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3034
标签:
教学论文
中学生心理现状、障碍成因及解决的方法(教师中心稿)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
——扫走阴霾,给心灵留下一片晴空
作者: 工作单位:中山市小榄镇第二中学
联系电话:0760-2165800 E-mail:zhangguangkuo@163.com邮编:528416
忆往昔,分是学生的命根,考试是老师的法宝,其他都不重要。这种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分数,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当然要加以改变。随着素质教育不断的深化,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并有成为热点的趋势。导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热点的原因,除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号召与指导之外,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提出《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也是推动了人们对于“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1】的认同。于是乎:各种心理老师培训班如雨后春笋的出现,各种心理辅导、心理讲座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一 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到底如何?是否“普遍存在精神健康问题”?【2】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又如何?笔者看到的许多有关青少年或中小学生的心理卫生方面的论文或研究报告,大部分文章对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持悲观的论点,而笔者在与许多中学教师及中学生谈及此方面的问题时,中学的师生们表示“有心理毛病”的学生极少,并不是像有些文章所言那么严重,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正常的、健康的。通过参照华中师大的佐斌(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及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论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所撰写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实考察》 对我们认识这些问题也许有一定的帮助。下面是研究的内容简介:
研究者依据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把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内容确定为以下10个方面:
(1)身体感觉;(2)学习兴趣;(3)与父母关系;(4)与同学关系;(5)与教师关系;(6)价值观念;(7)适应能力;(8)情绪品质;(9)对学校态度;(10)人际关系。
调查研究对象为湖北省武汉市、荆门市、随州市的五所中等学校的1233名学生。每一选定的学校依据分层随机原则在每一年级抽选一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被试。 1233名中学生(含中师生)在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上的平均总得分为346.26分,标准差为37.8,该分数表明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上属于中等水平。见表1。
调查结果表明,1233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来看是良好的、健康的。1233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平均得分为346.26,属中上水平。在十个项目的平均得分中,只有“对学校的态度”一项较低(29.9分)。
从主流看,调查结果说明广大中学生不仅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且与人们通常认为中学生厌学严重的情形相反,当今中学生具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同学关系、与父母关系的自我评价上也普遍较好。从其它大部分项目得分上也可知,中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但是,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中也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1233名中学生中,心理健康状况虽然得分极差者没有,但较差者仍有103名,占8.35%,这一比例显示出近十分之一的中学生心理适应方面不太理想。
第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学校、性别差异结果表明,仍有女生不如男生、初中生不如高中生、高中生不如中师生的情形存在。
第三,在问卷调查的若干项目中,少数题句反映出中学生心理现状不容乐观。例如70.6 %的中学生“在学校里总是感到心理很紧张”,70.2%的中学生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61.9%的中学生有时感到脑子里是一片空白,56.7%的中学生曾经想到过自杀等等
通过调查的内容和结果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代大多中学生心理依然是健康的,我们仍可以用常规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而极少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也应该引起我们特别的关注,因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三代人和几个家庭是否幸福,也关系的整个社会和人类能否和谐发展。
二 心理健康的原则与标准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首先要明确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3)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3】躯体无疾病,心理无疾病,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内外公认的“全面健康”三要素。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宪章中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没有衰弱的表现,还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一种完好的状态。宪章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准: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能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和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自如。”【4】
三 何谓心理障碍?
