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设计
阅读:3409  
标签:教学设计
浅谈初中文言文的复习课教学*并附教案一篇(网友来稿)
江苏省泗阳中学 杨晋闯

      中考在即,如何搞好复习?该是各位老师共同思索的问题,而文言文较其它文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生疏的。显然,文言文的复习教学也将是复习课教学中的难点。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改逐课过关为“专项与综合相结合”的复习法,收效很好,这里把它介绍给大家,但愿能有所帮助。

      一、设计预习《学案》(亦如“教案”,供学生使用),明确复习目标、重点、难点。

      由于《学案》的设计,使学生在自学时有了方向,而且,每课时都把目标及重点又进一步分解,这样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理清复习思路,提高复习效率。

      在《学案》上,对重点举例进行了解析,如关于“词的古今义”复习,古今变化情况,一般有三种,即一是古今词义相同,如:人、水;二是古今词义不同,如:牺牲;三是古今词义相近,如痛恨、感激……。复习的重点是“不同和相近”两种情形,这在预习《学案》中对学生给予明确指出。

      在《学案》上,对复习难点的预习作出了指导。如:词的古今义的复习,其难点是“如何较准确地判断词的古今义有变化,并作出正确的解释”。对此,我在《学案》中明确了方法:读悟、回忆、判断。读悟即认真读、多读细读原文,在读中悟其语境意义,切忌不读而凭想当然;回忆,即结合已学过的课文,回忆其用法,注意古今的结合,在不能准确把握判断时,可运用于现代文中进行理解,再结合文言文上下文分析把握。这样经过读悟、回忆,一般都能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二、预习和讲练结合,以预习为主,讲练为辅。

      复习课教学同样要有预习,文言文也是如此。共28篇诗词曲,17篇

      古文,各教时如果没有明确的预习范围、重点,学生要么是如切肉片样

      一块一块地切开来,要么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从而直接影响复习效果。

      1、精心设计预习自学训练题。

      每教时复习前,我都为学生精心设计了预习自学《学案》,明确了复习的范围,而且围绕各教时复习重点设计了这样几类题型。

      (1)强化识记题,主要是古诗文中名篇名句的背诵,这类题目多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另外,各教时涉及的作家作品以及与此有关的文学史方面的知识,我在课前查找资料进行整理,以“简介”的形式要求学生识记。这样,令学生在识记过程中得以熏陶,真正保证并实现了古文教学的初衷和大纲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古文教学的实际质量。为了保证预习到位,每节课前我都将这类题目作为重点进行检查,并进行评比,对不合要求的,限定时间完成,并跟踪督查,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2)归纳疏理题,要求根据各教时复习的目标重点,把初中阶段所学

      的文言文进行归类整理。如关于“古今词义变化”的专项复习,对词义古今有变化的30多个词,在《学案》中已为学生疏理出例句,让学生判断出有变化的词并解释;又如文言文中四种特殊句式的复习(判断、省略、倒装、被动),《学案》已有例析,并对初中阶段所学的古文进行了归纳,要求学生对归纳出的句式进行判断,这样既节省了时间,降低了难度,又提高了效率、质量。

      (3)感悟理解题,根据复习的目标重点,结合具体的篇目,要求学生写写思想感悟。如结合实际谈谈学习《马说》,在今天它有何社会意义;用一段形象的语言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夜静之景;例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和感受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阅读水平,又锻炼了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4)能力考察题,根据目标重点要求学生从指定的篇目中完成一些题

      目(当然,这些篇目是能体现这一重点的)。如从《桃花源记》中找出古

      今词义有变化的词并分析,找出省略句并补充完整。这也作为检查自学重点之一,在课堂上我将根据检查情况,设计练习进行补救。

      (5)深化训练题,此类是以课外一些短小古文设计成的训练题,旨在对目标重点的复习把握,作些相继的补充。如在复习《捕蛇者说》一文时,关于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之说,我将那篇短文打印在《学案》上,围绕目标设计了些训练题,让学生去完成,不过这类题目不多。

      2、讲练力求做到精、简、明。

      (1)有的放矢,会的不讲。每节课开始时检查《学案》情况,学生整体把握较好则不讲,个别把握不好个别辅导。讲的内容,练的内容,不超出目标,不偏离重点,简洁明白。

      (2)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讲析复习重点、难点,总是与练结合起来,上面谈到的“课内训练”“深化训练”也都是这里的练,它围绕目标中的难点而设计,有的通过检查自学发现已不再是难点的题目,便在练中一带而过,有时,根据情况,还会补充些“加深题”。总之,不管是讲的,还是练的,始终围绕“精、简、明”展开。

      三、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以专项为主,综合为辅。

      1、分块处理,针对文言文的特点,我把它们分为八块,分别是:1.诗词曲;2.词类活用;3.词的古今义;4.一词多义(实词);5.一词多义(虚词);6. 通假字;7.文言句式;8.文言文体裁。

