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731  
标签:教学论文
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优化教学过程


金  桥  

(浙大教育系98专升本教管班)    

 

    摘  要:经济起飞呼唤着教育的改革,教育的改革呼唤着教学最优化。但当前传统教学方法存在重教法轻学法的弊端,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在优化教学过程方面还不尽人意,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初中社会课程如何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进行探讨,提出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并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社会  课堂教学活力  教学最优化    

    一、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20世纪60年代,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其主旨是“高效能、低消耗,发挥课堂教学巨大可能性。”这一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是科学劳动组织的最重要原则之一。 

    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既要讲求效益,又要经济,即要在尽可能地节约时间、精力和经费支出的同时,取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大效果。人类从事的教育活动也不例外,教育是培养人才、出精神产品的事业,教育劳动是人类劳动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也要受这一共同规律所制约。在精神产品上,要求时耗少、社会效果最佳、出的人才最顶用。尤其在当前国际竞争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和科技上,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形势下,谁讲求效益、追求最优化原则,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保证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提出从效果、质量和时间、精力双重标准来评价教学过程,其进步性正是在于它经常招呼学校要改善工作,不但在教学方面,而且还要在教育、组织管理等方面,都要考虑从实际出发,既争取尽可能的高质量、高效果,又要在时间和精力的支出上有所控制,决不能对学生和教师提出过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样既减轻学生负担,又保证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三,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有利于促使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简单地说,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环境里,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迅速掌握重点、攻破难点,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学最优化原理只是给人指明一般的实施程序和一套近乎算法的措施(具体办法),但是在这教学过程中无论如何也不能低估发挥教师创造性才能的作用。“掌握跟教育工作中的死板公式相对立的最优化思想,将会尽力促进教师创造个性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才干和提高教学教育工作的艺术①。”

  

    二、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所谓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必须要具体地依据教学原则。

    1、教学整体性原则 

    它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教学所承担的任务具有整体性;二是指教学活动本身具有整体性。这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决定的,它从根本上体现了教学必须坚持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一总的方向。教学中应贯彻: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②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及培养非认知因素相统一;③身心发展的统一,教学诸要素的有机配合。

    2、启发创造原则 

    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教学中应必须贯彻: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②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思维能力;③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师生协调原则 

    它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完全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贯彻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②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③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4、教学最优化最则 

    它是指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实行综合控制,进行最优的教学,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贯彻:①综合地规划教学任务;②全面地考虑教学中的各个因素;③教与学的活动要紧密配合。

  

三、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的策略 

1、精心导学 

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往往取决于一堂课的起始和导入环节。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②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如能设计一段导言,犹如磁石吸铁,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思维的知识之门,为新课内容的顺利教学作好了铺垫。社会课堂教学中,我除了利用新旧知识联系、复习提问这一方法外,更注重利用其他多种形式来导入新课,以渲染课堂的气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活力。例如:(1)借助历史小故事导入新课。在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节时,我用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来导入新课:“1649年1月30日的伦敦,清冷而阴暗……一个全身黑色装扮,面色惨白的瘦长中年人被推上了断头台,”大家猜猜这人是谁?绘声绘色、略带神秘感的描述,使学生的情绪激动了,齐声说:查理一世!接着告诉学生查理一世就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处决的。从而引出本课内容。在讲《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这一内容,我先简单介绍了电影《丫环传奇》的情景:袁世凯一心想当皇帝,不惜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以求帝国主义的支持,但最后在全国人民的计袁声中,“皇帝梦”破灭了,不久忧愤病死。简单而有感情描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老师指出我们一起来了解袁世凯那段丑恶的历史。(2)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在讲《美国独立战争》时,我就借助学生所熟悉的美国星条旗来导入新课:为什么旗底红色条纹为七条,白色为六条,左上角的白色五角星最初是13颗?在讲《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时,于是我先挂出同学们熟悉的日本人穿的“和服”来导入新课:这件衣服的名称是什么?现在哪国还比较流行?谁知道这种衣服的历史由来吗?学生情绪激动了,兴趣引发了,教学活力也激发了。(3)借助歌谣导入。学生喜爱歌曲,而在每个重大历史时期,都有着充满爱国激情的历史歌曲。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以歌曲导入新课,这样导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可以激发学生的真情。在讲《北伐战争》这一节,先播放童谣《两只老虎》,然后问两只老虎分别指什么?引出新课内容。在讲《敌后抗日根据地艰苦斗争》内容时,先播放歌曲《南泥湾》后,立刻引起鼓掌、哄动,学生的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教师问这首歌创作于什么年代?歌词大意是什么?然后再展开这一课的内容。


