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477
标签:
教学论文
文中有我风光尽占(教师中心稿)
高考话题作文“自选文体”这一开放式要求给每个考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特长、自由抒写性情的舞台。有的同学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错觉,认为话题作文很好“对付”,实在不行了,胡乱编个故事就完事大吉了。这种心态下“诞生”的作文其质量可想而知。其实,不管写作哪种文体,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和思维优势,让习作中充分体现“我”的存在,展现“我”的风采,才可能写出有个性的作文来。
看下面的作文题:
2003年7月6日上午10点,伊朗连体“姐妹花”拉丹和拉蕾被推进手术室进行分颅手术。7月8日下午,当伊朗国家电视台中断正常的节目播出、报告姐姐拉丹的死讯时,许多伊朗人震惊落泪,一些人甚至当场昏倒。数小时后,新加坡莱佛士医院一名护士又宣布了拉蕾的死讯。手术如此结局虽然有所预料,可上个月,这对连体姐妹还是坚决表示,她们已经受够这种“形影不离”的状况,渴望常人生活,就是死也要“分开”。
面对这则新闻报道,人们会有很多的联想和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人生历程中,独立自由占据着怎样的地位?为了追求自由独立而不惜舍弃生命是否值得?请以“独立自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来自生活深处的现象】
小孩儿学走路,总是下意识地推开母亲搀扶的手。他想自己走,尽管可能摔倒,可能磕破膝盖,但与生俱来的独立行走的愿望是那样的强烈。而母亲却往往心疼地伸出双手,舍不得放开。
孩子上学了,洗衣、叠被子、整理内务,这些活儿该谁干?大多数家长往往越俎代庖,理由很简单,孩子不会干,孩子学习紧没时间。等到孩子该上大学了,却发现对家的“依恋”(其实是依赖)让自己怎么也走不远走不快。
有的家长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把监护理解为监视,密切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翻孩子的书包,偷看孩子的日记,窃听孩子的电话。理由也很简单:对孩子负责。可孩子却不领情,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
很多学校都有极富“特色”的校规:如十不许,七不准等。上课不许回头、不许发笑,不许随便发表意见,不许和老师顶嘴;下课活动时不许越过规定区域,不许作剧烈运动……连孩子的天真,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的怀疑精神统统被视为“违纪”。
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倾诉给日记,或者在网上的虚拟世界里去寻找理解、寻找自由的宣泄的空间,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大学生则不住校舍去租房,为的是自己可以绝对自由。
任何单位都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合理的规章制度需要认真遵守落实,而有人则把制度视为枷锁;当然,有的单位的制度也的确有不合理、侵犯人自由权的地方。
有的人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己的思想,对权威盲从、附和;对潮流趋之若鹜,跟着感觉走,一去不回头。
风筝在空中蹁蹁起舞,丝线的作用不可小觑;火车高速飞驰,铁轨的作用更不能忽视。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是真正的美;笼中之鸟、缸中之鱼、园中之虎,虽可观赏,却很难说是真正的美。
庄子拒绝楚王的礼聘宁愿穷困地垂钓于濮水,陶渊明放弃县令官位而甘愿过“箪瓢屡空”的田园生活,陈寅恪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做为生命的柱石,张志新因为追求思想的自由失去了生命。
【来自心灵深处的撞击】
——拉丹、拉蕾姐妹俩为什么要“分开”,她们为什么要冒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去换取各自的独立自由?
——孩子既想“自己走”,又很难摆脱对父母的依恋;不少学生,一旦没有“管”便无所适从。这说明什么?对未成年人来说,独立自由意识的培养与形成,家长和学校应负起怎样的责任?
——父母的“监视”,学校的“监管”,对孩子(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孩子(学生)到底应不应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这片天地的半径应该多长?师长是否可以随意侵入这片天地?
——个人追求独立自由与法律法规是什么关系?规章制度与独立自由两者之间是否就一定构成绝对的矛盾体?
