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5664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雷樟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点勾画,随时批注阅读的心得、体会,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并在写作中借鉴,选取一角度,学写反映家庭生活的短文。
德育目标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文章写得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章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必然会遇到困难障碍,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课文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品评,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点拨即可。
●教学准备
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歌带、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明确课文主旨;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包括对一些或用词生动、或句式精美、或辞格丰富、或描写细腻、或情感丰厚、或意蕴深刻的句段的品析;悟读课文,学习说话,表现自己生活中对亲情的感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播放《白发亲娘》歌曲,学生边听歌,边欣赏画面。听毕,教师深情吟咏: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妈妈,是我们每个人情感世界的主角。我们爱妈妈!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饥饿的时候,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长大成人时,妈妈衰老了,我们该如何回报妈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板书文题)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新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掌握音、义。
教师出示投影,检查学生词语积累情况。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汉字注音。
fēn qí( )xìn fú( )chāi sàn( )
霎( )时 水波粼粼( ) 嫩( )芽 熬( )过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各得其所 不知所措 委屈
教师选两位同学回答。
明确:(1)分歧 信服 拆散 shà lín nèn áo
(2)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选一个同学示范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注:“/”表示大停顿,“∥”表示小的停顿,“///”表示更小的停顿。“• ”表示重读)
3.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体味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三、请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绍课文内容
1.先请几位同学依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的人物。
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方式:(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2)祖孙三代人;(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4)老年人、中年人、少年;(5)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天真可爱的孙子。
教师在同学表述的基础上,板书: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2.师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爱是桥梁,爱是纽带;(3)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4)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5)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6)互相爱护、尊重、体贴的一家人;(7)幸福家庭;等等。
教师顺势出示板书:
四、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或强大的震撼力或思想教益等方面的内容,集体交流阅读心得,教师酌情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
1.教师指导学生可从用词生动、句式精美、辞格丰富、描写细腻、情感丰厚、意蕴深刻、角度独特、手法别致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寻。学会圈点、摘录及批注。
2.学生自由阅读,对课文进行“美”点追寻。教师巡视,掌握大概情况。
如:有的集中在对文章语言的赏析方面;有的聚焦于文章的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有的着眼于文章写景的两个段落的分析等等。
3.教师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集体交流,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起他们注意,激发他们深入探究。
展开全文阅读
赏析文章“语言美”,可能会有如下一些问题: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提问:这四个人的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可从再现生活和体现儿子对母亲的匠心独运的爱这两个角度思考。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提问:去掉“熬”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从母亲的现状(思想压力和身体状况)角度考虑,“熬”字有“忍耐压力、折磨,承受艰苦”的意思。
(3)后来发生了分歧……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提问:“分歧”“责任”用在这里,有大词小用之嫌,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写小事用大词,显然是借散步来谈一个道理。
(4)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提问: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5)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提问: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何特点?你还能找出类似的句子吗?
明确:句式整齐、对称,有一种独特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写出了慈母孝子之间爱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类似的句子还有七句,此处省略。这种对称的句子为文章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这样写既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关于文章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可能会有如下问题出现:
(1)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明确:文章选取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内涵丰富的一个镜头——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间真情,表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小见大,很有艺术性。
当然,也可以说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鼓励创意。如有的同学以“责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ēi)”为标题,教师应当肯定。
(2)“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节简单,作者却写得饶有兴味,发人深思,奥妙在哪里?
明确:本文作者采用了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在情节的起伏跌宕中,体现了一家三代人温和、谦让、体贴的浓浓的亲情。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提问:这一“前”一“后”,一“叫”一“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动人情景?
明确:写出了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动人情景。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提问:“我”为什么要委屈儿子,“我”处事的原则是什么?