      (1)重点集中,围而歼之。明确了八块的教学重点,带领学生为重点而重点,把初中所学的文言篇目,对能体现各块重点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尽可能地不让一个漏网,带领学生集中消灭之。


展开全文阅读
      (2)部分知识点分解到各个专项训练中去,如实词的理解,课文的背

      诵。明确指出各个专项训练的重点篇目中的实词,要正确理解把握,篇目

      中需要识记的内容亦明确要求掌握。把大量的实词和需要记忆的内容分解

      到八个专项中去,这样把集中与分散训练相结合,保证了训练的容量与质量,节省了时间,保证了学生吃饱吃好。

      (3)明确篇目,确立范文,各个专项根据文言文对该专项的体现情况进行分解,如《桃花源记》中的古今义变化的词较多,则把它列入“词的古今义”专项;有关“铭、记、说”等的文章纳入“文言体裁”专项中,这样明确了范文,突出了重点。28篇诗词曲,17篇文言文依据其示范性,进行有效地分解,达到了分而歼之,便于学生轻松掌握。

      2、综合训练,把句法、词法、体裁等相近的项目进行合并训练。

      (1)针对性综合。本着查漏补缺的原则,扩大训练面积,增加训练的重点项目。当然,这增加的训练的项目权重比例视“专项训练”存在的问题大小而定。如“一词多义”专项中的“虚词”复习,复习时是较难的古文知识,那么在综合训练中再加以强化,保证学生经过补救后完全地理解把握。这段的训练仍以课内语段为主,以本为本。

      (2)系统性大综合训练。循重点而行,增加训练难度,重在训练学生对文言文的欣赏感悟能力,提高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补充些课本以外优美文章进行训练,把各专项的重点有机地分解到具体的美文欣赏中去。

      四、加强文言文课堂结构的改革,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

      1、时间分配上,以学生为主。《学案》检查占有15分钟左右,“课内训练”“深化训练”占有25分钟左右,而教师的重难点的点拔仅用10分钟左右,这样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2、动手动口上,以学生为主。课堂的复习始终突出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多读多说多讲。而且背诵欣赏,讨论分析,板演训练,始终以学生为主。教师重在抛砖引玉,重在点拔,使学生在读、讲、练中对知识得以巩固、提高、升华。

      附教案一篇敬请斧正

      通 假 字

      江苏省泗阳中学 杨晋闯

      教学目标

      1.能识别常见的通假字.

      2.能写出通假字所替代的字.

      3.能较好地解释通假字的含义.

      4.掌握部分实词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识别并理解其意义.

      教辅手段

      *《学案》

      自学训练《学案》

      一、自学《扁鹊见蔡桓公》《孟子》二章《论语》六则

      1.能熟练地背诵。

      2.能找出其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二、辨别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系向牛头充炭直_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2.风吹草地见牛羊_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_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4.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_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5.满坐寂然,无敢哗者_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6.诎右臂支船_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7.右手倚一衡木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9.已后典籍皆为板本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10.若止印二三本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1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12.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13.才美不外现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14.路转溪头忽现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1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16.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17.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18.汝之不惠. 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19.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20.一厝朔东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21.为天下唱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22.固以怪之矣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23.非死则徙尔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24.小惠未徧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25.便要还家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26.为字共三十有四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27.君子于役,曷至哉? 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28.担中肉尽,止有剩骨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并明确目标 :同学们,汉字在古文的实际运用中,常拘于汉字的词汇量有限,而令使用者陷入尴尬的境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用者便借用其它的音近字或形近字代替应急之用,后人便称之为“通假字”.今天我们就来把初中阶段接触过的通假字来进行一番整理.


展开余文
      一.自学疏导整理.

      *重点检查《学案》第二题,教师巡视于学生间做好初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整体较好的则略作小结:个别问题个别纠正,集体问题集体纠正之。

      二.重点讨论

      1.通假字的读音有几种情况?

      (1).通假字和本字读音不同; (2).通假字和本字读音相同.

      2.通假字的意义一般如何理解?

      *要按本字的意义来理解.

      三.难点剖析

      *如何正确辨别通假字?

      1.结合词语所在的语句的语言环境.

      2.结合文章的意旨,理解体会.

      四.课内训练

      (一)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选段中有三个通假字,找出来并完成下列题目。

      (1)_____通______读音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

      (2) _____通______读音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

      (3) _____通______读音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臣是以无请也. 请____________ (2)桓侯故使人问之.故_______________

      (3)使人索扁鹊. 索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上段文字节选自课文《__________》,这篇课文说明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

      五.总结训练成果并指出不足

      六.深化训练

      (一)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______通_____读音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写原文中的句子.

      3.填空:

      *《孟子》一书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

      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4.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

      5学而不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诲人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选文中有三个通假字,找出来完成下面的题目.

      (1)______通________读音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

      (2) ______通________读音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

      (3) ______通________读音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2)国恒亡___________

      (3)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4) 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揭示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邮箱: syzxyjc@126.com
标签:教学设计 浅谈初中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囚绿记(网友来稿)
下一篇:为“范进”们说说话(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