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2513  
标签:作文指导
农村初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师中心稿)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作文教学难,学生畏惧作文,作文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贫乏、平淡;缺少主旨,不会结构文章,作文训练随意、无序等问题提出了激发兴趣,广泛阅读、全面积累,编写提纲,增删修改,作文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按目的、按文体、按题型、按人认识事物的规律逐级全面系统的进行全文或片断训练等对策。 

 

关键词:作文  问题  对策。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而语文学习是学习中的“老大难”,作文习作又是语文学习中的难中之难。作文课上老师没谱,学生头痛;花费的时间多,效率差;农村学生害羞,见识短浅、知识浅薄;受少数民族语言影响大等等。因此,正确认识农村初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和给予正确的对策是初中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

一、农村初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畏惧作文。学生畏惧作文是语文老师的共同感受,一布置作文,学生一片惊叹茫然无奈,既希望老师能作写前详细的指导,又希望有例文可仿照、抄写,甚至希望老师能开恩延长收交的时间。但这一切过后又不知所措,无从下笔。

(二)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贫乏、平淡。农村学生接触外界极少,每天以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为一线,学校图书馆藏书量少、阅览室的报刊杂志几乎为零,家长因经济困难,很难有余钱给学生买书。因学校资金短缺,音乐、体育器材不全,校内活动开展不正常。另外,当前学生安全又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校不轻易组织或者干脆不组织学生外出郊游,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大部分学生从小与人交往交流,用得更多的是少数民族的语言、语法;极少数同学虽然偶尔能用一些普通话交流,但也夹杂着方言。因而,学生作文时只能胡乱编造一些不切实际的故事或对例文的时间、地点、人物稍微作一些改变等,所有这些都造成了学生作文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贫乏、平淡。

(三)错别字、语病较多,标点错误。老师上课为了省事,也喜欢用当地方言来教学,并美其名曰:“双语教学”。为了便于沟通、更为了显得亲切,在日常交往中师生、生生更多用的是方言。因此学生作文中常常有很多的错别字以及本方言语法结构的句子。此外,很多学生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了解各种符号的用法,或一逗到底,或想什么时候加标点符号就什么时候加,想加什么标点就加什么标点,不管句式、语调及句子是否完整;有甚者还把英文标点当作中文标点来用等。

(四)详略不当,层次不清;结构残缺,头尾不全,缺少主旨。农村初中生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阶段,逻辑性思维还没有形成,但这个时期学生所接触的事物又渐渐增多,受到形形色色的思潮的影响。再加上汉语言知识贫乏,会话表达能力低下,造成了学生在作文时既想写这个内容、又想写那个内容,写了这件事、又忘了那件事,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可能详细地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与中心关系密切的事情常常因为被后面的篇幅所限、时间所迫而一言带过;特别是在运用对比写法的习作中犹为常见这种顾此失彼、头重脚轻、详略不当。层次不清是由于学生不懂得分自然段,所有文章一律三段,开头一段、中间一段、结尾一段;或一段到底;或想什么时候分就什么时候分。不会用过渡词、句、段,把上下文连接起来。结构残缺,头尾不全表现在一篇文章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或只有头尾,没有主体部分。叙述一件事有起因、结果,却没有经过;一个故事有高潮、结局,却没有开端、发展等。缺少主旨,是因为学生在完成作文时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完成,不明白也不曾想过一篇文章用什么事例或道理表达一个什么观点,达到什么目的,即“为何而写?写什么?什么写?”等等。

(五)作文训练随意、无序。受到教学资源和教师水平的限制,农村初中生作文训练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无序性。教辅资料缺乏、教育信息不畅通;教师没能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仅凭一本教科书来教学,或当堂或课外布置一篇作文,学生或前或后断断续续地把作文交上。布置作文时又不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按目的、按文体、按人认识事物的规律逐级全面的进行训练。

