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170  
标签:教学论文
有条河很难过──词和短语的区别(教师中心稿)


有这样一则笑话:

一老师要学生用“难过”造句,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从我家到外婆家去,有一条河很难过。”

显然,老师要求学生用“难过”造句,是把它当一个词对待,取“难受”之意,而学生在句中却把“难过”误用成了一个短语,是“难得过”的意思。造成错误理解的原因是该学生不知道,在现代汉语中,同形的双音结构的语音单位,在有的语境中是一个词,在有的语境中可能是一个短语。

例:①我请你吃饭。(“吃饭”是短语,指吃某顿饭)

②共产党人不靠吓人吃饭。(“吃饭”是词,泛指生活或生存)

③你把要带的东西都收好。(“东西”指物品)

④第一次到北京,出了车站竟不辨东西。(“东西”是短语,指东方和西方,泛指方向)

要把二者区别开来,首先是在特定的语言里,分析它的语义,一般说来,短语的语义往往是组成它的几个词的意义简单相加,如“有电”就是“有”和“电”两个词义的简单相加。而合成词的语义,不一定是组成它的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如“马路”不能说成“马的路”。同理,“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我心里很难过”,句中的“难过”是“难受、伤心”的意思,不是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有条河很难过”中的“难过”的意义就是两个词义的相加。由此便分辨出了前者是词,后者是短语。

其次,从语法结构方面考虑,词的内部语素之间结构紧密,具有定型性和不可扩展性;短语内部词与词之间结构较松,可以拆开,可以扩展(即中间可以插入其它成分)。例①中“我请你吃饭”可以扩展成“我请你吃团圆饭”;而例②中则不能说成“共产党人不靠吓人吃早饭”。由此可见,运用扩展法是区别词和短语,特别是同音同形的词和短语的比较可靠的方法。

“天上落下个轻飘飘”

──借代的用法

南方某学校正在举行国庆四十五周年纪念大会,某班一学生目睹庆祝盛况激动不已,当场吟诗一首:“国庆到,国庆到,全国人民都知道,全校师生抬头望,天上落下个轻飘飘。”在场师生闻之无不捧腹大笑。在此,我暂且不说这位学生的诗写得怎样,只想说说“天上落下个轻飘飘”中借代的用法。

借代,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它往往借用与本体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因此,通常又称它为换名。

借代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形象特征代本体。如“红领巾走过来了”。用“红领巾”代少先队员。

第二、局部代整体。例如“四十五双眼睛在盯着你”。用“眼睛”代人。

第三、专有名词代泛称。“他是九十年代的雷锋”。用“雷锋”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由此不难看出,恰当地运用借代这种方法能起到突出事物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引起联想,加深印象的作用。

但是,借代如果运用不当,只会弄巧反拙。如文章开头引例,也许当时在场的人都能知道这“轻飘飘”借代指气球。但一旦离开当时气球凌空升起的特定环境,这“轻飘飘”指代什么,就有所不知了,因此,借代都必须具有明确性和代表性。例如用“布衣”代百姓,用“缙绅”代达官,用“纨绔”代贵族子弟,都有鲜明的代表性。而“轻飘飘”显然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它可以让人想象成空中散落的棉花、雪花、柳絮或小纸片等物,这样不仅没有起到形象描写的作用,反而把人弄糊涂了。

另外,运用借代也要注意场合,用上一个“轻飘飘”,难免让人忍俊不禁。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常言道:听话听声,锣鼓听音。这句话揭示了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话中有话。也就是说,在特定的场合中,人们说出或写出的话,可能有双重含义:一是易见的表层意义,一是不露的隐含意义。江姐一曲《红梅赞》,表面上赞梅,实际上颂具有梅之精神的共产党人。 .2.从某种意义上说,读懂或听懂语言表述的隐含意义,是准确进行语言交流的关键之所在。要想正确领会语言表达的隐含意义,首先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因为丰富的阅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领会。

一日,我与小女在家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广告:

“东宝,你在想什么?”

“想戈玲。”

“别想了,我给你介绍一位新朋友──双汇。”

“还想戈玲吗?”

“戈玲是谁?”

