已:“马卡连柯二话没说,冲上去一把揪起块头比他还粗的那个大个子,劈手给了他一拳!大个子猝不及防,应拳倒地,连鼻血都被马卡连柯打出来了。”

      “你们想想,什么事情可能随之发生?”教授又要听我们的分析。

      一阵声浪过去后,除了得出马卡连柯被大个子还击这样一个我们都极不情愿去想又不能不想到的情节外,省教院大厅里似乎没有了别的构想。

      这时,教授的话竟又给了我们另一个惊喜。他说:“大个子从地上慢慢爬起来,揩掉鼻血,对老师深深鞠了一躬。‘打得好!’他说,‘我小时候受到别人的欺负,没有人敢站出来为我出气。我受够了这种欺凌弱小的不公平待遇。长大以后,我就不止一次地想,这世界难道就没有了主持公道的人了吗?您今天的一拳,给了我响亮的答案。我感谢您!’”

      第四节 正视德育 重方法使用

      德育有三大任务,一是狭义层面上的,即道德品德教育;二是政治教育,如以党的十六大精神教育学生;三是意识形态类的教育,如马列主义人生观教育。教授们认为,中职学校不应泛德育化,即,德育应以第一任务,即以品德教育为主,后二者可以轻些。硬要把政治的、意识形态的东西“不折不扣”地教给学生,不仅不可能,而且简直没必要。

      主要地进行品德教育,这对学生而言,就是学会立身处世,更好地发展自己,奉献社会。教师有必要直面学生,告诉他们,所有的德育努力,都不能不面对社会现实。就是说,老师给你的,只是你的生活策略。该如何运用这样的策略,那还是你自己的事情。

      当一名将溺水者救出水面的受伤英雄,其壮举不能得到政府认可,其人又受到观众的讥笑时;当面对歹徒的威逼,失窃者不敢承认失窃事实而让见义勇为的英雄反处尴尬境地的一幕出现在乘客眼前时;当一名退伍军人义务清扫积雪而被误认为有精神病,硬被送往医院“救治”时,你认为我们对学生的德育应当放在哪一个位置合适?要知道,以上诸事就曾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发生过,说不定在今后的某个时刻也还会在我们的身边发生!所以说,老师给学生的,只是他的生活策略。该如何运用那样的策略,还是他自己的事情。

      有人说,中国的雷锋,是被美国请去了的。你看美国的街道上,是有宣传雷锋的标牌的。美国人能够接纳雷锋,长年累月,而中国,只记得每年三月四日,用机票将雷锋从国外接回来,五日,听雷锋讲讲故事,然后跟他上街走走,六日,迟至七日,是又要送雷锋出国的。这些说法,虽有偏激的成分,但多少也折射出我们现代德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因此,我们教给学生的,或者说引导学生建树起来的良好道德品质,正渴求着社会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其生存的土壤,即使现阶段社会做得不够,我们仍应寄希望于将来!——德育工作者,应该有这样的远见!

      在德育方法的使用上,教授们认为,主要的是放手,让职高生自己策划一些德育活动。在校内,班主任要能有勇气还自主权与学生。譬如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明里暗里的,你怎么也阻止不了,不妨授意他们举办几次演讲、几次篮球赛、几次文艺表演、几次舞会、几次知识竞答,活动中,还要有意地让他们进行男女组合。只要是公开的、集体的活动,就不必担心“眉来眼去,暗送秋波”的负面作用。我们要努力防止的,是他们将男女交往转入“地下”,背着你,秘密地进行,那就有些麻烦。青年人在活动中得到异性的认可,绝对是一件令他兴奋的事。即便他的不好行为遭到异性的不满了,那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情,因为他会悄悄地又是很自觉地改正那样的行为。活动使他张扬个性,释放身心,这难道于我们的德育不好吗?我们提倡的是“多对多”,尽量让男女学生的交往多元化,我们反对的是“一对一”,一定要避免我们的封闭做法高压做法促使他们把交往转入“地下”。

      在校外,学生要加强与社区人员、家长和同事的接触——班主任要善于鼓励学生这样做。成都双流县中和职中的学生,寒假里被派往春运的列车上工作,结果,在他们身上涌现出很多感人的事迹。还是这所职中,他们的学生竟然敢放下脸面,结队到街上为人擦鞋!为了办好一次演出,学生们施展游说本领,拉得商店一笔不小的赞助费……这些,可谓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宝贵的经验。

      给我们介绍以上经验的李小融教授,开讲时即谈到他前两天在“川大”培训上岗教师的体会。他说,上岗教师们接受的是军事化管理:听讲是“全天候”,诺大的礼堂,连过道也挤满了人;吃的是学生食堂;住的是学生宿舍;洗澡规定了时间,动作慢者甚至用不上热水。这些条件都很不如人意。但正是这样的条件,磨练了上岗教师们的意志,激发了他们迎战工作的斗志。

      李教授的这番体会,是否对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德育工作有些启发?