二、农村初中生作文对策

(一)提高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重要地位的认识

1、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种语文试卷中的高赋分板块。旧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把“写”与“听”、“说”、“读”并列为语文的四大能力之一。 “能写记叙文, 简单的说明文, 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2”。同时,与之配套的六册教材一共安排了42次整篇作文实践,其中30次是命题作文,但也可以撇开参考题目,自由拟题目;12次自由写作实践,可以自由自在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后安排了约100次片断作文训练。附录中要求会写的应用文有26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测验、段考、期考、小考、中考、高考各种考试,语文是必考科目,而作文又是语文必考的且高赋分板块。在100分的试题中占40分,在120分的试题中占50分,在150分的试题中占60—70分,都占40%以上,而且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一般常用的应用文、评论、随笔等;它可以考整篇文章,也可以考片断;从命题形式看,可以考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如看图作文、文字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可以考原创的,也可以考扩写、续写、缩写、改写……

2、作文是衡量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规定的五大学习任务,用作文都能检查学习效果。识字3500个和会写3000个是作文的基础和前提,作文是字词句段的整合与整体。阅读能力的强弱高低直接影响着写作水平,它是写作语言的储备、再现以及再创造。作文实际上是口语通过规范了的更系统、更富有文采的书面语言。综合性学习,为写作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机会,提供了学习的材料和手段、过程。作文展示了综合学习的成果。俗话说“之乎者也而已哉”,会用七字为秀才。在边远的农村,能读书看报、会写信的便被称为“秀才”。在学校,学生作文写得好,常被认为语文学得好;教师会写文章(特别是论文)也常被认为教师水平高、知识渊博。


展开全文阅读
3、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作文为人类社会的交往提供较为完整和完美的服务。它不象口语、手势语等那样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既能久存,又能远距离、超时空、超障碍物的交流传达。学生学习习作,目的是让学生在今后的社会交往中能更好的传达信息、交流经验;述说事理、阐明见解;写景状物、抒发感情,形成能力、立足社会。

(二)激发兴趣,降低要求,克服畏难情绪

首先,明确兴趣在作文中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写作是一种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只有引导学生喜欢作文,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那么所有的写作活动都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赠送,我们的学生当然是乐意接受这种赠送的。这样,作文就成为学生心灵的释放,是对自己心境最好的诠释,是自身一次完美的挑战。

其次,激起兴趣的方法有以下五种。第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置身其中。如让学生贴纸船、纸鸟、纸飞机……要求学生写出制作的过程。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等,要求学生写出各种声音、画面的变化对所表达情感或主题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摹拟演练这些声音、场面来激起写作的兴趣。第二、用对比式,创造紧迫感,压力感,提高他们的作文兴趣。“争先恐后”是青少年学生的最显著心理特征。他们羞于落后,又不甘落后,是激起他们浓厚的作文兴趣之一。如用同伴的好作文作对比,激起那些不喜欢作文的同学明白自己的缺点和差距,从而奋起直追。第三、用好奇感、参与欲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好奇感是人们学习工作、研究探索新生事物的原始驱动力,是冲动、灵感产生的潜在情感。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是古代说唱者和章回体小说用好奇感来提高人们听说欲望和阅读兴趣的一种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参与欲还是人们获得他人认同和赞扬的最原始感情。如举行班级、年级、全校的作文竞赛,开展课前五分钟的口头作文,讲故事比赛,新闻发布会等,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事后再把这些活动的场面和过程写出来,学生就会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就兴趣倍增。第四、用成功感、收获感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现代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有一位差生。该生第一次交上来的作文只有一句话。面对这种情况,魏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了他。夸他作文简洁,没有废话,算是一篇成功之作,并相信他以后会写得更好。这样,该生感觉学习语文原来很有意思,作文也挺容易,一两句话也成。后来,这位同学作文时总想多写几句,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竞能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来。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利用板报、班报、学习园地,习作欣赏课等等,千方百计的让每一位同学的作文至少有一两句话能刊载或能宣读,每次作文评点中力求在某个方面给学生以肯定或表扬,这样学生就会觉得作文有所得,作文有所成,作文有所乐。第五、正确利用能力、态度、问题难易程度等归因理论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此外、要克服畏难情绪,除了要激发兴趣之外,还需要做好以下四点。1、作文前必须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有事可写,有话可说。2、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写,如何下笔。3、要降低作文难度,减轻心理压力,把“作文”二字改为“表达能力作业”等。4、树立学生写作信心,向他们介绍王勃写《腾王阁序》、“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故事都是落笔成文,出口成章的典范。

