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1201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侥国民》新课标教案(网友来稿)
重庆市巫溪县文职中 小张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和说服力。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本文比喻中蕴涵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精心导入

      1、播放《国歌》的音乐。

      2、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己的家园,克服重重困难,执着向前。

      3、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样也激励着中国人努力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4、板书课题与作者。

      5、分析课题的朗读方法。

      A如果别人要你向他们介绍我国的困难处境,我国的国民雄健的两种情况时,那么你会怎么读标题?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都重读)

      B 如果要鼓励你的同胞挺起胸膛来战胜困难,那么你又怎么读标题呢?哪个词语该重读?(“雄健的国民”重读)

      二、简介作者与历史背景。

      1、同学们?读完课题,你们已经知道了本文的作者是李大钊,那么有谁知道关于李大钊的知识呢?

      学生回答后补充:李大钊,李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就学于早稻田大学。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笔。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0年3月,在北就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李大钊不公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选注》。

      2、简介历史背景。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图动员更多的人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事业成为全民事业。

      三、范读课文。

      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

      思考: 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

      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以

      2、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给下列字词注音。

      逼狭 崎岖 阻抑

      (2)出示不理解的词,清除阅读障碍。

      其经历亦复如是 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奇绝壮绝的境界 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浊流滚滚 魄势 阻抑

      3、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4、“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的历史吗?----------了解写作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5、初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呢?

      五、重点研读。


展开全文阅读
      1、理解“雄健的精神”。

      (1)导入:同学们,读完这篇课文,刚才有同学说出了这篇课文较多地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那到底用了哪些比喻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分析分析。

      例: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

      (2)指导:作者在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胜困难。那谁来说说这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呢?(这雄健精神是: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勇往直前。)

      (3)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呢?(豪情壮志)

      2、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D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3、激发学生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带着崇敬之情朗读课文。

      (1)导入: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同学们,难道像李大钊这样的人不值得我们崇敬吗?下现,我们一起朗读一则名言。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2)男、女个一名担任领读,读第一段。第二段由全体女同学朗读。男同学读第三段 。第四段男女生轮读。第五段由领读来读首句,后几句由男女生齐读。

      六、拓展延伸。

      1、导入: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七、结束新课。

      同学们,每个国家 ,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就是要靠雄健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往无前。让我们记住李大钊的一句名言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板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李大钊

      比喻: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

      雄健的精神: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勇往直前。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作者邮箱: zhangyingqing1979@yahoo.com.cn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艰难的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峡江风流——屈原、昭君——综合性学习案例设计(网友来稿)
下一篇:不睁眼(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