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600
标签:
教学论文
摸透人物特点把握艺术形象(网友来稿)
陈沛国
阅读小说(包括写人的散文),通常要分析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的分析,又总是免不了要品味人物的动作。
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动作,可能体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有时,即便相同的动作,若出现在不同人物身上,所反映的个性特征及精神品质恐怕也大不相同。
在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最后一次用手“走”到咸亨酒店来喝酒时,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特定的动作是“摸”;在从施耐庵长篇小说《水浒传》中节选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里,为救金氏父女,鲁达“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动作也是“摸”;同篇文章中,鲁达找李忠借银子救人,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动作还是“摸”。
细细想来,孔乙己的“摸”,即从衣袋里往外挖,说明他腿被打折后,经济更加拮据,生活更加艰难,已到穷途末路,但他好喝懒做的坏脾气仍未改变。鲁达的“摸”,是慷慨解囊,倾其所有,显其重义轻财、救人救彻的性格。李忠的“摸”,则是抠抠索索,很不爽利,颇嫌吝啬、小气,与鲁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此番甄别、揣摩的功夫,有利于“摸”熟、“摸”透人物的特点,准确把握艺术形象。(湖北秭归县磨坪中学 邮编:443615)
作者邮箱: mpzxpg@yahoo.com.cn
标签:
教学论文
摸透人物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笑看满分作文(网友来稿)
下一篇:
新课堂,需要怎样的艺术(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