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838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雨巷》阅读欣赏(教师中心稿)


              ——教学案例

      案例设计:

      高中语文新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教师应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把语文学习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联系起来。设计者以戴望舒《雨巷》为教材,重新认识诗歌阅读欣赏模式的构建。采用“初读、精读、研读”(三读)的方法,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欣赏,把阅读、理解、体验、表达、延伸、拓展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牢固掌握教材内容,学会诗歌阅读欣赏的方法,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案例展示:

          教学过程:

      一、走近雨巷,留神初读

      1、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再别了康桥,熬过了《黑八月》,现在,让我们走进江南的雨巷,体验诗人戴望舒独自在雨巷彷徨的情景,然后走进中央电视台转播大厅,聆听《雨巷》诗朗诵。

      2、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

      3、齐读课文,留心下边三个问题:

          ①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

          ③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

      4、讨论明确:

      ①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生1:这是一首爱情诗。

          生2: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屏幕显示作者简介]:戴望舒,现代派诗人。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

           《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

      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

      [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

      诗中写了油纸伞、我、雨巷、 丁香花、丁香姑娘、篱墙等意象。

      ③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

      生1:我喜欢“她是有  /  丁香一样的颜色,  /  丁香一样的芬芳,  /  丁香一样的忧愁,  /  在雨中哀怨,   /  哀怨又彷徨;”这句诗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丁香姑娘美丽的外貌、高尚的品格,忧愁的心境。“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黑暗的现实中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生2:“撑着油纸伞, 独自  /  彷徨在悠长、悠长   /  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逢着  /  一个丁香一样地  /  结着愁怨的姑娘。”“我希望飘过   /  一个丁香一样地   /   结着愁怨的姑娘。”前后呼应,富有音乐感、节奏美。

      生3:“到了颓圮的篱墙,  /  走尽这雨巷。”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背景是黑暗的。

      二、徜徉雨巷,品味精读

      1、理清思路[学生口头回答,屏幕逐步显示下边内容]:

      我 希望逢着   丁香姑娘   走近     我

            (追求)                   飘过      我身旁

                                               到了      篱墙

        (照应)                              

                                                  走尽      雨巷……


展开全文阅读
      我    希望飘过  丁香姑娘

      (继续追求)

      讨论后归纳:我是一个有所追求的青年。

      2、品味语言[屏幕显示下边词语]:

      我:  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雨巷:  悠长、寂寥、颓圮、哀曲、丁香姑娘:  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尽、消散了……

      [教师口头提示]:这些词语是表示动作、情绪、物态的,选出你认为用得很好的来说说。

      [学生答问]:

      “希望”,写出了作者是有所追求的人。

      “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是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

      “悠长、悠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独自”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那个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写丁香姑娘外表的美丽,气味的芳香,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美好、高洁。

      “走近”“飘过”“到了”“走尽”“消散了”等词语,写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飘而去,象征着理想的缥缈、空虚,由此可知诗人的伤感、迷惘。

      3、把握特色[学生讨论后,屏幕显示参考答案]:

      ①朦胧、含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②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三、走出雨巷,拓展研读

      1、说说丁香姑娘形象

      [学生回答]:

      生1:丁香姑娘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形象,既是生活中可能遇到的,

      也是作者驰骋艺术想象所产生的艺术形象。

      生2:作者描写她的颜色、芬芳,希望丁香姑娘的外表和内心都是很美丽的,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就是要像丁香姑娘一样的美好。

      生3:“寂寞”、“走尽、“像梦一样的飘过”,说明丁香姑娘就像美好的理想难以实现,缥缈、迷茫。

      生4:丁香姑娘是一种象征性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人就把丁香作为愁心的象征。丁香姑娘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愁心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师归纳,屏幕上显示下边的文字]:

      她美丽,高洁、飘缈、哀怨,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仅供参考)

      2、布置作业

      题目:《雨巷》已谱成歌曲,改成歌词的文字与原诗略有不同,欣赏歌曲之后,找出改动的地方,书面写出对此改动的看法。(课内欣赏歌曲,课后写到语文作业本上)

      3、学唱歌曲

      播放视频:《雨巷》歌(刘天华作曲,罗京、虞梦唱),学生跟随着吟唱。

      4、小结

      这节课我们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初读课文,了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征意义的抒情诗,写了六个意象;进一步品味精读,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诗歌的内容,把握了诗歌的特色;同学们联系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经历来分析丁香姑娘形象,最后,同唱《雨巷》歌,得到了美的享受。通过练习和课外阅读,我们的学习会进

      一步拓展延伸。今后阅读欣赏时歌时可按照“初读、精读、研读”这三个步骤来进行。下课!

      案例评析:

      这个案例符合新课标的理念,采用“三读”的方法,精选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利用泡泡、视频、音频、电影剪辑手段做出精美的课件,加上执教老师在课堂上的启发、引导,把观赏、朗读、阅读、理解、体验、口头表达、深情吟唱、延伸、拓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活跃了学生的多种器官,激发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在一节课里获得了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较紧,学生对课文的拓展,比如对丁香姑娘形象的分析还不够深入。

      说明:本案例有课件和课堂录像,可结合起来看。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雨巷》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项链(莫泊桑)(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学外语(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