看到这里,小女不解的问:“妈妈,叔叔开始说想戈玲,后来怎么又不知戈玲是谁了呢?”我想,成年人看到这则广告,恐怕谁都不会提这样天真的问题。这正是人生经验帮了我们的大忙。

其次,了解“话中有话”形成的原因,也是准确理解和领会的关键。究其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双关、反语、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双关,就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一语关两义。

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  直上重宵九。”(毛泽东《答李淑一》)

“杨柳”在此一指自然界的杨柳花絮,一指“杨开慧”和“柳直荀”烈士及其他们虽死犹生的精神。这是典型的双关的用法。

反语就是说反话,即字面意义与隐含意义相反。反语通常有两种情况: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例如:“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点伤心,各人在自己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孙犁《荷花淀》)

在此,“狠心贼”是反语,其实并无恶意,相反,是表现女人们对丈夫的爱恋的亲呢的深情。

正话反说,多用于表达深沉、微妙的感情,渲染轻松、愉快的气氛,而反话正说则不然。

例如:“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夏衍《包身工》)

把“包身工”当猪锣一样对待的人还够“慈祥”吗?“慈祥”正是他们残酷的写照,揭露讽刺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说起比喻,就不禁想起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用豆、萁同根却相煎的关.3.系作比,表现其兄曹丕欲加害自己的愤懑之情。当年的曹丕也许因为他读懂了其中的隐含意义,不便急于杀掉曹植了。

第三、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即“托义于物”的方法。也就是借助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具体的事物或通过描绘,渲染具体事物的形象,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寄托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


展开全文阅读
例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 》)

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咏松,不如说是在咏革命者的高风亮节。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它具有如此深刻的底蕴。

无独有偶,鲁迅的《药》,叶圣陶的《夜》,巴金的《灯》,都是借对人或物的描绘,寄托深刻寓意。

第四、语序的安排。

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语序来表达,隐含意义也不一样。

据传,某财主犯了法,县官要秉公重判,州官因受其贿赂想轻判。结果二人在判词语序上作文章。州官发下判词“理不可恕,情有可原。”言外这意可以从轻发落。县官见后略加思索,将判词调整为“情有可原,理不可恕。”说明不重判不足以平民愤。同样,古时一“屡战屡败”者在向皇帝报告战况的奏折里,也是通过调换语序而逃脱皇帝的责备的。

形成语言隐含意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此不能一一备述。应该看到,不论如何形成隐含意义,我们领会它的时候,都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否则就只能是妄加推断,牵强附会了。

说话得体

有个人来到朋友家,正巧朋友的女儿小芸在家。这个人对他的朋友发了一番感叹:“小芸看上像有二十多岁了,真快呀,记得我头一回来你们家的时候,他才这么高,像朵花似的,现在都长成大人了。”

文章中的“这个人”说话是很不得体的,说小芸当初“像朵花似的”,言外之意是说小芸已今非昔比了,从而破坏了会见的气氛。

“该来的不来”

──语言得体

  

语言得体是一个应用广泛的范畴,它包括语言规范,符合习惯等诸多方面。在此,我仅举一例说明。

某主人邀朋友四人餐饮,届时,三位朋友都按时出席,仅一位未到。某主人久等不到,就说:“该来的不来。”在场朋友中的一位闻此言心中不快,便找个托辞离开了。情急中,主人又说了句:“不该走的走了。”另一位朋友听了赶快离开了。主人不禁又说:“不该走的都走了。”话一说完,最后一位朋友也不快地离去了。望着一桌饭菜,主人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主人是有心款待朋友的,只是因为他太不会说话,无意间得罪了三位朋友。“该来的不来”,也可以理解为“不该来的却来了”,同样“不该走的走了”,也可以想成“该走的却没走”,“不该走的都走了”,一个“都”字也真够伤人的了。由此可见,在特定的场合,说话要有分寸,要考虑听者的心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这“主人”的人也并不少见,如在某成人高考考场前悬挂一幅“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标语,在一火葬场有一条醒目的标语:“努力把人口降下来”。不必说,兴冲冲的考生见那条标语,是多么的扫兴,更不必说,丧失亲人的家属看见“把人口降下来”的标语后气不打一处来。语后气不打一处来。

标签:教学论文 有条河很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