明确:“我”“走大路”的原因表现了“我”对老人的孝敬;母亲改变主意,顺从孙子,是对孙子的怜爱。这段话表现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骨肉亲情,从中看出“我”处事的原则是“孝”。
关于文中两个写景的段落,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写景笔墨简省,有神韵,教师可适当引申:第四段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止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和礼赞。第七段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的珍爱。两处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五、悟读课文,设置情境,练习说话
假如,当你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爸爸、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为一件事有了分歧,后来分歧得到了圆满解决。请仿照课文相关情节,学说一段话,要注意刻画家庭成员,如神态、语言、心理等。
选几位在班上交流。
六、课堂小结
莫怀戚先生犹如一名技艺高超的摄影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平凡的一个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语言优美凝练、细节动人,景物描写富含意蕴,值得借鉴。是的,亲情是美好的,它像美酒一般的醇香醉人,像橄榄一般的有滋有味。我们在成长中解读亲情,我们在成熟中品味亲情,传递亲情。
七、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再写一句。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阅读课本P127林文煌的《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写作活动设计
(1)少年的时间,许多是在家里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散步》就是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有趣,容易触发联想,从而产生写作欲望,请通过生活细节来展现你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
(2)本文写景饶有诗意,也有深意,试选择你熟悉的并有所感的一景,也作这样的描述,注意抓住特点,表达自己的感情。(100字左右)
2.关于组织以“拥抱亲情、感悟亲情”为主题的故事演讲会的设想
现代家庭中,我们无不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有些过于平淡,你忽视了;有些比较常见,你没在意。请从记忆的沙滩上捡拾这些漂亮的贝壳吧,那就是你闪光的童年。以此为话题,组织一次以“拥抱亲情,感悟亲情”为主题的故事演讲会。
3.星期天,给同学们布置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给他们一次成长的机会,在实践中,让他们感悟亲情。
4.探究性思维训练
课文中,在我决定顺从母亲走大路,决定委屈儿子时,没有写儿子的反应和妻子的反应,你能对此进行合理而又大胆的想像吗?
●备课资料
一、课文赏析
1.《散步》的语言美
《散步》的语言凝练而又朴实,下面选几个例子作一番简析。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话初看上去,好像就告诉我们:谁,在田野散步。若真是这样,冒号后几个词语的位置就可以调换了。而实际上,原句一经打破,它就不能再现生活:(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2)是“我”陪伴着“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带着“我的儿子”。生活为何要安排得这般有序?其一,“我的母亲”老了,到了晚年,她最需要相伴的,自然是“我”这个做儿子的;其二,儿子有妻子带着,自然也就不会太“放纵”;其三,假如妻子走在前面,母亲的视线就势必会受扰,这样,母亲就不能静下心来去感受春天,感受生命。生活的有序安排,体现了一个做儿子的对母亲爱的独运匠心。
(2)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里,儿子为什么就不能“抱”?细究起来,初春的田野小路很潮湿,如果是“抱”,身子容易倾斜而滑倒,况且儿子还“很胖”;再说了,“抱”容易挡住视线。一个“背”字,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在这里,却倾注了一位年轻母亲对儿子深情的爱。
(3)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的前半截读来不是很通畅。改成“但我和妻子都走得很慢、很稳、很仔细”怎样?改后确实通畅多了,可在“我”和妻子背上的,是我们精神的全部寄托啊!如此一来,母亲和儿子就是再轻、再不重,“我”和妻子也只能是走一步,站稳了,仔细看好了下一步,之后才敢向前挪动……这种节奏,与作者笔下的语言节奏是同步的,体现了“我”和“妻子”重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开余文
一滴水中见太阳光辉。上面三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散步》一文语言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的特点。读它,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觉得有滋味。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6有改动原文作者:詹静)
2. 爱的抉择
王海勋
读完莫怀戚先生的《散步》,眼前霎时出现一幅温馨的图画:丈夫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一同走在了阳光下的菜花地里,走进了爱的怀抱中。
然而这幅景象却是经由选择而来的。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丈夫左右为难,但他抉择了年迈的母亲;然而母亲慈爱地望着她的孙子,却又抉择了小路……
这是爱的抉择!丈夫想到“同着母亲的时日已短”,母亲想着孙儿的意愿。他们走过了成熟的爱的抉择,才得以和谐地走进爱的怀抱。
然而抉择是痛苦的,它迫使人放弃什么。文中的那位母亲不是放弃了大路的平坦、舒适吗?她本可以轻松地散步,但她没有,她抉择了坑洼的小路,艰难地行走。我曾听到一个荒唐又残忍的问题:“倘若你的母亲、妻子同时掉入水中,你只能救一个,那么你救谁呢?”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但它足以告诉我们抉择的痛苦。一个是海誓山盟的妻子,一个是历尽艰辛的慈母,无论你做了怎样的抉择,你都会痛苦的。
人生要面临很多抉择,自然要遇到很多痛苦。然而我要说,抉择又是幸福的!