      第二章 传统文化与中职学校德育的结合

      钟杨副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理应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西汉董仲舒提倡“罢绌百家,独尊儒学”。此后,儒家思想在国民思想教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班主任利用儒家思想教育职高生,以促其良好品行的养成,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班主任可从以下几方面对职高生施加影响:

      一、立 志

      一个人志向坚定,首先表现为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能确立自己前进的方向,即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为着这样的奋斗目标,树立起前进的信心。这些品质,将影响着他们一生的发展。

      一位在岗8年的校长曾以此话问于别人:“我当了8年的校长,带出了很多有名气的师生。单单出国留学的博士,我就送出了十多名。那么,我可以算得上教育家吗?”人家问他,那些出国的博士,都回来没有?他说,一个也没有回来。你看,这位是怎样影响他的博士们的呢?花了十二万分的精力,培养了才华横溢的博士——那却是不求回报祖国,但求服务异乡的在志向上存在严重缺陷的博士!这名校长,可以算得上教育家吗?非也!

      位居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丘,有着3000弟子,中有72贤人。他教育弟子们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以此表明立志的重要。孔子在与他的学生子路、冉有等人的有关志向的谈话中,又称其志向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些思想,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孟子是儒家的又一重要人物,他“尚志”,力主“舍生取义”。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受着这样思想的影响,为了追求光明和真理,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留下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这些思想,不知怎么回事,对日本人的影响也极大。我们很难忘记,日军侵华期间,那些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士兵,每遇走投无路,总要效忠天皇剖腹自尽。

      我们认为,对职高生,首要的任务,是要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爱国,学会立志。这一点,长期以来,我们是做得很不够的。你看看,小学生天天被告知要爱党爱国爱民,而他们实在对“党、国、民”的概念还缺乏深刻的认识;而对高中生、大学生,我们的有关爱党爱国爱民的提法和做法,却是少得多了!了解一下国外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比如在日本、美国,情况是与我们大不一样的!

      二、身 体 力 行

      孔子主张“言必信,行必果”,反对言过其行的做法,提出“慎言”的观点,或者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生怕说得到做不到。这是很值得我们记取的。职校老师对职高生的品性影响,应当是从点滴小事开始,重在做,不必对成果尤其是虚拟的“成果”未来的“成果”做大肆宣扬。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的受人尊敬之处,正在于“虽无惊天伟业,却有积善之心!”

      钟杨副教授讲了他的一个真实故事。早年当知青时,一次返城,费九牛二虎之力,等得一个火车座位。才为终于可以坐着而不是站着经过48小时到达目的地而舒一口气,谁想又上来一位老大爷。这位年岁高高,行动不便的老大爷,偏偏在他跟前站着就不动了。杨知青的内心开始不平静起来。有足足一分钟的工夫,他脑海里展开着“让座”、“不让座”两种想法的激烈的斗争。他到底还是站了起来:“大爷,您坐这儿吧。”那位老大爷十分感动:“嘿哟,小伙子,真谢谢你了!我走不远,只4个小时的车。到时候你还坐你的这座位,啊!”钟知青听了这话,不禁哑然失笑。他知道自己还会有44小时可以不站,内心庆幸自己让座的英明,于是又长舒了一口气。

      故事也就这样简单,但一分钟的思想斗争告诉我们,在当时积极响应毛主席号召的社会条件下,要在生活中践行脑海里积聚的品行修养,却原来也是那么的不易!要在当今,让职高教师们能身体力行,带动职高生“积善成德”,就更见艰难了。听听,有人对时下的社会道德风尚下了如此评语:“世风日下,气息奄奄”。

      所以,重温一下传统文化中有关“身体力行”的思想,实在是必要!

      三、改 过 迁 善

      孔子说:“小人之过也,必文。”这
标签:班主任论文 第三只眼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谈读书》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下一篇:(下水作文)父亲的形象(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