——独立自由与官位富贵二者一定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吗?在和平年代,对普通人来讲,独立自由的内涵与外延到底应该怎样来定位?
——庄子、陶渊明、陈寅恪、张志新等人为什么为了“独立自由”而甘于放弃物质上的享受甚至生命?在他们心中,“独立自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思考制高点的提炼与深化】
——追求独立自由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为了能独立行动、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有各自的隐私,拉丹姐妹甘冒生命危险来换取独立自由;孩子、学生、青年、成年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独立自由的渴望。
——独立自由意识的养成需要有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
家长、学校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独立自由观,让未成年人受到良好的熏陶,逐渐形成良性的自由意识。
展开全文阅读
——独立自由具有相对性,没有绝对的自由
追求独立自由不能脱离法律的轨道,任何独立自由都不能超越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不能凌驾于他人和社会之上,追求独立自由更不能以侵害他人的独立为代价。
——追求独立自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这代价更多的是物质上的享受有时可能要付出生命。只有在经济上不依附于任何人、任何集团,才能获得人身独立与精神的自由。
——独立自由的最高境界是思想的自由和精神的独立。
物质上的独立,身体上的独立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独立;但很多人在获得这些权利的同时,其精神和思想上枷锁和束缚却始终没能摆脱掉。
【攀上高处的典型作文评点】
例文1:书信
致父母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我可以想象到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是泣不成声还是坐在一边儿独自发呆,还是……我不愿想下去了。我知道这样的不辞而别会伤害我周围所有的人,尤其是疼我爱我二十几年的父母。但我还是决定离开。
我离开的原因很简单——我渴望独立自由。当然,我并不否认我有独立和自由,但这并不是我渴望的独立自由。
还记得我小时候学走路吗?当我鼓起勇气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时,您却把我抱在怀中,怕我摔倒。就这样,您第一次剥夺了我的自由;当我在您细心指导下可以蹒跚行走的时候,您却始终用手拉着我;当我趁您不备想尝试一下独立行走的时候,您又一次地扶住了我,我又一次失去了独立。
当然,我没有责怪您的意思。只是您对我的爱已大大超过应有的界限。小时候您帮我穿鞋,给我整理书包,替我叠被子,手把手地帮我做手工作业,音乐、美术、英语这所有的家教是按您的意思请的,中考、高考的志愿是您为我选择的,毕业了您又帮我找工作,我的一切似乎都在您的控制之下,我像一只关在笼中的鸟,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飞呀跳呀,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当我的朋友向我讲起他们在外面的生活时,我觉得我跟他们是两个世纪的人。
也许是长期压抑的结果吧,我对外面的世界,对那里的独立自由充满了向往。在我这个没有离开过家门半步的人眼中,独立自由是我生命的全部。为了她就是舍弃生命也是值得的。因为关在笼中的鸟永远渴望回到林中。即使林中可能充满了危险。
请您再次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因为我知道您是不会答应我离开的。但我相信天空中一定有一片是属于我的,在那里我要用自己的力量活下去,用自己的翅膀描绘出美好的天空。请您不必担心我,因为我毕竟二十多岁已经成年了。您一定要保重身体,我希望您能看到一个独立自由的崭新的我。此致
敬礼!