展开全文阅读
    2、创设问题情境 

    古代学者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③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往往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课堂教学中巧设疑难,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维持课堂教学活力的有效途径。在社会教学中,我运用“问题情境法”,在课堂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巧设疑难,学生处于对知识的“心愤愤”、“口悱悱”的急需状态,产生迫切探究的认知心理,往往一问下去,学生便会思绪飞扬,议论风生。在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节讲到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时,我抓住契机,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英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不支持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而支持法国封建复辟势力?讲解辛亥革命性质时,我设置了这样的疑问:同盟会的纲领没有反帝的内容,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又存在幻想,怎么能说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性质呢?在教学《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节中,有关巴黎和会上中国情况这里,我这样设置疑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在这次会议上却似乎成了战败国被瓜分?学生带着疑惑不解的问题听教师讲述,自会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恰当设疑,既能活跃学生思维,又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3、创设议论情境 

教学中适当组织学生讨论,彼此交流、启发,容易突破难点、疑点,使易混点得到澄清,使疏忽点得到强化。创设议论情境,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拓宽思路,活跃思维,提高能力。例如:我们在上《五四运动》一课中,讲到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时,有意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如果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一事,五四运动会不会爆发?”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一部分同学认为:如果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是不会爆发的。有的同学不同意这种说法,但什么道理说不清楚。有的同学认为: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受尽了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的统治而郁结的怒火,这才是导致革命运动的根本原因,我肯定了这部分同学分析,我又因势利异,启发学生从中国无产阶级的地位及力量壮大与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来分,通过学生讨论后,学生认识到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只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或直接原因,其基本原因是中国人民长期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动政府统治而郁结着的反抗怒火,在无产阶级队伍开始壮大与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终于迸发出来。故五四运动爆发只是迟早问题,其发生是历史必然。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张学良、杨虎城拘捕蒋介石以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初中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思维,顿时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杀!”A同学激动地说:“蒋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中杀了这么多共产党员、进步工人、学生,有仇报仇,蒋介石该杀!”“杀!”B同学立刻表示赞同,“蒋介石五次围剿红军,对人民手持屠刀,对日寇采取不抵抗卖国政策,东北三省不正是由于蒋介石妥协、退让而葬送的吗?……对这些意见,教师没有简单地加以否认,而是积极深入引导。不料,C同学却认为:“不能杀!”“应该放。蒋介石是国民党的实力派,现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所以我们党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如果杀了蒋介石,引起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可能建立起来。”我肯定了这位学生意见,然后引导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分析,共同归纳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好处。这样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开拓学生思维,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4、变静为动的动态教学 

    根据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利用电化教学,以其特有的动态性,再观过去历史的形象,创设动态历史情境,使学生感知历史史实时,形成的历史表象更鲜明、更生动、理解史实的本质更透彻,所以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如:在讲《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内容,我条理清楚地分析了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后,然后用录音机讲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接着打开幻灯,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扮演当时的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上台分别将自己的船队驶进汪洋大海。不一会儿,地图上出现不同颜色的虚线,正一格一格地向目的地延伸,体现出前进的动感。在讲《红军的长征》时:我以讲授为主,同时利用投影机显示长征过程,把静态的地图变成动态的地图;同时配上幻灯图片展示长征过程的生动镜头;又用录音机播放《长征组歌》和朗诵毛泽东关于长征意义的一段论述。这样,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讲授法紧密结合,始终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了课堂教学活力。

    5、注入时代活水 

    著名特级教师陈凯曾深有感触地说:“课堂上,一味‘照本宣科’,显得是那样的枯燥沉闷。一旦与现实问题结合,马上生动活跃起来。基于此,我十分注意把现实的内容注入教学,让教学跳动着时代的脉博。”所以,要想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和活力,教师就得及时地恰当地注入时代的活水。