它是指心理活动失调或心理失去平衡。通俗地讲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正常的智力水平,不能够了解自己,不能够接受自己,不能够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不善于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适应环境,不能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协调统一,这时就可以表明他(她)一定有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四 心理障碍的分类
在实践中,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两类:
1、有轻微心理失调。如有的学生情绪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学生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学生依赖从众,情感脆弱;有的学生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由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有的由体象变化、异性交往、情感误区引起青春烦恼等等。
展开全文阅读
2、有轻度心理疾病。如神经衰弱,社交恐怖症,紧张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或由人际危机、情感危机、学习危机引起轻生念头等等。当然,还有一类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精神幼稚病(低能),情感性精神病乃至变态人格、性变态等等。这些人已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和活动,需住院或长期治疗。
我们的心理辅导重点应该放在第一类心理障碍上,因为它是大量存在的,并且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它不仅构成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而且潜伏着进一步恶化的危险。为此,更要给予认真的咨询与矫治。
五 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
1.狭隘。一般的狭隘只是性格弱点,但严重的狭隘则是一种心理障碍。心胸狭隘表现在对人对事斤斤计较,常为细小得失耗费大量精力,并为之烦恼苦闷,甚至耿耿于怀,不能自解。不能承受任何刺激,稍不顺心就闷闷不乐,陷于苦恼之中。遇事喜欢猜疑,整天疑神疑鬼,并且无根据地牵强附会,喜欢钻牛角尖。
2.抑郁。表现为郁郁寡欢、沉默、孤独。这在一般情况下属性格弱点,但严重的属心理障碍。患者时常忧心忡忡、愁眉苦脸、动作迟缓、思想呆板,对人冷漠无情,常悲观失望,对生活缺乏热情,甚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几乎没有一点信心。
3.虚狂。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一触即发,性情暴躁,常常头脑发热,忘乎所以。同时,蛮横任性,目空一切,好冒险逞强,追求刺激,常与人争吵好斗,极好表现自己,行动不计后果。
4.恐惧。由于多次的失败或挫折,心灵上受到刺激较深,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如有的青少年学生受到不及格分数的困扰,以致一看到分数就恐惧,并且害怕教师、家长,不想见到他们,一听到责备的目光就呆若木鸡。有时被恐惧心理压抑得不能进行正常思维,连责备别人时,也会引起惴惴不安。
5.神经过敏。表现为异常敏感而又失去自我控制。常喜怒无常,一些小刺激也会引起大吵大闹。注意力不易集中,不但不能专注于学习,而且过分关心人事关系。心理脆弱而无主见,易被引诱,行为轻率,对人不信任,并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和报复心理。
6.过度激动。这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在极度苦闷中产生的一种反常心理。表现为极易激动,举止冲撞,待人态度生硬,好发脾气,有时则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不听劝告。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厉害,但又想不出恰当的发泄手段,处于一种谁碰到他让谁倒霉的心理状态。
7.无动于衷。表现为对一切都满不在乎。这往往是受到不公正待遇后出现的一种反常心态,也是一种特殊的反抗形式。他感到自己在别人眼里注定不行,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就索性一切都不在乎,对来自任何方面的批评指责均若无其事。有时则故作怪态,使你对他无能为力。但满不在乎仅是外表,其内心却充满着自尊心受到伤害的痛楚。
8.报复情绪。有的犯了错误后,认为周围的人都以轻蔑的态度看待他,在内心激起种种仇恨与对立的情绪,并且十分敏感,任何一点动向都会触动他的神经,连别人看他一眼也觉得是在嘲弄他,甚至把无关的行为也视为挑衅,在内心时时升起一种报复情绪,用破坏、捣乱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并引为开心。
9.怯懦。表现为非常害怕在人前行动做事,特别在公开场合更是畏首畏尾,心情紧张,手足无措,唯恐别人笑自己,伤害自己。甚至在课堂上做作业也要遮盖起来,生怕别人见到了耻笑。怯懦与自卑心理相联,几乎完全没有自信心,精神萎靡不振,软弱、犹豫,对前途有一种渺茫失望感。
10.不良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得自后天的下意识动作。不良行为习惯表现为恶意的模仿、说谎、捣鬼、偷盗、抽烟、酗酒等等。有时明知不对,就是不改,一种囿于习惯的适意感受使其缺乏自制能力。上述所列,是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频率最高、又是较为典型的心理障碍表现。
六 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青少年学生处于发育第二高峰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心变化急剧,内心的冲突和矛盾频繁叠出,因此,是心理障碍的多发时期。概括地说,造成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多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即主观上生理、心理原因和客观上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原因。