我又要提到这位母亲。艰难地走在小路上,她心甘情愿,这又为了什么?她看到孙儿在花丛中跳跃,在小路上欢愉地笑,这便是她的幸福。正是这种幸福使她作出了牺牲自己的抉择。
这便是真正的爱的抉择!小而言之,它创造了“同走在太阳下、菜花地里的幸福”;大而言之,在这一代代人的爱的抉择中,在这一代代人的痛苦和幸福的凝结中,创造了整个民族的文明!
裴多菲有一首著名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人们放弃生命,去抉择爱情;放弃生命和爱情,去抉择自由。由此可见,今天的自由和文明,是建立在多少代人的痛苦而又幸福的抉择上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按我们现在的理解,就是正义、真理和自由。这便是古今中外具有远见卓识者在抉择观上的“不谋而合”,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生命之路很长,我们必须抉择:抉择幸福,抉择痛苦,抉择爱!
(《中学生议论文大全》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5版)
二、时文超市
1.荐读《父父子子》
父父子子
当我、父亲、我的儿子同桌进餐,而妻子总是在炉子和餐桌间穿梭,没有比这会儿更能感受到人类的传承关系。我们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暗示着宇宙的奥秘。生命存在的价值以及更替的意义,自然也在此刻呈现出来。
祖孙三代同桌进餐的时候,我儿子显得特别兴奋,目光左右闪动,这个刚满6岁的小东西感到滑稽:怎么人的面孔那么相像,说话吃饭的腔调也极相似,就连嘴角上转瞬即逝的笑靥都如出一辙,于是便傻笑起来。而我,既与无知的儿子无法对话,又与饱经沧桑的父亲难以沟通,我沉默不语,处境尴尬。
父亲在席间不断说话,嗓音洪亮。他已过古稀之年,精神矍铄,思维清晰,但不可避免地眼皮松弛,满脸皱褶,背佝偻着,人萎缩了一圈,显出垂老者通常的丑陋。在餐桌上,我始终不敢认真打量他,因为我从他身上看到,若干年后,我也必定成为一个丑陋的老头,坐到父亲现在坐的位子上,除了享受天伦之乐之外,就只有表现一下不服老的乐趣。此刻的一切多么强烈地提醒我该如何去获得生命的价值啊!
可是,一个令人心悸的念头闪过脑际,当老之将至,坐在一旁的儿子即使与我搭话,也仅仅出于敷衍,像我今天所伪装的。这家伙可能还没有我这份涵养,不懂得什么常纲伦理,会把我撇在一边受窘。没有比明白这一点更为痛苦的了。
每当祖孙三代呆在一起的时候,我老产生被冷落的感觉。我竟是多余的。祖父一出现,孙儿便以嗲得发颤的拉长的声音呼唤“爷爷——”,惹得老人热泪盈眶。他从不曾用这种声调叫过“爸爸”。孙子对爸爸的亲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他刚刚学舌叫人时,就这般叫“爷爷”了,恍若天然明了他与他的血脉联系。孩子与爷爷其实不多见面,有时一两月才见一次,孩子非但不疏远,一旦见面,那一声“爷爷”喊得格外亲昵,憋足了思念之情。有时父亲光临,孩子在幼儿园午睡,他就伫立在幼儿园寝室的窗前,呆呆地瞩望入睡的孙子,使我大为感动。搜尽孩提时代的记忆,他从来不曾这样挚爱过我,倒是有多次粗暴遭打的痛感至今难以磨灭。
遗传因子决定我儿子是一个刚强的狂妄的家伙。从他身上我重见到被生活磨平了的锋芒,他在逼真地重演我的过去。每回用餐,他爱抢占我的座位,仿佛可以满足某种欲望。从儿子身上,我惭愧地发觉自己“种”的退化。他比我刚强。阴错阳差,祖先的血性没在我的躯体内体现,而在他身上复归。他的男性意识特别强烈,睡摇篮时,除母亲之外,拒绝任何别的女性怀抱。我孩提时代怕打针,怕见血,而他微笑着看着护士的针筒,没事儿一样,让注射室中那些大哭大喊的孩子们发呆。有一次,他额头被铁器撞得皮开肉绽,我都不敢瞥见血肉模糊的伤口,张皇失措。他原先没哭,但终于哭了,是从父母的惊慌中得知事情的严重而被吓哭的。我从此怀疑他的痛觉器官是否出了毛病,无端拧他一把,他倒呼哭叫疼。血脉的传承,注定父子之间必定有性格的冲突。
每回冲突的失败者是我。譬如在他赖柜台非要买一件玩具此类事情上,譬如让他分床独自睡觉这类事情上,儿子表现出了疯狂的斗志,我一次又一次叹息着妥协。事后,我扪心自问,为了做父亲的尊严折磨儿子,是否太自私残酷了一点,但当时只为无法收拾这个小东西而感到懊丧自哀。