    注入时代活水,主要指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教材内容有机地注入有关的重大社会实际和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认识实际。历史是既往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件,有时能从当今时事中得到印证。而现代初中生思想活跃,开始关心“国事天下事”。教学中,如对“时事”加以灵活运用,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既能鉴古以察今,给现实问题以“历史的启示”,又能赋予历史知识以时代感、真实感。

    例:讲到雅尔塔会议中的“联合国”时,我为了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课堂活力,又加深对联合国的理解,于是我及时地引入时事内容:一则是95年10月24日,是联合国成立50周年纪念日,它由创始的51个会员国发展到现在的185个。一则是95年7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自10月24日联合国成立50周年纪念日起的一个星期为世界和平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对八一南昌起义的理解。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在中国发展史上,地位重要,影响深远。1997年有一则新闻:1997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隆重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大会。我及时地将这一新内容注入八一南昌起义事件中,教学效果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八一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从而大大增强了教学的时代气息。


展开余文
    例:对卢沟桥事变的理解。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诡称一士兵在宛平县城失踪,要进城搜查这一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军队的严词拒绝。而炮轰宛平县城,历史上称之为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这一屈辱历史,中国人民没齿难忘。1997年7月7日,首都各界在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隆重集会,纪念“七七事变”60周年。江泽民同志为抗日纪念馆题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我将这时事新闻引入教学中,既丰富了内容,提高了兴趣,又加深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的理解。

    总之,社会课堂教学及时恰当地灌输时事新闻,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感染力,有利于使课堂教学生机盎然,充满时代活力。

    6、创造师生心理相容的氛围 

    初中社会课教学中的师生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在教学中,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绪、言行等的相互体验而形成或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心理状态。而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产生重大影响。初中社会课教学中的师生心理相容,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增强心理相容性呢?①发扬教学民主作风,教学民主是对“教师中心论”的一个否定,是对“学生主体性”的一个肯定。是与学生商量,求得心灵上的沟通,彼此理解,彼此信赖,彼此合作的教学方法。在上《古代埃及、印度、巴比伦等国的文化》一节时,就“如何教”同学生沟通了一下,多数同学要求采用竞赛法,于是我采纳了他们的意见,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中共七大”内容后,如何归纳并掌握其内容,让同学发表自己意见,经过学生讨论,得出用“一个报告、一条路线、指导思想、中央委员会”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掌握。发扬这种教学作风,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增强了师生心理相容,并激发了课堂教学活力。②师生平等相待,营造和谐氛围。课堂中客观存在的人际关系,制约着师生的情感、行为,影响着课堂气氛。教师应该努力地去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平时要经常下班,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和愿望,并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可敬又可亲,使他们喜欢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此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同时教师要提倡教学相长,师生互相学习,把自己融化于学生集体之中,教师决不能以教育者自居,居高临下。这样使学生感到老师是良师益友,增强师生心理相容性,造就和谐氛围。③改进教师在课堂上常用来强化学生注意,随时检查教学效果的提问方式,以及各种反馈方式。应使提问激起的是学生真正的智力紧张,而不是担心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或担心回答错误遭至教师指责等引起的紧张和焦虑。平时课堂提问中,我是这样对待学生的见解的。在学生发表见解后,若是正确的,我会及时给予表扬或报之掌声;若是在其见解的内容上找不到任何可以肯定的东西,我会从其考虑问题的思路上,思考问题的方法上或者学习态度上给予肯定,有时我还会自我检讨一番,大概是老师刚才还未讲清楚。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进师生心理相容,有利于维持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关键在于能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长,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实现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本文作者系温州永嘉桥头中学] 

  

  

  

注: 

① 见张定璋《教学研究与实验求索》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年

② 见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③ 见《陆九渊集》卷三十六

  

  

  

  

主要参考文献: 

1、尤·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2、张定璋:《教学研究与实验求索》,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3、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4、阎承利:《教学最优化的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

5、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

6、宫铁英:《导悟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

 
标签:教学论文 激发课堂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椒江“星级教师”制实践
下一篇:不该忘却的耻辱岁月——读陈徒手《人有病天知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