(1)从生理、心理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现代青少年学生生理发育提前而心理发育不足,造成兴奋与抑制失调及身心功能失调。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导致心理上的波动起伏,常呈现周期性的大幅度变化并难于预测,而且他们的情感周期没有规律,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同时,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活动的沟渠网络)会由于生理上不够成熟(主要是大脑)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而不够健全牢固。而心理活动的波动起伏与认知结构不健全容易引起心理障碍。
第二,青少年学生社会适应性增强,心理上的独立性渐趋成熟。但因社会阅历不足,他们的愿望与现实会产生矛盾,容易造成主、客观脱节。同时,青少年学生的神经系统大多为不均衡型与弱型。不均衡型神经活动表现为两极化,忽强忽弱。而弱型则表现为抑郁和内向。这两种类型神经系统都较脆弱,对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变化不能应激适应,造成心理障碍。
第三,青少年学生个性倾向还未完全定型,人生观、世界观与社会观、道德观还不稳定,有很大的可塑性。思想幼稚,容易把一切都理想化,对人生道路的挫折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一遇挫折,就易产生心理障碍。
(2)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家长的个人修养,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家长错误的教育态度和方法,抑或对子女过分溺爱,抑或毒打辱骂,家庭不幸福,父母婚姻出现问题,这些都易造成青少年学生不良的性格倾向。学校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或偏爱,或歧视,或处事不公,或谴责过多过重,不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自尊心,都易造成心理障碍。
第二,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如果学习负担过重,加之家长、老师等要求过高过急,致使劳逸不当,引起大脑因负担过重而功能失调,造成情绪紧张、心神不安,产生心理障碍。
第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低级庸俗生活方式的耳濡目染、流氓团伙的吸引,以及各种有害思潮的影响,还有各种不正确的社会舆论的压力,如班级排名、学校排名、各种名目的竞赛、“考试落第”等,对青少年学生也有很大压力,处理不当,会引发心理障碍。
七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进一步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纲要》明确提出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5)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6)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7)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8)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9)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八 针对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应采取的对策
对策一 ——心理疏导
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他们心身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对策予以解决。解决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积极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心理疏导。所谓心理疏导,就是根据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患者的需要,提供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知识服务的一种活动,是推行心理卫生科学和心理疾病防治的实际工作形式,是解答青少年学生提出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其作用是通过对疏导对象的帮助、劝告、启发、教育等心理转化方法,改变其心理活动,解决其心理矛盾,清除心理障碍,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帮助他们用心理卫生科学知识正确对待心理矛盾和社会矛盾,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展开余文
1.心理疏导的原则
(1)接受原则。教师要热情接待,态度要温和,能接纳学生的情绪,并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要让他们把话讲完。在这一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始终要以关心、亲切态度相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如果教师不认真倾听,面部表情冷漠或武断地打断学生谈话,简单否定,常常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影响疏导效果。
(2)支持原则。对能大胆倾诉自己想法的学生要加以肯定,语词要热忱、慎重,使学生感受到强大的心理支持。在对话中给予不断鼓励,要反复强调诉说学生的真诚行动。这对胆怯、忧郁的学生尤为重要。
(3)保证原则。为了消除诉说学生各种心理顾虑,必须做好保证工作,即疏导教师要做到:一是保密,二是不歧视。这是很重要的两条,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最怕教师、同学议论他的弱点,最怕被人看不起。这也是参加咨询学生共同的希望。因此,教师对待诉说学生更需要同情和关心,使他们感到跟老师谈心事有安全感。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大胆地倾吐内心的矛盾和苦恼,使教师更好地疏导学生。
2.心理疏导的一般方法
实施心理疏导有一个细节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营造一个轻松、温馨、和谐的氛围。你决不可以在房间的门上挂有心理辅导或咨询的牌子,那样会给他带来很大的压力。房间布置的比家还要温馨舒适,灯光要适度,在这种轻松、温馨、和谐的环境学生才有可能向你敞开心扉。