爱您的女儿
2004.12.28
〖点评〗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尽管是虚构的一个离家出走的“女儿”,但文中所写父母对孩子自由的束缚、“我”渴望过真正自由生活的情感却是真实的,其中还可能有自己生活的影子。选择书信体,以向父母诉说的方式表情达意,真切感人。这是一篇文中有“我”的典型习作。
例文2:议论文
追求真正的自由
王雪
我一直以为,“自由”是现代人自私的理由。所以给自由加上了引号,是因为很多人口里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
比如,很多年青人认为不受约束、不受管制、恣意妄为叫作自由;把公共道德行为规范视为“束缚”,而把异化了的西方“人权”看作自由。其实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常识,就是自由是相对的,人是社会的人,人必须遵守维系这个社会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约束”。西方人的确有很宽泛的自由,甚至可以骂总统,但他绝不能脱离法律法规的监督。只有在法律和道德条件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风筝所以飞得高,飞得远,就是因为有那条线的“束缚”。试想,断了线的风筝会飘往何处,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对一个健全的人来说,自由的最高境界是精神的自由,思想的自由。
庄子宁愿在江边钓鱼忍受因饥饿而“形容枯槁”的生活,也不接受楚王的礼聘,倔强地一个人在孤独的夜里守望着心灵的月亮。他追求的是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摆脱了对统治者经济和人身依附后的身心的舒展,是自由自在行走于天地间的潇洒。
陶渊明“不为无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儿”,辞官不作归隐田园。有人可能会说他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箪瓢屡空”,连饭都吃不上,自由有什么用?对于“质性自然”“性本爱丘山”的五柳先生来说,官场的繁文缛节、钩心斗角实在是比要他的命还厉害。既然两者不可得兼,没办法,只好“舍官而取自由”了。
我常常想,如果自由独立与官爵富贵可以有机和谐的统一起来,该是多么惬意的事。但造化弄人,二美常常难具,获得自由和独立常常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陈寅恪为了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晚景凄凉,处于“边缘化”的他连发表学术作品的机会都难上难。但愈是困境,愈见人之品节。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挣钱的多少、名声的大小成了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标杆,人稍不留神就可能出溜到金钱和名利的脚下。依靠别人吃香的喝辣的,从别人那里接过厚厚的钞票,说起话来话舌头就可能打卷儿,腰挺不起来,头抬不起来。除非你不怕卷铺盖,或者你是个“大内高手”,真正靠的是自己的本事吃饭。要自由,先在经济上独立,或者练就让你自由的本事。
人呐,因为贴上了追求自由的标签,才站得直——当然,我说的自由是名副其实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
〖点评〗这篇习作有三个优点:一是充分展示了自己知识积累方面的优势,庄子、陶潜的例子取自教材,陈寅恪的例子来自课外阅读;二是有时代性,作者的眼睛密切关注着现实,习作的落脚点是今天的人们如何认识独立自由;三是思考有深度,对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获得真正的自由需要代价两个问题的分析独到,充分展示了“我”在文中的位置。
【认识自我的升华】
文中有“我”,风光尽占。凸显自己的资源优势与思维优势,天下至情至性之文尽落“我”笔下。
——“我”之一:“我”的生活经历,我的所见所闻(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只要属于规定话题之内,尽量多多激活,才会选出上好的素材。写记叙类文章处理好这一环节,会使习作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写议论文处理好这一环节会使习作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即便是编故事,也应该有生活基础,才能编得好,编得“圆”。
——“我”之二:“我”的知识积累与阅读储备,包括课内知识课外知识及各种媒体上的“杂货”。这些“原料”对写作议论文或随笔类文章颇为重要。当然,这些“原料”有很多有多种用途,一定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开发利用。
——“我”之三:在激活自己相关积累的基础上,对规定话题做横向或纵深解析,综合运用文章立意的相关思维方法(如因果思维分析、互联思维分析、对比思维分析等;还可从横向与纵向、肯定与否定、正向与逆向等不同角度对话题进行解构),反复斟酌,从而得出带有自己个性色彩的认识和看法。
——“我”之四:选择最佳文体和最佳表达方式。最佳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文章内容的需要,二是自己之所长。
特别强调:用第一人称的文章,不一定就是做到了文中有“我”。只有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大脑去观察思考,用自己的心去感悟,才能站到真正的制高点上。
【强化练习设计】
“梦”,一个引发人们多种联想与想象的字眼。站在不同的立场、承载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它对话、交流,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结果。请联系生活、人生、文学、艺术等领域,以“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标签:
教学论文
文中有我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自由写作•快乐写作•理想写作(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语文教学(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