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2445  
标签:备课资料
《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中的望(网友来稿)
四川省万源市中学 郭世光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的课文《登泰山记》中有一句话:“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配套“教参”及一般资料把句中的“望”都解释为动词“远望”,虽然这样解释句意能通,但不论怎么读都不上口。笔者琢磨,这种处理绝对不会是深通诗律的大散文家姚鼐的本意。

      如果我们把这句话重新标点为“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读起来就上口多了。问题是“望晚”这一说法能不能讲得通,又怎么解释呢?

      诚然,“望”的基本义是“远望、远看”,但有趣的是它偏偏又常常与“近”扯上了关系。比如成语“可望而不可即”,一般辞书都把它解释为:“可以望见,却不可以接近。形容看来可以达到而实际难以达到。”你看,这儿的“望”已没有了“远望”时给人的“遥远”的意义,取而代之的是人主观上似乎轻易“可以达到”的“近”了。

      《列子.杨朱》中有句话是:“望门百步,糟浆之气逆于人鼻。”《梦溪笔谈.药议》中也有一句话:“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明古汉语字典》把两句中的“望”均解释为“没到”。显然,这两处的“望”同样已没有“遥远”的意义了。“没到”其实已经暗含着“临近”、“接近”的意思。这一点也可以从“凌冬不凋”与“望秋先陨”的对照中,借用互文见义的手段来推导得到印证。《辞海》就认为,“凌”可以通“陵”,引申为“迫近”。这里的“凌”就符合这个义项,自然“望”也就可以作这样的解释了。

      又,成语的“望秋先零”,《中国成语辞海》(新华出版社)把其中的“望秋”解释为“一见到秋天的来临”,《中华成语大词典》(延边人民出版社)则解释为“看到秋天将到”,也可以看出“望”有“临近”、“接近”的意思。

      完成于明代的《水浒全传》的第一回有句话:“洪太尉吃了一惊,叫声‘阿呀’,扑地望后便倒。”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婴宁》里也有一句话:“(王子服)伶仃独步,无可问程,但望南山行去。”这两例中的“望”都已虚化为介词,可解释为“向”、“朝”、“往”等,不过它仍残留了向某个对象接近的意味。前一例实际上是往后面地上倒,即快速接近身后的地面。因为“地面”这个对象显而易见,故省。后一例接近的对象就更明显,是“南山”了。

      综上所述,“望”在古代语言的发展变化中,从它的基本义“远望、远看”出发,经历一系列的微妙变化,具有了“向某个对象接近”的意义。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望晚”就是“接近晚上”的意思,义同于“向晚意不适”(李商隐《登乐游园》)中的“向晚”,也与现代口语中“傍晚”的意义一致。

      作者邮箱: wyguoshiguang@yahoo.com.cn
标签:备课资料 登泰山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李贺诗歌《示弟》赏析(网友来稿)
下一篇:《死水》教学设计(详案)(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