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291  
标签:教学论文
周志恩 扣诗眼,析情感——诗歌欣赏方法例谈(网友来稿)
湖南永州八中 周志恩 郭姣凤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眼也应该是透视诗人情感的窗户。扣住诗眼分析作者所表现的情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诗眼在诗题中,直接表露出作者的情感。《春夜喜雨》是唐朝诗圣杜甫的七律名作。欣赏此诗,扣住诗题中的“喜”字,便可把握诗人的情感。因为此“喜”是诗眼,是诗人喜爱、兴奋、愉悦之情的流露。首联议论,是诗人情不自禁的纵声喝彩,是诗人主观情感的激情表白,为全诗奠定了喜悦的感情基调。诗人以拟人与移情手法写春雨,说春雨通人性,妙解人意,应时而下。颔联从耳闻的角度写春雨。诗人眼中的春雨是那样的有情有义,她虽有“润物”之功,但并不邀功请赏,“夜”字写春雨生怕影响人们白天的耕作,而在夜阑人静之时悄然来到人间。“潜”字写出春雨不事张扬,无需捧场,无声洒落,甘作奉献。颈联从眼见的角度写春雨。尽管春雨乘夜而来,悄然而下,但还是被敏感的诗人感觉到了,诗人满心欢喜,兴冲冲推开窗户一看,发现外面浓云密布,漆黑一团,独有江船上的渔灯萤火一般熠熠闪光,被浓黑的夜幕衬托得异样明亮。尾联写想象之景,诗人由眼前浓黑的乌云想到明天会有一场透雨,诗人为此兴奋得驰神遐思,脑海里禁不住浮现一幅美丽的图景。“红湿”“重”写雨后花朵的视觉形象,宿雨未干,珠光闪烁。诗人此刻的喜悦之情,读者自可体会得到。扣住诗题中的“喜”,可以分析出诗人随春雨到来而产生的喜悦之情,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农民将有一个丰收年成而兴奋和陶醉的情感。

      二、诗眼在诗句中,以此统率全诗的写景叙事,将写景染上浓重的主观情感色彩,将叙事笼罩在浓烈的感情氛围中。《枫桥夜泊》是唐朝张继的著名七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第二句中的“愁”是诗眼,它统率着全诗的写景叙事。前两句写景。前句写所见所闻所感,“月落”是所见,“乌啼”是所闻,“霜满天”是所感。“霜”字预示了诗人心境的孤独和凄寒。后句写孤卧客船的所见,此时与诗人相伴的只有火红的江枫,明灭的渔火。“对”字隐约见出萦绕诗人心头的缕缕轻愁。这两句写景被“愁”所统率,诗人的感觉世界已染上了浓重的主观情感。此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景浑然交融。后两句叙事,即卧闻山寺钟声。夜宿山寺闻钟声是以闹衬静,实写,月落之夜闻钟声而知有寺,虚写。虚实结合,将夜的深永和清寥、诗人的羁愁旅思表现得细致真切。这样,后两句的叙事笼罩在寂寥羁愁的浓烈情感氛围中。

      三、诗眼在诗句中,令整个画面洋溢着和谐的情调,映现出主人公的鲜活心灵,更折射出诗人的向往与追求。《清平乐•村居》是宋辛弃疾的一首小令:“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第三句中的“醉”是诗眼。这一对白发翁媪所“醉”的不仅是“茅檐”“溪上”“青草”所勾勒的山青水秀、明丽幽雅的江南乡村环境,还有他们闲适、安祥、愉快的晚年生活,更有儿子们的勤劳懂事与活泼可爱。一个“醉”令全篇的写景与叙事洋溢着和谐的情调,映现出江南农村的淳朴宁静,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表露出白发翁媪对和平温馨的村居生活的热爱与陶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折射出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正文1321字)

      作者简介:

      周志恩,湖南永州八中语文教研组长,校文学社《方舟》杂志主编,中学高级教师。系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中语会教学艺术研究中心、全国青语会、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等6个国家级学术组织成员,多家教育类报刊通讯员、特约编辑。70余篇教研文章在中华书局《文史知识》《语文报·高中版》《语文报·初中版》《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学习报》《湖南教育报》《湖南教育研究》《湖南教育》《初中生》《语文知识》《语文天地》《语文教学之友》《快乐阅读》《考试报》《语文学习报》《作文与考试》等10余家报刊发表、获奖。参编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新华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教学、教研图书7部,分别任编委、副主编。指导10余篇学生作文在省刊发表或获奖。曾被《语文报》(1997年)、《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年)评为“优秀通讯员”,被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教学艺术研究中心(1998年)、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2001年)评为“优秀语文教师(教研员)”。

      郭姣凤,湖南永州八中语文一级教师。

      联系地址:湖南永州八中 邮政编码:425000 电话:13974623226 E-mail:hnyzbzzhouzhien@126.com

      作者邮箱: hnyzbzzhouzhien@126.com
标签:教学论文 周志恩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巧借省略号,理解《故乡》主题——对鲁迅《故乡》的一点教学体会(网友来稿)
下一篇:从《师说》看韩愈的师道观(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