(1)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障碍分析要恰如其分,不应夸大。心理现像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充满矛盾、复杂多变的,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现象自然也是复杂的、矛盾的、多变的。因此,当青少年学生中出现某种心理障碍时,不要把问题看得过分严重,否则,反而会使学生心神不安。对青少年学生反映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分析问题的同时要教育他们客观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这也是进行心理疏导的一个重要方面。
(2)针对不同的心理障碍,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如以情动情,用关心、安慰去减轻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苦闷和心理负担;转移注意,让青少年学生暂时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改变情景,避免“触景生情”,以改变其心境、态度和认识。
(3)心理疏导要深入到青少年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的所思所虑,所喜所忧,以“心药”医治“心病”。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不能简单粗暴,责备没完没了。要用真诚代替厌弃(特别是对待差生),唤起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和家长都不要轻易使用对青少年学生不适当的激情,如愤怒、谩骂、殴打等去压服,而应用说理、循循善诱的方法进行开导、教育,使之心服口服。
(4)沟通思想、相互理解。患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最需要人们给予温暖和理解。理解在心理疏导中是十分重要的。在家长和子女、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多层次的沟通,体验对方的社会角色,互换心理位置,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会使他们感到信任和鼓舞。多渠道的沟通交流,如同中医诊脉一样,是了解病理的重要手段。
(5)丰富活动,优化环境,造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它们与心理疏导工作相配合。集体意识,集体舆论,对消除某些心理障碍具有重大作用。青少年学生的从众心理在这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优化环境包括优化班集体的环境气氛。一人有困难,大家来关心,使心理障碍在良好的环境气氛中得到迅速的缓解和排除。
3.通过心理疏导,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
通过心理疏导,要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主动地排除各种干扰和困惑,保持心理健康。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特点,要力求使他们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调节能力:①排除各种挫折与不良刺激的困扰,提高心理承受和情绪自控能力;②排除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困扰,培养认识自我的能力;③排除理想之我与现实之我的矛盾和困扰,培养自我协调的能力;④排除个体与环境的矛盾和困扰,培养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⑤排除依赖和自主的矛盾和困扰,培养自我选择的能力;⑥排除闭锁心理与要求理解的矛盾和困扰,培养克服心理缺陷的能力;⑦排除性成熟和性意向的困扰,培养性自控行为的能力;⑧排除人际关系方面的各种矛盾和困扰,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⑨排除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和困扰,培养持久的意志力;⑩排除各种心理冲突的困扰,培养心理机制的调节能力。
对策二——情绪释放
通过情绪释放,即创造一种环境,使之自由地、尽情地表达其矛盾心理和压抑的感情。情绪释放有助于恢复理智,使情绪趋于正常。情绪释放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设置“情绪发泄室”通过击打、呐喊、痛哭等尽情释放其心中的郁结,使其轻松的回到现实生活中去。设置“悄悄话”热线,有心理指导老师耐心倾听其诉说并加以正确引导,让其尽情诉说也是情绪释放的一种办法。
对策三——指导学生积极应对压力
压力是现代社会人们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体验。所谓“人生不满意十之八九”,面对种种不如意,人们常常会焦虑不安,内心体验到巨大的压力。承受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但是过度的压力总是与紧张、焦虑、挫折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会破坏人的身心平衡,造成情绪困扰,损害身心健康,造成心理障碍。临床心理学家发现,溃疡病主要起因就是心理压力,癌症和心脏病的发作也与心理压力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指导学生怎样应对压力显得极为重要。影响压力的因素归结为个人经验、准备状态、认知水平、性格、环境等。了解了这些知识对我们应对压力有很大的帮助。
通常教给学生下列做法: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4)建立和扩展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6)积极改变不合理的观念,通过有意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例如:对考试压力的认知调整
易产生压力的认知 调整后的认知
1.考试成功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1.考试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2.考试失败说明自己无能 2.失败是成功之母
3.考不好丢面子 3.不及格并不是绝路
4.觉得对不起父母的期望 4.读书是自己的事,只要尽力就可以
5.别人成绩好,我受不了 5.同学成绩比我好,我为他高兴
对策四——指导学生积极应对挫折
挫折是指个体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挫折感受是一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包括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各种负面情绪交织在一起。挫折也像压力一样,关键要看人们是否承受得住。导致挫折的因素很多,一般概括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如何应对挫折,提高挫折承受力,可以有以下建议 :
(1)正确认识挫折。挫折并不都是坏事,处理的好的话,它可以成为争取成功的动力和精神催化剂,也是一种机会。