(三)广泛阅读,熟记常背,形成语感,厚积 簿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寄语中学生“我们一定要把学习语文的门户开得大大的,一定要除了课本外,个人自己找书看”。张志公先生说过“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背文章的习惯,一定要背些。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内背诵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课外必背古诗古文240篇(首),课外阅读总量要达400万字以上,内容涉及必读童话2部、寓言2部、故事(包括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中外民间故事等)、诗歌1部、散文1部、长篇文学名著10部、现当代文学中的中外优秀作品特别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科普科幻读物、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这些都说明读书背书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对于写出好文章很有关系。作为农村初中生,要写出好的作文,更要下苦功夫读书背书。这是因为文章是由字、词、句、片断组成的。只有具备了丰富词语、词汇,具备了表达的基本功,具备了丰富的史料、知识、道理、信息,借鉴别人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写景状物,议论抒情,才能写出生动完美的文章。当然在文广泛读书背书时还得注意三个问题。1、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年龄和接受能力的书。2、要注意选择对自己思想、生活、学习有帮助的书。3、要学会浏览、泛读和精读,以免影响课内学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读书背书的过程中,只有善于厚积,才能簿发。积累包括语言积累,生活积累,道德情感积累。

   语言积累又可分为三种。1、积累景语,丰富语感。在阅读散文、小说时要注意体会领悟摘抄那些描写自然景物生动形象的词句。如:《金黄的大斗笠》中的“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散步》中的“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春》中的“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藤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这些句子是对云、对风、对水、对草、对花、对雨、对霞等细腻生动的描写。2、积累哲语,开拓思维。哲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文章中,起到增添文章色彩,点明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并且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如:《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鲁迅《故乡》中的“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古诗古词里的名句,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赵冀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3、积累音乐语言,感受意境美。像《春天的故事》“那是一九九二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圈,神话般的崛起了一座城”里的一种神秘感和形象美;《走进新时代》中的“让我告诉世界,中国正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给人以一种自豪冲动与自信美;《为了谁》里“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为了春回大雁归;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的奉献美;《真的好想你》中的一种悠扬绵长真诚专一美。

  生活积累就是要深入生活,心入生活,作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呵,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3”苏辙说司马迁“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是因为“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豪俊交流。”因而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通过观看展览、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拓展视野,在热气腾腾的生活中,在激动人心的改革热潮中,在五光十色的自然景观前,分析发人深省的大小道理,挖掘光彩夺目的英模形象,记住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都市风情、田园野趣、大院清晨、旷野夕阳或邻里纠纷、市井吵闹、街头巷尾、公园一隅……正如蒲松龄因为在自己家门口设置一茶亭,迎送过往行人饮茶休息,听客人们谈奇闻轶事而积累大量材料并写出了《聊斋志异》。作文材料哪里找,那真是“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爛栅处”。只有深入生活,心入生活,观察感受积累生活,年青的心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


展开余文
  道德情感的积累实际上是对高级社会情感的积累。所谓高级情感就是由人的社会性需要引起的情感。它包含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三种。这里所说的道德感特指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感。即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交往中形成: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和荣誉感,热爱劳动的情感,对公共事物负责的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友谊感、同情感和革命的人道主义感以及是非感、善恶感、正义感等。美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美的特征产生的体验。它是要求学生带着一定审美观点对外界事物美的特征进行评价而产生的肯定、满意、愉快、爱慕等情感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理智感是人们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如热爱真理、摒弃偏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理智感可以推动学生形成好奇心、新异感、喜悦感、怀疑惊讶不安、自信和确信等情感体验。一句话,道德感的积累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作文的审题、立意和主题的确定等。

