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903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一张车票》教案(教师中心稿)


课题 一张车票 教者 刘春芳 时间 2004.5.8  教学模式 合作一探究式

学校 葛江中学 年级 初   二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情节过程,把握感情线索。

2、学习作者细腻的心理刻画,巧设悬念的写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造力、思维力、语言运用能力。

3、有感情朗读课文,加深理解、感悟。

德育目标 1、懂得防微杜渐的道理。

2、注重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

3、关注社会现象,善于思考。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主旨。2、体验细腻情感.

教学难点

教学突破 巧设悬念的情节安排。

抓住本文的感情线索,作为切入点,去体会寄寓的情和理,去分析

含蓄的暗示所起的作用。

.

教法 1、讨论争鸣法       2、形象点拨激情法

3、自我提问法       4、诵读指导法

学法 1、圈点勾画法。

2、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互相讨论、鼓励创新法。

3、在已有知识能力基础上,继续学习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引用一段绕口令:…………

由相似的寓意,引出课文 学生说出寄寓的道理。

二、

要点回顾

(人和事)

理解文意 1、指导学生,浏览课文,理出层次: 开端

情节 发展

     高潮

     结局 1、学生指读,读出层次

2、整体感知,概述说明:

写了哪些人?

围绕“一张车票”发生什么事? 听读课文,自由发言: 

一个____的母亲,一个____的儿子

明确:“劝告”

三 、

重点揣摩

(情和理)

把握主旨 1、文章是怎样塑造“母亲”这个人物形象的?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3、你能划出并体会这种复杂的感情吗?

4、那位年轻的母亲最后补了票,是因为她懂得了什么道理? 1、学生讨论明确:语言和心理描写。本文以母亲的忏悔的感情为线索。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划出心理描写的词语,并品评。

如:我从“…”词中,读出了母亲的……心理。

4、懂得了:这不是一件小事,教育子女要防微杜渐……

四、

疑点追踪

深入探究

五、

美点赏析

自结收获

六、

焦点访谈

拓展迁移

七、

教师寄语

布置作业 1、文章为什么不直接道明母亲忏悔的原因?这样写有何好处?

2、你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供大家讨论解决。

本文短小精悍,有很强的感染力。你认为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你能做到吗?

出示资料,关于青少年犯罪率上增的社会问题,结合本文及自己,谈谈看法。

作为家长,不应忽略对孩子小事的教育,作为子女,更应该严于律己,“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

想像作文:

《从一张车票说起____一个母亲的忏悔》

要求:有细腻的心理刻画 1、默读课文

2、在教师点拨下,学生合作探究:一方面是母亲羞愧难言的写照,

一方面是情节上巧设悬念的安排。

3、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争鸣中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明确:

人物描写__心理细腻自有情

情节安排__巧设悬念引人心

使学生学有所得。

  

广泛联系,深入思考,自由发言,摆现象、提出观点或建议。

1、课内得法,课外受益。

2、培养阅读分析能力;深入落实学法。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一张车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歌词三首:我的中国心、十五的月亮院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歌词三首》(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