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686  
标签:教学论文
关于创设学困生发展空间的思考(教师中心稿)


南山外国语学校       

    学困生,简言之,就是学习困难生,即那些在智力、体力、生理、心理等方面,无任何先天缺陷,由于教育、环境等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行为习惯较差、学习吃力 (准确地说考分较低)、不遵守纪律的部分在校学生。他们常常不能约束己的言行,顽皮、淘气、任性,甚至不尊敬师长,与那些所谓品学兼优的“乖学生”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这批“带剌的玫瑰”,给我们的学校和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是居高临下地压抑打击,冷若冰霜地把他们划入另册使其永远在低人一等的阴影中挣扎,还是虚怀若谷地悉心呵护,满腔热忱地精心施肥浇水,使其在人生的瀚海中无拘无束地自由遨游?

    江泽民同志说:“每一个学校,都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因此,我们必须为学习困难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无论学校还是教师,都必须改变传统的育人观念,减少清规戒律,放下教师的架子,爱护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在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励他们发展个性特长,培养他们多元思维,宽容他们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荒诞和越轨,激发他们蕴藏的具大创造潜力。今天这些不起眼的“丑小鸭”——学困生,或许就是未来的美丽的“白天鹅”——发明大王、科学家、诗人......

    一、透视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尽管“学困生”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但并没有让他们摆脱尴尬的处境。在学校,他们是扎眼的另类;在班级,他们是无可奈何的孤独者;在家庭,他们是不争气的叛逆。长期被压抑,无处沟通,心灵倍受痛苦的煎熬,致使他们的心理变得复杂多样。

   (一)易冲动,缺乏理智。许多学困生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意志较脆弱,情绪起伏波动大,敏感多疑,内心与表现不一致。一旦有外因刺激,易为所欲为,不计后果,比如拉帮结伙,打架肇事,逃学撤谎。尽管他们也能认识到其言行的错误与危害,但往往在情感的驱动下,无法理智对待,放任自流。

    (二)易自卑,自尊心被扭曲。学困生常常以烂为烂,破罐破摔,这是一种自尊心没有得到尊重或受到挫折,使心理失去平衡,而走向反面的变态心理。其实,学困生也同样渴望得到安慰、尊重、信赖、理解、关爱。由于学习不好,又屡犯错误,时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指责、批评、嘲讽、冷落、体罚或变相体罚,而逐渐疏远同学、教师、家长。由于他们的人格与自尊受到极大伤害,便滋生了与家庭、学校、老师、家长愈来愈强烈的对立情绪。从本质上讲,学困生自己的内心并不希望如此,于是他们便倍感烦闷、孤独、痛苦甚至无助,失去前进的动力,形成自卑心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困生的自卑心态,是希望改变现状,获取理解,求得尊重,渴望关爱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说,自卑感是自尊心被扭曲的一种极端心理表现。

     (三)不良行为习惯易反复。学困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教育下,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决心痛改前非,做一名勤学习、守纪律、爱上进的好学生。然而,一旦将誓言付诸行动时,由于长期养成的懒散作风,害怕吃苦,缺乏毅力,意志薄弱,于是,遇难而退,丧失前进的勇力和信心,旧“病复发”。

   (四)个人主观追求与客观实际的矛盾。由于压抑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的漫延,又缺少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上进心,他们很容易就转移目标,用目无师长,破坏纪律,损坏公物,损害班集体利益,搞恶作剧,欺负同学,抽烟喝酒等行为,来求得心理的满足,把兴趣转向低级、狭窄和短暂的方面,对某些事表现出强烈的欲望,如打电子游戏。他们这种作为,客观现实是不允许的,但他们不顾一切,投身其中,无法回归现实。

     (五)心存侥幸。学困生一旦做错事,往往内心是感到空虚和害怕的,担心错误被揭露出来老师批评。他们常常却心存侥幸,寄希望不被老师发现,特别是一两件错事未被老师发现,更是加剧了他们这种侥幸心理。也正因如此,即使有些事在做前明知是错的,这种侥幸心理同样驱使他们不计后果地干了。

    二、剖析教育学困生的种种误区

    第三次全教会的主题是素质教育,集中地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的培养目标,或者说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人才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回视我们对学困生的教育,的确还存在不少误区。

    (一)严多爱少。“教不严,师之惰”。我们对学困生只一味地强调严格要求,不去主动接触,了解他们的困难,不去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不能成其知心朋友,结果,师生之间的距离越严越远,转化效果可想可知。其实,学困生更需要教师在严格要求的同时,采取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温和的语气,创造尊重理解的氛围,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倾注一片爱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罚多教少。在对学困生违犯了校纪校规时,有些教师不是细心去教导而是简单粗暴地进行惩罚:一是语言或挖苦打击,或冷嘲热讽。二是劳动惩罚,如罚打扫教室,冲厕所等。这样以惩罚代替教育,不但对学困生的转化收效甚微,反而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抑多扬少。总喜欢将他们作为反而材料教育学生,点名批评,指责教训,很少表扬和鼓励。长此下去,他们会觉得努力了还是没有进步,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教师为什么就不能一旦发现了他们的闪光点就及时肯定,一旦有进步,那怕很微小也不忘及时鼓励呢?