现在,临近春节,我又从北方到南方与家人团聚。我、父亲、我的儿子又将在一张餐桌上吃饭。我将会搜索枯肠,努力找话与父亲说点什么,以示父子的融洽。我是爱父亲的,爱的成分中难免掺杂对垂老一代的同情。从纯理智的角度想,说实在的,我与父亲除了感情血统的维系外,很少有共同的东西。我和他相隔起码两个时代,传统的差异使我们有各自的生活、志趣、思维空间。该说这是正常的,不然,怎么会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呢,难道不是时代的跨越造成了我与他之间的隔阂吗?可是,在老之将至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儿子用废话来打发我,我希望与他不仅只有感情的维系,还能有思想的沟通,在餐桌上海阔天空地对话,有面红耳赤的争辩,更有相互点头称道的阐发,老而活到这种地步可谓至高无上,死比生可贵了。这很难很难,我后半辈子所做的一切,只为了实现这小小的夙愿。
(选自《现代文阅读》,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提示:本文写了祖孙三代之间的微妙关系,我与父亲有隔阂,是时代传统的差异使我们有了各自的生活、志趣、思维空间。父亲在儿子面前发窘,让“我”想像自己的晚景难堪,但作者有着美好的夙愿,那就是儿子与自己之间不仅有感情的维系,还有思想的沟通,可以在餐桌上海阔天空地对话,有面红耳赤的争辩,更有相互点头称道的阐发。可以把本文与《散步》对照阅读,这也是“亲情”带给我们的理性思考。
2.荐读诗歌《散步》
散 步
散步的时候
我走直路
儿子却故意
把路走弯
我说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
儿子说
把路走弯
路就延长
(选自《语文报》)
提示:这是一首含义隽永的小诗。以“散步”为题,以小见大。仔细揣摩,它与课文中情节类似:“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想一想,这首小诗蕴含什么样的人生道理呢?
三、重温经典
1.荐读孟郊《游子吟》
游子吟
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提示: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亲切而真谆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普通常见的场景,流露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最后两句,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2.荐读臧克家《三代》
三 代
臧克家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爷爷
在土地里埋葬
提示:本诗写了祖孙三代与土地相连的命运,也可浓缩理解为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小题材揭示大主题,反映中国一代农民的悲惨命运。
四、阅读知识推介
关于复述(三)
简单复述。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扼要地叙述文章的内容。复述时,不一定引用原文,但要能引用文中关键性的语句,因此要能迅速地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分清主次。简单复述适用于较长的、内容复杂的文章。
改变人称的复述。当原文是第一人称叙述时,则改为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复述;当原文是第三人称叙述时,则改用第一人称。这种复述,只要掌握人称叙述的特点就可做到。第一人称要以自叙的口吻,叙述自己的见闻感受,文中的景物描写变成亲眼所见,文中的心理活动变成内心独白。第三人称则要把文中的内容变为客观的介绍与描写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散步》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紫藤萝瀑布》简案(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伶官传序(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