(四)说真话,抒真情,展个性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的真切体验○4”,这要求学生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没有情感或虚情假意的文章是苍白无力,无法动人。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只有情动于衷才能形成于言,情真才能意切,情真始能洞察人的心灵,情真才能创造出悲欢离合,品味到酸甜苦辣的纷繁的生活。小孩因为敢于说真话,揭穿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而造就了《皇帝的新装》的永久生命力。朱自清因为敢于抒情,所以才写出让人读了潸然泪下的《背影》。李清照因为对丈夫的情深才在《醉花阴》里感叹“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人比黄花瘦”;在《声声慢》里发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说了真话,抒了真情,写山就能情满于山,写海就能意溢于海。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5”,这要求学生作文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意及个性,要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和意志倾向性,集中的表现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即所谓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苏东波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文章最忌百家衣”(陆游语),“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齐白石)。富有创意实际上是要求学生要善于多向、逆向思维、创新思维。能从相同的材料中提炼出别人所提炼不出的主题,对于相同主题能用别人所不能用的材料、语言、表达方式来表现。能见前人之未见,言前人之未曾言,写前人之未曾写。如能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看成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一种对科学、真理执著追求永不妥协的精神的体现;也能看出说这句话的人是讳疾忌医,是为自己找借口,是一种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建议。

(五)写前提炼主题,编写提纲;写后增删材料,学会修改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材料、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6。”

  提炼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是作者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全文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意见或中心思想。主题要做到:1、正确。2、鲜明。3、集中。4、深刻新颖独特。

 有了主题就可以开始列提纲。提纲是文章的纲要,是作者写作的基本思路。作文前先列个提纲,对调理思路、合理布局极有好处。尤其对农村学生来说,在写作前将自己的内容进行选择,组织编排,理出一个清楚的头绪。确定先用哪些材料,分哪几个段落层次,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样过渡承接,哪个地方详,哪个地方略,等等。另外,还可以借鉴教材范文,学习文章框架结构,严格遵守“凤头、猪肚、豹尾”严格规定文章开头不得超过60字,结尾不超过40字,中间要分两段或两段以一,表现中心的材料字数要多,段数要多,文段要长……这样,在作文时就能成竹在胸,言之有序,条理分明,祥略得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增删材料是创作的一项技巧,是写作后学修改的一项重要内容。鲁迅说过“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契诃夫也说过“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删繁就简三春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讲的也是同一回事。魏巍在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一实践的杰出代表,由最初的20多个例子到5个,到最后3个,但仍然能从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三个角度表现主题。增删文章,首先要纵观全篇,整体评判,包括所用体裁、中心思想、所选的选材、结构是否完整、有无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抄写是否工整等。其次要着眼局部,重在推敲词句是否准确、简洁、鲜明、生动,用何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过渡是否自然,标点符号运用是否得当等。学生修改作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改,要求在自改作文的过程中力求悟出为文之理,有所提高。一种是互改,要求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六)进行全面系统训练,克服作文训练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进行全面系统训练包括题型训练,文体训练,应用文训练,片断训练,专项(特指小作文和话题作文的拟题训练)训练和主题(教师规定中心)训练。

题型训练主要是训练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如看图作文、文字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特别是它的拟题训练。

文体训练,有记叙文(含散文)小说,诗歌,说明文,议论文。

记叙文训练。首先、写景文章要对所描写的景物作细致观察,把景物的千姿百态具体、逼真、形象的描写出来,并且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次、状物文章应重在学会摹形、着色、使其状其态传神生动。抓住“物”的特征,把无生命无感情的东西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生灵描写,把“物”的特点和作者本人的思想融为一体,做到托物寄意,状物言志。再次、叙事类文章要交待清楚记叙的要素、祥略得当、主次分明、有条理、故事尽可能的完整,把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写得具体、生动、,突出文章中心。最后、写人的文章要学会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五种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会用景物描写烘托,突出中心人物的性格。

诗歌写作要注意1、内容集中反映社会生活;2、要有丰富的联想、想象和感情;3、语言要精炼、形象,音调要和谐,节奏要鲜明;4、形式以行、节为单位,句子长短不一。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写作中要注意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基本结构(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及环境描写对人物性格的作用。

说明文的训练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要了解说明的对象,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事理说明文要重视解说词、说明书以及科学小品文的写作。说明语言要准确、简明、通俗易懂。