(2)改变不合理观念。挫折发生后不要总是后悔,认为“此事不该发生”;不要“以偏概全”一个别事件来断言全部生活,一叶障目;不要无限夸大后果。
(3)加强修养,勇于实践。应该主动、自觉的将自己置身于充满矛盾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去磨炼,向生活学习而不是逃避社会。同时,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道德修养、知识素养、培养“慎独”精神,养成冷静思考的习惯,经常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自我激励。促进心理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4)优化自身的人格品质。挫折承受力与人格特征有关,性情急躁的人、心胸狭窄的人、意志薄弱的人、自我偏颇的人常常容易引起挫折感,为了提高挫折承受力,每个人都应主动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改变那些不适应发展的不良的人格品质。重点应培养自信乐观、自强不息、宽容豁达、开拓创新等品质
对策五——指导学生积极应对焦虑
焦虑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有些生活事件有理由让我们相信,自己正处在危险之中,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反应,让我们的身体有所防备,提醒我们小心保护自己,但不切实际获不正确的评估让我们过度焦虑,就会给情绪造成困扰,严重时则导致焦虑障碍。焦虑障碍会给我们的身体、思维、心理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得我们心跳加速、呼吸短促、郁闷、食欲差、恶心、失眠、尿频流汗等,焦虑使我们的记忆力减退、易分心、思维难以集中、反复想同一件事情等,焦虑使我们易怒、不耐烦、紧张、害怕、坐立不安、恐惧、沮丧等。
克服焦虑的原则①不回避。②正面迎战。想一想我们第一次登台在众人面前发表演讲,不就是要紧牙关、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上吗?然后,你会发现事情并不是象我们想象的那样难。正面迎战可以让我们习惯于使我们生活不好过的人、事、物,正面迎战会改变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当看到自己主动迎战而不是一味回避时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克服焦虑的方法①要学会放松自己,如果能够放松自己就会比较容易接受焦虑的存在。日常的有效的方法有深呼吸,或者在引起焦虑的情况发生前做好准备。②运用想象减轻焦虑。想象可能出现的焦虑情景,放任自己体验焦虑,同时随时提醒自己,焦虑虽让人不舒服,却不会致命,慢慢地就可以与焦虑共存了。③进行理性思考。看看自己面对焦虑情景有没有使用错误的思维模式,比如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夸大事态、不知变通、不合理预期等。
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对青少年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障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提高他们心理品质,促进他们个性健康发展,使青少年学生达到个体化与社会化平衡协调发展,完成由“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扫走其心灵阴霾,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留下一片晴空。
备注:
【1】 新华社:《大中学生心理障碍应该引起社会重视》,载《人民日报》,1989年8月15日,第2版。
【2】骆伯巍、陈家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载《教育研究》(北京),1985年第6期;杜玉
庆等:《中学生心理适应情况的调查报告》,载《社会心理研究》(北京),1992年第2期。
【3】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心理学》2002年2月第一版
【4】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心理学》2002年2月第一版
展开余文
附表1 1233名中学生心理健康得分区间分布
得分 100~200 201~250 251~300 301~350 351~400 401~500
健康状况 极差 较差 中下 中上 良好 极好
人数 0 103 298 679 149 4
百分比 0 8.35 24.17 55.07 12.08 0.33
表2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分析表
年级 统计值 身体感觉 学习兴趣 与父母关系 与同学关系
初一 35.6 37.1 31.2 32.4
初二 33.8 38.2 33.3 36.5
初三 30.9 33.5 32.4 35.8
高一 32.2 36.7 37.6 35.7
高二 33.4 36.5 37.7 36.1
高三 30.3 35.6 34.9 34.5
中一 33.4 34.2 35.6 36.5
中二 36.4 32.5 36.2 36.7
中三 34.9 34.2 35.8 37.0
中四 35.2 34.8 37.2 34.9
项目总 33.9 36.1 35.2 35.8
项目问题程度 ④ ⑨ ⑦ ⑧
年级 与教师关系 价值观念 适应能力 对学校态度 人际关系
初一 32.5 38.4 30.8 29.6 32.0
初二 31.6 36.7 34.1 28.8 34.2
初三 32.3 35.9 32.2 27.4 33.7
高一 33.4 38.1 33.5 29.8 35.6
高二 32.9 37.2 32.8 30.5 35.6
高三 29.7 35.0 32.3 29.2 33.0
中一 33.7 36.7 34.4 32.9 35.3
中二 32.8 36.5 37.6 28.7 35.2
中三 31.5 34.4 37.9 29.3 34.9
中四 33.2 35.4 34.3 30.1 35.1
项目总 32.8 36.6 33.5 29.9 34.6
项目问题程度 ② ⑩ ③ ① ⑤
年级 情绪品质 综合指标 健康程度
初一 34.6 328.6 ②
初二 35.6 364.6 ⑨
初三 34.5 328.9 ③
高一 35.8 352.4 ⑦
高二 35.0 349.3 ⑥
高三 33.6 326.6 ①
中一 35.6 346.4 ⑤
中二 37.1 369.8 ⑩
中三 36.2 354.7 ⑧
中四 34.8 341.3 ④
项目总 35.1 346.26
项目问题程度 ⑥
*健康程度栏中,①为最低分,健康程度相对较低;⑩为最高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标签:
教学论文
中学生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语文课的导引技巧(网友来稿)
下一篇:
怀揣着宽容走上讲台(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