(四)堵多疏少。有些教师对学困生喜欢定制度,或要求写保证书,即规定他们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其实这种方法是一种典型的“堵”,其结果屡禁屡犯。只有充分了解学困生并加以正确的疏导才能真正转化。


展开全文阅读
三、创设学困生发展空间的策略

面对棘手的学困生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近读一篇故事,体会极深。 一位圣者带众学生来到一片空地上,对着旷野长满的杂草,说:想想如何才能除掉这些杂草呢?或曰:用铲子铲;或曰:用火烧,或曰:挖其根。圣者笑曰:你们回去吧!按各自的方法除去一些杂草,没有除掉的,一年后再来。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先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一片长满累累果实的庄稼地。

    学子们豁然顿悟:要想除掉旷野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显然,我们要拨除学困生心灵上的草杂,方法也只有一种,那就是为他们创设尽可能宽广的发展空间,用精神的庄稼占据他们的心灵。

    (一)重塑精神支柱。 “作为一种道德上的高尚的精神力量,则始于对神圣的东西的一种信仰,没有任何信仰的人,不可能有精神的力量,道德上的纯洁,也不可能有英勇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我们必须帮助学困生走出迷茫、不健康的精神世界,还他们心灵一方净土。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学困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情操,确立他们对祖国、人民牢不可破、毫不动摇、坚定不移的信仰极为重要。一旦他们的精神世界拥有了这笔道德财富,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他们却会迎难而上,始终不渝。因此,重塑学困生的精神支柱,是创设学困生发展空间的基础。

   (二)最大限度地宽容。宽容的内涵就是尊重、理解、关爱,核心就是博爱、合作、发展个性。对于学困生,宽容是一缕冬日照射在绿叶上的阳光,是荒漠里一泓突然跃入眼帘的清泉,是幽谷中一林独自绽放的红莲。能宽容人者必已有博大的胸怀。偏科的坚信他们会及时弥补,迎头赶上;调皮捣蛋,屡犯错误的,多引导,寻找出哪怕是一丝闪光点,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风懒散,行为习惯欠佳的,循序渐进,一点一滴帮他克服。“要得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学困生之所以是学困生,就因为他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社会、家庭、学校为什么就不能施以爱心,期以耐心,持以恒心,亲近他们,了解他们,宽容他们,以期达到转变他们之目的呢?

   (三)无微不致的关爱。“教育的技巧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第一,在接触学困生时,教师为什么不能先微笑,后开口;先请坐,后谈话;先表扬,后批评;先成绩,后缺点,始终追求一种平等,民主、亲切、自然的师生关系呢?动辄声色俱厉,不留情面不好。第二,教师的关爱除了致力于纠正缺点外,更多的应是预防缺点。因为“每对孩子们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我是坏孩子、恶劣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坏孩子的印象。因此,我们从成年人的角度越认为对某个学生的看法根据十足、恰如其分,就越会给儿童的心灵造成创伤,越会使儿童无所适从,越会使本来缺乏经验的儿童今后的行为更冒失,更轻率。”(苏堆姆林斯基语)

   ( 四)充分地尊敬与信任。每个人都具有自觉性、自尊心和荣誉性,只有受到尊重和信任,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热情单纯的青少年尤其如此。“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即使很一般的学生在教师充满信心与深情的关怀、鼓励下,也会变得自信开朗,进步神速,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长期被打入另册,倍受歧视的学困生,他们的自尊被自卑代替,情感被压仰,个性得不到发展,聪明才智得不到发挥,个人品质日趋下滑,他们更需要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所以,对于学困生,我必经立即抛弃偏见,给予他们更多更真诚的信任与尊重,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尊和自信。

   ( 五)优化激励教育。选准契机,优化激励机制。(1)树榜样,帮学困生找比学、赶、超的目标;(2)绘前景,帮学困生制订人生奋斗的方向;(3)勤参与,让学困生在参与中去实践,去体会,去发展,去创新,从而找准自己的位置;(4)勇表现,帮学困生搭建展示自己才干的舞台;(5)敢竞争,放手让学困生也参与班委会、学生会的竞选,在竞争中调动其积极性;(6)真信赖,把担子压到学困生身上,并信任他能成功;(7)动真情,让学困生从教师的言行中体会出对他的爱,做学困生的“贴心人”。(8)多肯定,只要学困生有一点进步,或一个小特长,小优点,都及时给予肯定。

    ( 六)促进自我教育。“能够促使人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构建四环节自我教育体系,即:(1)自我对照---认识自我;(2)制订计划—要求自我;(3)付诸实践---重塑自我;(4)冷静反省—评价自我。通过自我教育,使他们不仅认识到自己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扬长避短,自觉地走出半人时代。

   ( 七)构建五步转困模式。五步转困模式的具体做法是:第一步,逐个剖析,做到成竹在胸。新生一进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一道,利用一周时间,逐一摸清本班学困生的具体情况,既掌握群体学困生的共性,又了解个别学困生的个性。并逐一登记,形成初步的学困生档案资料,保存备用,最后以班级为单位,年级统一登记备案,同时学校推出与之配套的转困奖励条例。第二步,制订计划,有的放矢。计划分班级整体计划和学生个案专门计划两种,一式三份,学校保存一份,班级和科任教师各一份。内容包括: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学困生对象及基本情况,主要措施,阶段目标等。第三步,有条不紊,逐一实施。根据措施逐一落实。第四步,耐心细致,严防反复。学困生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同样会曲折与反复,教师要不断对其进行耐心教育,不可急冷忽热。第五步,总结表彰,长期跟踪。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于创设学困生发展空间的研究应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随着第三次全教会的召开,素质教育的春风已春绿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正视学困生,理性而科学地研究学困生问题,是全面自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目标的需要。同时,国家教育部分颁发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要尊重、合作、既主张育人,又注重个性的发展。这就更有力地说明,有效的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必须加大“转困”力度,动脑筋,想办法,形式多样,内容具体,方法科学,效果显著,操作性强地为学困生创设更多更优的发展空间,把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培养成“生命成熟,智慧发展的21世纪终身自主学习者和创造者;在多元、变化、竞争与合作的未来世界里——健康、文明、幸福!”

标签:教学论文 关于创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善于提取"有效信息"“压缩语段”技巧例谈(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钱塘湖春行》简案(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