议论文的训练要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写作时要注意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选择的论据要新颖、典型、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要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要推敲自己的论证。文中语言要准确、科学、严谨。

应用文的训练主要分为六大类。第一为书信类。1、便条有请假条,留言条。2、普通书信,明信片,介绍信,证明书,申请书,决心书,倡议书,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请柬。第二为事务类。如计划,总结,规章制度,简报,调查报告,启事等。第三为公文类。有通知,公告,公函,便函,会议记录(要),布告,通告。第四为财经类。即收条,领条,借条,欠条;各种广告,意向书,合同。第五为司法类。它们是起诉状,答辩状。第六为礼仪类。 它包含祝词,贺词,贺信,贺电;欢迎(送)词,答谢词,告别词;悼词,讣告;对联……另外,还有演唱材料,演讲稿,广播稿……应用文训练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称呼,正文、有效期,祝语,落款(署名)、日期等格式。

片断训练含首段,尾段,过渡段;改写,扩写、继写和缩写等训练。

首段训练实际上是训练如何开头。它是文章的起始部分,担任“起”的任务。或提纲挈领、开宗明义,或提出问题、设疑发问,不须要有终结。尾段是文章的终结,担负“合”的作用。或收拢全文、画龙点睛,或引申发挥、深化中心,或嘎然而止,余味无穷。过渡段就是用一段文字表现文章的时间、地点、场景、情节、论题等方面的转换,起到调节和联系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结构完整。它常由两部分组成,承前部分收束上文,启下部分开拓下文。

改写训练中要有改换人称,改变顺序,改变文体,改变写作重心等训练。扩写要以原著的重点为扩写的重点,通过联想对原著进行补充、生发、扩展,适当增添情节,使描写更详尽、生动……继写,是通过想象继续原著的情节生发出新的情节但一定要合理,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原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缩写练习要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舍弃次要的,保留主要的,把具体细腻的描写改为概括简约的叙述。长句改为短句,但不改变原文的基本内容、结构和掺杂自己的感情、看法。

专项训的指小作文。如记人型的有专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的外貌或语言或动作或心理或神态的单项描写。写景状物型如专写一种植物或动物。记事型的专写起因、经过或结果。说明类的小作文有说明事物型的说明植物或说明动物;介绍型的如介绍书籍,介绍文艺节目,体育活动等;说明事理型的如说明程序,说明事理等。立论型的有诠释式的议论,逐层深入式的议论,多方面多角度式议论,陈述抒情式议论。驳论有分析式批驳,批判式批驳,单用事实或道理批驳。感想型的小作文有,生活中的感悟、读书中的感想和对事物的联想等。                                               


展开余文
专项训练中的话题作文的拟题训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就像美目那样传神,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拟题的技巧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借“名”法。1、巧借名人:《我是迈克尔•乔丹》。2、巧借名事:《我们给老师摆“鸿门宴”》。3、巧借成语、谚语、名言:《事在人为》。4、巧借歌名:《糊涂的爱》,《月亮惹的祸》。二、移植行业语。1、用军事语:《向自己宣战》。2、用体育术语:《同学,请不要打纪律的“擦边球”》。3、选用音乐美术语;《七彩的星期天》,《校园生活哆来咪》。三、妙用词组。1、《扶贫•养贫》,《严师•恶人》。2、谐音:《“名优”产品让民忧》。3、词组反意并用:《美丽的谎言》,《亲人不亲》。四、借用修辞。1、拟人法:《感谢小鱼》。2、设问法:《食物从哪里来》。五、逆向拟题。<<狗拿耗子,应该表扬>>。……

主题训练是按规定的主题进行文章的写作训练,如爱国情怀、思乡情结、父母思重、师生情真、学海泛舟、人生追求、做人准则……主题。

附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7页,北京师范在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第3页,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3月第3版

○3、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主编:《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第67页,开明出版社,1996年版。

○4、○5、○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2页,北京师范在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在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3月第3版

3、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4、高远、沈祥和、涂卫红等编:《初中知识表解与自我训练丛书》(语文),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5、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6、李顺昌:《中考作文素质训练》,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标签:作文指导 农村初中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积累与应用•语段压缩(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论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