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196
标签:
教学论文
2004年中考妙题评析——词语篇(教师中心稿)
作者: 地址:河南南乐一中
妙题一:长沙市2004年初中毕业会考试题
3.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答:( )
A 今年“五一”文化消费成为假日经济的黑马。(黑马:指出人意料的获胜者。)
B “豆腐渣”工程往往是腐败的孪生兄弟。 (豆腐渣:指质量差。)
C.民办高校争吃“教育蛋糕”。 (蛋糕:喻经济利益。)
D.小轿车的车价会不会高台跳水? (跳水:指一项水上体育运动项目。)
答案:D
[妙点评析]此题考查了生活中一些耳熟能详的熟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结合生活实际考察词语运用的形式值得推荐。相信明年会有更多的命题人考虑这种方式。
妙题二: 2004年泉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4、选择下列三个词语组成一段话,要求句意衔接,中心明确,字数不超过80字。(4分)
品尝 惟妙惟肖 点缀 自出心裁 景致
同类试题:2004年福建省莆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题
6.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三个,写一段60左右的文字,描绘一个画面。(6分)
绚丽 清幽 巍峨 葳蕤 参差不齐 姿态万千
答案:答案不惟一。(能正确运用三个词语,3分,中心明确、句意衔接,2分;描写出画面,l分。不必拘泥字数,凡不超出80个字均可。)
西宁市2004年中考语文题
6、 请按照不同的要求,运用以下三个词语,分别扩展为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溪流 大海 生命
(1) 描绘自然景物:
(2) 表达你对人生价值的感悟:
答案:要求:①内容表达及表达方式符合要求即可②每段话中所规定的三个词语必须全用。
[妙点评析]以上三题形式大体相似,均给出几个词语,要求考生运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这种题对考生的要求是较高的,首先你要对这些词语的意义、用法清楚,否则就可能用错;其次要连缀成段,意义要相连,中心要明确;最后还要注意语言的精炼性、优美性。所以说,此题最利于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上面三道题,西宁题最佳。写两段话表达不同的意义,考生的思维必须具有多向性。
妙题三:广东省河源市2004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3.成语接龙。(2分)
八面来风→风调雨顺→ → →
→
答案: 顺藤摸瓜一瓜熟蒂落一落花流水一水落石出。
同类试题: 宁德市2004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4、根据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写出一个含有这个加点字,且意义一致的成语。(3分)(任选三题做答)
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奔走相告
①益习其声(更加)→ ②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
③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凭借、倚仗)→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空闲)→
答案:如:①精益求精 多多益善 ②如释重负 前嫌尽释 ③有恃无恐 恃强凌弱 ④目不暇接 无暇顾及 等(3分,每写对一处得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妙点评析]成语接龙的游戏考生并不陌生,以这种形式命题,既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情况,又极具情趣,考生也乐于做答。成语接龙的过程中考生的知识储备与思维品质也得到了检验。这种题值得关注。
妙题四: 5贵阳实验区2004年初中升学考试试卷
10.请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可填序号)(2分)
备选词语:①拘谨 ②晦暗 ③滋润 ④笨拙 ⑤酸楚 ⑥终身受益
⑦心旷神怡 ⑧郑重其事 ⑨振翅高飞 ⑩豁然开朗
“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本好书,可以 你的心田;一篇美文可以让你在失意烦恼时感到 ;即使是一则短小的寓言,也可以让你在迷惘时眼前一亮,心中 。亲爱的朋友,莫观望,莫等待,赶快 ,飞向书籍的太空尽情遨游吧!
答案:滋润 心旷神怡 豁然开朗 振翅高飞 ③⑦⑩⑨(每个1分)
[妙点评析]结合语境考查词语运用,形式新颖,有独到之处。考生需对词语的意义、词性、用法、色彩做出准确判断,并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进行选择。
妙题五:荆州市2004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2.根据提示,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地填写成语。
①这些石刻狮子,千态万状,( ) 〔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
②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 ) [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③德拉……只是为了使那位皇后的珠宝和首饰( )[相比之下显得远远不如]。
展开全文阅读
④花种得好,( )〔形容百花艳丽,颜色好看〕,满园芬芳,可以欣赏。
答案:①惟妙惟肖 ②与日俱增 ③相形见绌 ④姹紫嫣红(2分,每个成语0.5分;错一个字就算全错)
[妙点评析]此题考查了成语的两项内容,一是成语的运用能力,采用根据语境、词语解释写出成语的方式,这个过程要求考生明了成语的意义与用法。二是成语的准确书写能力,此题所考四个成语均为常用的又较容易写错的,如“惟妙惟肖”的“惟” ,“与日俱增”的“俱” ,“相形见绌 ”的“绌”,“姹紫嫣红”的“姹”等都是考生容易写错的。所以此题要想得满分还是很不容易的。
标签:
教学论文
2004年中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材料探究题解题策略(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2004年中考妙题评析——对联篇(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